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1400000020

第20章

刘克庄,南宋著名诗人,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这首诗是作者穷困状态下对“义利”问题的思考。作者以纯儒自视,以传统儒家的道德教化来警醒自己,即使处于穷困的状态,也要安贫乐道。诗歌的首联和颔联写客人来访,主人盛情款待的画面。宾主二人相谈甚欢,一直谈论到了吃饭时。主人殷勤地招待客人留下吃饭,并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就此引出了主客二人对持家的人生哲理感悟。“力穑”是说努力耕作,致富的秘诀就在于勤劳工作。但是仅仅开源还不足以使得家业丰稔,还需要从节流的角度入手。如果不知道节俭持家的话,那么即使有再多的钱财也会被不肖子孙消耗殆尽。而一味积累财富却忘记教育的重要性,就会产生“堆金能使子孙愚”的恶果。

【注释】

a晡: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指下午三点至下午五点。

b麟脯:干麒麟肉。形容美味佳肴。

c力穑:努力耕作。《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d臞(qú):少肉,瘦弱。

题壁

南宋·刘克庄

儿时挟弹a长安市,不信人间果有愁。

行遍江南江北路,始知愁会白人头。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中年之后的作品,他经历了人生的残酷磨炼后,回想当初意气风发的年轻岁月,感慨今日难以排遣的忧愁。首联写作者年轻时裘马轻狂的岁月,“挟弹长安市”是所谓的游侠少年的行为。这时的作者少年得志,根本不相信有所谓的愁思。刘克庄因咏《梅花》讽刺权臣被罢黜,在经历了十年的蹉跎后,才真正体会到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辛。在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前后四次被罢职,起复后旋即遭免。南宋积贫积弱的政治现实令作者感到失望,他再也不能保持无忧无虑的心境了,作者这才意识到“愁会白人头”。

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是:人只有经过了社会实践,才会有深刻的人生体验,强调了实践在认识形成中的重要性。

【注释】

a挟弹:拿着弹弓、弹丸,多用来形容贵戚子弟或豪侠少年。

早行

南宋·刘克庄

店媪a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b新。

宁须看堠子c,来往暗知津。

【题解】

此诗是诗人早起赶路时的心得体会。诗人从日常景物中提炼出了深刻的哲理,写得富有理趣。诗歌的颈联描述的是天渐渐亮起来的样子,“渐觉高星少”说明夜色退去后,原本高悬天空的星星也隐去了身影,而天边的朝霞此时刚刚产生,云朵在阳光的反射下显得明亮而有光华。此句使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暗含动态的变化,将早上景物由黯淡到明亮的过程写得清楚而明白。同时,此句也阐述了发展辩证的观点,夜的离去伴随着朝气的产生,暗与明、夜与晨是相对的矛盾,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由夜入明的过程实际上是变化发展的过程,世上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中,诗人通过景物的变化来阐明这个道理。

【注释】

a店媪:媪,年老的妇女,也泛指妇女。指开店的女子。

b远烧:远处的野火,这里用来指代朝霞。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

c堠子:古代用来计算里程数的标志物,是一种筑在路旁用以分界或计算里数的土坛。一般每五里筑单堠,十里筑双堠。

秋行(二首选一)

南宋·徐玑

其一

戛戛a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题解】

徐玑,“永嘉四灵”之一。这首小诗描写了平静湖面被飞来的树叶扰动时的情形,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着普遍联系的哲理。

诗歌的首联写诗人欣赏秋日景色的见闻,作者一反写景诗的常例,不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述,反而以秋蝉的鸣叫先声夺人。“听蝉闲傍柳边行”,描写了作者安闲的心态。“小溪清水平如镜”,这是作者眼中所见的景物,秋天的水面平稳如镜,不起波澜。但是突然一片树叶飞来,打破了这平静的水面,产生了道道波纹。作者的本意是突出秋风,因为蝉自夏至秋都在鸣叫,虽然叫声有异,但是人们很难从叫声中分辨秋天的到来。只有秋风吹拂落叶,才使人们意识到秋天的到来。《淮南子》云“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作者正是从这一片小小的落叶中感知到了秋天到来的气息。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这正是此诗所要阐明的道理。

【注释】

a戛戛(jiá):象声词,形容蝉鸣。

过九岭a

南宋·徐玑

断崖横路水潺潺,行到山根又上山。

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

【题解】

这首诗的立意仿效苏轼的《题西林壁》,但是诗人能别出心裁,自己并非观察山势走向的坐标,而是将自我的存在也纳入到诗歌中去,使得诗中蕴含的哲理翻出新意。

首联叙述了作者登山时经历的困难险阻,“断崖”“横路”阻挡着诗人的脚步,一路上还有溪流需要跋涉。但令作者感到困惑的是,本来以为已经走到山脚,却发现又要向上攀登。这时“别峰云雾起”,将整个九岭山笼罩了起来,山路就更难行走了。作者此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九岭山的一部分,连个体的存在都已模糊。

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是,人类认识有其局限性。作者不能超越他所处的位置,他自身也属于九岭山的一部分,缺乏认识的工具和手段,因而也就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人类的认识本身还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之分,这也是认识局限性的表现。

【注释】

a九岭:九岭山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岭山主峰九岭尖位于武宁靖安的边界,九岭山脉可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海拔较高,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修水、锦江二流域的分水岭,全山脉大多数在江西省境内,西南尾端延伸至湖南浏阳成为浏阳河的发源地。

冯公岭

南宋·翁卷

乱峰千叠拂云霓a,辐合坑崖立似梯。

曾向括州b州里望,众山却是此山低。

【题解】

翁卷,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诗歌的首联描写冯公岭雄奇的山势,“乱峰千叠”的景象直插云霄,山峦叠起,辐辏聚散。这些陡峭的悬崖不时突出,与山崖上的坑洞犬牙交错,看起来就如同高耸入云的天梯。紧接着,诗人的视角由内转外,回忆起从永嘉城内眺望冯公岭的感受,结果二者完全不同。从内部看冯公岭,似乎高不可及,险峻难越。但是从远处眺望整个括苍山脉,冯公岭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谓“众山却是此山低”。此诗蕴含的哲理是,任何事物如果脱离它所处的环境孤立地观察的话,就不能得到其真实的面目,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这就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学会转换视角,改变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

【注释】

a云霓:本意是“虹”,后借指高空。

b括州:温州隋唐时的旧称,也是诗人家乡永嘉的旧称。

观落花

南宋·翁卷

才看艳蕾a破春晴,又见飞花点点轻。

纵是闲花自开落,东风毕竟亦无情。

【题解】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日里落花的景象,但作者的着眼点并非对落花细节的刻画,而是被吹落繁花的凶手“东风”的无情勾起了感慨,诗歌语言流畅,富含哲理。诗的首联用了一个节奏很快的句式“才……又……”,这两个程度副词刻画出的是时间流逝的迅捷和快速,春天转瞬即逝。首联的两句描写的都是花,但是前者是花未开时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后者则是满地狼藉的衰败景象。诗歌的尾联承接上文落花而来,点明诗人心中的感受。即使花朵是按照自然生长的规律败落的,但这“无情”的东风却一点也不懂得珍惜。作者心中明白,个人再有诸多不舍,也无法改变自然规律。此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世间万物都是在不停变化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只能认识它并加以利用。

【注释】

a艳蕾:娇艳的花蕾。

山雨

南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且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题解】

这首诗题目是“山雨”,可是诗人却花了一半的篇幅来证明无雨,构思新奇。此诗借助如何观察落雨这一细节,阐述了认识发展的若干阶段。首联作者描绘了晚间自己的所见所闻,天空中满天星斗,月亮也高挂天边,天空中没有半点云彩,也听不到任何雷声。这种种迹象使作者形成了今夜无雨的主观认识。第三句“平明忽见溪流急”,写的是诗人平明时分见到湍急的溪流,这意味着水位的上涨。诗人随即领悟,水位上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别的地方下雨了。首尾两种不同的结论都是作者根据亲眼所见得出的,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从现实来看,明显是后一种结论更符合现实。这反映了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作者晚间看到的景象是感性认识,它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作者第二天根据溪流上涨的现象推理出下雨的结论,这明显属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无论是“星月”“无云”“无雷”,还是“溪流急”,都属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假如我们只停留在认识的初级阶段,那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认识。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a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题解】

叶绍翁,南宋文学家、诗人。这首小诗描写了春日游园时的见闻。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却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期待盼望到失望遗憾。但当他准备离去之际,却发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盎然春意是无处不在的,围墙并不能阻挡春天到来。随即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喜,感情变化曲折而有层次。特别是诗歌的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它象征着美好事物是难以被压抑的,一切具有生命力的新事物都是无法阻拦的,它们最终都能够突破人为的限制而崭露头角。

【注释】

a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名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猫图

南宋·叶绍翁

醉薄荷a,扑蝉蛾。

主人家,奈鼠何。

【题解】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的小猫天真烂漫,一派可爱的样貌,它扑蝴蝶,在草丛中嬉戏,无忧无虑的样子让人心生怜惜。诗人却发出了“主人家,奈鼠何”的感叹,它只知玩耍,放弃了自己的职责,这不正是南宋那些尸位素餐、文恬武嬉的官员们的群像吗?诗人只是仔细描摹猫儿的可爱,却在画面之外寄托了讽刺之意。

【注释】

a醉薄荷:旧说猫食薄荷则醉。欧阳修《归田录》:“薄荷醉猫,死猫引竹之类,皆世俗常知。”

秋日游龙井

南宋·叶绍翁

引道a烦双鹤,携囊倩b一僮。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题解】

这是一首游览诗,作者记述了秋日游玩龙井的行踪,通过写景纪行寄寓个人的深意,诗歌写得富含理趣。“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两句包含了厚重的哲理意味。云是水汽聚集而成的,即使不下雨诗人也了解它的物理特性,准确把握其“湿”的特点。“无霜叶自红”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受宋明理学“物各有理”观念影响的产物。古人对于自然界的认知还未达到极高的水平,往往认为是秋风起霜后,枫叶才会变红。但是枫叶变红是枫树本身按照自然生长规律发生的现象,与外界的影响没有关系。只不过,它变红的时节是秋天,而秋风、霜降被视为秋季的象征,因此二者才发生了联系。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规律是不会受到外界干扰而改变的。

【注释】

a引道:引领道路。

b倩:央求、请人做某事。成彦雄《煎茶》:“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偶题

南宋·张良臣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依朱门不敢敲。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题解】

张良臣,隆兴元年进士,监左藏库。笃学好古,嗜诗词,人称“雪窗先生”。

这首诗与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出于同一机杼,但在描写上稍有差异,古今人皆认为叶作要稍高一筹。钱锺书认为这首诗逊于叶作的原因是,第三句出现了虚字“好”,特意强调“好”就有了人工的感觉,不及“红杏”意象来得真切自然。虽然与叶作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首诗仍不失为一首说理与形象俱佳的作品。诗中也反映了这样的哲理:美好事物是难以被压抑的,一切具有生命力的新事物都是无法阻拦的。

雪梅(二首)

南宋·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a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题解】

梅花盛开,洁白似雪,中国古代文人常以梅、雪并举,对二者的优劣高下也是争论不休。在这首诗中,作者从不同角度公允地评判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从品评中引出了令人深思的哲理。诗歌的三四句是本诗的精华所在,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也耐人寻味。二者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都是春天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前人之所以难以得出二者的优劣,是因为往往将它们放在同一个审美角度去观察。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就容易发现它们各自的短长。就色彩而言,梅花没有雪纯净洁白;就嗅觉而言,雪却没有梅花清香,它们在不同角度各擅胜场。此诗的哲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无论多么“十全十美”的事物,都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而观察者所处的角度是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只有从多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注释】

a阁笔:停笔;放下笔。

同类推荐
  • 欢乐颂与沉思颂

    欢乐颂与沉思颂

    《欢乐颂与沉思颂》是英国诗人弥尔顿早年的两首杰作,表达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和深沉的爱恋、对人生诸世相透彻的思考,倾注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满腔的挚爱,显示了人文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英国后代诗人特别是浪漫派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欢乐颂与沉思颂》的译者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赵瑞蕻先生,这是他毕生珍爱的译作之一,在他去世之后由译林出版社整理出版。弥尔顿,英国诗人17世纪的伟大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反对封建礼教和宗教改革的战士。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失乐园》是和《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 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 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 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对话自己内心的产物,是对自己心灵的分析。把卢梭宣扬感情、褒奖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它也通过自身的力量,荡涤了世俗社会中无数卑劣的灵魂。这漫步不仅是身体的漫步,也是心灵的漫步,更是文学的漫步。
  • 结伴而行

    结伴而行

    《结伴而行》是作者郭松以散文、随笔形式,对自己人生轨迹和思想脉络梳理而成的散文集。作品从眷恋故乡、军旅如歌、书香笔韵、人生况味、盛世微言、情系云南等九个章节,回望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全书题材丰富、思想深邃、抒情优美,文字厚重、耐人寻味。
热门推荐
  • 孟伯仲的神异录

    孟伯仲的神异录

    孟伯仲在人类的地盘开了一家小店,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故事。
  • 股票作手回忆录

    股票作手回忆录

    《股票作手回忆录》根据1923年出版的原版著作进行翻译,由经济金融领域专业翻译团队译科(ECO)翻译完成。《股票作手回忆录》注重保持原著风貌,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背景,对书中提到的多个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注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死算卦的,不要再给我发短信啦

    死算卦的,不要再给我发短信啦

    算卦的:歪,在吗,明理,小赵,赵明理,赵哥,小理,小明,赵爷,怎么不回我。手动发送:滚蛋,你大爷,算卦的不要发短信给我。算卦的:这不是回了嘛,我有重要的事找你。手动发送:滚,圆润的滚,这辈子都不想见到你。
  • 宠妻无度之忠犬总裁

    宠妻无度之忠犬总裁

    这是一段改写的人生,这是一场重逢的初见,这是一个‘宠’与‘被宠’的故事,这是一只忠犬的励志护妻抗战史,这是一种宠妻无度、却将心头小娇妻宠成温柔大魔王的无所畏惧!******耿直的简介:吃瓜群众的碎碎八卦:什么?好好的一棵根正苗红的小白杨居然还背着人民群众搞起了金屋藏娇的龌龊事情?!......什么?!藏的不是小三?......是老婆?!厉害了我的哥,什么老婆还需要藏起了才安心啊?不错。只要一提到青省耀龙集团新上任的年轻高颜又多金的董事长,吃瓜群众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四个字。——宠妻无度!啧啧、那对老婆宠溺无度的程度简直是到了变态...哦、是病态。偏偏那个做老婆的不高颜不多金不巨乳不女神、简直一无是处嘛!然而下一刻,耀龙董事长夫人的大名就被登上了国际头条,说是当选国协画协会长、与丈夫一起进军国际画坛前百强、收入曝光身价无数碾压吃瓜群众。打脸啪啪啪。一众吃瓜群众捂着脸深觉——女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耀龙董事长夫人更不可用正常体位来测量!本文双洁一对一、甜宠、结局he。******忠犬小剧场:沈雅然伸手将手中的保温壶递给徐宗睿,淡淡笑道,“我给你带了百菇汤,喝吧。”百、菇、汤?!吃瓜群众目光惊悚地看向面色温柔雅静的沈雅然,又望向双手捧着保温壶,瞳色幽幽似乎有些委屈的徐董事长。大家都知道,讨厌菌菇到宁可公司倒闭都不愿意看上一眼的徐大董事长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周六定时定量喝上一整碗这种汤自虐......然后面色僵硬地继续工作。......原来都是因为妻管严呐哈哈哈哈哈哈!众人顿时悟了,看向徐宗睿的眼神又是同情又是敬佩。******划时代简介:国际画坛当代鬼才辈出,其中备受关注的一对,便是徐宗睿、沈雅然这对夫妻了。其一,史上少有夫妻二人皆为画家且位列国际画坛前百强的存在;其二,沈雅然以未至三十的年纪杀出重围接任A国画协协会会长,成为百年来第一任最年轻的女会长;其三,作为一家跨国际的上市集团董事长的徐宗睿对老婆那股宠溺无度到令人发指的......咳,这个不算。当然,以上只是全世界吃瓜群众的观点,老夫老妻的和谐生活还是很平和的。.........午后的阳光依旧明媚。倚靠在窗边的徐宗睿眉眼低垂,修长的指间温柔拂过女人鬓角如墨的发丝。沈雅然回过头来,朝他温温笑道,“今天周六。”说着,她便将刚刚炖好的汤拿了出来。
  • 罗莉凶猛

    罗莉凶猛

    这是个很阴险的男人的轰杀之旅……故事很搞笑。有可爱的萝莉,有贱人,有财迷。另,《打造盖世英雄》已经完结,欢迎大家去踩订阅。嘿嘿。本书一群:14407161(已解散,留此纪念)本书二群:37571441(基本满)本书三群:10624016(未满)本书四群:3103331(未满)本书五群:31202864(未满)
  • 快乐王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快乐王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王尔德所著的童话虽然很少,但人们将他与安徒生相提并论,称他的童话是“世界上最美的童话”。在王尔德的每一部童话作品中,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舍己为人的快乐王子、用鲜血培育红玫瑰的夜莺、把花园分享给孩子们的巨人……本书收录了王尔德最著名的9篇童话如《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巨人的花园》等,均按照英文原版完整收录。
  • 芦苇花与红豆荚

    芦苇花与红豆荚

    XX年X月X日,我终于将自己在画室珍藏多年的那幅画拿出来办了一个小众的画展,取名为《恋》。人们背地里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讨论这画里肖似我的佛的脸,以及疑似我的学生的女尼的脸,但他们面对我时无不夸奖我的才华,认为其光芒四射直逼梵高。我也虚与委蛇,心里却冷笑不已。第1001根香烟灭掉以后,我又用这幅画装点了我们美术系的楼。于是,一切就这样炸开了锅。师生恋,道德败坏……各种闲言碎语,各种版本的猜想铺天盖地而来。迫于压力,我被迫离职。那一天,飘着绵绵细雨,我爬上美术系顶楼之前,最后一次看了一眼那幅画。
  • 两宋烟雨三百年

    两宋烟雨三百年

    本稿讲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世今生,他出身将门,弱冠入伍,在乱世中几经挫折,最终定鼎江山,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混乱纷争的局面。该稿充满权谋和霸术,既有乱世的政治博弈,也有古代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有争权夺利的不择手段,完整展现了五代、宋初的政治情景和天下形势,以及王朝的兴衰更迭,统治者的利益博弈。它是一幅乱世浮世绘。
  • 这样学习最高效

    这样学习最高效

    借鉴了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学生在中学时期成功的学习经验,并根据当前教材及考试形势总结出一套最新的高效学习方法,详细告诉你应该如何听课,如何读书,如何预习,如何复习,如何做题,如何记忆等。《这样学习最高效》融入了全国许多一线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把大量切实可行的学习技巧和中、高考状元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提炼、归纳和总结。这些学习方法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对中学生的学习大有帮助。一书在手,帮你把苦学变成乐学,将勤学化为会学,助你攀登学习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