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1400000012

第12章

这是一首反映民瘼的现实主义作品,诗人通过民家女与富家女的对比而为两者间的巨大差别感到愤怒和不满。“珠玉不到眼”一联是全诗的关键,贯通上下文,以表明桑下女具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而这颗心是“珠玉不到眼”的环境造成的。尾联写赵飞燕,她是汉成帝的皇后,极受宠幸,“步步金莲”的典故就出自她的身上。“满髻钗黄金”表现了赵飞燕的穷奢极欲。此诗与一般的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之作不同,诗中并没有贫穷即是“政治正确”的狭隘偏见,而是指出了里中女没有“奢侈心”的可贵。她不是天生纯朴,富家女也不是生来尚豪奢,而是环境使然,导致二者不同的原因是财富对人纯洁心灵的腐蚀,这也是本诗哲理性的集中体现。

【注释】

a华堂:华丽的堂屋。

b杵砧:捣衣的槌棒与垫石。

c蒿簪:蒿草枯枝做成的簪子。

d越娃:西施。因西施出身越国,故以“越娃”代称。娃,年轻美貌的女子。

e韩娥:战国时韩国善歌女子,歌声婉转优美。一次韩娥经过齐地,旅途困顿,极尽凄苦。不得已,韩娥就在齐国的雍门卖唱,歌声悠扬,神态凄美动人,感动了无数路人。典出《列子·汤问》“韩娥善歌”。

叹流水(二首选一)

唐·罗邺

其一

人间莫谩a惜花落,花落明年依旧开。

却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无回。

【题解】

罗邺,晚唐诗人。擅长律诗,笔端超绝,以七言诗见长。他与同宗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称“江东三罗”。

这首《叹流水》是晚唐常见的咏物题材,作者主要表达了人事难回、覆水难收的感慨。诗的首联描述了时人惜花的心态,他们对于“花落”总是有一种惋惜、哀伤的感受,但作者却并不这样看,因为花落花开本是自然规律,并且今年花落明年花再开,这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分伤感的。但流水不同,据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赫拉克利特的著名论断,“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辩证法的观点阐述了事物都在普遍运动与发展,运动是绝对的。罗邺用它来比拟人事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这首诗是“逝者如斯夫”的诗性表达。

【注释】

a谩:欺骗,欺诳,蒙蔽。

江楼旧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影依稀似去年。

【题解】

赵嘏,晚唐诗人,会昌二年进士。擅长七律创作,文字清新圆润、熟练精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独自登上江楼时的内心感受。他看到月亮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水天相接,令人无法分辨二者的界线,不禁心生寂寞惆怅。作者想起了以前一起赏月的友人,如今却只有作者一人登临,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番寂寞之情。物是人非,这种景色的相似与人事的变化引起了作者的感叹,人的境遇变化迅速,往往难以预计把握,使人不禁感慨时间一去不复返。“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不同时期的作家诗人对于相似心理体验的吟唱使我们体会到事物本身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客观规律,而我们看到的相似性事物,只是在经历周期变化后重复出现的状态。

【名句】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失题(二首)

唐·唐备

其一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a。

【题解】

唐备,晚唐诗人,工古诗,极多讽刺。其诗歌哲理意味浓厚,常为人引用,广受时人推崇。

该诗首联揭示了青松与霜雪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和风细雨中成长起来的植物经不得风雨的洗礼,而青松之所以能够傲岸挺立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生长环境恶劣,既有春风雨露的滋润,又有风霜雨雪的磨砺。同时,在生机勃发的春夏时节,松色之苍翠未必比得上丰草绿缛,它很有可能被众草埋没,所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饮酒(其八)》)就是这个意思。而霜降雪落,秋冬来临之际,百草也随之凋谢,青松才能显出自己的风姿。诗的尾联以“山川”和“平道”做对比,阐发的是相同的道理。正因为有了难于行走和攀登的险峰峻岭,才显出平直大道的易行。有了惊涛骇浪、暗流汹涌的激流,才能显示坦荡如砥的大道之可贵。世界上的事物无不是矛盾统一的集合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矛盾双方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对方存在的前提。有了对比参照,才能显示出双方的价值,各自的特点才能鲜明地体现。

【注释】

a平道:平坦的大道。

其二

一日天无风,四溟a波尽息。

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

【题解】

此诗通过人心起伏与大海波涛的对比,反衬出“人心难平”的主题。波涛的产生是由于风的吹动,俗语所谓“无风不起浪”,而当天风止息,风浪也就自然消散。水面平静,波澜不惊。然而人心却与大海起浪的原理不同,人的内心并不刮起剧烈的风暴,但是人情绪的波动却总是起伏不停。这是因为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主体受到外在的影响,诸如情欲的纠葛、权力的斗争、个性的冲突、财富的争夺等,这些社会矛盾都会演化成人内心的波澜。此诗的哲理性正在于此,因为人的主观感受,换言之即个体生命的需求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一面,一旦产生情感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人的精神与灵魂就会陷入到无穷无尽的痛苦当中去。

【注释】

a四溟:四海,四方之海。

道傍木

唐·唐备

狂风拔倒树,树倒根已露。

上有数枝藤,青青犹未悟。

【题解】

这首小诗虽只寥寥数语,却警人深省。诗人描绘倒伏路旁的枯木犹有青藤缠绕这一现象,讽刺唐王朝不能认识到大变将至和时代的潮流。

唐备所处的时代是激烈动荡的,唐昭宗力图恢复中央的权威,但是诸多藩镇在平定农民起义的过程中逐步壮大,已经有了足够与中央对抗的实力。唐昭宗的举动引起了他们的警觉和不安,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人带头反叛,兵锋直指长安。唐昭宗最终被朱全忠派人害死在洛阳。他的第九子被拥立为皇帝,随即被废,唐代灭亡。此诗描写的正是唐朝这棵“大树”被狂风刮倒的情况,虽然唐皇室依然存在,但是就如同几根青藤一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灭亡是已在目前的必然结果。此诗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提醒人们认识事物发展的主流,因势利导,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杨花

唐·吴融

不斗秾华a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b。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题解】

吴融,晚唐诗人。他的一生与晚唐混乱的政局相始终,宦海浮沉。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作者刻画了杨花随风飘荡的特征以及异于众花的特点,通过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生活以及独立人格的理想。诗歌首联阐述杨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而只凭纯净洁白的颜色和如同雪花一样的轻盈取胜。前两句主要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示杨花独异众花的特点。诗的后两句主要是以风来对比,百花“恨”风,因为它们在风中凋零。杨花“爱”风,它在风中盛开,只有风才能彰显它的独立不群。后两句和前两句遥相呼应,构成了完整而深邃的意境。

【注释】

a秾华:繁盛艳丽的花朵。典出《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华。”

b濛濛:大雪弥漫,模糊不清的样子。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a。

时人不识凌云b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题解】

杜荀鹤,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屡试不第,中年时中进士,后返乡闲居。

诗人描写的是一株尚未发育的幼松,他关注的是松树从埋头草莱到高出蓬蒿,再到成为凌云巨木的过程,象征了诗人坚信个人所具有的崇高志向和出众才能总有一天能够凌云直上。此诗的哲理体现在多方面,首先,它形象性地展示事物发展的渐进性过程,即新事物由弱到强是一个漫长过程,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这一过程。其次,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盲区,即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待新事物的态度,人们往往囿于经验和价值判断,很难做出正确的评价。对于新生事物的可能性以及对新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般人往往缺乏清醒、正确的预见。人们往往将个性鲜明的“刺头”视为异端,有意区别幼松和“深草”“蓬蒿”的待遇,甚至故意践踏新生事物。现实中,对小松的摧残实际上也代表了对有识之士的迫害和摧残。

【注释】

a蓬蒿:蓬草蒿草,此处代指常人与庸才。

b凌云:高入云霄,用来比喻个人的志向和才情。

泾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a,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题解】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将祸患的危险消灭于萌芽之时。首联“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二句,阐述战战兢兢的谨慎态度的重要性。泾溪激流险滩多,礁石密布,航路不畅,容易导致船只的倾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触礁翻船、船毁人亡的悲惨事故。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客观环境的恶劣导致了行船人主观上的高度紧张,他们总是保持着谨慎小心的态度来面对险滩急流,从而得以平安地渡过这一段险象环生的水面。这样才有了“终岁不闻倾覆人”的好结果。相反地,尾联却描绘了另一幅图像。“平流无石处”反倒屡屡翻船,波平浪静、水流潺湲的水域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惨剧呢?恰是因为环境的改观使得行船人滋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放松了警惕性,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不同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的行船态度,而不同态度带来的是不同的结局。

【注释】

a兢慎:战战兢兢、谨慎小心。

夏日题悟空上人a院

唐·杜荀鹤

三伏闭门披一衲b,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题解】

这是一首包含禅理的诗歌,杜荀鹤此诗不但是对悟空上人的赞扬,更是对“自我心净”的禅宗境界的礼赞。悟空上人深处三伏天的暑热之中,却身披禅衣,安然独坐。虽然没有松竹为他遮蔽阳光和暑气的侵袭,他却全然不受影响。他是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抵抗外在酷热所导致的烦恼不安呢?原来他的心中已经灭却了世界的相对差别,达到了万法皆空、如如不动的金刚境界。面对自然界的四季交替、寒暑变异,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他的态度就是不抵抗,亦不屈服,随遇而安,调和好自己的精神,净化自我的内心,自然达到寒暑皆一,冷暖不知的至高境界。正基于此,参禅不一定要在宁静的山水边,禅寺亦无须广占名山大川,只要进入无心的境界,物我两忘,处处皆是参禅的好去处,纵使人在酷热之中,也会自然凉快。

【注释】

a上人: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摩诃般若经》云:“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萨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

b一衲:一袭僧衣,又作一纳。

闲题

唐·郑谷

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a定妍媸。

若教嫫母b临明镜,也道不劳红粉施。

【题解】

郑谷,晚唐诗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

这首诗是作者的自我反思之作,阐述了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道理。作者认为必须有好的镜子“精鉴”来对照个人的美丑,即优点和不足。《旧唐书·魏征传》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里含有他人帮助自己来辨别美丑的含义。然而,即使有了明镜,那些心眼被蒙蔽之人也会视而不见。“嫫母”是中国古代丑女的代称,如果让她到明镜前照一照,她也会说“我已经足够漂亮,不需要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了”。可见,如果人没有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即使他人已经指出其自身的缺点,他也会妄自尊大、自作聪明。此诗的哲理还体现在“严于律己”的认识。一个人能不能具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是客观条件,而愿不愿意审视自身的缺点却是主观意愿。严格要求自己,在“精鉴”前诚实地剖析个人,不以难堪等理由放弃对自身的要求,这是一个人能不断前进的先决条件。

【注释】

a精鉴:精美的镜子,指明于鉴别。亦指高明的识别力。

b嫫(mó)母:又名丑女。她虽然面貌丑陋,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被黄帝纳为妃嫔,封号嫫母。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a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b高。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借由菊花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和独立的品格。菊花的枝叶与“荆蒿”这种杂草有相似之处,因此容易引起混淆。作者在这里以“荆蒿”比喻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庸碌之众,而以“菊花”比拟高洁之士、贤才良臣。古代重阳节登高时有佩戴茱萸和菊花的习俗,所以才能“近鬓毛”。而这又是一重隐喻,中国古代诗文有“香草美人”的象征系统,往往以“香草”代指忠臣义士。

晶莹的露水象征着诗人洁白的品质,淡淡的幽香则表达诗人不事张扬却难以掩盖的品德。虽然菊花的生存环境恶劣,但它却毫不吝啬地将芳香贡献给人,瓦松虽据高位,却无益于人间,象征了那些尸位素餐的达官显贵。菊花是作者人格的象征,也代表千百年来仁人志士们的特点,他们不求高位、不慕名利,具有高尚的气节和无私的品德。

【注释】

a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b瓦松:又名流苏瓦松、瓦花、瓦塔、狗指甲,广泛分布在深山向阳坡面,岩石隙间,古老屋瓦缝中也有生长,耐旱耐寒。

同类推荐
  • 破狱

    破狱

    1936年,日本青森刑务所,单人牢房,昼夜严密监视——成功越狱。因抢劫致死罪被判无期徒刑的佐久间清太郎(原型为日本“越狱王”白鸟由荣),因不满监狱的非人待遇,凭借自己天才的头脑、周密的计划、无畏的行动力、超常的体力,以及掌控人心的能力,先后四次成功越狱,创下日本犯罪史上前所未有的记录,被日本媒体称作“昭和越狱王”,还被日本人民看作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英雄”。但是,佐久间却先后两次在越狱后选择了自首。佐久间究竟是如何越狱的,又为何选择在成功越狱后放弃已经到手的“自由”?
  • 鲁迅散文

    鲁迅散文

    《中华散文珍藏版:鲁迅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系列丛书之一种,精选了鲁迅经典散文80余篇,如:《秋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等。所选作品代表了作者不同时期散文创作的风格与特色、成就与辉煌。为读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提供了一部极有价值的阅读与欣赏范本。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

    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

    本书是一本刘醒龙散文合集,从人生感怀、乡土、亲情、文化、游记等几个方面收录了其感人至深、内涵深厚的散文30多篇,表达了刘醒龙对人生经历的感怀,对故乡的坚守,对亲情的珍惜,对文化的独到见解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谷雨诗选(第三卷)

    谷雨诗选(第三卷)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5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热门推荐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报告,我家总裁会重生!

    报告,我家总裁会重生!

    【男主重生、1v1】“渊爷,求问喜欢什么植物。”“青稞。”“那喜欢什么酒?”“青稞。”“敢问渊爷有没有喜欢的人?”尚承渊将身边可人儿揽进怀中,薄唇覆在她耳边:“青稞。”青稞:“……”重生后,再次‘初见’,青稞,这次,我不会纵容你离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患难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患难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修仙异能掉线中

    修仙异能掉线中

    这个世界大约是玄幻+灵异了吧?云意顷清楚地记得,她被一头巨兽一巴掌击穿,秒死,但次日,她却又满血复活了,没有穿越到异世界,也没有重生到死亡之前,更没有重生到某个时代,走上人生巅峰。反而,灵异了??夏季炙热,但她却冷得发抖,有时又饿如饕餮,有时又如在火焰山,异常炎热,更为怪异地是,她的背后明明无伤,却狂喷血液……每天,发生在她身上的怪异体验都不相同。但突然之间,这灵异文却又骤变为了都市仙侠文。云意顷表示,这画风转变得太快,她有些懵啊! (无男主,非正统修仙。)
  • 时光故事

    时光故事

    窣利语古老的率利文很简单,只有二十多个字母,由这二十多个字母排列组合,推演派生,就产生了广泛丰富的词汇。窣利文的字母来源于阿拉米字母。阿拉米字母有22个,窣利文借用了其中17个。窣利文的书写有3种变体:萨秣建体、佛经体和草体。书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右向左横写,一种是从上向下竖。两种书写的率利文都典雅庄严。率利文相传由神灵所授,传习这种文字的人都能够和神灵相通。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九霄人去空遗音

    九霄人去空遗音

    写作视角偶尔切换,大部分时候是旁述。这本书一开始是围绕一个“不招人喜欢”的美男展开的,主要讲述的是敷衍救世的该美男寻找四位“救世主力军”,最后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的故事。故事里面点点滴滴的感动,需要细品,呃,品不出来也不要勉强,每个角色可能都是作者的心头宝吧……概括:一个比一个仙,一个比一个骚,一个比一个招人讨厌,一个比一个功夫高。总之数万年都出不了一位的风流人物,不过千年竟出了四个,还凑到一块去了,你以为能坐在一起好好的搓麻将?错,自此风云突变,天崩地裂,呃,好吧,夸张了点,自此爱恨情仇,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更不顺眼……此处省略一系列脏话。人物发言:谢灵韵“洒脱”道:“这一路的收获也算回本了。”众位仙君:“坑人这事真是一回生两回熟啊。”谢灵韵:“……”紫玉:“这群狗贼。”
  • 原来你一直都在

    原来你一直都在

    追忆似水年华,回首,原来你一直都在。女主为了查出父亲去世的真相,与男主联手破案,两人相遇、相知、最终相爱。在即将识破凶手的那场决斗中,中了凶手的陷阱,女主意外失忆,男主抑郁三年,三年后,两人再次相遇,重新联手,一起抓获凶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