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900000090

第90章 我和父亲(2)

有枪有炮就拿来,你出枪我出命,为啥我就得比你低一头!”后来军部通知视察组要到师里来,得好好接待。为了希望人家说句好话,能分配到一些美式装配,父亲忍住气,派军需到南阳采买西餐用具及山珍海味。后来视察组没有到,这笔帐没办法开支,就记在父亲私人的帐上。当初父亲来新六师,高树勋是抵制的,由于汤恩伯向蒋介石举荐,高树勋顶不住才不得不同意我父亲来,父亲听人说高树勋为人厉害,所以他处处小心戒备,不敢随便动用公款,生怕高树勋抓住辫子。由于接我们到南召和准备接待援华团视察组,据说父亲花亏空了一百多万元(那时法币贬值,如折实可能有几万元),弄得他整日愁眉不展,再不见在家乡那种豪兴豪饮了。但一有机会,他仍喜欢摆阔气,给朋友捧场。我们房东的儿子同专员家的一位千金结婚,想把喜事办得排场一些,同我父亲一说,父亲就给他派了一个连为喜队开路。一连士兵把子弹当爆竹,向天上乒乒乓乓乱放枪,把树枝打落一地,小孩子们跟着抢的不是花炮,而是子弹壳。我这半生只见过一次这样的婚礼。

我没有见过父亲打仗,但听我一位表姐说过,她见过。1945年春天,日本军队进攻豫南,我们家由刘村疏散到一个更小的村子里,那个村子在山窝里,村前有一条转个大弯的小河。过了几天表姐一家也来了。后来表姐同我说,日军进攻刘村,她见到我父亲,她是从门缝中看到的。她们家住在邮政代办所旁边临街的一座房里,她听到街上枪声、喊声响成一片,好奇地从门缝往外看,正看到我父亲两手拿两把手枪,被几个士兵架着,骂骂咧咧地从街上走过。搜索连祈连长一面发口令上刺刀,一面向几个士兵喊叫,“把师长架下去,硬把他架下去!”父亲不肯走,骂骂咧咧,面色铁青,样子很可怕。宏肇哥(父亲的随从参谋)跟在父亲身边,握着左轮枪,走几步扭转身打两枪。搜索连士兵端的水连珠枪上(这个连是苏式装备)都上了三棱刺刀,端着刺刀的日本兵,在一百米外停下来,伏身射击。……表姐把这点见闻同我说过几次,每到最后她就说:“真可怕,姨父的脸色真可怕!打仗真可怕!”我相信,父亲在战场上的样子一定是很可怕的!

后来母亲带我们兄妹,在伏牛山南麓濒临白河上游的一个小庄一一余坪住了几个月,父亲曾来探望过几次。这个村庄非常美丽、宁静,像是另一个世界,几乎令人忘记战争。但偶尔听到隐约的炮声,大人们从炮声传来的方向,推测父亲部队的动向。向余坪告别后,与父亲再见已是1949年初了。这中间发生了许多事。先是日本投降,听说父亲随军北上,我们家由余坪又迁回刘村。大约在1945年10月间,父亲派人接我们往开封。我们从南阳乘马车,一路走走停停,大约过了农历10月1日,走到许昌。深秋天气,刚收完秋庄稼,大地一派萧条景象,兵荒马乱,危机四伏,大路行人不多,虽有一班士兵护送,母亲总是提心吊胆的。远近几座荒坟旁边,冒出缕缕青烟,奶奶告诉我,“十月一,送寒衣,那是给鬼送衣服的。”这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马车缓缓前行,一天走不了几十里路。即至走近许昌,像从长夜里走出来,刚看到一点人间繁华,母亲的心刚落下,这时从路口出来两个戴礼帽穿长衫的人,说是许昌专员派他们在此等候的。他们同我母亲低声讲话,我听到一句:“你们的部队投降了八路军,专员叫我们等在这里给你们个信。”母亲面色突变,人们围在马车周围忙乱起来。护送我们的士兵还佩带着新八军的上印“克坚”二字的臂章,那两个人要他们立即扯下来。我对父亲“投降八路军”一事不知如何解释,懵懵懂懂地跟着母亲去到开封。父亲曾派人来接我们去他的驻地,母亲不愿意去,我们就在开封住了三年。三年中,断断续续有些父亲的消息,大都是传闻而已,我们连父亲的确切地址都不知道。

1949年初,父亲突然回到开封家里。依旧是一身笔挺的草绿色呢军装,依旧是高挺胸脯在屋里说话满院子都听得到,依旧是呼拉拉带了一大帮人,不过这时不叫勤务兵而叫警卫排,依旧是被人“军长、军长”地称呼着,依旧是忙于送客拜友,在我眼里父亲的神采相貌简直没有什么变化。这一次他是奉命往新乡策反国民党四十军的,顺便探家。他在家里呆了几天,整天和朋友高谈阔论,但当他独自一人面对冷清的有一株石榴树的庭院里,他脸上却有一种洗不掉的浓重忧郁。那年我十五岁,刚到中原大学,算是已经参加革命工作了。他听大姨说,我读书读得很好,初中没有毕业就考上最难考取的开封高中,他很兴奋,又作起家族的文化梦,执意要我跟他到北京去念书,我说我不能脱离革命,他说这怎么叫脱离革命呢?”

“什么叫革命?”他以“老革命”的口气教训我,不过态度很温和,“读书不是革命吗?将来要搞建设,建设就要有文化,靠我们这些人行吗?不行!靠你们年轻人把书读好!”

“我哥哥参加革命可以,为什么非要我去读书呢?”我争辩道。

“我说过了,读书也是革命,你怎么还不明白呢?革命有分工。”他耐心地说,“你哥哥比你大两岁,他去参军我不反对,像你这样年纪,去干什么?一打仗还是负担呢?”“我才不会成为负担呢!”

我妈看我又拗起来,数落着:“不听老人言,必定受艰难,看吧,有你小孩受的苦。”父亲摆摆手,制止妈妈说:“好好,要他再想想。再想想。”

我发现父亲这次回来,脾气比过去好多了。对我们很讲“平等”,真是一革命就把身上的军阀作风革掉了不少。

过几天父亲又同我讲到北京上学的事,我以转学困难。插班困难来搪塞,他哈哈一笑,口气很大地说:

“到北京能没有你上的学?你想上哪间学校都可以。我可以找薄一波同志嘛,找周恩来同志嘛。”

,父亲说这话,一方面暴露了他的特权思想,一方面说明他当时还未想离开北京,他对他的个人前途还是乐观的。

我家住在小纸坊街,小纸坊街解放前住了许多要人,在开封很有名气。父亲一回来。整条街都知道“军长回来了”,街坊们都为我家庆幸,对我们家人很尊重。当时我所在的中原大学23队组织秧歌队没有锣鼓,我带同学到街道上借,拉人力车的和别的街坊见到我,都喊我“三少爷”,回到学校同学们取笑我,我气得哭了一场,我对能使人称我为“少爷”的老爹,又耿耿然了。

过去的岁月像一个破碎的阴影,笼罩着父亲,笼罩着儿子,笼罩着我们的父子关系,这个阴影虽说破破烂烂,虽说看不到,摸不着,但却是那般沉重,它像一张用铁链结成的网,我们始终将它揭不开,推不去。父亲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但我学的“辩证法”却教会我对他只看一面。那时候的潮流如此,我把家庭成份说成是官僚地主,要同家庭决裂,似乎很革命。一九五一年我在中共中央中南局社会部办公室工作时,一天晚饭后同几个年龄相仿的小同志在机关大院里游玩,办公室主任招呼我过去,我走到他身旁,他要我坐下,我同他坐在花圃的台阶上,他笑着问我,你的父亲叫范龙章吧?我说是的,他说是到过延安的那个范龙章吗?我又说是的。他“呵”了一声,说他见过我父亲。

“你怎么见到他呢?”我诧异地问。

“在延安开大会我见过他,”主任笑笑,“不过他在主席台讲话,我在台下当听众,其实不认识。他是延安的大名人,我是无名小卒,也可以说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他在延安的情况,我没听他讲过。”我说。

“既然你父亲是范龙章将军,你把家庭成份填写为官僚地主不妥,我不知道你家里是不是地主,但我知道你父亲在延安入了党,是党中央直接批准的共产党员,所以不能说他是官僚,不能依他把家庭成份定为官僚地主。”

主任与我谈过话后,再填表我就将家庭成份填为地主。1980年,组织上落实政策,又把我的家庭成份落实为革命军人。

一种政治压力和左的思潮扭曲了父亲、扭曲了我,也扭曲了父子关系。父亲本身何尝不在这种压力下屈服,不在这种思潮下迷茫。后来我看到父亲五十年代口述的一些回忆文章,在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前半生的同时,回避了他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一面。把他在整个抗日时期的活动,用“联日反共”四个字概括,只字不提他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台儿庄会战、瑞昌会战;只字不提他在黄河北岸与日本转战数载,反对投降,两次率部突围的壮烈行动。在国民党三十九集团军的将领中,他是最先表态支持高树勋总司令举行邯郸起义的,对起义起了重大作用。但在回忆文章中却轻描淡写,并给自己扣上随机应变的帽子。他一生中的两个闪光点:一是坚持抗战,一是参予邯郸起义,都被写成这个样子,这实事求是吗?难道父亲说这许多违心的话,内心没有痛苦吗?

将军白发,不敢言功,实令人哀叹。

1949年四五月间父亲又回开封时,情绪大不如前,比较沉默。我从他同母亲的谈话中,知道新乡谈判受挫,他心情郁悒。他同国民党四十军军长李铁军可谓老朋友,抗战期间,一起出生人死,颇有交往。他奉华北军区和薄一波同志之命,单身进新乡城与李铁军谈判,争取新乡和平解放。初见面时,李铁军曾奚落他,说他自己在共产党那边被冤枉,被扣压,遭监禁数月之久,弄得手无一兵,身无寸权,如今还来作说客,实令人心寒。但他对此却一笑了之,凛然向李铁军申明大义,分析大局,指明大势,劝李铁军不要以个人得失为重,要认清形势,走傅作义将军的道路。薄一波同志指示父亲按北京方式解决新乡问题,经过谈判李铁军接受了这个方案,后我方地方部队看四十军已成笼中之鸟,坚持要四十军投降,放下武器,以装备自己,因此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虽按投降的办法拟订了协议,李铁军称病飞离新乡,四十军迟迟不肯签字。此时父亲已萌“归隐”之意。

关于父亲离队的原因有种种说法,我分析是下列几个因素促成的:一、对在“民主建国军叛变”冤案中,他被扣押吊打、监禁审查思想不通。对属下一批军官仍然蒙冤系狱,他内心很痛苦,在此情况下,他认为他个人继续当官,对不住部下;二、新乡谈判受到挫折,他感到自己无功于组织;三、解放战争即将结束,今后不打仗了,他缺乏文化,不会被重用,也没有东山再起之机;四、在一些老朋友的怂恿下,错误理解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想办工厂赚钱,舒舒服服过太平日子。是年六月,父亲到北京向薄一波同志汇报工作,提出“解甲归田”的要求,薄一波同志劝导他,要他留在北京,如不想干具体工作,挂个名誉职务也可;如果真想“归田”,可带四五万人办个大农场,人马比带一个军、两个军还多。他的朋友和入党介绍人申伯纯、金城、周子健、朱早观诸同志也对他进行苦劝,他去意已决,不听劝告,后来薄一波同志只好给吴芝甫同志写了一封信,让他带上,嘱咐他遇到困难去找吴芝甫。他于七月中旬回到开封。他到开封那一天,正好我在当天乘车南下,我到行宫角他的面粉公司筹备处去看他,向他告别,他把腕上一只手表脱下送给我。父亲原来有一只很名贵的长方形手表,是抗战初期汤恩伯送给他的。1949年他被送进神泉学习班时,这只手表连同朱总司令送给他的羔皮大衣、他同毛主席的合影都丢失了。他送给我的手表,是他在新乡策反时,一位老朋友送的。

我南下之后,再一次见到父亲已是十九年后的1967年了。那时我在广东省化工原料公司工作,出差河南,在家住了两个多月。1954年我家随省府迁郑,住在郑州行政区花园路口东己院。东己院是几排两居室一套的平房,住户大都是政协的老先生,老先生们在房前屋后种上苹果、葡萄,院子里倒是葱葱茏茏,一片绿荫,很有几分乡间风味。1966年父亲突得重病,脑血栓,差一点瘫痪。

我回家时,他已恢复到能够拄杖走路。东己院卫生设备差,厕所公用,我每天陪他上厕所,一个星期陪他到省府门诊部拿一次药,有时陪他上街理发、下澡堂。父亲喜欢理发、洗澡,把这看作一种享受。行政区一些理发师傅和澡堂师傅同他关系甚好,每次我去理发及洗澡,他们都围过来同我谈话,他们说我父亲原来身体很好,腰背从来绷绷直,不像六十七八的人,文化革命一起来,一场病把他打垮了。他每次进澡堂,都要带两包“彩蝶”或“三门峡”香烟,澡堂师傅一见到他,“就过来招呼,抽他的好烟。那时已不准搓背,澡堂师傅还是偷偷帮他搓一搓。这可以看出父亲在行政区的人缘,他愿意和引车卖浆者流为伍,结交了一帮朋友。有几次我同他在路上遇到他的同事。一次,我看到一个身材不高,面皮青白的老者立在一棵法国梧桐前摇摆双臂、左右开弓拍打树干,父亲看出我有点好奇,就走过去说:

“你这位体委主任练的是啥功呀?”

“哟,卓云(我父亲的字)兄,,”那老者一抬头,看是我父亲,急忙走上前握手,“身子好点了吧?看样子还行,多走动走动。”

“汉生,你过来,”父亲唤我上去后说道:“这是你范老伯。”

“范老伯。”我恭敬地叫了一声。

“我是范绍曾,就是《侍卫官杂记》里写的那个范绍曾。哈哈哈……”父亲也笑了,说:“行,你这么乐观,不拍梧桐树也能活百岁。”

同类推荐
  • 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中国好诗·第二季)

    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中国好诗·第二季)

    说到冯娜,作为阅读者很容易会想到——云南(出生地)、广州、少数民族、图书馆、女性、“85后”。冯娜的诗歌淡然但非寡淡,或者像她在诗歌中所说的像“偏狭的桉树”。那种俭省和留白的话语方式总是让人想起藏区的道歌。冯娜懂得放也懂得收,很多诗作的结尾仿佛一个人的手掌在有水汽的玻璃板上停留。具体来看,冯娜近期的诗歌主要分为四个空间区隔,而实际上它们彼此间又是相通的——出生地、南方、北方、精神生活的空间。从空间角度来说,冯娜的诗歌是有具体指向的,但是反过来看这些空间实际上是互相穿连、交织起来的。它们一起呈现出来,恰好又是彼此关联而又相互分开,呈现了现代性经验的复杂性与可变性。
  •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人生最美,就是一路行走;一路拾捡前人散落在草丛里的思想瑰宝,观一颗从暗夜里醒来的露珠,赏一株在悬崖边绽放的花朵,装一襟从时光隧道里吹来的轻风,然后染一身智慧的芬芳。篇篇美文,段段经典,字字珠玑,句句金玉,润泽心田,激励人生。
  • 奥瑟罗

    奥瑟罗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大约于1603年所写作的,主角奥瑟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听信部下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真相大白后,奥瑟罗悔恨交集,终于用刀自尽,追随爱妻于黄泉下。最早于1604年11月1日在伦敦的WhitehallPalace首演。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让身体不再荒凉

    让身体不再荒凉

    妈生下我的时候,我很丑,头发黄黄,又瘦又小。妈说:“这么丑的妮子,又这么小,能养活吗?给人家吧。”娘说“说什么傻话,恁不要俺要。”从此,我便有了娘。都说傻有傻福,丑有丑福,有了娘或许就是我福气的开始……
  • 寻路青春

    寻路青春

    人生如朝露,青春才是永恒。现在的自己,还能否读懂曾经的理想主义少年?这是一本“记忆地志”,文笔细腻又朴实的杨照先生通过重新梳理自己的青春往事,带领读者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台湾,展现了那一代人在成长中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本书共有五个部分,包括“旧时光里的永恒”“在音乐中迷失”“文青未完成”“奢侈的诗意”“无关风景的漫游”,无论是作者在童年时与家人交往的故事,还是少年时期学习音乐的感悟,亦或者青春期时懵懂的爱情,都被作者巧妙地将其与故事发生的地点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文艺青年的活动地图,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领悟无数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热门推荐
  • 前夫入情太深

    前夫入情太深

    (婚姻三年,丈夫爱的那个却不是我。)穆媛终于认清了现实,在席景严的心里根本没有她的位置。看着别的女人登堂入室,就差她‘退位让贤’了,她最终决定离婚,结束掉这无爱的婚姻。但是离婚协议书扔给男人的时候,却被对方撕的粉碎。“穆媛,婚是你要结的,离婚,我说了算!”性感的嗓音透着霸道,不给她一点否绝的机会。穆媛看着无耻的男人,只能咬牙,说道:“不离婚就不离婚,但你妨碍不了我找男人!”却被对方扔在大床上,席景严冷笑:“找男人?我不是男人?娶你这样的人,也就我能勉强受得了!”穆媛:“……”穆媛本以为自己有意成全他们席景严会高兴的,但他,怎么越来越暴躁了呢?
  • 蜜恋小青梅:傲娇竹马宠上天

    蜜恋小青梅:傲娇竹马宠上天

    小时候,他帮了她,安倾谣说了一句“谢谢”的同时还踮起了脚尖……陆慕言气的当场离开……长大后,他帮了她,安倾谣朝他微微一笑:“谢谢。”陆慕言轻嗯一声,低垂下眼瞥了瞥两人之间的距离,双手插兜,不着痕迹往安倾谣身边靠了靠,没有反应,他再靠近,再靠近,再靠近,直到贴着她。安倾谣微红了小脸,用手推了推他:“陆慕言,你……离我太近了。”话落,陆慕言气的再次转身离去留下安倾谣看着陆慕言气愤离去的背影,似乎有种熟悉的模样?
  • 陛下家的小青梅

    陛下家的小青梅

    在硝烟四起,看似平静的异世。误入异世的顾梦卿只想好好的守住自己的家人,过自己安稳的生活。可偏偏上天不开眼,质子交换,背井离乡。曾经的美好生活骤然之间被打破,梦境破碎。在异国他乡,在势力的漩涡下,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只有想念团圆的心始终不变。而在刨根交错的棋局里,有个人,默默地把他守在身后。他对她说:“有我在身边,我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到你。”在腥风血雨的背后,他对她说:“我的卿卿,应该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子。”他们少年相识,成为彼此的幸运,和一生的幸运。
  • 绝色魔妃之殿下请走开

    绝色魔妃之殿下请走开

    “顾晨曦,那绝对是杀手界的扛把子”却一朝穿越沦落成了京都城里有名的小废材。废材?!不,姐就是废材也是吊打你们这帮天才的废材,何况姐的天赋是万年来的第一人。嗯……这穿越路上可谓是顺风顺水,灵兽跟着认老大,丹药那是要多少有多少。最不完美的就是出门去哪里都能碰到那个冰块。“殿下,我不就是抢了你一个蛋么,您至于总跟着我么。”帝沧溟阴沉着脸“哼,他看中的可不是那颗蛋,他看中的是她。”
  • 农女当家记

    农女当家记

    来到这个山旮旯脚下,舅坑婶骗,没爹疼没娘爱,姐弟两人相依为命…努力过上好日子,种田开荒,育苗经商…靠山吃山,去山里搜罗野味,又捡回那受伤之人,还好空间在身一应俱全…… 且看她如何从一个贫困农家女,奋斗逆袭成为一代当家人!
  •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九二二年春天,小职员尼克离开中西部家乡来到东部,偶然住在了富豪盖茨比的隔壁。他发现盖茨比的巨型豪宅中日夜笙歌鼎沸,而他本人却心事满腹,总隔水凝望对岸住所夜里闪耀的绿光……那里住着他初恋的爱人黛西。盖茨比走过漫长的道路才站在这豪宅的草坪上,他第一次认出黛西家的绿光时,觉得自己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几乎不可能抓不到。他没想到,其实那个梦早已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中……
  • 天降仙子姐姐

    天降仙子姐姐

    听说九天玄女死了,方任然不怎么在乎!听说自己要相亲了,方任然有点在乎!听说自己媳妇是死掉的九天玄女,方任然异常在乎!
  • 论女主的正确死亡方式

    论女主的正确死亡方式

    我叫莫玖,在和蛇精病斗智斗勇中,死于恋爱。我叫莫玖,在王爷后院收拾合法小三时,死于恋爱。我叫莫玖,在身为嫡女的幸福生活中,死于恋爱。我真的是女主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补天石头传

    补天石头传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女娲补天遗留下的三块补天石的故事,故事改编上古神话,反映现实生活,当然也是尽可能的满足现代观众的口味,好看又不缺乏营养。
  • 大唐神武传

    大唐神武传

    贞观年间,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味还未消散,江湖中突然出现了三把神器(弑神剑、武王刀、冰魄神针),原本平静的江湖因此炸起了惊雷,各大势力暗流涌动,小门小派纷争无数,且争斗逐渐将江湖各大门派卷入其中……此时此刻崆峒山上出现一婴儿,被崆峒派掌门欧虹子偶遇,他的身世之谜和大侠之路将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