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900000083

第83章 对父亲的怀念(2)

当我父亲又爬上枣树要离开家时,两只狗在树下使劲往上跳、跳。当它们望不见我父亲了,它们在院子里的声音更响,像在哭。

奶奶和一家人听了,都流了泪,只有父亲没有泪。我从没见过他流眼泪,我以为他没有泪,他没有长着会流泪的眼睛。长大后,我才明白,他很有家长的尊严,当着儿女的面,他是不能随便流泪的。

在工厂,又发生了一场矛盾。政府选拔我父亲到太行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参议员训练班去受训,受完了训就是那一级政府的参议员了。母亲和二哥都十分高兴,保证父亲走后,我奶奶不会受委屈,大家都会更加孝敬她,处处把她照顾好。看到父亲那兴奋的神采,他也很想去,他当然要问我奶奶。奶奶寒下脸说:“你去吧,回来你就没有娘了。”

这句话,算铁板上钉,谁说什么,父亲也不去了。他的回答是:“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能尽忠,我在这工厂里办点事算忠孝双全,都尽了。再说,儿女们谁尽忠我也不挡着,叫他们去尽忠,也算替我尽了一份。”

在母亲听来,他说的全都是歪理,是落后,是愚忠愚孝,是无理胡搅,把母亲气得够呛。

我和侄女在子弟小学读书不到半年,军分区宣传队来招收女孩当宣传员,我和两个侄女都走了。父亲确实没有阻挡,他没有认为女孩去当兵有啥不好,更不说我们去了可能会遇到危险。这不是因为他不喜欢女孩,死活他管不着,他说话是算数的,再加上母亲的支持。在抗日根据地,吃的穿的住的都是人民的,大家都有了当家做主的权利,父亲的家长权威,无形中自动退位。

1942年5月,敌人开始对这一片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我和侄女又和家人聚到一起,但我们这些抗日战士的家属很难落脚了。我父亲担当起一家老小从这里到那里的逃难任务。哪里还有太平日子呢?瞎闯罢了。

原来我们一家分散着住在武城县运河西的村庄里。敌人“扫荡”过去,就在这些地方修炮楼,怎么办呢?有位老乡说,枣强和冀县还是我们的根据地,敌人没有“扫荡”。这样,父亲借了个小手推车,让奶奶和小侄女坐上去,他推车驾辕,我们三个女孩拉车,向西要走一百里路呢。这是夏天,父亲的汗水湿透了全身的衣裳,一步一滴汁水,一个脚印。走出去不太远,就变成厚厚的沙土路了。母亲和大嫂都是小脚,实在迈不动步,就在沙路上向前爬、爬。她们身后的沙土中都留下了一长串身印。父亲那推车的脚步更费劲了,他喘着,喘着,拼命地推。奶奶和小侄是不能下车的,下来也走不成,爬也爬不动。奶奶在小车上望望前,望望后,皱紧眉头,愁得直想哭。

来到了冀县沙土窝里的黄洼窑村,村长找了个房子多的户家让我们一家住下了。父亲紧接着的任务是给一家老小九口人找吃的。开始,村政府送来点粮食,饽饽,时间久了,就供不起了。父亲天天找区政府去批条子,批到哪个村,就到哪个村去讨要。而这里离敌人并不远,敌人常出来抢粮,抢东西。我们的部队和地方工作人员都要吃饭,各村的人民群众都很艰难。

每天,父亲天不亮就出发,一家老小整天饿着等着他的脚步声。天很黑了,他才回来。也不知道他去哪个村,跑了多远的路。他的脚步声成了一家人的生命线,我们等着,听着。如果他的脚步声更重了,就说明他背来了粮食。我们赶忙跑出去接过来,常常那口袋底上只有一点点,五六斤,最多十几斤。我们倒在碾盘上碾,连糠皮一起吃,也不够一两天的,只能拔野菜,做糊糊。只有一次,父亲背回来三十斤谷子,一家人高兴极了,做了一锅带糠皮的发面窝窝。

小侄女一看,不敢动,她仰起脸问:“老奶奶,这一顿咱全家都吃这么好的饭呀?”

奶奶用哭声说:“咳!唉!我那孩儿啊……”她说不下去了。

谁知,没有多久,敌人又开始了对这一片地区的大“扫荡”。一位老大娘说:“你们出去跑,把老太太交给我吧,还有这个小丫头和他哥哥黑小,饿不死这次“扫荡”连续二十多天,父亲带领着母亲、嫂嫂、我和侄女,钻庄稼棵,遍地跑。人又饿又累,两天后,几口人再也不动步了。枪炮声在各处响,说不定敌人的汽车和马队会从哪里窜出来。父亲一看大人孩子要累垮了,他让我们在一片坟头地中等他,他不顾死活,走向了一个村庄。我们正为他担心,他抱着八个高梁面饼子跑回来了。我们又惊又喜,好像这些干粮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父亲说:“那一家的老大哥、大嫂都太好了,人家说,这乱时候救命要紧,就是这么多干粮,全拿走吧!”

又过了三天,父亲再到那一家要饭时,他空手回来了。那一家再也没有吃的了。跑“扫荡”的人很多,许多人去要过,他们自己也在挨饿。我们一面躲敌人,父亲一面抽空进村去讨要。他不让妇女和孩子进村,怕碰上敌人,他自己不顾死活,去探路,去冲闯。秋天,他领着我们捡豆粒,捡落在地上的大麻籽粒,去给我们换点东西吃。

说实在的,这几个月要不是有父亲在,这一家人的死活就说不定了。我二哥在武城县公安局担任除奸股长,这里“扫荡”过后,他来接我们时,瞪大了眼睛一看,笑着说:“哈哈!又是一个也没少,都在,都活着。”

奶奶说:“问问这几口子吧,是不是你爹那双腿脚快跑断了?”

二哥望着父亲笑,父亲那没有表情的面孔在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回到武城县的前树村,父亲认为我们应该学点什么,他教我和二侄女淑花打算盘。加减乘除,我学完后,淑花还是学不会“小九九”的打法。我父亲急了说她笨,一巴掌打得淑花干脆不学了。

1942年冬天,我离开父亲到地委去当了交通员,一直到1945年我们的县城解放,我已经当上军区文工团的演员。到我们县城来庆祝,演出,我又和全家人见面了。军民在狂欢中给文工团送来了许多肥猪肉。各分队每顿饭打一盆肉来,大家吃不完,都给我们家送来。看我们一家子这个吃劲,像在冀县喝菜粥,你一碗,他一碗,父亲用的是大海碗,他能吃两碗,足有三斤肉。这就是抗战八年没吃过肉的一家子。

从这以后,母亲、嫂子都参加了工作,孩子们出去当兵的当兵,上学的上学,家中只有父亲和奶奶了。奶奶一活活了一百零四岁,全是父亲做饭,照顾。

奶奶死前躺了三年,父亲为了护理她,三年没有脱过衣服好好睡过一觉。

六九年奶奶去世后,我本想让父亲到我身边来休息几年,让我来孝敬孝敬他。恰恰在此时,“四人帮”正猖狂。我很难有机会回到邯郸家中看望父母和两个小儿子。

这时候,母亲已经83岁,糊涂了。她一看见我父亲,总想起过去她在家挨打受气的那些年月,那一切给她的伤害太重了,抗战共患难的八年,也没有医好她心灵的创伤,和父亲有隔膜。

只有一次,我回到了家,看见父亲端着碗稀饭,颤抖着手说;“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母亲说,父亲熬的稀饭好吃。

父亲的脑血管硬化了,双手总是颤抖。母亲也老的不能做饭了,两个孩子太小,不会做。十年动乱正极左,找个帮忙的叫作剥削,只好我父亲亲自做饭。

他照护完了百岁以上的老娘,又来侍候这么老小三口。母亲对父亲的怨恨未消,还处处不容他;国家又处在灾难深重的时刻,说不尽我有多么心酸,难过。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父亲,他却一病不起,住了两个月医院死了。去世前;我问他有什么要求,有什么话要说,他张了张口想说,已经发不出声音了。他指了指东面我故乡的方向,又摇了摇头,摆了摆手,觉得不可能,无力地放下了他的手,永远闭上的眼睛。我明白他的心思,是要我想法在他死后,把他拉回家,埋在他那老母亲的身边去。邯郸离我家乡有三百里,这时极左,我正在“学习班”,根本做不到把父亲拉回老家,我只能抓紧父亲的手,算是女儿最后对他的一点安慰。

母亲知道父亲不行了,才想起了他那些好处,才改变了她的态度。父亲是晚上十点钟去世的,我们没有告诉母亲。第二天早晨,她问我:“给你爹喂了饭没有?”

我才告诉她,父亲昨天晚上十点钟死了。她慌忙拄着拐杖来到东套间,她丢掉拐杖,一双手抓住了我父亲的双脚,从脚一直抚摸到脸部,最后抓住了父亲的双手哭了。

他们结婚时,父亲十三岁,母亲十七岁,六十六年的夫妻,多少灾难和怨仇,和解了。他们和解了。天呀!

父亲在我的心目中变换了几次形象。严厉可怕的父亲。爱国抗战,不怕家破人亡的父亲。不怕吃苦,拼命保护了一家人的父亲。抗战胜利,会笑了的父亲。社会主义建设中,自编自唱河南坠子书,幽默聪明的父亲。我回家治病时,每天早晚给我熬两次中药,不怕麻烦,慈爱的父亲。让我们在外工作的人不要挂念祖母,他一个人孝顺到底的父亲。终生劳苦的父亲。

父亲死后,如果我能哭一场,会好受些,我哭不出来,更加痛苦不堪。主治医生告诉我,父亲是一种老年常见病,血甲紊乱,失去了温饿的感觉,治不好,死时也不痛苦。

但我总觉得对父亲没有做到尽心尽意,犹如刀搅着似地怀念着他,何况他死的又不是个正经时候。所以,这痛苦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

今天,父亲的骨灰盒终于拿回故乡,埋在了奶奶的身边,让他们母子生死在一起了。算是了却父亲的心愿,但这却仍安慰不了我。

1985年8月

同类推荐
  • 情韵流渡

    情韵流渡

    该书是作者的一部随笔集,涉及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体验、从政期间的经历提炼、做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和探讨等等,分为“修养篇”“哲理篇”“做人篇”“处事篇”“事业篇”“情感篇”“人才篇”和“智慧篇”,共八个篇章。
  • 2015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2015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王蒙、王朔、张晓风、郭文斌、张小娴、李娟、冯杰、雪青、何向阳等数十位作家的数十篇佳作,题材丰富、语言凝练,或直面人生,拷问人性,或回眸过往,思索历史,在呈现散文题材的丰沛性、写法的可能性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本书是由中国散文界知名选家从全国当年发表的精短散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精短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精短散文。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我的书(9):破壁之书

    我的书(9):破壁之书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9),节选了不同的作者谈创作的故事。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人们总是忙于奔赴目的地,却常常忽略了路边的风景。记得早在几年前,我带母亲到南方转了一圈。从湖南的橘子洲头往下一站赶,有近三个小时的路程。当时火车上人满为患,我们连串了几节车厢也没有找到空座位,母亲说不用找了,咱们站在窗口看看外面的景致一会儿也就到了。
热门推荐
  • 漩涡未来

    漩涡未来

    漩涡未来,偏圣母的性格,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想救。正常的火影文。不会断更,但更新随缘,可能一天一更,也可能两天一更,作者比较忙。
  • 宠婚入骨:总裁前夫温柔点

    宠婚入骨:总裁前夫温柔点

    费云夕实在受不了杜珣这所为的宠爱,这白天宠,晚上宠,床上宠,地上宠的滋味太不好过,所以,她费劲儿心思的想离婚。协议书往办公桌上一拍:“杜珣,我离婚。”杜珣给她一个白眼:“老婆,我不同意。“费云夕闻言,双手环胸冷声道:“那好,不离婚可以,我给你个特权,你去找个小三儿回来使劲儿宠,我绝对不干涉。”杜珣一听赶紧合上电脑,解释:“老婆大人,国家婚姻法明文规定,一男多妻不合法,所以,为了能做个合格好公民,我累死累活只宠你。”费云夕一听,只想赶紧晕过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沃尔夫家族

    沃尔夫家族

    沃尔夫家族,曾是麦库提亚大陆上,某个伟大帝国的后裔,但如今这个家族正要面临更多的问题:西部绿林劫匪军的大肆进攻,北界寒脊山脉的邪神信徒也即将进犯,且看这位年轻的家主,如何以他的方式应对这些困难。
  • 可与君说

    可与君说

    岁月静好,唯与君好。“吃了我的菜就是我的人了””那我多吃点,不能亏了自己。”
  • 与机器人同行

    与机器人同行

    《与机器人同行》收录了作者具代表性的十一篇作品,是作者目前为止创作阶段的总结。这些作品风格各异,元素丰富,既有对经典科幻类型的继承和致敬,又融合了对现代崭新理念的理解和融合。其中《收割童年》以青春期少年的视角,讲述了懵懂的爱欲和对自由的挣扎;而《江河流觞》的笔调则哀婉绵长,描述了一对在各自时代里挣扎,却隔着时间长河相恋彼此相恋的男女;“机器人系列”则刻画了家政机器人LW31温暖呆萌的形象,相信看过之后,每个读者都想拥有这样一个机器人……
  • 蜀轺纪程

    蜀轺纪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继父的承诺

    继父的承诺

    小敏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是父亲因车祸丧生,家庭遭遇重创,生活一落千丈。母亲的病倒,相邻的欺负,小敏和弟弟的还未成年,逼得小敏的母亲只能走上了改嫁的道路。为了小敏和弟弟能很好的接受教育,也为了能尽快的还掉外债,继父程木匠来到了小敏的家。小敏的心理对程木匠是难以接受的,可为了母亲的幸福和弟弟的未来,她被迫接受程木匠的到来,但她宁可失学也不要接受继父对自己的帮助。在外面的当保姆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好过,她受尽人间冷暖,继父和母亲不远千里接她回家重新上学。继父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早起晚归,视小敏和弟弟为己出,终于完成了他的承诺,小敏和弟弟也对这个继父满怀感激之情。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处事能力》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帝国的英雄们

    帝国的英雄们

    当死神降临,你是否有勇气成为帝国最后的英雄。
  • 佛说应法经

    佛说应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