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0800000018

第18章 苦涩难言的再婚(1)

(一)古怪而尴尬的婚礼

在与王赓等人的功德林宴会后,徐志摩与陆小曼一直没有见上面,直到徐志摩到北京接办晨副,陆小曼也没能见到他。两人得以团聚,还是因为陆小曼看到徐志摩登在报纸上的文章,才知道冤家在北京办报纸。这才寻了过去。

陆小曼到了北京后,徐志摩便在北京中街寻了一处院子,一起住下。事业正是风声水起的时候,而身边又有佳人陪伴,徐志摩的日子真是快乐得不知从何处说起。但是,陆小曼的家人,不会甘心让自己的女儿没名没份就这样跟着徐志摩,他们要的是一场明媒正娶的婚礼。可徐申如会同意吗?怕是很难,好在徐志摩有胡适。胡适不但是徐志摩事业上的伙伴,也是生活中益友,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徐申如最信服的人。所以,徐志摩便写了封信:

“……爸最信服你,他也知道你是怎样知我爱我的,你如其与他恳切的谈一次天,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总之老阿哥,烦你也烦到底了……总算是你自己弟弟妹妹的大事,做哥哥的不能不帮忙到底,对不对?且等着你回来,我们甜甜的报酬你就是。……”

陆小曼也央求胡适道:“先生!并非是我老脸皮求人,求你在他爹娘面前计讲情,因为我爱摩,亦须爱他父母,同时我亦希望他二老亦爱我,我受人冷眼不少了,我冤的地方只你知道……”胡适哪有不帮忙的道理。为了劝服徐申如,他在1926年春节前,特地到硖石停留了两天。

其实,就算没有胡适的劝说,徐申如自己也知道,他的这个儿子只要打定了主意,是无论如何也拉不回来的。他拗不过儿子,但还有最后一线希望,于是,他对徐志摩说,除非得到张幼仪本人同意,否则,便不能娶陆小曼进门。徐志摩只得同意。

于是,张幼仪回来了,再一次成了徐志摩感情世界的局内人。六十年后,幼仪还清楚地记得那次会面。仿佛是为了最后确认一次那早已经轰动中国的离婚事件,徐申如问幼仪:“你和我儿子的离婚是真的吗?”

“是啊。”幼仪的语气平和。听了他的回答,徐申如露出迷惑的神情,幼仪看出,那里面还有难过。“那么,你反不反对他与陆小曼结婚?”

“我不反对。”幼仪摇摇头说。她看到,徐申如把头一撇,失望极了。他劝服徐志摩的最后一道防线,就这样崩溃了。而当时的徐志摩则高兴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乐不可支。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个世界。可是,他的这个举动,却让指上的玉戒从开着的窗子飞了出去。徐志摩惊恐万状。那是陆小曼送他的订婚戒。幼仪觉得,这似乎预示着徐志摩与陆小曼之间,会发生些什么。

但无论如何,这婚到底还是结成了。徐志摩为了这场婚礼,连他的报纸也无暇顾。最终,《晨报副刊》因为这位大主编的热情降低而沉寂。所以,靠着晨副团结一处的新月社众人,也因“新月灵魂”的“魂不守舍”而云散。

1926年夏天,梁实秋在北平家里接到一张请柬:

夏历七月七日即星期六正午十二句钟洁樽候叙

志摩

小曼拜订

座设北海董事会

虽然没有写明为什么设宴,但因那张请柬很别致,梁实秋一看,大抵就能猜出这不是一般性质的宴会,再一打听,便知那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订婚宴。

梁实秋去了。他觉得设宴的北海董事会是个好地方,亭榭厅堂,方塘清泉,因平日里并不对游人开放,故而显得幽静宜人。可梁实秋去的那一天,那里一点儿也不清静。得有百来号人吧,杨今甫、丁西林、任叔永、陈衡哲、陈西滢、唐有壬、邓以蜇……梁实秋在当时年纪小,“忝陪末座,却喝了不少酒”10。

在梁实秋出国留学前,与徐志摩并不是特别相熟,仅见过几面。后来留学其间,他曾给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投稿,而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些共同的朋友,因此回国后梁实秋便与徐志摩立刻相识了。但此时的梁实秋对陆小曼与徐志摩事情还未十分了解,而他的正是从这场宴会衣香鬓影,名流云集的宴会中听到了许多关于此事的信息。

中国人的宴会,向来不止吃饭这么简单,交流感情,交换新闻才是正经,更何况,这可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订婚宴。徐陆的这段风流,在这场宴会上,再次被众人翻搅得沉渣泛起。有人说,诗人与名媛,是天作之合;有人说离婚的男人与有夫之妇,是不成体统。梁实秋听着这些议论,觉得结婚离婚本是男女双方的事,与第三人无关。的确如此,但转念想想便知,如果这只是风流才子俏佳人的一时游戏,那的确也不过就是市井间茶余饭后的闲谈。可现如今,他们竟办了婚宴当了真,那么,这件事便与礼制扯上了关系,不再是笑笑就能过去的事,因此,所有人在这时都恨不得化身道德评判官。于是,众人欢喜微笑脸一转,就只剩了一张窃窃的议论的嘴。

并不是看不见那些异样的眼神,但既然徐志摩与陆小曼能走到这一步,当然不会因这点议论止步。一个半月后,1926年10月3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他们举行了结婚仪式。陈寅恪和赵元任,专程从清华赶到;从来只穿西装的金岳霖,为了当伴郎特地借了长袍马卦穿上;德高望重的梁启超,为他们证婚,而正是梁启超当日发表的证婚词,让这场婚礼旷古绝今。

“徐志摩, 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 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 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 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 以为高兴可以结, 不高兴可以离,让父母汗颜, 让朋友不齿, 让社会看笑话。……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

也只有梁启超能这样教训徐志摩。他心疼自己的徒弟,了解他的为人,清楚地知道徐志摩的浪漫理想,过分单纯。他正在用自己冲动的感情,为自己编织一张苦恼的罗网。所以,梁启超希望能在徐志摩走向灭顶的灾祸前,拉他一把。如果梁任公对徐志摩是“爱之深,责之切”,那她对陆小曼,却是无半点好感可言。在他眼里,陆小曼就是一滩祸水。他那番棍棒一样的话打在陆小曼头上,只是为了提醒她,不要把自己的徒弟“弄死”。

然而,一切只是徒劳。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相遇,注定是一场现实照进理想的悲剧。徐志摩的信仰,将他的生活带进了窄仄的甬道,也将陆小曼由一场极致的幸福推向了一场极致的悲凉。

1926年11月,在北京的张幼仪突然接到徐申如夫妇从天津拍来的电报:“请携一佣来我们旅馆见。”幼仪很惊讶。她知道那时徐志摩与陆小曼刚刚结婚南下,回到硖石老家。照理说,陆小曼这才刚见公婆,怎么徐申如会在这个时候到天津来?

幼仪没有多想,她尽快到了天津见了徐家二老。幼仪发现,两位老人今天异常烦恼,此前,她从未见过他们这样。怎么回事?

先开口的是徐母,她气极了,说话的语速很快,声音在发抖:“陆小曼第一次来看我们,竟然要求坐红轿子。”幼仪一听,便明白二老之所以这么快便离开硖石老家,全因陆小曼不讨喜。也难怪徐母不开心,那种红轿子,需要六个轿夫扛。它在传统中国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意义非凡。那是只有第一次出嫁的女人才有权利坐的轿子,一个女人一生只能坐一次。陆小曼是离过婚的女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徐母无法接受。

所以,徐母生气了,但陆小曼令她不满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还有啊,吃饭的时候,她才吃了半碗,就可怜兮兮地让志摩帮他把剩下的半碗吃完!那饭还是凉的哪!志摩吃了说不定会生病哪!”说到这里,徐申如也忍不住插话:“吃完饭我们正准备上楼休息,可是你看陆小曼接下来要干什么。她竟然让我儿子抱他上楼!那楼梯有五十多级……”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懒的女人呀?她的脚连缠都没有都过的!”徐母几乎是在尖叫。

二婚的女人坐红轿子,剩饭让丈夫吃,要丈夫抱他上楼,这哪一样是传统中国儿媳妇能干的事情?陆小曼直是把能惹的祸几乎全惹了。但幼仪心里清楚,陆小曼所有的举动在她自己看来,也许不过是夫妻间的生活情调。这个在北京城顶顶有名的交际名媛,习惯了寻找快乐,过惯了被追捧的生活,纵使结了婚,心恐怕也回不了家的。所以,陆小曼与她不同。她可以为了婚姻过笼中鸟一样的生活,但陆小曼,即便结了婚,也定然要张扬个性;她活着,为了丈夫为了儿子,但陆小曼活着的目的,不仅仅是丈夫与公婆。所以,陆小曼不讨喜,简直是不可避免的事。

徐家二老来找幼仪,因为她是徐家的“干女儿”,他们视她为徐家不可缺的人,在他们眼里,张幼仪才是一个好儿媳妇应该有的样子。但徐家二老的举动无形中让幼仪处于极尴尬的位置。她知道,徐志摩一定会为这件事情发火,这不,她才刚刚把徐家二老接到北京,徐志摩的电话便打来了:“一定是你写信让爸妈去找你的,是不是!”

“不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叫陆小曼没面子!”

的确,真正没面子。哪有新儿媳妇刚进门,公婆就离开,跑去找前儿媳妇的?徐志摩没有想到,陆小曼进门后父母会给他这样的难堪。但与徐志摩的忿闷相比,陆小曼反倒显得轻松,没了老人的监督,生活显得自有情趣。她与徐志摩种花种草,游山玩水,倒也自在。

可是,随着北伐战争开始,硖石渐渐减卷进战线,所以,这对新婚夫妇,不得不结束他们的清静生活。1926年12月,徐志摩和陆小曼为避兵灾,乘船到了上海。

上海来得有些仓促来了,以后生活怎么过?徐志摩自有打算,教书。早有光华大学聘他任教,如果学校按时付薪,日子倒也可以过得下去。其实,回北京倒也是一条路,但他不愿去,因为北京的学校经常欠薪,而晨报副刊他也不愿再接手,所以现在,他决定在上海呆下来。但直觉告诉徐志摩,上海并不适合自己。

(二)新月书店上市记

那场北伐战争,结束了徐志摩清闲的日子,而他的新月同仁中,有许多也因这场战事被迫从北京南迁至上海。真是个不好的时节,梁实秋后来回忆说:

“这时节北方还在所谓‘军阀’的统治之下,北平的国立八校经常的在闹索薪风潮,教员的薪奉积欠经年,在请愿、坐索、呼吁之下每个月也只能领到三几成薪水,一般人生活非常狼狈,学校情形也不正常,有些人开始逃荒,其中一部分逃到上海。徐志摩、丁西林、叶公超、闻一多、饶子离等都在这时候先后到了上海。胡适之先生也是在这时候到了上海居住。同时有一批批的留学生自海外归来。那时候留学生在海外受几年洋罪之后很少有不回来的,很少有人在外国久长居留作学术研究,也很少人耽于物质享受而留连忘返。如潘光旦、刘英士、张禹九等都在这时候卜居沪滨。”

这场“逃荒”让许多人或许狼狈,但新月同仁们在上海重新聚合。这多少,成了徐志摩今后暗淡生活中难得珍贵的快乐。

徐志摩不喜欢上海,他正愁这里没有合自己脾胃的事情可以做,现在,难得新月同仁还能有机会这样聚在一处,不甘寂寞的徐志摩总能想出事来做。徐志摩想做事,也还有更现实的原因:到上海这段日子,他实在是有些缺钱花。别说陆小曼那大手笔的花钱态度,就是省,每月也得有二百圆。所以,更是要做些事情。做什么呢?文人只会写点东西,没有其他特长,那么,办书店就是个不错的主意。

有了想法,那只剩下执行。徐志摩奔走最力,又是邀股东,又是租房子,好不忙碌。1927年6月,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书店开张,名字就叫“新月书店”。余上沅任经理兼编辑部主任。这书店什么样?

蓝底白字的招牌,挂在铁棍上,棍上还有涂金新月标志。书楼两层,楼下是发行所,摆着书桌与书架;墙上挂着江小鹣的油画与朱孝臧写的招牌。楼上正房是编辑室,也挂着名人字画,还放了沙发;后面的亭子间是会计处,布置简单。新月社开张,第一天来的人挺多,据说有位叫严家迈的先生特地从江湾赶来,到了新月书店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了一圈后,回家写了篇《新月书店参观记》登在报上,其细致程度竟连书店的方位与乘车路线都详尽道出。所以有人说,这篇《新月书店参观记》其实是书店自己人写的,权做广告宣传,而那位严家迈先生,就是梁实秋本人也说不定。

新月书店的成立,让大伙儿写的书有了自己的刊行基地。而书店第一批印行的书中,就有徐志摩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集《巴黎的鳞爪》。徐志摩的散文,写得也是极好,甚至比他的诗更有味道。他的文句或清新绝俗,或柔艳美丽。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字,总有澎湃的情感。所以有人说,世间没有哪种情感是徐志摩表达不清的。

书店办起来了,大概七八月以后,众人又商量着办起了《新月》杂志。创刊号上,徐志摩就表明了他们的“新月态度”: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人生的尊严。真是宏大的抱负,巨大的使命。但即便有如此责任,但众人履行起来,似乎要比常人轻松。都是会写文章的人,干的是当行本色。就算缺稿子,徐志摩组织一两次饭局,谈笑间,大家便把稿子凑齐了。

同类推荐
  • 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

    阅读世界名家中短篇小说丛书,用宝贵的时间阅读最有价值的作品,在文字中体味文学世界里的人生百态,做有深度、有广度、有品位的阅读者。本书收录有《墙上的斑点》《雨》《乞力马扎罗的雪》《另外的两个人》《死者》《起风了》六篇小说。
  • 爱情

    爱情

    秋气漫溢,秋凉了。对秋天的提醒,景绿叶和大家都加上了毛衫。任青的反映是,脑子里走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走过“老来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寒气侵入,寒气只认得血肉之躯,不认得任青。任青讲课时,不时蹦出一系列咳嗽。他临时决定,讲课本最后一单元里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和数学老师调了课,两个班合到一个教室里讲。学生对他的此类举动已经有了免疫力。况且他认为,也在讲台上讲过:语文,说到底无非两个字:读、写。读是输入,读是突破时空及自我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吸收、体验古今中外积淀下来的文明;写是输出,将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出去。
  • 三生石

    三生石

    这是一部神话魔幻小说,小说创作采用写实与虚构双轨道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语言流畅,文采斐然,想象奇特丰富,集古典与玄幻有机结合,涵盖了神话传说的诸花仙子,涉猎了多个朝代的诗词书画琴棋的名儒大家、秦淮艳姬、帝王相侯、骁将战神。书稿内容似风车轮动,幻象奇生,每一章节即可独立成篇,又可串起整章连读。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之神与邪恶之妖的正面较量,几经周折之后,最终正义战胜邪恶。
  • 甩鞭

    甩鞭

    2003年,山西作家葛水平写出了她的小说成名作《甩鞭》,甫一面世,一鸣惊人。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喊山》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本书是葛水平的一个中短篇小说集,选入《甩鞭》和《喊山》两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葛水平的心灵一直行走在故乡的山神凹。她的创作更多地源于她对乡村的记忆。“普通人的寻常生活”成为葛水平审美观照的对象。这在哑巴的喊山(《喊山》)、铁孩的甩鞭(《甩鞭》)中都是如此。小说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描写了晋东南人民的原生态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太行山地区农民的斗争和日常生活,政治、风俗、人性相纠缠;作者着力追求“好看”,善于经营故事,情节性强,语言很有晋东南地方特色。同时,谴词造句又有女性的温婉,古典而清美。作者善于捕捉民间大地和俗世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有尘世的石头般的坚硬的质感与疼痛,又有民俗风情的淡雅与诗意,有超然的水般的柔和与温暖。
  • 食客天子

    食客天子

    在芝罘府辖下的小小桃远镇居然有桃五爷这样一位“食客”。五爷大号连吉,连连吉利的意思。意思很是不错的。五爷双腿似有些不一般齐,行走时一拐一拐。不恭敬他的人便喊他“连吉歪子”,讥他做人做事有些不正。看,连吉一拐一拐地走来了。
热门推荐
  • 我的女友是明星啊

    我的女友是明星啊

    今天我很高兴。有个好友加我,他竟然找我借钱。就这样。明超的聊天记录开始啦!
  •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一点通

    你为什么需要幽默沟通;用幽默改变自己的沟通心态;用幽默改变他人的沟通观念;创造人际和谐的幽默沟通术;赢得人心的幽默沟通术;增添乐趣的幽默沟通术;享受沟通,泰尔宣称:幽默只是外表,里面藏着温情,这是因为幽默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标志,是人性、人情的表现,是高尚品德的外化,其深层形态是崇高的和滑稽的奇异结合。语言是“伴随着温度”的东西,而幽默沟通术则是使语言“升温”,赢得人心的绝佳方式。
  • 跌打损伤方

    跌打损伤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生女孩怎么养

    独生女孩怎么养

    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方法做支撑也许家长所期望的“凤”就无法展翅翱翔。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女孩成长的特点,从生活习惯、完美性格、生存能力、身心健康、情商教育、美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针对独生女孩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弱点,为家长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完善女孩的性格,塑造女孩的优良品质。
  • 危险恋人:萌妻养成记

    危险恋人:萌妻养成记

    家族世代之间的恩怨与纠葛,感情上的扑朔迷离,就此展开……
  • 改变你自己

    改变你自己

    格登·史密斯说过,他曾经见过的最幸福的人就是在德兰德斯的防御工事上劳动的一个奴隶——他仅有一条腿,相貌极其丑陋,身上还戴着沉重的锁链。
  •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优美的散文,文字优美,清丽婉转,读来如品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让你在饮茶多时之后,仍然回味无穷。这些优美散文从生活的各种姿态、不同人的不同感想、或写实或遐想的剖面作为切入点,将文学的优美和文字的奇特展现无遗,一个个精彩片段的描写,引您进入奇异的殿堂,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以精简准确的慢调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优美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如花瓣飘落一身,芳香久久不散。
  • 重生之古代农家日常

    重生之古代农家日常

    新书《修士家族》连载中,新书《修士家族》连载中。
  • 快乐王子

    快乐王子

    才华横溢的王尔德,用丰富的想象和华丽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唯美而诗意的童话世界,感动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会沉醉其中。《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小公主的生日》……故事中一个个因至善而至美的形象,折射出人生的寓言和哲理,贯穿着敏感而悲悯的社会哀怜,是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相媲美的世界文学经典。本书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 前海剧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前海剧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批首推4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