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1900000004

第4章 政治家与军事家(3)

也许是校长和同事们想考考这位年轻姑娘的能力,到校第一天就让她带领学生们做早操。操场上一片混乱。几分钟过去了,她面对孩子们的吵闹,依然平静地站着,温和地微笑着。终于,她开口了:“同学们早!你们说完了没有?你们笑完了没有?”清脆洪亮的声音立刻中止了混乱,整个操场霎时安静了。她依然不慌不忙:“你们不说了,你们不笑了。好,现在,我们开始做早操。”“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她在直隶女师受过严格的训练,现在,她一边喊口令,一边用优美的动作带领全校学生做早操。[1]

她就是刚从直隶女师毕业到附小当教师的16岁的邓颖超。全校学生服了,男教师们服了,附小主任郑朝熙终于松了一口气,天津女界和学生界的著名人物果然名不虚传。原来附小自1912年建校,直到1919年,聘任的都是清一色的男教员。五四运动以后,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1920年,比较开明的郑朝熙主任一改过去旧的传统观念,决定到天津女子师范学校聘请教员。女师校长拿出毕业生成绩单让他挑选,郑主任当即拍板:就请那位去北京的学生代表吧。原来邓颖超在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是到北京请愿的学生代表之一。[2]

邓颖超担任一年级的级任老师(相当于现在的班主任),语文、算术、音乐、体操、手工、图画、游戏她全教,而且教得十分出色。孩子们很快就喜欢上了新来的邓老师,当年她教过的学生回忆说:“她那和蔼亲切的面容,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邓颖超也从心底喜欢她教的学生,看着那一张张童稚的脸庞,她仿佛看到了七年前的自己。那是1913年,同盟会女会员张星华介绍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到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在北京开办的一所平民学校当教员,这不仅解决了杨家母女的生计问题,也使九岁的邓颖超实现了上学的梦想。母亲教学的身影常常闪现在她的眼前,邓颖超教得更有劲了。

邓颖超深深懂得,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不仅仅要传授给他们知识,在这个黑暗动荡的时代更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高尚情操。她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孩子们讲太平天国的故事,讲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讲辛亥革命的兴起,更讲她亲身经历的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这位邓老师早在一年前就因为杰出的演讲才能,被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推选为讲演团团长,短短数月就从一个单纯爱国的女学生成长为能宣传鼓动、能组织群众参加爱国活动的天津妇女界爱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了。她绘声绘色的讲说经常让孩子们听得入迷,下课了,放学了,他们仍然缠着邓颖超,要她给他们多讲一点。年轻的新老师,满腔热情地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逐渐播下了革命思想的火种。

然而这引起了学校的不安,她虽然依依不舍,但也只得于翌年辞职了。一天,邓颖超和同学到天津刚创办的达仁女校参观,女校校长正是爱国教育家马千里。此时达仁女校正在推广新的教学法,马千里很赏识邓颖超卓越的才华和进步的思想,热情地邀请邓颖超到达仁任教。邓颖超高兴地答应了。及至晚年,邓颖超还写了一篇文章《缅怀师友马千里先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

和在北京一样,邓颖超教一年级的语文、算术、音乐、体操、手工、图画、游戏;也和在北京一样,她和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大圆圈,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孩子们认字、做算术。在活动课上,她用浅近的语言给孩子们讲一些重大节日的来历和意义。“五七”国耻日到了,她激愤地讲袁世凯如何丧权辱国,和日本政府签订“二十一条”;五四爱国纪念日,她讲自己亲自参加斗争的许多情景,真切生动……身教重于言传,她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了孩子们,他们个个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入神地听着,他们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像邓老师那样去爱国、救国!

从16岁到21岁,邓颖超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小学教育事业。她终生热爱和尊重教师工作,并一直认为最崇高的职业是教师。马千里的小女儿马翠官当时也在达仁女校读书,邓颖超是她的级任教师。马翠官在邓老师的影响下,终生从事小学教育。

一起来抢救难童

保育儿童是伟大的事业,不仅要救济与教育难童,尤其要以坚毅精神,培育儿童,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主人。

——邓颖超:《新华日报》题词

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蹂躏着华北、华东的大片国土。人民惨遭屠杀,更有成千上万的儿童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邓颖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焦急地思索如何抢救这些难童,号召:“要把力量集中起来,组织各界人士,一起来抢救难童!”[4]她知道战区难童数量众多,抢救难童需要大量经费、房子和工作人员,必须由一位在社会上有影响而又热心肯干的人来主持这项工作。邓颖超想到了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在国民党控制的武汉,正式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需要得到国民党社会部批准。国民党顽固派一贯仇视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企图破坏、阻挠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成立。邓颖超建议李德全邀请宋美龄出面主持成立大会。有她出面,特务们再也不敢捣乱,国民党社会部也乖乖地批准了战时儿童保育会这个团体。

1938年3月10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正式成立。宋美龄亲自主持大会,聘任的名誉理事包括国民党方面的蒋介石、冯玉祥、孙科等,共产党方面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以及各界知名人士,如蔡元培、郭沫若、沈钧儒、胡适等。邓颖超当选为常务理事。保育会成立后短短几个月,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3个分会,抢救难童的工作开始了。邓颖超领导“武汉小学教师战地服务团”,动员和组织了许多教师、学生到武汉街头收容难童,在武汉最先成立了临时保育院,收容了几千名难童。当武汉吃紧、战火迫近时,邓颖超组织领导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努力抢救几千名难童分批去四川。她亲自安排罗叔章到湖北、河南交界的均县抢救五六百名难童,交给她一封宋美龄亲笔写的委任状和介绍信。罗叔章带着这批难童辗转两千多里,途中遇到许多困难。邓颖超非常牵挂这批难童,连发三封电报给沿途的中共党组织,请他们协助罗叔章做好难童的转运工作。保育会工作一直坚持到抗战结束,共抢救、教育了三万多名难童。邓颖超作为常务理事,一直关心、支持这项事业,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时光荏苒,半个世纪过去了,1988年,保育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几百名当年的难童此时已是新中国的作家、画家、音乐家、导演、科技工作者,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当年也曾随母亲赵君陶在保育院生活过几年。他们十分怀念保育院可敬可爱的院长和教师们,更感谢当年组织领导这一工作的邓妈妈。可惜的是邓颖超无法亲自参加纪念会,但她仍很欣慰地给纪念会发去了贺信。她也十分想念这些“孩子们”,真想看看他们现在的模样,她从来没有把他们当外人。“在抗日战争中用伟大慈母的爱培养下一代”,这是邓颖超写给赵君陶的题词,同样也适用于她自己。

关心孩子就是关心未来

关心孩子,就是关心未来啊!我们的事业,总要孩子们一代代继承下去!

——邓颖超:《我们对于孩子和母亲的态度》

“关心孩子就是关心未来”,这是邓颖超的信念,她一生都把心血倾注在妇女和儿童教育培养的工作上。不管是出国访问还是考察国内工作,每到一地她总是挤出时间看望那里的少年儿童。1939年,她陪同周恩来去苏联治病,特地到国际儿童院看望中国的孩子们;去厦门考察,她顾不上休息便来到厦门华侨幼儿园,勉励小朋友们;本是要到上海休养,一听说附近有一所盲校,她立即去看望失明的孩子们,称赞他们的坚强;她曾专程到天津南开中学,看望南开的师生们,赞扬南开师生提倡的“一主三自精神”。

在重庆红岩村工作时,南方局的青年同志一对对结婚了,年轻的爸爸、妈妈又要工作、学习,又要照顾孩子,非常辛苦。邓颖超采取互助合作的办法,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办了托儿互助组,妈妈们轮流看管孩子。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不懂幼儿教育,邓颖超告诉她们要了解和研究儿童的心理,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和特点进行教育,还送给她们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的书籍,让她们学习。她还很关心孩子们的营养,送给托儿所一本营养学的书,为孩子们订出每周的食谱,并把国际友人送给周恩来和她的营养品统统送给托儿所病弱的孩子。

红岩村的年轻爸爸、妈妈没有经验,对孩子大体有两种倾向:一是放任自流,一是过分溺爱。邓颖超了解情况后,和托儿所的同志一起召开家长座谈会,给家长做思想工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的模仿性是很大的,父母应当做孩子们的模范。从小要教育孩子明白事理,让他们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我们共产党人的子女要有很好的品格,将来进到社会里都能顾全集体的利益,热爱公共的事业,以最大的同情心帮助别人,不仅孝顺父母,还要努力为社会、国家服务……要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孩子是好动的,爱玩,喜欢新奇,追求知识,父母工作再忙,也应抽时间和孩子玩玩。既可陶冶孩子情操,自己也休息了。[5]邓颖超受过严格的师范教育,当过五年小学教师和级任教师,懂得儿童心理学,她不仅重视学校教育,同样重视家庭教育,并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当年审议宪法草案,邓颖超对《宪法》第三章有关婚姻、家庭、母亲、孩子受到国家保护的条款,发表了重要意见。在保护儿童方面,她提倡尊重儿童,爱护儿童,采取适合于儿童的教育方法,既不应溺爱,对缺点和错误也不应姑息;对于轻视和不关心儿童,甚至对儿童采取体罚的现象必须纠正。邓颖超认为要教育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半个多世纪前,邓颖超就提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她的教育理念是多么超前!

担任全国政协主席时,邓颖超十分关心教育问题,指出经济腾飞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我们现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养新的人才……现在要从幼儿园、小学做起,发展中等教育,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做到人才辈出。”[6]对于全国人大即将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女委员们争相发言,提出很多建议,邓颖超很同意大家的意见,认为教育是人生之本,也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一环,希望教育工作者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当她听说著名女演员于蓝挑起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重担时,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现在从事的是为亿万儿童服务的工作,很重要啊!”于蓝听了连连点头,她感到邓大姐非常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

一直到晚年,邓颖超心里装着的仍然是全国的孩子。国际儿童节40周年纪念日时,邓颖超给全国少先队员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一位老革命家对祖国未来的殷切期望。她希望全社会要更加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1989年10月12日,86岁高龄的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亲切接见了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和“英雄少年”**的父母和老师,她紧紧握住**父母和老师的手,感谢他们为祖国培养出**这样的好孩子。前一天,她就撰写了《学习**》一文。

重视师范学校,还要发展师范教育

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要当教师,这是对国家、对人民极其有利的事业。我希望同学们加强对师范教育的认识,对自己在师范学校学习要更加感到光荣。你们在这里做学生,学习期满以后你们要去做先生。要做先生的人,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而且要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

——邓颖超:《在河北女师成立八十周年庆典上讲话》

邓颖超十分关心国家的教育事业,不仅鼓励身边的人从事教育事业,而且牵挂着祖国的师范教育。

周恩来有个侄女叫周秉德,打小聪明好学。一个周末,周秉德像往常一样,来西花厅看望伯伯和七妈。一番说笑后,周秉德提到了自己的学业,原来她已经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了,究竟应该继续读高中,然后出国留学,还是报考中等师范专科学校,去做农村小学教师?尚未成年的小秉德有些犹豫了。邓颖超听了立即表示:“好呀,和我一样呀!我原来也是做教师的。”在饭桌上,七妈邓颖超鼓励小秉德:“我16岁就当老师了,做老师非常有意义,现在国家又这么需要。”得到了七妈的支持,周秉德毅然报考了师范学校。此后不久,秉德去中南海找儿时的伙伴玩耍,看到了毛主席。主席坐在石凳子上向她打招呼,亲切地询问:“你现在上的什么学校啊?”“北京师范学校。”没想到主席和七妈的反应完全一致:“那好啊,我也是学师范出身的,女孩子干吗非得学工业呢?学师范、学医挺好么!以后我让李敏、李讷也去学师范。”[7]几年之后,李敏果然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周秉德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城20里外的第三中心小学,当上了“孩子王”。

同类推荐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林肯传(传记译林)

    林肯传(传记译林)

    《林肯传》林肯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著名的演说家、律师。这位“伟大的解放者”领导了针对南方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为美国在十九世纪末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林肯传》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扛鼎之作,也是他一生中撰写的仅有的一部传记。作者以其感人至深的笔触,生动再现了一个内心忧郁、富于理想、愈挫愈勇、满怀仁慈之心的林肯形象。林肯的从政之路充满坎坷和失败,但追求平等的政治理想却一直支撑着他屡败屡战,直至最终入主白宫。这位平民总统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相信会让每一位读者唏嘘不已。
  •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她勇于摒弃古典芭蕾,创立自成一格的全新舞蹈门类;她勇于藐视婚姻,向传统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勇于承受磨难,亲生孩子离她而去也没能击垮她;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要求绝对自由的精灵。邓肯所承载的文化矛盾与内心的情感纠葛,非同一般,人们很难理解她是如何将苦难转变为幸福的驱动力,使苦难变成创作的源泉。本书就是这位艺术家的自传作品。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中抗争坎坷命运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令人震撼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艰辛而多姿多彩的奋斗史。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蹈海明志警策国人的陈天华

    蹈海明志警策国人的陈天华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门推荐
  • 我心向帝

    我心向帝

    一位普通的少年因一个未知的声音所迫,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重重迷雾围绕他身,他将破开迷惘,穿越轮回,心之所向,便是归处!
  • 唐僧取经日记

    唐僧取经日记

    这是一个特殊的唐僧,他由一个文弱的僧侣,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不断成长。最终得到了美丽、善良的观音的爱情,并吸收了她的法力。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所见到的人间一幕幕悲剧与阴暗,常令他痛心不已。与徒弟在取经路上,结下深厚的师徒情意。 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映了唐僧内心世界的爱恨情仇,无情地对现实中的丑恶给与批判,又对正义给与宣扬。 在这追逐钱权,崇尚享乐的极端时代,唐僧逆潮流而为大众利益出发,消耗自己十余年的生命,长途跋涉,历尽艰险,最终取得大火中侥幸幸存下来的真经残片。也为人间芸芸众生,无法过上统一幸福的生活,而发出一声遗憾的叹息。
  • 矿难之后

    矿难之后

    黑心老板谷雨逃到这个山沟已三天三夜。这似乎又到了半夜时分。他抬头看了看天,天阴沉沉的,有零零星星的雨点在飘落。山野显得阴冷而又恐怖,不知什么野兽的叫声从远处一阵阵传来,令人毛骨悚然。三天前的半夜时分,谷雨和同伴正在深巷里采煤,突然发生巷道塌方,前后几分钟时间,三百米长的煤巷就全部坍塌,百十名矿工全被沙石掩埋。在塌方发生的一刹,有石块砸在谷雨身上,当时他只觉得胳膊一阵生疼,就倒在了地上。后来他挣扎着一边从沙石中往出爬,一边大声呼喊着几个同伴的名字。这时候,巷道再次塌陷,谷雨只觉得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井下发生塌方的时候,二狗在地面上接电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仁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仁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者,仁义也。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 笙知他寒暖

    笙知他寒暖

    【长明灯系列】第一部:《笙知他寒暖》裴家的小姐裴冬笙,从生下来就没吃过什么苦头,前面五个哥哥,就她一女孩,全府上下几乎团宠!因是冬天生的,生字又不好听,就换了笙。裴冬笙还有个小名儿,是她娘亲取的,叫夏吉。娘亲的姓氏,盼望她吉祥平安。不过没多少人知道,就她的爹爹、娘亲、五个哥哥,就没了。平平安安的长到五岁,突然来一个和尚,嘴里说着什么变故之类的,裴冬笙当时不以为然,她的娘亲和爹爹听了之后,也没有怎么样,就是鄞都最盛大的上元节不准她去了。五个哥哥故意买几个灯笼来引她,她气急了,告了娘亲,父亲亲自给她做了一提灯笼,还将五个哥哥给禁足一个月。她在那之后第七个上元节时,硬邀着哥哥们拉她去,几个哥哥实在不敢,裴冬笙就哭,因为当时娘亲和爹爹出去了,于是裴冬笙就去了她这一生第一个上元节……(作者不太会写简介,捂脸,希望大家看正文,再评价!)
  • 冷面总裁强宠妻

    冷面总裁强宠妻

    被自己的亲姐姐陷害致死,这一世,顾依维只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却没想到报仇的过程,始终有个名叫老公的生物阴魂不散。“龙总,你不是不想结婚吗?请不要勉强,否则你未来后悔了怎么办?”龙锦墨:“你是我的妻子,我为了孩子他妈,就算是后悔了我也只能将就,不能退货,你担心什么?”所以,他的目标是宠她,宠她,再宠她,宠得不能没有他,她就不会在嚷嚷着离婚了!
  • 江湖岁月印吴钩

    江湖岁月印吴钩

    侠之隘者,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安邦定国。子承父志,匡扶正义,功成身退,侠气江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揭秘梵蒂冈:《天使长迷案》史海钩沉

    揭秘梵蒂冈:《天使长迷案》史海钩沉

    本书是《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出版以后,为解答读者的疑问,作者所写的一部梵蒂冈简史,既是理解《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的背景知识,同时也是了解欧洲宗教史上一些神秘事件的一个窗口。《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是小说,是虚构的,本书则是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来龙去脉。美国亚马逊给本书的分类很有意思:教皇&梵蒂冈;有组织的犯罪。其销量总排名非常靠前,超过了大部分悬疑推理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