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1400000016

第16章

此诗用四言写成,虽篇幅短小,却一句一理。轻易得到的东西,因为没有耗费得到者的心力,所以人们不会去珍惜它,故而也就很容易失去,诸如飞来横财等。“多谋少成”的意思是凡事多谋,斤斤计较,最后不会获得什么东西,得到的成就也会很少。这句话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是因为人人存了机心,只会相互算计,所以从彼此身上获得的东西就少;其二是遇事考虑过多,束手束脚,往往错过时机,难有成就。“德无尽利”指的是一个人要想获得高尚的道德,就不要去追求名利,因为名利往往与欺诈、机巧联系在一起,你所谋求的利润越大,你所违背和突破的道德底线就越多。“善无近名”说的是,如果一个人要行善做好事,那就不要想到以后所能获得的名声大小,因为行善本身不分大小,但是如果是追求名声的话,那么行善之人就会自动选择那些能够带来好名声的、易于看见的“善事”来做,而这是违背了行善的本意的。

邵雍将“得失”“名利”都视作“人欲”的外在表现,实际上它们是各种各样欲望的代名词,只有消灭这些欲望,才能在道德修养上得到提升,并真正发现人的本性。

不可知吟

北宋·邵雍

犁牛生骍角a,老蚌产明珠b。

人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事固不可知,物亦难其拘。

一归于臆度,义失乎精粗。

【题解】

邵雍的哲学观从本质上讲属于唯心主义,其中又含有不可知论的成分,他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犁牛生骍角,老蚌产明珠”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难以获得准确的解答,这就促使一些哲学家提出猜想,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不可知的绝对存在,这就是尾联中提出的“义”,即代表了世界的本源。邵雍的不可知论实际上是他“以物观物”理念的产物,大自然不可能为人所理解,对于物理的考察只能从物理自身的角度出发,这就否定了人的主观参与,即否定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以我观物”的结果是“情”,邵雍认为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去考察世间万物,所得出的结论是人主观情绪在客观事物上的投射,是掺杂了主观因素的认识,并非事物本身最纯粹的概念或本质。“事固不可知,物亦难其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归于主观的“臆度”。

【注释】

a犁牛生骍角:指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

b老蚌产明珠:典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咏柳

北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题解】

曾巩,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用柳树来比喻小人,讽刺他们得势便猖狂,但是在自然之力面前,任何人都无法对抗客观规律。而人事亦是如此,小人虽能得志一时,但终将会被正义和公理送上审判台。这首诗主要是讽刺那些正在权力舞台上手舞足蹈的小人。

半山亭

北宋·曾巩

树杪a苍崖路屈盘b,半崖亭榭午犹寒。

平时举眼看山处,到此凭栏直下看。

【题解】

这首诗歌视角奇特,描写的是诗人登山途中的见闻,以及诗人在登山过程中所体悟到的人生哲理。首联描写山路的艰难,寄寓了仕途艰险的深意。“半崖亭榭午犹寒”一句想象奇特,作者爬到一半的时候出现了供行人休息的歇亭,可是由于海拔太高,哪怕是正午时分也觉得寒冷。诗人以夸张的语言衬托山势的高峻。诗歌的尾联是全诗的题眼,也是哲理精粹的体现。诗人往常需要仰望的山峰,到此时只需要凭栏俯瞰。作者在爬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自己往常难以企及的高度。其内在含义是:只要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努力攀登,不问收获,辛勤耕耘,总有一天能够收获丰厚的回报。

【注释】

a杪:指树枝的细梢。

b屈盘:崎岖盘桓。

夜学

北宋·文同

已叨名第a虽堪放,未到根源岂敢休。

文字一床灯一盏,只应前世是深仇。

【题解】

文同,北宋著名画家、诗人。

首联意谓我虽然愧受名第,本可以轻松休息了,但在没有探寻到学问的根源之前,怎么能就此罢休了呢?这一句塑造出了一位正直学者的形象,他淡泊宁静的超脱与顽强执著的追求,又深蕴哲理,阐明了努力修行永不放弃的道理。炫耀的名第与扎实的根本,实际上就是名与实的问题。苏轼云:“世间唯名实不可欺。”(《答毛滂书》)文同就是这样一位不欺人也不自欺的老实人。“文字一床灯一盏,只应前世是深仇。”这两句写得既可爱又调皮,但细细咀嚼却能体会到作者的坚忍不拔和刻苦努力。从宋人治学的特点上看,文同之所以这样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实际上是想通过求学的道路达到“问道”的目的。在宋人看来,追求真正的“道”需要从书本中细细体味,《宋史》称赞文同“以学名世,操韵高洁”,这意味着文同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通过读书修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是后世对于他勤学的客观评价,也是他辛勤努力的回报。

【注释】

a名第:高第或科举考试中式的名次,后引申为功名富贵。

【名句】

已叨名第虽堪放,未到根源岂敢休。

勿去草

北宋·杨杰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

君不见长安公卿家,公卿盛时客如麻。

公卿去后门无车,唯有芳草年年加。

又不见千里万里江湖滨,触目凄凄无故人,唯有芳草随车轮。

一日还旧居,门前草先除。

草于主人实无负,主人于草宜何如?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

【题解】

杨杰,嘉祐四年进士,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皆有交往。

这是一篇托物咏怀,寄托深意的佳作,作者通过对比草芥与权臣之间的差异,讽刺世俗浅薄、人心不古,富含人生哲理。因为在世人心目中,小草常常被视为至轻至贱的事物,而此诗却别出新意,反复赞扬小草的德行,强调“草芥”的忠贞与正直。与之形成鲜明的是,那些赫赫高门、狐朋狗友只懂得趋炎附势,全无道德操守。在作者的眼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官位高低、学问大小并无关系。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峰a上千寻b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题解】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登上飞来峰顶,居高临下时的感悟,阐发了作者克服艰险后所获得的人生哲思。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为琐事所羁绊,在处理具体事务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而出现上述问题的根由就在于目光短浅、学识浅薄。假如能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就能够提高自己的眼界水平,处理起具体事务时也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王安石的自信就来自于他渊博的学识和高明的见识,这就要求我们辛勤学习,努力攀登,等到登上知识的高峰时,也就不会畏惧“浮云”的干扰,可以一望千里了。

【注释】

a飞来峰: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飞来,故名。

b寻:古代长度计量单位,以八尺为一寻。

【名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a。

千门万户曈曈b日,总把新桃换旧符c。

【题解】

这首诗因其浅近诗语背后所揭示的新旧更替的哲理而广为流传。所谓“元日”即是除夕,中国古代形成了新年除旧布新,放爆竹,喝屠苏酒,更换桃符(即春联)的习俗。首联从描写春节热闹繁华的景象入手,“爆竹声中一岁除”,由热闹的爆竹声引出春节时家家户户欢腾喜庆的场面。“春风送暖”则是作者期待着万物复苏时光的到来,屠苏酒是一种用屠苏草泡成的酒,大年初一时阖家老小饮用此酒以祛除瘟疫,这种风俗在宋代非常流行,作者用它来指代阖家团圆的美好场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全诗的名句,多用此诗的除旧布新的含义来赞美和歌颂新生事物。事物的发展是不停的,新的事物总是代替旧的事物。这就是本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注释】

a屠苏:用屠苏草泡制的药酒,一说储存这种酒的房间名为屠苏,故而称之。

b曈曈:日出时逐渐明朗的样子,明亮貌。

c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古代春节时挂在大门两旁的桃木板,上面画有门神,古人认为可以用来辟邪,后发展成为春联。

【名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题张司业诗

北宋·王安石

苏州司业a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解】

这是一首高度评价张籍诗歌成就的绝句。张籍诗歌具有平淡处见功底的长处,这种风格特征备受宋人的推崇。

“看似寻常最奇崛”,是说张籍的乐府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浅易,实际上则是意蕴深厚,这样的作品不是简简单单写成的,而是作者反复推敲的产物。本诗的尾联不仅适用于评价诗歌,更适用于其他事物,正因为如此,它才是超越时空得以传承的人类普遍真理。对于寻常事物,不要只看到它朴素的外表,更要看到它内部所蕴含的哲理,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平中见奇、常中见异的本领。我们看待事物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要深入挖掘它的内部,但这一过程却是艰辛和困难的。

【注释】

a苏州司业:指张籍,他原籍苏州,做过国子司业。

【名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解】

诗歌的首二句描绘了庐山山势的变化,作者从纵横两个角度去描写庐山形态的多变。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中有郁郁佳木,山势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全不相同。它用来说明,观察问题应该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无法得出正确的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作者身处深山,自己被庐山的峰峦限制了观察的视角。他所能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部分而已,这种观察角度下得出的结论是不全面的。作者指出了所处地位不同或看问题出发点不同,也会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产生影响。要正确认识事物的真相或了解事物的本质,应该超越狭小的范围,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名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琴诗

北宋·苏轼

若a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b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题解】

这首琴诗简单明了,言简意赅,反映了宋代哲理诗的主要特点。苏轼表面上是在回答琴声自何处而来这一问题,实际上是在阐发艺术美产生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琴为客体,它是演奏者思想、技艺外化的工具,但它本身并不产生美妙的旋律,需要人的弹奏。演奏者作为表演的主体也需要借助于琴这样的工具,才能表达内心的想法。任何事物都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各种元素相辅相成,事物才能得以存在。苏轼是一位佛教徒,他的诗歌蕴含着深厚的佛理。《楞严经》有云:“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佛家之意在于,一切事物皆是因缘际会的产物,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其存在的根本。苏轼之诗就是对此道理的诗意阐发。

【注释】

a若:如果,假若。

b匣:琴匣,琴盒。

和子由a渑池b怀旧

北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c。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d,坏壁无由见旧题e。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f驴嘶。

【题解】

这首七律是苏轼的代表作,题目中所提及的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他们往年考取举人时曾经过渑池县崤山的一所寺院。苏辙《栾城集》卷一《怀渑池》自注曰:“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苏轼此诗作于嘉祐六年,当时作者赴任陕西途径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而返,苏轼怀念兄弟之情而作此诗。诗歌的主题是怀旧,并道出了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之情。他用“雪泥鸿爪”的比喻表现了人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鸿飞留印,雪消印无。正是由于人生的这种随机难久,使得兄弟之间的亲情愈发显得珍贵。

【注释】

a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宋代知名文人,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有《栾城集》传世。

b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

c飞鸿踏雪泥:茫茫雪原,一只大雁疾速掠过,偶尔留下一点儿痕迹。然而雪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那雪地上的痕迹也悄然泯灭,大雁也不见踪影。

d新塔:僧人死后成为圆寂,需经过火化,有道高僧往往会留下舍利子和骨灰,后人为其建塔安放。这里的新塔指的是苏辙诗中提到的老僧,此时他已经去世。

e旧题:苏轼、苏辙兄弟曾在寺中壁上题诗。苏辙诗曰:“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苏辙曾经被任命为渑池主簿,但因考中进士,未曾赴任。

f蹇:跛脚。

【名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题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解】

同类推荐
  • 乡情(吕伟达散文选)

    乡情(吕伟达散文选)

    以熟悉的乡音,以深沉的笔调,写他的家乡,写他的乡亲。他曾如是说:从我的心泉里,笔尖中,流出的全是乡情,乡音,乡魂!
  •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纳兰容若与《饮水词》的有关内容。
  •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诗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诗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诗》由王剑冰主持编选,选取耿林莽、许淇、曹雷等人的诗作,约八十余篇目。诗歌从个人心理幻想、往事回忆到对当下的描述,皆有涉及,题样广泛,思想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艺术性与哲理性,是对2016中国散文诗领域的概括与总结。
  •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作者经历坎坷,选择用童话和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希冀。这部小辑由两部童话及百余首诗歌组成。其中的《寻找幸福的小蜘蛛》是一部童话,讲述了一只孤苦伶仃的小蜘蛛,历尽千辛万苦寻找传说中快乐森林的故事。故事中,坚定、勇敢、智慧并富有爱心的更为深切的理解与感悟。在作者看来,小蜘蛛的种种愿望、每次面临苦难后表现的乐观及战胜困难的决心都是其发自肺腑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其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另一种写照。
  • 鲁迅研究(三)

    鲁迅研究(三)

    这一部《鲁迅研究》,是从根据《新民主主义论》的精神来研究鲁迅的愿望出发的。作者说:我们是通过对鲁迅作品作具体的分析然后得出我们的结论,因为伟大的思想家与伟大的革命家的鲁迅毕竟是伟大的文学家,我们必须掌握他的作品。我们不敢说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把它发表出来便好得到指正。书中包括《鲁迅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鲁迅是最早对写普通话最有贡献的人》《鲁迅期待炬火和自己不以导师自居》《鲁迅的政治路线和文艺实践》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燕鸥情缘牵邂逅永不悔

    燕鸥情缘牵邂逅永不悔

    一见钟情,二见倾心,小燕子和永琪是青梅竹马,却不是一起长大。从小时候的第一次见面,什么都不懂,蒙蒙浓浓的感情,直到长大后,再次见面,才发现对方的心已然都被偷走了。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燕子和其燕夫相守一生,永不悔
  • 蜂蜜南瓜

    蜂蜜南瓜

    这是一个逗逼佛系的少年和伪高冷女神的故事。双学霸一起实现梦想,为了她,他才选择这一行,为了他,她才选择留在了一个不温不火的小公司。本来都可以拥有更好的未来,但是为了彼此和梦想都选择了奋斗,有志者事竟成,两个人迎来了事业的巅峰和美好爱情。
  • 继续探险(卫斯理珍藏版)

    继续探险(卫斯理珍藏版)

    由于白老大一直不愿意透露白素母亲失踪的秘密,卫斯理与白素继续明查暗访,会见当年主要人物寻找线索。一堆看似无关的片段,逐段拼凑出来后,他们骇然发现,白素母亲的失踪竟与外星人大有关连!更令人震惊的是,卫斯理与白素原来有一个女儿!为何卫斯理从未提及过女儿的事?她与白素母亲可有关係?——倪匡(卫斯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报告老婆:沐少请求转正

    报告老婆:沐少请求转正

    丈夫和闺蜜背板的事情,安静一直以为只出现在电视剧里!可现实中,她不仅遇到了,还被渣男渣女联手赶出了家门?无处可归的安静,一夜宿醉,和一个连面都没有见过的男人有了关联?男人替她报仇,给她宠爱,但是她却迟迟不给那男人正牌身份。“报告老婆,我请求转正?”某男穿着某部队的作战服,声音洪亮的报告。“实习期态度不端正,不予以批准!”安静把头一偏,高傲的开口。“报告老婆,你确定是我的态度不够端正?”某男笑的坏坏的,明明还相隔几米的人,转眼之间已经来到了身侧……
  • 李想的北宋

    李想的北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种种李想曾经奢望而不得的东西一一被他揽进怀中。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在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灾难面前,李想拥有的所有一切都可能是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在李想相信了这次穿越于他而言是一次美丽的旅途之后,他却蓦然惊觉,辉煌的时代,已到了穷途末路。距离灭亡,还有十年。李想,你该怎么做?
  • 这个大佬可能是无敌的

    这个大佬可能是无敌的

    她被自己的父母亲手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原因是——她有妄想症?放屁!她说的明明就是事实!六岁的她是一个超级可爱的sd娃娃,荣获各项一等奖的超级小天才!智商爆表的冷漠女孩!从小就接触不一样的事物的她,在一次不经意下被父母发现,就认为她有妄想症!心里专家——没用,催眠师——没用,无奈之下她的父母抛弃了她,把年仅六岁的她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她逃了!用自己的能力逃了,她逃到了二次元的世界,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 从部落到帝国

    从部落到帝国

    陇山之西,文明与野蛮并存;关中平原,演绎部落到帝国的蜕变:现代人秦超穿越到了西周末年,成为了在战斗中失踪的秦庄公之子嬴姓秦氏超。且看嬴(秦)超如何发奋图强,利用自己的知识,推动历史,强大秦国,提前完成大一统,将奴隶制的部落,变成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成为大秦始皇帝。PS:部分英雄故事与关系纯属虚构,请勿与正史对号入座。
  • 巫师有棵天赋树

    巫师有棵天赋树

    一个很萌的少年(大雾),伴随游戏中的神器穿越,拥有了通过进食掠夺天赋的能力。这是一个嘤雄的传奇故事(再次大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