登陆注册
5601400000024

第24章

谁者溺其头,无乃是须贾。

南箕a不可扬,北斗不可把。

虽有杵臼交b,不如同根者。

【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阅读《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时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态炎凉的真实体验。

首联指出了人类日常交往的两种状态,即酒肉之交和患难之交之间的区别。人情冷暖自在待人接物,煊赫权势、泼天财富的周围往往围拢着有所图谋的小人,他们只会“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宾客欢宴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而危难之时却无人出头。

“范叔”指范雎,他能言善辩,家贫只能依附于魏国中大夫须贾。须贾的地位要高于范雎,他们之间的交往本可成为一段佳话,这种不计身份而结交的朋友被称作“杵臼之交”。但是他们只是顺境中的朋友,不是患难之交。诗人认为“杵臼之交”是无法与同根相生的兄弟相比的,这些顺境中围拢上来的所谓朋友都是些酒肉之徒,徒有其名,不可相信。只有真正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兄弟”才算是真正的朋友,这就是本诗所阐发的深刻哲理。

【注释】

a南箕:箕宿。出自《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古人观察天象,认为它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舌宽,是谗佞之臣搬弄是非的象征。

b杵臼交:交友不嫌贫贱为杵臼之交。

论诗五绝(五首选二)

清·赵翼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a数百年。

【题解】

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其诗歌创作重视独创,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本诗阐述了作诗应贵独创的主张,同时阐释了新旧交替的必然规律。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直接说明艺术价值的相对性,从根本上说,李杜的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精彩、最为伟大的作品之一,正因为它们的经典地位,所以被众人所熟知和学习,他们的意象、结构、语言都已经被发掘殆尽,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新鲜”经验的需求。换言之,每一个时代都在呼唤它们自己的作品,属于它们时代特征的创作。因此,“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个时代的作家都有他们的独到之处,盛唐的时代环境造育了李白、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而清代的康乾盛世未必不能造就自己的“当代李杜”,这其中孕育了无穷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每个时代求新求变的创作都能留下时刻的鲜明烙印,而成为下一个时代学习和仿效的对象,“各领风骚数百年”阐述的正是这个哲理。

今天,我们引用这首诗歌时已经超越了它具体指论的对象和背景,而往往推崇它历史永远向前发展的正确结论,这首诗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努力进步,争取成为其所处时代的“巨人”。

【注释】

a风骚:泛称文学或文学创作,指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

【名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a漫雌黄b。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题解】

这是《论诗五绝》的第三首,主要陈述了如何评价艺术创作的价值问题。诗歌的首联指出了文艺界存在着对艺术作品随意评价的不良倾向,有时甚至罔顾事实,信口雌黄。赵翼认为,评价诗歌不能盲目崇古,在他看来后代的诗歌未必就比前代的差,并且后世的诗歌具有新奇、新意的优点,这是古诗所不及的。从发展的角度看,古诗和今人之间的关系是前后相继,各有千秋。如果一味地迷信古人,那么就又落入到随声附和、缺乏个性的弊端中去了。这就是尾联“都是随人说短长”的含义。

【注释】

a艺苑:文学艺术荟萃的处所,亦泛指文学艺术界。

b雌黄:信口雌黄,胡说八道。

枯叶

清·袁枚

草木在人间,去来有时节。

枯叶恋高枝,自觉无颜色a。

【题解】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这首诗以“枯叶”为题,主要阐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诗歌的首联写“草木在人间,去来有时节”指的是自然界的事物是随着时节的更替而变化的,春去秋来,树木凋零乃是自然规律的作用。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新陈代谢的过程,没有旧事物的消灭,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这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转换,循环往复。但是已经失去了生命活力的枯叶,依然恋恋不舍地挂在高枝上,既然已经“枯”了,又何必附着在树枝上不肯脱落呢?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枯叶状态,实际上讽刺了那些恋栈不退的封建官僚。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是,社会的更替是自然现象,新老交替、历史兴废皆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人应该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知所进退,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注释】

a颜色:面容、面色或面子、尊严。

雨过

清·袁枚

雨过天洗容a,云来山入梦。

云雨自往来,青山原不动。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游览武夷山时所作,诗人借雨后天晴的山色风光,描述了“青山原不动”的美景,借以比喻人生需要坚定的信念。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大雨过后武夷山的景色,只见雨后的群山一派清新之气,天空的色彩也变得非常明亮,就如同被水洗过一般。“云来山入梦”一句使用拟人化的手法,白云绕山,如絮如被,作者仿佛生出了幻觉,这慵懒的青山竟在白云的轻抚下睡去了。诗人从变化的景色中体悟到了人生的真理,世事变化本无常,人生本也多“风雨”,各种试炼和考验动摇着人的心志。只有那些心志坚定的人,才能够通过重重考验、处变不惊。作者意在提醒世人和自己,要学习青山根基稳固的优长,坚持自己的信念理想。

【注释】

a洗容: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明净,形容天气晴朗。

重登永庆寺塔

清·袁枚

九级浮图a到顶寒,十年前此倚栏干。

过来事怕从头想,高处人休往下看。

【题解】

这首诗由登塔而引发议论,主要阐述了做人做事要反思,但切莫后悔的道理。

“九级浮图到顶寒,十年前此倚栏干”两句照应诗歌题目“重登”,交代了作诗的缘由。诗歌首联记述了诗人十年之前曾经登临此塔,凭栏远眺,今日重登再次回首当年的行径,显示出了这次登临的意义,那就是“过来事怕从头想,高处人休往下看”,作者展示了个人的心情和体验,从中得出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感悟。过去的事情是最怕重新思考的,因为事后会发现许多当初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这时往往会令人陷入到痛苦中去。人也不要在身处高位时往下看,因为回顾一步步的拼搏历程,也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不满。

【注释】

a浮图:浮屠,这里指佛塔。它是佛陀梵文的音译。古人亦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煎茶坪题壁

清·张问陶

子规不作去年声,猿鸟都萦a故国情。

清浊泉流如有意,高低山色总无名。

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

一笑云林归便得,向来烟景又谁争。

【题解】

张问陶,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书画家,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这是一首题壁诗,是作者怀念家乡有感而发的作品,诗中饱含对故乡风物的热爱,在浓浓的诗情中还含有作者的哲理思考,是一首情理兼得的好诗。

颈联“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是本诗的名句,也是全诗哲理性的体现。此联体现了事物矛盾对立的一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四川多虎豹,人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练就了一身的本领,体质刚健、民风彪悍。看似不利的条件却意外获得了收获,事物矛盾之间的转换就是如此,祸福相依的道理正是作者所欲阐明的。“天在峰峦缺处明”既是写景,又是说理。因为山势高峻,往往难以观察到天的全貌,但是偶尔从峰峦缺口处透露出的远空碧景却因为山色的对比而显得愈发纯净。得失之际,尽在彼端。

【注释】

a萦:萦绕,环绕。

【名句】

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

论诗绝句(十二首选二)

清·张问陶

其三

胸中成见尽消除,一气如云自卷舒。

写出此身真阅历,强于饤饾a古人书。

【题解】

张问陶仿效前贤,创作了十二首《论诗绝句》,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作者从自己创作经验出发,阐明了写作过程中实践与间接知识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成见”在此诗中并非偏见的含义,而是指由于过多的阅读导致心中充满了前人的看法和意见,这些看法和意见不能为阅读者活用,也无法转换成阅读者自己的资源以供利用。

作者认为,“写出此身真阅历”是破除成见的不二法门,只有以实践经验来纠正充斥文章的前人说法,这样的文章才有新意。因为真阅历乃是创作者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是客观实际与创作者主观认识相互结合的产物,它是鲜活的、第一手的材料,而不是通过阅读他人对某事某物的感受获得的。不知灵活运用前人的成果,那么不如从自身的切身经验出发。这是诗人最想告诉后学晚辈的经验之谈。

【注释】

a饤饾:指将食品堆叠在盘中,摆设出来。后用来形容作文堆砌、杂凑。

其五

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

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功纯始自然。

【题解】

这首诗是《论诗绝句》的第五首,主要论述了诗歌语言的艺术性问题,强调了反复实践才能使文学语言不断精益求精的道理。

“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说的是创作灵感的显现非常迅速,往往是一瞬间就出现,它由客观现实刺激人的主观感受而来。但是要想将心中的创作灵感变成纸上的文字,这个过程又更为艰辛和困难。语言的文字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又限制文章意义的阐发,那么该如何做才能真正表现自己的创作灵感呢?“百炼功纯始自然”,作者提出了勤学苦练的原则,“熟能生巧”是他的解答。本诗所反映的哲理不仅仅可以运用在文学创作上,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涉及发明创造就一定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而勤思勤练才是进步的唯一方法。

画竹

清·郑燮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a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题解】

郑燮,清代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这首诗表面上看似是在写画竹的经验,实际上作者是在借此阐释他对社会人生的独到见解。诗歌的首联描写画面上两枝直冲云霄的竹子,这两根竹子的竿头倒挂着几片新鲜的竹叶,显得生机勃勃。作者根据竹子的生长特性阐述了一个平凡而深刻的哲理:相同本质的事物并不存在区别,即使二者外在表现形态有所差异,只要属于相同种属,具有相似的特性,那么它们就属于同一事物。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平等观念与作者的身世密切相关。郑燮出身贫寒,幼年家中常常缺米少粮,几近断炊。诗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即使身份上存在差异,但本质并不存在不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

【注释】

a新篁:新生之竹,此处指新生竹叶,亦指新笋。

题画竹

清·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a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题解】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四十年来画竹的心得体会,阐述了他对艺术创作规律问题的看法。

“四十年来画竹枝”表明了他创作时间之长,是他艺术实践的真实写照。这其中的甘苦只有作者自己知晓,“日间挥写夜间思”,他白天创作,晚上总结经验,正是由于勤练苦思,二者相互结合,才使他笔下的竹子日复一日地进步,渐渐变得有灵性起来。第三句“冗繁削尽留清瘦”正是创作法则的体现,是他经验总结的成果。删繁就简必须具备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在简约的笔调中表现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精神,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艺术高度。第四句“画到生时是熟时”是最为精妙的一句,一般的创作过程是熟能生巧的,但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熟中求生”的创作原则。一个艺术工作者能够在创作上有所建树,必须不断创新,“生”实际上是新鲜、新奇的含义,也即是说作品必须给人一种新鲜的阅读感受。

【注释】

a冗繁:冗长繁琐。

【名句】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题竹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解】

这首诗是郑板桥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是作者独立人格的体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联说明竹子的生长环境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它破开岩石,扎根生长已经非常不易,外界还是会以凄风苦雨来折磨它的枝叶,摧毁它的根茎。正是因为有了种种考验,竹子才能更加坚韧,“千磨万击”的过程使它练就了一身铜头铁臂,可以抵抗风霜的侵袭。没有这样的试炼过程就无法显示“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自信与潇洒。竹子在与自然界的恶劣环境斗争中成长,人也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身。坚韧的性格、独立的品德,这些都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得来的。这就是本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名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杂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逢飘尽悲歌气,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a,春鸟秋虫自作声。

【题解】

黄景仁,清代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首诗是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通过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体悟,作者诗歌中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一种宇宙哲学的高度,是对全人类困顿处境的心理描绘。

同类推荐
  • 华盖集:鲁迅作品精选

    华盖集: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蒋廷黻回忆录·增补版

    蒋廷黻回忆录·增补版

    蒋廷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忆录有着较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 我的眷念在远方

    我的眷念在远方

    精选了刘国学创作的十四篇散文和五十六首散文诗、抒情诗、格律诗。
  •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石评梅的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对其散文、诗歌作品的遴选上。
  • 民国国学文库:李后主词·苏辛词·周姜词

    民国国学文库:李后主词·苏辛词·周姜词

    《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奉献给广大国学爱好者。原丛书共60种,考虑到难易程度、四部平衡、篇幅等因素,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现删减为34种49册,基本保留了原书的篇章结构。因应时势有极少量的删节。原文部分,均选用通用、权威版本全文校核,参以校订者己见做了必要的校核和改订。为阅读的通顺、便利,未一一标注版本出处。注释根据原文的结构分别采用段后注、文后注,以便读者省览。
热门推荐
  • 远方的孤狼星

    远方的孤狼星

    大地行星,元历2012年,人类成立联邦政府。一晃,过去了一百多年,元历2115年的人类开始准备星际移民。
  • 浴火天女

    浴火天女

    她,穿越异世;他,泯灭重生,不论是身有空间傲世轻狂的她,还是杀伐果断绝世冰冷的他,终究,逃不过千年情劫。两人的相遇转动了历史的齿轮,千古虐恋终结于她凤翔九天之际,而这段深情,又将何去何从? 某日,他恣意狂傲, 满眼皆是她粉妆玉琢的脸颊, 突然神经大条,眼巴巴道: 你要走了吗?.... 她沉醉于书香笔墨中, 只淡道一声:嗯 是夜, 红烛罗帐, 灯影摇曳下, 混杂着树叶沙沙作响的,是男人粗喘的声音, 他看着自己身下娇小的女孩, 如同行走的低音炮,嗓音低沉而撩人: 你还走么?嗯?
  • 借镜杀人

    借镜杀人

    在《借镜杀人》一书中,卡莉·路易丝是个奇妙的女人。两任前夫让她坐拥豪宅,一辈子衣食无忧,现任丈夫虽然性情古怪,却毫无保留地爱着她。儿女绕膝、亲戚友善、仆从忠诚,甚至岁月都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这样的人生堪称完美,但她的老同学却觉得她身边环绕着不祥气息,甚至有死亡的征兆。
  • Once Gone (a Riley Paige Mystery--Book #1)
  • 重生做个小菜鸟

    重生做个小菜鸟

    大道无情,万年来的宿命。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故而修炼,当逆天而行。修的大自在,飘飘乎遗世独立!且看林小白如何逆了这天,逍遥世外。
  • 渡江湖之淞江梅雪

    渡江湖之淞江梅雪

    江湖是什么地方?有霜雪,有风雨,有罪恶,有爱恨情仇。有命已垂矣,有风华正茂,有默默无闻,有已幡然昭雪,有仍冤魂四游。百年江雪,如今也只是一巢栖身之所而已。百年忠义,却成了风雨之上草草一笔趋利相杀的污泽。百年柔情侠骨,恩怨筹谋一瞬便是非颠倒,活人死尸。是人还是一把刀,是情还是恨,是志或是名。活尸,情偶,名声,自欺欺人又有可怜可恨。骗局里风起云涌,操控中雨来雷鸣。淞江上江湖故事篇篇卷,侠客间江湖轶闻件件疼。他不是行尸走肉。他以满腔热血和一眸江中梅雪渡江湖。夜来折梅枝,听闻江湖事。雪声潇潇语,说是争渡日。
  • 老天贼不公平啊

    老天贼不公平啊

    重生成为异界富商的上门女婿,有一个知书达礼的漂亮未婚妻,还有一个富到流油、对自己很好的老丈人,本来可以吃吃软饭,做条咸鱼,舒舒服服度过一生,谁知道还觉醒了金手指--无限强化系统…修炼:【力量+1】【敏捷+1】【体质+1】...随便加加点就无敌了。賺钱:随便开个店,丹药【药效+1】,武器【性能+1】...火爆天下。养个宠物:【血脉强化+1..+1..+1】竟然也能成为绝代妖王。…陈凯无奈望天:哎,老天贼不公平,给我这么好的背景也就罢了,还送给我这么牛逼的金手指,你让其他人怎么玩?我真不想出名,我只想安安静静回家继承老丈人的家产,然后享受人生!……
  • 魔法师之异界纵横

    魔法师之异界纵横

    杨晨在玩DNF时意外穿越到异世界,发现自己拥有了男魔法师的能力!同时掌握冰、火、光、暗四大元素是怎样的感觉?万物冰封的刹那是否可以称之为真正的永恒?血液里蕴含着的原始力量、异次元中的神秘呼唤、还有那自由的风!听,那是预言的声音……
  • 问剑史

    问剑史

    一个坚毅的少年,一抹游荡的孤魂,一柄叫七杀的长剑。洛月大陆上有很多传说,屠城的人屠,斩妖的狐狸,封魔的道士,招魂的和尚……殇洛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去搜寻这些缥缈的片段,他也不知道,在验证传说的路上,他渐渐成为了另一个传说……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