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400000012

第12章 先秦至西汉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2)

到《诗经》《论语》中语气词就逐渐多起来了,既反映在数量上,也反映在种类上。特别是《诗经》中一些语气词,在以后的其他文献中还很难见到,如“则”“斯”“思”等,因而很可能是方言词。

(二)语气词的数量和种类

先秦至汉代出现过的语气词大致有“哉”“矣”“则”“斯”“思”“焉”“乎”“也(只)”“与”“兮”“猗”“邪(耶)”“夫”“已”“耳”“而”“者”“尔”“为”“些”“殹”。当然,这些语气词的出现(形成)时间不一、使用地域也存在差异。这些词的语气义及使用概况,在后面几节陆陆续续都有介绍。

此外还有很多语气词连用[19]和复合语气词,二音节的如“也已”“也者”“也哉”“也矣”“已矣”“而已”“耳矣”“也乎”“矣乎”“已乎”“云尔”“焉尔”“也与”“也邪”“已邪”“矣哉”“也夫”“矣夫”“乎哉”“者也”“者哉”等;三音节的如“而已矣”“而已也”“而已乎”“而已哉”“而已耳”“也已矣”“也与哉”“焉耳乎”“焉耳矣”等。上面的列举是泛时和泛地的[20],甚至是泛性质的,即没有区分是连用形式还是复合语气词。

(三)逐渐丰富与规范定型

在先秦至汉代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语气词经历了一个逐渐丰富和规范定型的过程。丰富体现在两方面:①种类逐渐增多,这点特别明显。比如在《尚书》中只有“哉”“矣”“乎”等少数几个,而到《论语》中除了这几个外,还有“也”“焉”“与”“兮”“已”“耳”等;越往后,语气词的种类越多,因为新的语气词在不断衍生,如“邪(耶)”“者”“尔”“云”“为”等,如果再加上方言语气词,那就更多了。②语气义越来越丰富。从《尚书》中句末语气词的使用看,最初的语气词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断句,因而语气义比较单一;加上《尚书》至其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句首句中助词非常发达,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表达语气的功能,造成语气词语气功能不够突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句首句中助词逐渐减少,语气词的功能得以凸显,语气义也自然丰富起来。

语气词的逐渐丰富还和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关。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和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越来越多,对语言的要求自然也在提高;诸子百家争鸣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语言的发展。战国时期诸子竞相以自己的文辞和口舌取悦当权者,为了吸引当权者的注意,他们需要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煽情的语句,这样语气词的使用就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因为语气词就是表达言语主体的情感、态度、观点,用得好,往往能够吸引对方的注意、兴趣,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规范和定型与语气词的丰富有一定联系,因为在语言表达中的功能越重要、地位越突出,其自身也就趋于越完善。语气词的大量使用,有利于语气词用法的定型、规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语气。

方言之间接触的增多,很多语气词的使用会逐渐趋同,从而促使语气词的规范和定型。先秦至汉代的文献中有一些语气词往往只存在于很少的文献中,这很可能就是当地的方言词,但是一些常用语气词都相同,大致可以确定是当时通语中的语气词,这样也保证了不同方言间人们的正常交往。

秦统一全国,实行“书同文字”政策,对语气词的发展、规范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消除异体字等。字形对词义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同一个语气词在不同方言中字形可能不同,语气义和用法方面可能也存在些微差异,但是随着字形的统一,功能往往趋于统一了。

当然,与汉语史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这一阶段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语气词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点从大多语气词能够在多种句型中出现就可见一斑。

语气词在衍生之初,往往是杂乱无序的,在随后的历时发展中,就会逐渐规范定型,并慢慢形成一个系统,这是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倒过来,系统的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语气词使用的规范。关于语气词系统对语气词使用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在后面各章陆陆续续有一些讨论。

注释

[1]Paul J.Hopper,Elizabeth Closs 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Elizabeth Closs Traugott,Berna Heine: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Vol.1,Amsterdam,Benjamins,1991.

[3]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中国语文》2005年6期。

[4]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443页。

[5]李学勤:《关于师组卜辞的一些问题》,《古文字研究(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

[6]关于语料标注原则请参阅第一章第三节的有关说明。

[7]有关“不”的一些问题,我们在第三章第二节还有专门讨论,此处不赘。

[8]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1988年第1期。

[9]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10]〔日〕高岛谦一:《殷代贞卜言语的本质》,《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110册)》1989年(平成元年)第10期。

[11]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出土文献研究(三)》,北京,中华书局,1998。

[12]朱歧祥:《由对贞句型论殷墟卜辞有属问句考辩》,《甲骨文研究》,台北,里仁印书局,1998。

[13]张玉金:《关于卜辞中“抑”和“执”是否语气词问题》,《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4期。

[14]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1988年第1期。

[15]孟维智(《西安话的语气词“些”》,《语文研究》1982年第2期)提到了西安话里有一个语气词“些”,可以出现在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等句子末尾,其他一些方言也有这个语气词。不过这个“些”和《招魂》里的“些”毫无联系,而是宋代以来由量词“些”演变而来,详细请参阅李小军:《语气词“唦”的来源及其方言变体》,《语言科学》2008年第4期。

[16]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古汉语研究》1988年创刊号、1989年第1期。

[17]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古文字研究(第七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认为“哉”虽然有不同字形,但各地都是使用从“才”得声的字,说明“哉”的使用基本没有地域的差异,只是字形没有固定下来。

[18]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第319页。

[19]先秦汉语中既有语气词连用的,也有复合语气词。至于具体的区分有一个时间层次的问题,有些开始属于连用的,后来成了复合语气词。而由于形式的同一,这种区分往往显得很困难。

[20]语气词的地域和时间因素很明显。先说地域因素:同一个语气词可能在不同地方有不同读音,因而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汉字来记载,这属于同音异字或者说同词异字现象;不同地域可能使用某些来源、语音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相近或相同的语气,这属于异词异字却同功能的现象。再说时间因素:汉语语气词大多来源于其他实词和虚词,从他类词演变为语气词,在性质上是一个连续统;而语气词在使用过程中,语气义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因而对语气词的鉴定和语气义的判别往往需要充分考虑到历时因素。

第二节从指代词到语气词:者、焉、尔

上古汉语语气词源于指代词的主要有“者”“焉”“尔”三个。它们的衍生历程和机制体现出了一定的共性,如都经历了指代义和句法功能逐渐减弱、语气义和主观性逐渐增强的过程;而作为语气词,都具有提示功能等(虽然句法位置和具体的提示语气不同)。

一、语气词“者”[1]

作为一个产生于先秦、在中古得到较大发展,而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的语气词,学界对“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特别是它产生的具体时代、途径以及假设语气义的由来等。语气词“者”源于指代词“者”的虚化,这点为学界之共识,但是对于形成的具体时间、途径及机制,却大多语焉不详。这样,对一些具体语料的分析就存在较大分歧,比如“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公冶长》)中的“者”是指代词还是语气词,不同学者可能就有不同处理。从现有资料来看,语气词“者”源于指代词“者”虚化的观点当可以肯定,但是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结构助词“者”也是从指代词“者”发展而来,那么哪些指代词“者”演变为了语气词、哪些又演变为结构助词或保留了指代词的用法呢?指代词“者”虚化为语气词的途径、时间层次及句法环境还有“者”的语气义是什么呢?

带着以上问题,本节从历时角度对“者”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考察,并试图在理论上进行解释。

(一)商周至战国初的指代词“者”

在商周金文中,“者”主要假借为“诸”,“者侯”即“诸侯”。在今文《尚书》中,“者”字共6次,都是指代词。如:

(1)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夏书·胤征》)

(2)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商书·仲虺之诰》)

“先时者”就是“先于规定时间到达的人”,“不及时者”就是“不按时到达的人”,“能自得师者”就是“能够得到军队拥护的人”,“谓人莫己若者”就是“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人”。“者”字居于中心语位置,前面的动词性结构做“者”字的定语。这类“者”都是表示转指的后置代词,指代性非常强。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这类“者”字结构记作“VP者转”。

《诗经》中“者”共62次。其中“VP者转”共54次。例如: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4)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小雅·菁菁者莪》)

另有8例“者”字前面不是VP,而是NP,分别是“者”4次、“今者”2次、“始者”和“昔者”各1次。如:

(5)牡马,在坰之野。薄言者,有有皇。(《鲁颂·》,4例都在该篇)

(6)今者不乐,逝者其耋……今者不乐,逝者其亡。(《秦风·车邻》)

从今文《尚书》到《诗经》,可以看到“者”字的使用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不光表现在数量的大量增加,还表现在出现了新的格式“NP者”。“NP者”的“者”4例在后、4例在时间词后。这类“者”字紧接在单音节名词之后,或主语位置,或宾语位置,很难看作语气词。朱德熙指出是代词,表自指,为指称标记[2]。

再来看看战国初期文献《论语》和《左传》中“者”字的使用情况。

《论语》中的“者”字共219例,其中“VP者转”189例。“NP者”25例,如:

(7)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公冶长》)

(8)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9)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

(10)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

较之于《诗经》,《论语》中的“NP者”结构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形式上也有一定发展:一是NP由单音节发展到双音节或多音节;二是NP的范围有所扩大,从人到物、从具体名词到抽象名词似都可以,只是以人为主。

除了这两类“者”字外,《论语》中还要一类“者”字置于动词性结构或形容词性结构后,却又不表转指的,共5例。如:

(1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朱熹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12)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颜渊》)

这类“者”字大多出现在“……者,……也”句式中,与“VP者转”中的“者”明显不同。“VP者转”中的“者”居于中心语位置,VP是“者”的定语,如“从者”(《八佾》)指“跟从的人”;而“孝弟也者”中的“者”不是中心语,“孝弟也者”也不是指“孝弟的人”,而是指“孝弟”本身。这类“者”其实和前面“NP者”中的“者”同质,那么是指代词还是语气词呢?

同类推荐
  •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公文的含义公文,即公务文书,又称文件,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向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超级分析力训练

    超级分析力训练

    本书介绍分析力的培养方法,并且附有测试题,使人提高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力,使人提升素质,丰富自己生活。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聘请陈尔强教授讲述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科学问题的选取基于判断;而对问题答案的探索则基于诚信。科学工作者需按学术规范行事,致力于不断批评和修正自己的工作,从而使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能够满足科学说明的相关性要求和可检验性要求。一个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将终止于发表。原创性的科学工作只有在公开发表后,其真伪、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检验和评价,其成果才有可能进入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工作者必须将写作科学研究的内容看做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是自觉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朕养你爱妃

    朕养你爱妃

    他,龙袍加身,一身贵气,英俊且又冷傲凌人,兄弟残杀,皇宫里人情淡薄,让他早已忘记“温情”二字,只是一个眼神便能冰封万里…她是一修仙天狐,脱俗妖媚,虽是天资聪颖,但对凡间之事毫无所知,萌得可爱,欲渡天劫,无奈法力不够,被霹得魂飞魄散,再次睁眼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一只小天狐身上…他--绝天辰杀尽天下一切挑衅者,唯独对它(她)狂宠如命.这是一篇描写一代帝王与九尾狐相恋的爱情故事,一对一。-------------------------------------------------------------------------第一卷:它穿越而来,而他遇到了它,心里暗下决心,朕要留下你,由朕来养你...片段一:禁地温泉里:“替朕更衣”绝天辰张开双手,让宫女将身上衣物脱去阮惜听到他的声音往他这瞄来,对他翻了个白眼。连脱个衣服都要人伺候,真是没救了,眼睛本来是瞄过去的,那高挺的身板加上性.感麦色的皮肤,整个身材还真是无可挑剔,看到宫女慢慢把衣物脱下,阮惜的眼睛也是慢慢下移,直到那雄伟处便停下了,阮惜不知道某人正戏谑地看着她,所以还在那使劲地瞄,光明正大的瞄...“怎么,看了朕这么久,对朕的家伙可还满意?”绝天辰没想到这小狐狸这么色,眼里充满了笑意。片段二:当他的容貌不吸引它时:“怎么,你是在可怜朕还是在安慰朕?要是可怜就免了,朕还没那么落魄。要真想安慰朕就亲一亲朕”抱起小东西往脸上靠。阮惜想,这是神马情况?这么突然要牺牲自己的初吻了!不干、坚决不干!把脸一转,好巧不巧又对上那受伤的眼神。阮惜顿时心生惭愧!算了,就亲一下吧,改天遇上那理想的白马王子再解释解释这时的情况。把舌头往他脸上一添,咦?触感还挺滑的!所以在绝天辰快要放他下来时又添了一下。既然需要本仙狐的初吻救治你受伤的心灵,那我就牺牲下吧,所以某小狐秉着救苦救难的大无畏精神,又揩了绝天辰一油。“朕的脸可还合你的胃口?”绝天辰阴霾一扫而空,心情大好,他就说嘛,自己怎么可能没魅力!!!-------------------------------------------------------------------------------第二卷:展开灵界之旅:她要回去狐族完成“它”的使命,既然继承了“它”的身体,那就替它完成它的使命,这样就互不相欠了...
  • 阁主万万岁

    阁主万万岁

    自古英雄出我辈,拂袖功名尘与土。是谁在左右朝堂?是谁在制霸江湖?我就是要做一个永久的传说!
  • 别让心态害了你

    别让心态害了你

    心态如空气一般,在我们的一生中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失败者因为被心态控制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成功者却运用心态的法则所向披靡;政客用它获取无数选票,商人用它促成巅峰合作,娱乐明星用它获取疯狂人气……心态拥有如何强大到让人震撼的爆炸能量,正如一位伟人所言:“你的心态,就是你命运的真正主人。”
  • 别让制度毁了你的团队

    别让制度毁了你的团队

    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成长,一靠团队,二靠制度。制度建立的过程,是企业文化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过程。就制度本身而言,只有最适用,没有最优秀。管理企业,不仅要靠智慧、靠手段、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靠制度。用制度管人,是所有成功企业发展的秘诀。但制度不是一切,合理建立和使用制度才是关键。本书聚焦管理中各个关键环节,用朴素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制度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引导作用,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普遍涉及的问题具体化、清晰化,并提供与之相关的小例子和应对方法,娓娓道来,让你在阅读中得到启发,思路明朗,从而在实际管理中实现用制度管人的目的,让你的团队更有战斗力,让你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 巴山寻根

    巴山寻根

    叙述基层干部的忠诚和奉献,他们的困惑和苦恼;农民群众对党的感恩拥戴,他们的忧虑和期盼;巴山自然风光,土家族的人文风情,每一篇都具有赤诚的情味、浓郁的土味和较高的品味。
  • 满河蛙声

    满河蛙声

    唐子说,不是听你的不听你的,我问问吧。光着身子的唐子竟然站起来喊:小碟子,你听着,俺四哥冬暖想娶你当老婆!你愿意吗?小碟子好像没听见,但她显然是注意到了我们四个男孩子。结果,跟国的一句要命的话,让她疯了一般扑过来,她的小辫子翘翘着,一耸一耸的胸脯,那是明显地在生气。跟国喊了一句什么呢?跟国喊:小碟子,小碟子,俺四哥想跟你睡觉。完了,完了。冬暖站起来捂跟国的嘴巴已经来不及了。小碟子攥住月牙镰刀,眼里噙着泪,在河堤上跳着大骂。她边上就是我们停着的独轮车子。她一边哭,一边骂我们是流氓。没想到女孩子这么能骂啊。她骂,我们也跟着骂。只有冬暖不还口,他一点点地向小碟子靠近,小碟子瞪着眼睛说,你过来,我就把你的头割下来。冬暖说,你误会了,误会了。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撩神快穿,大佬我错了

    撩神快穿,大佬我错了

    【1v1双洁】沉迷于游戏的沈鱼被一个可爱的系统绑定了。狗子,你是不是传错了?这么难的位面????确定让我一个新手做这个???【系统】掐着手指,弱弱的说:“这只是个意外,”沈鱼:………这都多少个意外了????沈鱼经历几个位面之后,她发现总有人莫名其妙爱上朕。
  • 美女上司的贴身男秘

    美女上司的贴身男秘

    秋水明眸,拥有姣好面容和性感的身材的美女上司让一个毕业实习的学生为之动容,却没想到她对我也有着特别的情愫,冥冥之中自有缘分使然,我们走到了一起,爱情的种子却早已深深种下,情路坎坷,美女的命运与我深深相伴,爱并痛着,虽如此,我却终究不悔,缘分命运究竟会是怎样,期待……
  • AI迷航2:复活爱因斯坦

    AI迷航2:复活爱因斯坦

    如果人工智能失去控制,世界将会怎样?在《AI迷航》中,作者详尽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生活画卷,极具悬念的情节,诡异多变的气氛,细腻丰富的情感,个性迥异的人物等特质让人不忍释卷。人类对AI失去控制的那一刻,生而为人的尊严也随之消散:人类器官可以像机器一样拆卸、买卖,合成人大量出现;人的记忆可以替换,甚至贩卖、造假,成为通行货币;所有的行为、思想都被数据监控,毫无隐私可言。在这场人工智能的浩劫中,主角程复始终守护着自己心中对于自由向往的火苗,梦想着推翻AI统治,带领众人重建人类文明。人类在AI文明的法则下该何去何从?是在AI的强权之下做一个只会执行、没有情感和道德底线的机器,还是奋起反抗夺回属于我们的人格尊严?翻开本书,带你进入一个机器觉醒、伦理混乱、文明重构的人机共存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