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1400000021

第21章

【名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题解】

诗人紧承上一首阐发哲理,强调了事物相辅相成,有机和谐地构成整体的重要性,解释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作者从“有梅无雪”和“有雪无诗”两个角度入手阐发事理,前者显示不出梅的孤傲坚贞,后者则说明如果缺少了诗人的吟咏,这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就无法被人得知,失去了人格化的文化内涵。这两句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世间的事物都是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的。同时,二者都作为“春”的象征,实际上是整体意象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整体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有机统一,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梅花与白雪是构成“春”的要素,只有二者合二为一,才能真正地展示春天的美好。

早春红梅盛开有感

南宋·黄公度

不与雪霜分素艳,却随桃杏竞芳辰a。

自知孤洁群心妒,故着微红伴早春。

【题解】

黄公度是一位爱国诗人,他支持抗金而遭到秦桧的打击,但他并不因此而改变个人的志向。诗人全篇都是描摹梅花的形态,但是在形象之中寄寓深意,使得梅花的精神得以充分表达。诗歌的首联描述了梅花在早春盛开时的景象,原本应该隆冬盛开的梅花,不去顶风斗雪,反而与桃李一起在春天绽放,仿佛有意与它们争夺春色一般。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是,梅花代表着忠臣义士,他们不忍看到朝廷被奸人遮蔽,所以不畏打击与他们斗争。桃李象征着小人,他们随着权势而起舞,媚态十足。诗歌的三、四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自知会被“群芳”妒忌谗害,却始终不改变“孤洁”的本性,通过寥寥数字就展示了诗人与奸臣斗争的坚定决心。

【注释】

a芳辰: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天。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a。

【题解】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题壁诗,诗人描写西湖的风光,以乐景来写哀情,使悲伤痛惜之感跃然纸上,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诗的首句写“山外青山楼外楼”,意思是说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极力描写西湖的山水之美,重重叠叠的青山与鳞次栉比的楼台相映成辉。次句继承上句,描写游人们在西湖的美景中陶醉,诗酒歌舞,仿佛没有尽头一般。“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两句是有明确的讽刺对象的,意即那些逃离中原故土,来到杭州的达官显贵们。“游人”指的是他们客居江南的状态,也是讽刺他们只知玩乐,不思故乡。诗人无情地揭露了统治者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注释】

a汴州:开封,北宋都城。

悟道诗

南宋·无名氏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a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题解】

这首诗以通俗形象的语言阐释了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揭示了如何修行以获得真理的道理,是一首包含禅意的诗歌。

诗歌的首联说,天天寻觅春却不知春在何处。穿着草鞋踏遍了陇头,寻遍东西也无觅春踪。“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说明作者突然发现了春色就在眼前,春意也已盎然。诗中的春代表着所谓的“道”,因为节气与大道一样,不能直接显现,而只能通过观察物体会获得。作者到处寻找春踪,意味着他苦苦追寻着大道,有朝一日终于突然悟道,孔子说“道不远人”,佛家说“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都是相同的道理。作者的顿悟并非凭空而来的,他是凭借着苦苦求索的积累而达到顿悟的境界的。这首诗还阐发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道理,量变是质变发生的前提条件,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引起质变。

【注释】

a芒鞋:用植物的叶或杆编织的草鞋。

论诗十绝(十首选一)

南宋·戴复古

其三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题解】

戴复古,南宋诗人,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这首诗主要阐述了作诗贵在从自我出发,独抒胸臆,以个人真实的情感为主,反对抄袭和仿效。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是本诗的哲理名言,言简意赅,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理想的追求,也是诗人论诗的主张。蹈袭前人的脚步,追随旧作的痕迹是不可能产生超越原作的伟大作品的,创新才是文章真正应该遵循的不二法门。

“自我胸中出”(创新)和“随人脚后行”(仿效)是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作者强调“自我”并不是为了否定后者,他所关注的是文学创作中要展示出作者的个性与特点。“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不但可以指导文学创作,也可以运用在人类一切发明创造上,特别是学术研究上,学术贵在创新。

【名句】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寄兴

南宋·戴复古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a,妾愿老君家。

【题解】

这首诗短小精悍,阐述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诗歌的首联说明再纯的黄金里也总是含有细微的杂质,再美丽的白璧也总是带有微小的斑点。首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辩证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待人和事物,应看其主流和本质,不能求全责备。

【注释】

a求备:“求全责备”,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得古梅两枝

南宋·戴复古

老干百年久,从教花事迟。

似枯元a不死,因病反成奇。

玉破b稀疏蕊,苔封古怪枝。

谁能知我意,相对岁寒时。

【题解】

此诗内容在版本上存在差异,首句又作“有此老梅树,君从何处移”,“玉破”又作“雪点”,尾联作“连朝吞不足,正要看花迟”。

诗歌的首联描绘了百年古梅的形象,老而不朽,似枯未死。这种病态反倒成为一种奇特的审美,那么这种奇特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玉破稀疏蕊,苔封古怪枝”,严寒之中,百年老梅树虽然不是繁花满枝头,却也有雪花玉蕊稀稀疏疏地点缀在长满青苔的遒劲枝条上。这种显示出返老还童、暮年生机的奇景,令人感觉到“生生不息”一词的真谛。诗人描绘古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诗歌的尾联正是诗人内心的直接表达。作者暮年多病,生活困顿,但是并不因此而改变个人的志向,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味。

此诗意境深邃,寄托深远,表现了作者老有所为、壮志不休的决心,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感受。

【注释】

a元:通“原”,原来、原本。

b玉破:指雪花。

月岩

宋·刘立雪

世事从来满则亏,十分何似八分时。

青山作计a常千古,只露岩前月半观。

【题解】

刘立雪,宋末元初“江湖诗派”诗人。这是一首吟咏山岩遮月现象的小诗,阐述了“满”与“亏”即量变与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世事从来满则亏,十分何似八分时”阐述了最为质朴也最为直观的道理,那就是“满则盈,盈则亏”。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量的积累必定引起质的改变。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交替,循环往复,不断转化。首联两句不但阐述了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还包含了“谦受益、满招损”的深刻哲理。人做事如果不留有余地,求全责备,那么一定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从另一角度说,只知自高自大,不为他人留有余地,那么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做任何事情都应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注释】

a作计:谋划、考虑。

论诗绝句(三十首选一)

金·元好问

其五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a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题解】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金代著名诗人。作者通过阐述眼前之境与心中之景的辩证关系,阐述了诗歌创作中的虚构性与真实性的道理。

首联直接陈述艺术创作所应遵循的原则。“眼处心生句自神”指的是描绘景物既要有实地考察的客观经验,又要将这种眼中所见之景化作心中构思的图像。只有二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才能产生出优秀的诗句。如果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凭借想象而没有亲身实地考察过所要描绘的景物特征的话,就无法准确把握其基本外貌特征,写出来的东西不能令人信服,这就是“暗中摸索总非真”。诗歌的第三、四句主要阐述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古往今来有不少画家都曾创作过“关中盛景图”,其中不少还是流传千古、交口称赞的佳作。但是从画家的生平经历看,他们当中没有几个真的去过长安。为什么作家们没有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却能创作出惟妙惟肖的秦川图呢?那是因为作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注释】

a秦川:泛指今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

风雨图

元·许衡

南山已见雾昏昏,便合潜身a不出门。

直到半途风雨横,仓皇何处觅前村。

【题解】

许衡,元代理学家。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描绘了一个在大风雨中仓皇躲避、寻觅避雨处的行人。首句“南山已见雾昏昏”写出了画中水汽氤氲的远景,南山此时因为云层的遮蔽已经显得模糊了,这是即将下雨的先兆。大雨将至的征兆已经显现,这时就不应再外出了,可是画中人却自以为是,或许他认为自己能够赶在大雨之前到达目的地,“天意从来高难问”,他还是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淋成了落汤鸡。身处半途的他,进退两难,只能狼狈地到处找寻避雨之处。

诗人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但经过诗人的加工和升华,就变得充满理趣。他所揭露的真理是,一旦在生活中发现危险的预兆,就应该及早采取应对措施。视而不见、刚愎自用或者是心存侥幸,最后都会受到惩罚。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与“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道理是相同的,但此诗更为详细地阐发了这个道理。

【注释】

a潜身:藏身隐居。马銮《铜雀伎》:“得上高台日已西,潜身一为故人啼。”

探春

元·刘因

道边残阳护颓墙,墙外柔丝a露浅黄。

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

【题解】

刘因,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这是一首托物言理的诗歌。诗歌的首联采取了对比的写法,“残阳”“颓墙”本身是一种衰败的景象,作者却在伤感的气氛中孕育着新的希望。“护”字所体现出的柔情正好是“柔丝”所需要的,因为刚抽出嫩芽的柳条还很柔弱,需要人的呵护与照顾。作者在“浅黄色”的柳梢身上看到了春天到来的讯息,因此作者在第三句说“春色虽微已堪惜”,这讯号虽然微弱,但其所代表的是未来的希望。作者对于新生事物倍感珍惜,他命令那些“轻寒”不要靠近这新生的弱柳,珍爱之情跃然纸上。此诗所蕴含的哲理是,新生事物在刚开始的时候力量非常微弱,但它们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最终将取代旧事物成为主宰。因此,我们要有善于发现新生事物的眼力,注意到新生事物出现的苗头,并懂得珍惜和爱护它们,使得新生事物茁壮成长。

【注释】

a柔丝:指柳条,春季的柳梢颜色发黄,又名鹅黄。

悲歌

明·高启

征途险巇a,人乏马饥。

富老不如贫少,美游不如恶归。

浮云随风,零乱四野。

仰天悲歌,泣数行下。

【题解】

高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对世路艰难的人生感悟,是他人生体验的总结。诗歌以辩证的眼光阐述了人世痛苦产生的原因,表现了作者对险恶仕途的厌恶和意欲归隐而不得的痛苦之情。

诗歌的首联就描述了作者在疲于奔命的仕途中的感受,“征途险巇”说的是人生之路的艰难,“人乏马饥”既是对现实的刻画也是诗人倦怠心理的表现。奔波于江湖和庙堂之间自然令作者感到“美游不如恶归”,这是逻辑推衍的必然结果。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作者并不是持消极的人生态度,他是在渴望内心的平静和安稳。“美游”象征着出仕,作者离开家乡,享受到了高官厚禄,但是表面的风光掩饰了背后的艰险。“富老不如贫少”则是作者时间意识的流露,“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屈复《偶然作》),高官厚禄带来了优渥的生活,可是那些浪费在“险途”中的时光又怎么能用钱财来衡量呢?

此诗所蕴含的哲理是,事物皆有两面性,好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作者提醒世人,不要只看到表面光鲜的一面而忽视了背后的艰辛。

【注释】

a巇(xī):险恶、险峻。

支遁庵

明·高启

闲登待月岭,远叩栖云关。

石室闭千载,高僧犹未还。

残灯黄叶下,古座青苔间。

不见跏趺a影,鹤鸣空此山。

【题解】

首联写作者游赏的情态,“闲登待月岭,远叩栖云关”既是对现实景色的描绘,又是诗人对佛教修行过程的叩问。云散月明、澄光照旷这些都是佛教常用来形容修行成就的,而“散淡如云栖”也是对心无挂碍境界的描绘。支遁是“即色义”的发明者,所谓的即色义就是我们常说的“色不异空”说。作者在这里运用此意来形容个人对支遁修行成就的敬仰之情。

同类推荐
  • 金眼睛:看中国

    金眼睛:看中国

    秋天的华山是美丽的。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秀水,但是能像华山这样的山还不多见。他最具阳刚之气,那高耸入云犹如一排排天墙横在你面前的巨石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又异常的壮丽,说其壮是因为那略带纹路的岩石,就像男人结实的背膀;说其丽是因为白色的巨石总会有葱葱绿色植被相伴,白绿相间,在蓝色天空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令人折服。
  • 契诃夫书信集

    契诃夫书信集

    本书收录了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全部4000余封书信中的217封文学书信。时间的跨度是25年。在这些书信中,展现了契诃夫的创作、生活和思想的发展变化。展现给读者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伟大作家。在这些书信中,你可以看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光辉,也可以看到作为普通人的平凡。
  • 钟表成长之歌

    钟表成长之歌

    我就像是一只游·走在时钟上却并不甘于流逝和遗忘的指针,在时间中留下了书面的证据。或许每一个人都会如此,在若干年后的追忆中,发现更多的不是填满时光的一幕幕往事,而是大量无从记取的空白。然而人生或者生命的指针是一直有规律地运行着的,从未漏失过一分一秒。
  •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情僧苏曼殊的爱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情僧苏曼殊的爱

    苏曼殊以僧名风闻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他的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左右。但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他十六岁出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舛的命运。苏曼殊的生母是一个日本女子,生下他三个月便离他而去。他从小就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苏曼殊是情僧。十五岁那年,苏曼殊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他便去蒲涧寺出了家。
  •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尴尬的文艺批评》、《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末世之美女猎人

    末世之美女猎人

    不就是向女神表白,竟然被热水瓶砸到了末世!?还莫名捡了个萌宝女儿……从此张明成了女儿奴,为女儿奋斗!没想到,竟然引来了无数美女争抢:“带带我!我能生火做饭”“我能织布裁衣服!”“我能暖床生娃!”张明无奈,拿出一张素描画:“谁见过这个冷美人?这才是孩子她妈!!!”
  • 藏地密码7

    藏地密码7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揭开藏传佛教谜团: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5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光明皇帝·业火

    光明皇帝·业火

    蒙古大皇帝统治着辽阔的疆域,而庞大的帝国暮日降临,武功道法可近神明的高人隐居在最高的雪峰和最幽暗的小屋里,却还有超越他们力量的存在——那是来自西域的皇帝,他曾被击败而沉睡了七百年,即将苏醒;手持屠刀的人类正在等待弑神的一刻。
  • 2016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2016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花城年选系列之一种。从2016年公开发表的数万篇微型小说沙里淘金,精选而成。代表了本年度微型小说的高水准,既有文坛名家作品,又有专门从事微型小说创作的作家的作品。作品的艺术手法表现形式多样,不乏构思奇异,文笔隽永之作,作品包括安勇的《我和我的两个秘密》、凸凹的《我的乡愁之山村夜话》、安石榴的《亲爱的二姑》、刘国芳的《艾叶飘香》等佳作。这也为广大微型小说爱好者提供一个的阅读和收藏选本。
  • 长眠不知晓

    长眠不知晓

    我一直坚信,无论梦境或美或噩,终将会有被黎明唤醒的时刻。于是,便肆无忌惮的翱翔在那些温柔的梦境里,义无反顾,乐此不彼。直到……那个紫色视界的梦中梦,摧枯拉朽般的捣毁了我这种充满荒唐的坚信感。我才意识到:现实,未必不是一场永恒的长眠。
  • 斗罗之时空卡牌师

    斗罗之时空卡牌师

    万千世界,都流传着他的名号。他是无情的镇压者,也是有情的护卫者。有人敬重他,有人畏惧他。
  • 仙途漫慢

    仙途漫慢

    家族?天才?金手指?这些都不重要。但是,你们碰我的人你们试试看。逆天好运?!神啊。别搞我啊。
  • 王小贱日记

    王小贱日记

    兵哥哥原创小说笔者为退役军人一枚,某重点大学英文系毕业生。三篇原创小说的分别为,派出所见闻、言情小说、校园爱情。全文共计8万字。看多了武侠玄幻小说,强烈推荐阅读此小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此小说已装订成书。支持宣传!希望大家喜欢。
  • 斗罗之暗神降临

    斗罗之暗神降临

    《从斗罗开始诸天无敌》新书发布你们见过不要系统的主角吗?不,你们没有。可苏南就是这么一个奇葩,果断扔掉了系统。穿越斗罗大陆,他抛弃念想,努力修炼。极致黑暗武魂暗神,可容纳九种元素的武魂元素法杖,双生武魂,他还有一个武魂,虽然不能附加魂环,但却被称为神之左手……暗神君临之日,万宗颤栗。ps:群号:815740238欢迎各位书友来水群。
  • 不宠你,宠谁

    不宠你,宠谁

    她是墨家的小女儿,他是南宫家族的长子,她刚进校就威胁了他校草的地位,又做了他的同桌,他又怎么能坐视不管。于是,他联合她的哥哥,她的爸爸对她开启了团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