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4800000017

第17章 风起铜雀台(2)

赢得一片掌声与喝彩之后,刘桢便抢过曹丕的诗作朗读起来:“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邀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同样赢得一片掌声与喝彩。毋庸置疑,两诗皆以清新秀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光下花园风物的生动画面,抒写了肆意畅游的欢快心情,读之令人悠然神往。尽管文士们都说兄弟二人的诗辞彩华茂,难分伯仲,但曹丕心中不悦,面有怫色。委实说,曹丕才力也并不弱,却每每被曹植华光所盖,这使他当老大的脸面多少有点过不去。本来曹丕就器量有限,忌妒心便是维护自尊和虚荣的本能体现。但不管怎样,人们对好与不好自有评说,单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中的“被”字和“冒”字,即引得嵇康、潘岳、颜延之、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轼等人仿效不已,由此也不难窥见建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不论从题材、体裁、风格到手法、句法、字法皆对后人有所沾溉。

而曹丕绝非低能俗辈,端见曹植铜雀台一展文才,令父亲曹操惊艳,其事实已无可回避,也深领父亲其意,他便显出一副超然姿态,将曹植的《登台赋》在邺下文人集团有声有色地炒作了一番,传得远近皆知,乃至朝中文武百官相互传阅,赞不绝口。

也许正是曹植的《登台赋》和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中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为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提供了极好的文学素材和想象的空间。他把曹植写《登台赋》的时间改在了赤壁之战之前,并篡改了此赋的文句,《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所谓曹植的《铜雀台赋》便有了最要命的文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于是,罗贯中就编排让诸葛亮出场,假用曹植这最要命的一句赋辞智激周瑜。众所周知,二乔,即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曰:“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诸葛亮为促使孙、刘联合抗击曹操,故以激将法来激怒周瑜,当周瑜听诸葛亮背诵完修改版的《铜雀台赋》后,果然马上被激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并当即表示:“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于是,诸葛亮的激将法奏效了。这也正是罗贯中所要的效果,而不惜让曹植蒙受不白之冤。再说,曹植的《登台赋》写于建安十七年(212),周瑜在建安十六年(211)就已经死了。

说到建安文学、邺下文人之游,有一个人是不能不说的,就是蔡文姬,原名蔡琰(174—239),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29]人,其父蔡邕是东汉大名鼎鼎的史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具有超凡的音乐天赋。六岁时,父亲在隔壁弹琴,无意中弹断了一根琴弦,她居然能听出是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父亲惊讶之余,又故意把第四根弦弄断,竟然又被她听了出来。她从小以班昭为偶像,博览典籍经史,立志与父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30]。少女时代的蔡文姬,才貌俱佳,求亲者络绎不绝。然而,这位才女却与曹操无缘,在她待嫁之时,曹操一直在外征战,生死悬于一线。蔡文姬十六岁时,由父亲做主,嫁给了大学子卫仲道。结婚不到一年,卫仲道便患肺病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嫌她克夫,屡受羞辱。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反对,愤然回到娘家。原以为过上清静寡居的日子,不承想父亲却出事了。董卓掌权后,极力笼络著名大学者、学坛领袖蔡邕,让他出来做官,一日之内,竟连升三级,封高阳侯。不久,董卓被王允所杀,蔡邕被作为董卓死党,罹罪入狱。

平叛董卓之乱后,蔡邕死在狱中,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她被迫嫁给了匈奴左贤王,为其生下二子。这一去就是十二年,她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同时她也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赤壁之战后,曹操业已扫平北方群雄,在他求贤若渴、力图文治之时,就想到了已故的蔡邕和他的女儿蔡文姬。曹操在洛阳为官时与蔡邕有“管鲍之好”,比蔡邕小二十二岁的曹操敬慕蔡邕的才学和信义,蔡邕则推崇曹操的文韬武略,二人过从甚密。当曹操得知蔡文姬的下落后,即派使臣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蔡文姬赎了回来。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羶肉酪浆生活,离开自己的丈夫左贤王和两个儿子,蔡文姬竟无言诉说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辚辚马萧萧的奔波中,十二年的悲苦遭际,点点滴滴注入心头,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此曲,非常流行。

蔡文姬来到邺城,曹操就给她选配亲事,嫁给名门才子时任屯田都尉的董祀,这时蔡文姬三十有五,董祀才二十出头。董祀娶蔡文姬并不情愿,却又难违曹操之命。谁知董祀因犯法被判死刑。蔡文姬去找曹操求情。当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围坐满堂,曹操得报后,对大家说:“蔡伯喈(蔡邕字)之女于此门外,我让大家见见她。”

只见蔡文姬蓬头乱发,光着双脚,一进来就向曹操叩头请罪,言词酸楚,哀伤动人。

曹操为之长叹,说道:“我也很同情你的遭遇,但文状已派人送出,有什么办法呢?”

蔡文姬央求道:“明公厩发万匹,虎士成林,还吝惜一匹快马去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

说罢又是叩头请赎。

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即刻派人追回文状,并赦免了董祀。当时天气寒冷,曹操还特地赐给她头巾鞋袜。

……

曹操在与蔡文姬交谈中,想起蔡邕当年所编经史藏书。《后汉书·列女传》记载:“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有藏籍,犹能忆识之否?’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评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一个权倾天下的男人,不惜重金把一个女人从荒夷之地赎回来,仅仅是为了对师友的一种报答吗?或是忆起曾与这小师妹有过坐而论道的明月之趣,而顿生恻然心动之情?接回文姬后,又为何为其操置亲事一味善待?如果说曹操与蔡文姬有什么私情,也许会被历史学家们扁死。可是在一个女人的内心深处,却是站立着一个让她敬仰的男人。他是懂她的。“犹能忆识之否?”意思是说,你还能把书中的内容回忆出来吗?诚然,曹操并没有仅仅把蔡文姬当作一个女人看,对她的才华,他是相信的;眼下勃兴的邺下风流需要一个才女来增色添彩;而更重要的是,后汉史的收集编纂,她是个不可或缺的手笔。蔡邕生前与友人合撰《东观汉纪》,在流放时上书灵帝“奏其所著十意”,所谓“十意”即是“十志”,十志之下尽王莽而止,光武帝以来唯记纪传,无续志者。这是蔡邕殚精竭虑二十余载而撰成的史稿,经辗转游离,大多散佚,现由蔡邕的女儿文姬承父遗愿修史撰志,包括自己的后世之名,她是最理想的人选。当然,这种想法曹操是不会宣之于口的。

蔡文姬没有让他失望,默写出四百余篇给他,竟毫无遗漏差错。文姬说“亡父赐书”,蔡邕遗留给女儿的正是自己一生未完成的、可以续写的东西——后汉史书。何况聪慧灵秀的文姬,自然知道曹操赎她回来的真正目的,这位大政治家绝没有那闲工夫看她老爹的诗词歌赋,她知道他最想看到什么,于是她以惊人的记忆力写了出来——因为感激,更是一份深埋心灵深处的信任,也许只有这个男人才真正欣赏她的绝世才情。晋人陈寿著《三国志·魏书》如此恣肆详贤,当是幸得这位女史家的慷慨文赐。

试想,一个饱经沧桑的才女,在灵魂寂寞里突然遇到赏识她的男人,这个男人把她从蛮荒之地赎了回来,这个男人帮她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这个男人赐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心里会怎么想?如果只是做到了这些,她也许是心存感激,但是他宽恕了她那犯死罪的夫君,又让她用自己的才华撰史修文,这已经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懂得了,只为心悟,无法言表。灵魂寂寞的才女是最怕“懂得”的,不需要荣华富贵,亦不奢望风花雪月,只想在茫茫人海求一份知心罢了,所谓“得之,吾幸;失之,吾命”。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女人,懂得了她的灵魂,也就征服了她的所有。

有人说曹操有好色之癖,难道就不想把文姬纳为己用?事实上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把文姬嫁给一个名门才俊。有人猜文姬当时已人老珠黄,且节烈有失,曹操对这样的老女人自然没什么胃口。此属荒唐可笑耳!概受朱熹谓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之余毒。彼时两汉魏晋时期人心向古,婚姻不须宋儒所崇三从四德之约束,更不能以节烈之名羁绊古人名节,且曹操自来视礼俗如粪壤,岂以此为然也!所谓节烈之辞盖自宋明理学之兴始炽,束国人于一死巷,日趋裹足难有进展耳!此举之于家国,安有何用?自谓逆翁、病叟的朱熹仅于一家之言累国人千年名分,然至今尚有津津于其言而不自知者,行何其悲矣!有感于节烈之论,发此触动,不知引人怪乎?

且看曹操其人其事,人们误以《三国演义》为价值正统,谅他也无法喊冤。我们读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此英雄大气,岂是《三国演义》里那奸雄白脸所能容纳得了的!如此品味的男人,才最懂文姬,正因为最懂,他才把这种奢望埋在心底。

曹操知道,历经磨难、饱尝忧患的文姬再也经不起任何波折;他也深知,他若纳文姬也只能做一名侍妾,而让她与董祀成婚,则是正妻。他欣赏她的才情,但是不能给世人以任何口实,毕竟他跟她父亲是忘年好友,有莫逆之交。最主要的,他希望她今后的人生能平安幸福,躲避于这个乱世而静心读书修史。所以,他让她嫁给了颇有才华的董祀,虽有些不谐,但他相信,这个年轻人终究有一天会懂得文姬的好,并且也许是故意的,他给了文姬一次机会,也给了董祀一次机会。董祀犯法当诛,必有文姬求情,则免董祀一死。一个绝世枭雄要杀人,哪里是一个女人可以劝动得了的。其实,曹操根本不想杀董祀,他要的就是文姬的求情,是董祀对文姬的感激。他知道,从此以后,董祀会明白文姬的好,会好好珍惜这样一位命苦的绝世才女,哪怕不是爱,是怜惜,是由此产生的亲情,就足够了。

如曹操所愿,董祀终于明白了妻子的好,万般感念曹操和文姬的恩德,据传,以胡琴和筝弹奏《胡笳十八拍》的曲子正是由董祀配乐弹唱盛行开来的。

继曹植的《登台赋》使得邺下风流名声鹊起,曹操盛邀文姬、董祀夫妻到铜雀台畅游,一曲凄婉绝唱,足令曹氏父子和文人名士纷纷落泪,蔡文姬一生三嫁、悲苦坎坷的命运,更令人慨叹。丁廙在《蔡伯喈女赋》中对蔡文姬的婚姻及其博史才学作了精练的描述:“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王粲在《登楼赋》中对蔡文姬身处异国而无日无夜思念故土的情怀给予深刻的表达:“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正是这种执着如一的“怀土”之情,让邺下之游的文士们领受到了曹操“天下归心”的宏图大志。

据史学家最新文献研究查考,蔡文姬受曹操备至关怀,在邺城专辟一所住宅,供她静心养志,撰修史文,外人不经允诺不得擅见文姬。曹植慕其名,寻了时机前来拜访蔡文姬,尊称她“琰姑”,恳请她任自己的文学属官或指导老师。蔡文姬十分欣赏曹植的文才,欣然应诺,却又马上摇头而笑,说这个我可做不了主,要征得你父亲的同意才行。曹植回去即向父亲请求,果真被曹操当即拒绝,要他和他的同伴文友除文姬出席公宴或郊游外,不得去打扰这位琰姑。丁廙所作《蔡伯喈女赋》,从赋韵和手法上看,很可能出自曹植之手或由他修改而成。

也有人诘问,三国文坛著名女诗人当推蔡文姬,而曹丕在他的《典论》中只提到“建安七子”,而未提及蔡文姬,相信这不是疏忽,想必是另有隐情。从丁廙、王粲等人诗赋中人们不难一窥堂奥:后汉、曹魏之交,被文人视为“正统文学”的样式应为诗、赋和文,而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是一种表演体的说唱文学,它可以在民间流传,但不能登大雅之堂。由此,在邺下文人中引发一场“雅”与“俗”论辩。论辩者正是曹氏兄弟。

同类推荐
  •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通过对爱新觉罗家族全新解读,再现清朝原貌,重温近代中华盛衰。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安乱、争战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昌亡,成败得失,令人荡气回肠。爱新觉罗家族十二位皇帝的功过是非,昭前警后。清朝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在明朝朱氏家族统治日渐没落的时候,东北苦寒之地的一个家族日益崛起,这个家族起先只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志向也由复仇变为建国乃至征服天下。清爱新觉罗家族自入关后,共历十帝,统治近三百年。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历史中,家族问争斗没有前朝各代激烈,的问题在于“华夷之争”下的民族融合。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使封建经济达到了,但同时,由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中国在近现代落看于世界发展。
  •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郑板桥

    郑板桥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历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个性品行,深得后人的钦羡。作者是多年研究郑氏的专家,并有多种相关作品问世。本读本以简明、生动的笔法,状摹出传主的魅力人生及其艺术成就。
  •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和弗兰克林·罗斯福是怀着坚定信仰的奋斗者;他们是美国历史的灵魂;他们改写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也改写了世界格局;他们当之无愧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民众敬仰和学习的人。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神秘而又遥不可及。《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励志珍藏译本)》编者研究美国历史多年,力求将他们真实的一生清晰地呈现给每位读者。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热门推荐
  • 失火的天堂

    失火的天堂

    她是洁舲,柔和、美丽、飘逸,几乎是完美的化身;她也是豌豆花,从一落地便被命运玩弄得遍体鳞伤。当她带着伤口,奋不顾身地接受了展牧原的爱之后,她的天堂还会是洁白的、还会是充满希望的吗?此文充满了幻灭之感。少女洁舲想象中的天堂是透明的,当她试图走近这个透明的天堂时,天堂失火了,她也因此而幻灭,幻灭是梦幻的直接现实化,琼瑶在小说中构织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梦境,当然也就不得不承受幻灭的结局。
  • 回归八零年代

    回归八零年代

    八零后快的已经步入中年,慢的也正在向着中年狂奔。明明感觉自己没长大,偏偏感觉自己直接就长老了!可悲的八零到现在,可歌可泣的八零到现在!八零之后那些事儿,年纪大的看本书能勾起一丝回忆,年纪小的可以看看作者眼里的八零年代。由于作者我是八五后,所以本书开始于八五后……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呼啸山庄(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呼啸山庄(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武极战神

    武极战神

    九百年前,楚阳从地球来到星武大陆,成就一代战神,天外陨星撞向星武大陆,他以命相救,却被挚爱洛离刺落星空。九百年后,楚阳带着天外陨星重生,此时洛离已是仙尊,受万人敬仰!而他却是星武大陆的绝世魔头,遭世人唾弃!楚阳发下命誓,定用洛离之血,洗出他的清白!要提三尺青锋,让洛离一无所有,拿回九百年前属于他的一切!这世上本无仙,若有,我便是众仙之主!这世上本无神,若有,我便是众神之王!
  • 不负寒光不负你

    不负寒光不负你

    新书《众里寻觅千百渡》重生复仇文,希望支持! 五年前,他和她的婚礼上,他冷冷地说道:“安寒,今天的婚礼取消,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她从婚礼台上跑下来摔倒在地,眼看着他和另一个女人离去的背影,哀莫大于心死。五年后,消失的男人归来,她早已带上冷酷的面具,他亦不再是她的全部。她幽幽叹了口气,看着男人的睡颜,说道:“南宫晨阳,你又何必再来沾染我?”假寐的男人待她走后苏醒,墨瞳睁开眼底一片深情,“安寒,你是我今生不能放手的执着!”
  • 芳蓉传

    芳蓉传

    梧桐叶落携秋雨,长相思,人去泪两丝。深宫院墙朱红壁,枫林晚,人去楼已空。曾经最大的荣幸是,一饱之饥;如今受人赏识,初入深宫。宫礼严制,难以估读,守着宫墙,人已泪两行。倘若寻求舒适,何来生存余地?从一个低等的嫔妃到太皇太后,历经两朝的风雨,最终走到人间的顶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蒋介石的政敌对手(亲历者讲述)

    蒋介石的政敌对手(亲历者讲述)

    身为曾经的第一家族的核心人物,一代枭雄蒋介石与他背后的利益集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秘事?本套丛书通过亲历者的亲见亲闻,揭开一个短暂王朝的尘封秘史。蒋介石从政以来,对手强敌环伺身边,如汪精卫、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斗争因何而起,斗争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秘辛,本书通过一手史料,向您独家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