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1400000010

第10章

【注释】

a芝盖:指皇帝的车马。张衡《西京赋》:“骊驾四鹿,芝盖九葩。”

b泥金事:指封禅,古代帝王行封禅礼时所用的玉牒有玉检、石检,检用金缕缠住,用水银和金屑泥封,后因以借指封禅。

c万岁山:河南嵩山,唐代高宗武后时曾在嵩山封禅。

题僧壁

唐·李商隐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a结愿重。

大去b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c。

蚌胎未满思新桂d,琥珀初成忆旧松。

若信贝多e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题解】

此诗大约作于大中五年至九年之间,李商隐当时正在梓州幕府,醉心于佛法。

作者愿意舍身求道,但修行的代价是沉重的,“乞脑剜身”是两种发愿修行的方式。而佛法修行的成果也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往往跳出尘世,具有不可意想的神奇力量。所谓“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指的是珍珠能够具有耀眼的光彩乃是因为它从新月初升时就汲取月光的精华,而晶莹剔透的千年琥珀也是从松树分泌的松脂变来的。其实不但是佛法修行,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最后才能真正地成功。这是全诗的题眼所在,也是诗歌哲理性的集中体现。

【注释】

a乞脑剜身:佛经讲的两种发愿修行的方式。

b大去:去,发语词,无意义。

c隐针锋:《涅槃经》云:“尖头针锋受无量众。”。

d新桂:新月。

e贝多:树名。古印度多用其叶书写佛经,故佛经又称贝叶经,借指佛经。

人欲

唐·李商隐

人欲天从a竟不疑,莫言圆盖b便无私。

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题解】

“乌头白”用燕太子丹典,《史记》载,太子丹在秦为人质,与秦王嬴政发生争执而被囚禁起来。太子丹请求他放自己归国,秦王说:“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这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仿佛上天听到了燕丹的叹息,在他的牢房外出现了一只白头乌鸦,秦王无奈,只得放燕丹归国。李商隐用燕太子丹的事迹来反衬自己的境遇,上天是听到了燕丹的请求,确实是符合“人欲天从”的说法。但是我的头发早已花白,上天却为何不让我这充满道德才学的人为皇帝所知晓,成为辅弼之臣呢?这样看来,“人欲天从”的说法不过是虚妄而已。

此诗包含了激烈的政治讽刺之意,也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天是无意识的,认为“天”是有意识的存在是人认识能力处在较为原始阶段的看法。李商隐从个人的遭际出发,否定了这种说法。但是,不能就此简单否定“人欲天从”的说法。实际上,所谓的“天”代表的是客观规律的存在,而人民意志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治学意义上的“客观规律”。如果统治者不呼应人民的愿望,那么百姓就会揭竿而起推翻他的统治。李商隐的错误在于以“个人意志”代替“大众意志”,这是他不能获得“上苍”垂青的缘由。

【注释】

a人欲天从:上天会听从人民的愿望,“人”并非单个的个体生命,而是指整体人民的概念。《尚书·泰誓》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b圆盖:指上天。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乐游原a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b,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题解】

诗歌的开篇描绘了这样的场景,诗人在临近傍晚时分感到心绪不宁,遂驱车来到长安城南的乐游原散心,面对残阳夕照的壮阔景象,诗人发出了感叹:夕阳之景是如此美好,但可惜的是,这是临近黄昏的景象。言下之意,诗人的人生就像一抹夕阳,虽然绚烂夺目,但是已经到了落幕之时。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一去不回,表达了他对晚景的留恋和好景不长的惋惜。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由盛而衰的过程。目下的繁荣与热闹只是暂时性的,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在面对花谢、日落时常常产生的衰落之感的忧愁。

【注释】

a乐游原:唐代著名胜地,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又名鸿固原。

b不适:心绪不宁。

【名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选一)

唐·韩愈

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a,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b烟柳满皇都。

【题解】

韩愈运用简朴的文字,以常见的“小雨”和“草色”为物象,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早春之美,正在于它能够带给人希望。韩愈与张籍是至交,张籍晚年不幸,屡遭生活的打击,韩愈以这样一首充满了朝气的诗歌赠予友人,实际上隐含着希望友人振奋精神的美好寓意,希望他能怀揣梦想继续前行。初春之美,又在于它不事张扬,不引人注意,却能滋润万物,化育新生。诗人希望能够成为友人坚强的后盾,就如同这润物无声的细雨一样,帮助友人渡过难关。同时,刚产生的事物,可能并不具有华丽的外表、浩大的声势,但是它们这时所显示出的旺盛的生命力,则是充满了未知的可能,以及可待发掘的无限潜力,诗人借以勉励自己和友人珍惜时光,奋发有为。

【注释】

a酥: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即酥油。

b胜:超过、胜出。

调张籍(节选)

唐·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a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题解】

中唐时期,诗坛上掀起了一股评价李白、杜甫诗歌孰优孰劣的热潮。在韩愈看来,李白、杜甫作为唐代诗坛并峙的双子星,应该一体尊崇,而不应厚此薄彼。他与至交张籍通过诗歌唱和的方式,不分轩轾地肯定了李杜,对于诋毁前辈大家的“无知小儿”进行了谴责和呵斥。韩愈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对诋毁者的不自量力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蚍蜉”是一种蚁类,它们常常在松树根部筑巢,它们在树下筑巢的行为本身并不会危害树木生存。反倒是它们在大树的庇护下才得以遮蔽风雨生存下去。这不正是李杜诗篇对于后世诗人沾溉无穷的借鉴意义吗?诗歌蕴含的哲理超越时空,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妄图以卵击石的“狂人”“妄人”终将化为腐朽的尘埃,作者在“大”“小”的对比中显示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

【注释】

a蚍蜉:蚍蜉是一种体形相对较大的蚂蚁,喜欢生活在潮湿温暖的土壤之中。后用来比喻不自量力的人。

奉和李相公题萧家林亭

唐·韩愈

山公a自是林园主,叹惜前贤造作b时。

岩洞幽深门尽锁,不因丞相几人知。

【题解】

这是一首奉和诗,主要描写了唐代宰辅世家萧氏一族的园林,同时以今古对比的手法阐发了辩证看待事物发展的哲学思考。题目中的“李相公”是中唐德宗至宪宗朝的重要政治人物宰相李逢吉。

诗歌首句使用典故引出游访林园的主题,紧接着惊叹于园林的精美和宏大,然而这样精美的园林却无人游赏,使营造这所园林的匠人空费心思。等到作者面对它时,已是“岩洞幽深门尽锁”的衰败状态了。代表着萧氏家族往日繁华的园林与今天寂寞萧条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希望能够借助当朝宰相李逢吉的势力,使得这座已经门可罗雀的园林重新振奋起来,其深层含义是希望李逢吉能够赏识自己的才华,从而使自己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注释】

a山公:西晋大臣山简,山涛的第五子,永嘉中任襄阳太守,荆州习氏有佳园池,山简往往醉酒高卧。

b造作:制造、创造。

古钗叹

唐·张籍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

凤凰宛转有古仪a,欲为首饰不称时。

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

兰膏b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

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题解】

张籍,中唐诗人。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一支落入古井的簪钗重见天日后,诗人对其主人的想象,以及由这支古钗而生发出的慨叹和哲思。古钗是女主人打水时不小心落入井中的,经过了多年井底淤泥的摧残,古钗已经不复当年的盛貌,只余下“兰膏已尽股半折”的惨状。它下场也是悲惨的,虽然离开了不见天日的枯井底,却被放入首饰盒中尘封起来,已经没有了使用的价值,这和它坠入井中的命运是一样的。作者的言外之意非常明显,这支命运坎坷的古钗实际上就是怀才不遇的作者的写照。此诗用一种反讽的手法提出了应当珍视人才的看法,怀才不遇是古往今来的才子们都要面对的苦恼。张籍此诗的意义正在于它超越了个人一时一地的苦恼,上升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性哲学思考。王建《开池得古钗》的结尾“莫言至死亦不遗,还似前人初得时”也可以作为此诗主题最为贴切的注脚。

【注释】

a古仪:古旧的式样。

b兰膏: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这里指古钗上涂抹的装饰性油彩。

节妇吟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a。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b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题解】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张籍使用代言体的形式,借助女子之口表达了坚守忠贞节操的决心。诗题原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即此诗实际上具有双层内涵,在表层文字上,诗歌主要描写了忠于丈夫的妻子是如何经过思想斗争后,最终拒绝了多情男子的挑逗和追求,坚守了妇道;在深层含义中,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诗歌的尾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言辞婉转,但是态度坚决,反映出作者坚贞的意志,体现着儒家哲学所标榜赞美的“富贵不能淫”的气节。

【注释】

a襦(rú):短衣短袄。《说文》:“襦,短衣也。”

b良人: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

【名句】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闲居

唐·张籍

东城南陌尘,紫幰与朱轮a。

尽说无多事,能闲有几人。

唯教推甲子,不信守庚申b。

谁见衡门里,终朝自在贫。

【题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笑睨王侯的不屈之志以及独守清贫的高洁志向。首联描述了权势煊赫者的得意与狂妄。权贵们总是声称自己“无多事”,实际上都在为功名利禄而匆忙奔走。反观作者,他穷达任命、悠游自在,生活得自然而不紧张。他不相信什么“守庚申”之类的清规戒律,在作者看来它们都是形形色色的束缚身心自由的可怕桎梏。作者以颜回自诩,《论语·雍也》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希望过上一种精神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歌描写的虽然是“闲居”的生活,但是我们读不到一点及时行乐、游戏人生之类的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所能感受到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追求自由、淡泊寡欲的高洁品格和“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人生态度。

【注释】

a紫幰(xiǎn)与朱轮:紫幰,车上的帷幔。这里二者并举用来指代权贵的车马。

b守庚申:炼丹术的术语,即当庚申之夜,揭三猿之像以祭祀帝释天和青面金刚的仪式。这种仪式起源于道教避三尸之说。据《云笈七签》所载,道教认为人身皆有三尸虫(又称三彭、三虫),能记人过失,每逢庚申日,乘人睡时将人之过恶禀奏上帝。

不欺

唐·贾岛

上不欺星辰,下不欺鬼神。

知心a两如此,然后何所陈。

食鱼味在鲜,食蓼b味在辛。

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此语诚不谬,敌君三万秋。

【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人生哲学的一次总结。首联云“上不欺星辰,下不欺鬼神”,实际上这是从儒家哲学“君子慎独”思想发展而来的。儒家认为,君子不为违心之事,不做伤天害理、欺骗他人的恶行。更重要的是,君子应该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失于偏颇,这就需要友人的帮助,而朋友之间相交的原则也应该是“不欺骗”。贾岛认为君子之间的相交平淡如水,却也透明如水。交朋友要始终腹心相照、诚实待人,不能半途而废,相互欺骗。

贾岛深处中晚唐时代,动荡不安的朝局使得当时的诗人纷纷关注友情不变的话题,而现实政治的逼迫往往造成友人反目的结局。作者希望朋友之间,即使持有不同政见,也能保持开诚布公、不欺不骗的态度。

【注释】

a知心:彼此契合,腹心相照。李陵《答苏武书》:“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b蓼:俗称酸姜,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叶味辛,可用以调味。

夏夜登南楼

唐·贾岛

水岸寒楼带月跻a,夏林初见岳阳溪。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b。

【题解】

这首诗作于开成五年,作者当时六十一岁,迁任普州司仓参军,政务之余常常登上南楼读书作诗。作者在夏末的一个夜晚登上了南楼避暑,夏日的燥热在晚风凉夜中消弭殆尽,如水月光更为夏日的夜晚增添了几分凉意。夏日茂盛的树林里一条溪流缓缓透出,这是林叶疏朗所导致的,同时也标志着物候的变化。果然,一只在夜空中飞舞的萤火虫宣告了初秋即将到来的消息,暑气消散的夜晚,作者在一片静谧中陷入了沉思。此诗真实地反映了贾岛受南宗禅思想的影响。

“不知何处是菩提”是全诗的诗眼,也是理解诗句的关键。作者看到岳阳溪边树林中的点点萤火,顿生感慨,树有千万,但哪个才是真正的菩提树呢?何处才是真正的归宿?作者实现了佛教宗门与现世生活间的转换,并借助这种生活经验达到了禅法精诣的境界,贾岛在追寻个人归宿的过程中,实现了精神上的某种突破。这种突破正基于他深厚的佛学思想。

【注释】

a跻:登,上升。

b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常用来指人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同类推荐
  • 月夜孤舟

    月夜孤舟

    这孤舟上的人们——有寻春的骄子,有飘泊的归客,——在咿呀的桨声中,夹杂着欢情的低吟,和凄意的叹息。把舵的阮君在清辉下,辨认着孤舟的方向,森帮着摇桨,这时他们的确负有伟大的使命,可以使人们得到安全,也可以使人们沉溺于死的深渊。森努力拔开牵绊的水藻,舟已到河心。这时月白光清,银波雪浪动了沙的豪兴,她扣着船舷唱道:“十里银河堆雪浪”,四顾何茫茫?这一叶孤舟轻荡,荡向那天河深处,只恐玉宇琼楼高处不胜寒!……我欲叩苍穹,问何处是隔绝人天的离恨宫?奈雾锁云封!奈雾锁云封!绵绵恨……几时终!
  • 风暴和风暴的儿子

    风暴和风暴的儿子

    诗集精选诗人、导演王强诗歌作品近百首,涉及诗人熟悉的人和事、暴风骤雨般的社会变革、某一刻的日常生活以及激越的内心。在这些诗中,诗人常常是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这使得他的诗如同沉稳的镜头,客观、节制、准确,超越了自我辩解和安慰,进入更广阔真实的世界;而在向外注目观察的同时,它们更向内探寻、奔突,从日常中发展出戏剧性,从平凡中攫取意味深长的部分。诗人对巨大的魔力抱有热望,向往遥远、神秘、恐惧,乃至充满危险和被禁止之地,因此,不管多么微小和平常的事物都写得惊心动魄,让我们被他重新发现的世界所吸引,被他语言和情感的风暴击中,愿意跟着他,沉浸在那具有悲剧色彩的每一个细节的漩涡之中。
  • 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也是读书

    也是读书

    本书辑录著名学者、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撰写的各类随笔七十余篇,写作时间横跨几十年,包括序、跋、引言、后记等多种形式。读自己的书,读他人的书,读学生的书,其内容或是陈述个人作品的主旨、创作的经过,或是对朋友、同道著作的点评,或是对学生作品的寄语。葛剑雄教授的学术研究之精、涉猎之广,可窥一斑。这些文字既有思想价值,又内涵丰富,充满了读书的乐趣和人生的省思,集中展示了作者在学术和写作上的研究与思考。
  • 疾病的隐喻(2018年版)

    疾病的隐喻(2018年版)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艾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艾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熊彼特经济学(全集)

    熊彼特经济学(全集)

    本书为创新经济学大师熊彼特著作集,含《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三部经典著作,熊彼特在其作品中指明了立足于长远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破坏式创新”理论,从经济转型到宏观调控、从企业创新到企业家精神——他为世界性经济衰退开出了治标治本的“药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是作者多年来对“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进行大量思考、观察和研究后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基于创新理论提出了资本主义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社会主义行得通,资本主义可以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
  • 每天读点故事周刊·深夜奇谭:西西弗斯的转盘

    每天读点故事周刊·深夜奇谭:西西弗斯的转盘

    每天读点故事周刊归属于每天读点故事APP,是APP为用户量身打造的原创故事电子版读物。每天读点故事周刊集中刊登爱情、悬疑、奇幻、灵异、青春、世情等多种类型的原创故事,形成丰富多彩的精品故事汇。我们把APP中众多故事进行精编和完善,将集合APP精华内容的电子版本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喜欢的故事。
  • 霄汉之下

    霄汉之下

    六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百一十八年,身为战争遗孤的两兄弟从冰封中醒来,在敌人的世界寻求生存。故土不在、亲人永逝之后,两兄弟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战争与和平,算计与被算计,世界好像很简单,却又很复杂。
  • 缉拿宠妃:皇帝提枪上阵

    缉拿宠妃:皇帝提枪上阵

    他是傲视天下的帝王,黄沙点兵,从未想到会捉到一只美艳的她。从漠视到深情,仿佛只用了一眨眼的时间,又仿佛已爱了千年万载。他是她青梅竹马的恋人,也是心怀野心的异国质子,隐于闹市,以为会成就霸业,不想却只成就了一片痴心。
  • 鹤峰禅师语录

    鹤峰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近光集

    近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里最后一缕阳光

    梦里最后一缕阳光

    王琳,从小都是林雨落的保护伞,大学的校园里依旧如此,三个人的恋情究竟谁是谁的谁,众人前的面孔在背后又是怎样的呢?真情还是玩偶,谁又能分的清,爱情和伤害是三个人的毒药。为了报复她们又会有什么样的计划?
  • 嵩山野竹禅师录

    嵩山野竹禅师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机械之心(机械大师1)

    机械之心(机械大师1)

    泽兰从小生活在贫民窟,无人知道在他瘦小且左腿略有残疾的身体下隐藏着无与伦比的科学天赋。扮猪吃老虎是泽兰最爱的招数,可惜由他自己创造的武器镰刀黑可可在关键时刻总会掉链子,比如战斗到一半就迈着机械短腿跑去玩耍……高贵的身世、俊朗的外表以及开朗率真的性格,令贵族少年司徒生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不过年幼时的一场火灾,让他的身体除了大脑外超过百分之九十五都换成了机械。命运给予的最大恩惠,就是让两个不同世界的异类相遇。当科学小怪才遇见等同于拥有自我意识的机械人,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机械帝国的大门,正在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