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2800000037

第37章

态度是有的,它写在河北的大地上。高扬并不一般地反对开会传达,他只知道目前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开会表态。“十二大”文件已在报上公布,关于传达学习,中央已有要求,他在会议闭幕的当天即召集本省代表做了布置。可是“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在河北怎样实现?河北工农业“翻番”的路子在哪里?他必须迈开双脚,到河北的大地上去寻找。“十二大”之前,省农委曾建议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这样的会议,如果不是闹派性的耽搁,是早该开的。但是髙扬发现关于会议的设想重心不明,路数不清。与其急急忙忙开一个不深不透的会,莫如晚一些,待准备充分之后,开一个卓有实效的会。于是“十二大”一结束,在返回石家庄的途中,他就沿路对易县、保定、定县进行了调查。之后又由石家庄南行,一头扎进了太行山。河北省有五个地区二十四个县处在太行山的怀抱里;主要发源于太行山的海河水系横贯河北大地,左右着全省农业的命运。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四月视察河北时曾铲预。:太行山的面貌不改变,河北要翻身是困难的。事涡於无啃下这一砣。

太行山,母亲般的山。在抗口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她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人民的军队。“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教儿打东洋”,从这里走出多少优秀儿女。一九三七年十一月,高扬受党的派遣,由山西进入太行山,在穷苦取民中间建立党的组织和抗日政府、抗日武装,先后祖任过中共河北省邢台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冀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晋冀豫特委宣传部长,与太行人民甘苦与共,度过了整个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一九八二年六月,他到河北上任的第二天,一位老同志去看他时,他说:“快四十年了,走过多少地方,还是常常想到这儿……”现在,高扬象三十七年前告别太行打回东北老家去一样,重又踏上了这片热土……

十月七日,当髙扬一行十人乘坐的奶油色“面包车”驶出石家庄的那一刻,太行腹地簸箕楼峰脚下的槐疙瘩村上,六十七岁的李占林老汉正在家里手忙脚乱。女儿李绪书刚才风风火火跑进门,说:“爹,省里高书记到赞皇来了!县里让我来接你哩!”

“他可是真来了?”前两个月,从省里回来的人捎信儿说,高书记有空要来“老家”着,可他说来就能来吗?李占林口里问着,手早不知做什么了,找衣服,找帽子,没扣上扣子就跟女儿上车了。

赞皇县委的干部们都在招待所门前等着。人们问他,“老李,你还能认出高扬同志不?”

“能……咋不能!“虽是这么说,心里可没底儿。四〇年前后,槐疙瘩是冀西地委的驻地,他是村长,又是党员,他的家便成了地委和八路军的公寓”,高扬和许多同志都在他家住过。四十年了,谁知还能不能认识呢?

下午四点钟,“面包车”到了。车门一开,一位身着灰色制服,蓄着雪白寸发,戴白边眼镜的老人探出身来。李占林不由叫了一声:“就是他!……”说着蹒蹒跚跚地奔过去,拉住高扬的双手,问:“老高,你还认得我不?”高扬热烈地摇着李占林的双手,笑道:“我还能不认识你呀!”

“你可老了……”

“是呀,都老了。”两位老人四只手握在一起,走进会议室,坐下来了,还不忍松开……

这天,除了和赞皇县委的同志谈工作以外,高扬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交给了李占林。老兄弟俩饭桌上边吃边说,吃过饭边走边说,晚上高扬听完县里的汇报,已经九点多了,李占林忍不住又去了。他们有说不完的话。

“两位老人还健在吗?”那是两位亲同父母的老人,当时有的年轻同志干脆在这儿认了干娘。“都没了。”

“几个孩子?住的是老屋还是新屋?日子过得怎么样?”

“你不用结记,都比皁年强了。”

“那棵黑枣树还在吗?”

“五八年砍了……你还记得哩?”

“啊……”高扬遗憾地说,“那棵树的枣没核儿。”它立在李占林家几亩薄地的中央,高扬闲时常在那里帮着干活儿。那年月,家有一棵枣树是能救命的呀,换盐吃,换布穿,没粮时,抓俩枣儿也能顶顿饭。

李占林越说越亲,恨不能把几十年的事儿都倒腾一遍。高扬问他以后都做了什么工作,什么时候退休的,一提这话,老汉眼圈红了。“文革”前他在县里当过畜牧局长、区委书记,七〇年在干校,人家一句话就打发他回来了。临走那天,连个送的人也没有,离家几十里路呢!他夹着铺盖在路边发愁,幸亏有个熟人帮他拦了一辆山西拉煤的卡车,捎了他一段,这才摸黑赶到家。说着,老汉落泪了。

一旁,女儿李绪书忙制止说;“爹,别说这了!”高扬说:“让他说吧。说出来也好消消火,心里痛快点儿。这些年,老干部都受了不少委屈。”

该说的说了,该问的问了,第二天高扬进山去调查,还要亲眼看一看槐疙瘩,不然他心里总不踏实,仿佛他在那里失落了什么。

已是深秋时节,太行山敞开了丰饶的胸膛,慷慨地把财I富赐给自己辛勤的儿女。地里的庄稼大半已经收割,路边的柿子也变黄了,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喜色。毕竟是变了。山沟里有了水库和电站,过去有马也只能牵着走的傍山栈道,如今通了汽车。曾经牺牲了我们几十名战士的长沙村,就在路坡下,如果不是李绪书指点,他已认不出来了……他的心情是矛盾的。他希望多看到一些当年的痕迹,以便唤起那深沉的记忆;又希望一切都变得认不出来……奋斗了几十年,为的不就是这个变化吗?

望着山坡的杂树,他问李绪书:“你说说什么树的叶子能吃?”

高扬住槐疙瘩的时候,李绪书不过四、五岁。那时候地委和八路军干部们每天只有十二小两粮食,还要节余四两救济群众,即便这样,高扬每次从食堂领回的那一份儿,还要分给孩子们一些。如今留在李绪书记忆里的,只有“当当当,吃包包”这句童谣了,因为只要挂在树上的炮弹皮一敲响,她就有菜包包吃。这种亲如一家的感情,如今又被唤醒了,因此她已没有生分的感觉。她调皮地反问高扬:“你说什么树叶能吃?”

高扬数点着:“杏叶能吃,杨叶能吃……”李绪书接口说:“柳叶、柿叶也能吃。”高扬说:“柿叶可涩呀!”李绪书说:“是涩,可六〇年也吃了。”高扬没言语。六〇年,他知道。那时他下放在贵州,和老百姓过的是一样的日子。他不想让后辈人都记得这件事,只愿老同志不要忘了那段教训。

他的目光在山坡上寻找着什么。“怎么看不见羊群啊……”他说。想必当年他是经常看见的,那里有送鸡毛信的孩子,有“王二小放牛郎”。

“文化大革命把羊群都砍,了。”李绪书说。高扬对这一类的回答似乎不大甘心。他仍在寻找。汽车转过一个弯儿,他忽然兴奋地指着前面:“看,我看见羊群了!”李绪书看了看,对他说:“伯伯,你看花眼了,那哪儿是羊群呀,那是禁坡一一封山育林,在石头上刷的白灰。”

“哦……”历史真是太无情了。

槐疙瘩到了。他们下了车,踩着杂木棒子搭成的小桥,过了乱石滚滚的槐河。乡亲们从一家一户跑出来,髙扬亲亲热热地和他们握手,打招呼,好象“反扫荡”之后又回村时一样。仔细一打量,已经没有几个认识的人了。如今五十几岁的老汉,当年也不过是儿童团里的角色。拥挤在狭小山洼里的大部分还是老房子。顺着七高八低的小巷,他还能找到李占林的家。他住的那间只有三根椽子宽的小南屋去年已经拆了,其它三面的老房子还在。他抚摸着墙上的石头,在狭小的院子里端详了许久,“变化不大呀……”他说。

周围的几座山,旮旮旯旯他都去过。当年山上的树就不多,如今更少了。“还是穷啊。”坐在门前的蒲墩上,他对社队的干部们说,“这么大的山场,总要发展点什么。种点酸枣总可以吧?干不了别的,用+闹个擀面杖、梳头栊子也好啊!”

许多人都有旅游的经历。作为共和国的普通公民,我们可能会为雄险奇绝的山峰所倾倒;可能面对青碑古庙发一番思古幽情;可能被山区的变化引出一腔感叹,或者对山沟的落后和贫困发一通牢骚;此外,也可以利用山里人的闭塞和诚实,攫取一点廉份的山珍。之后,就可以扬长而去了。我们只是普通公民。可是,假如你是这一方土地的“衣食父母”,你是对这一忉负有责任的人呢?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面包车”继续南行。走到赞皇与临缚县交界的地方,隔一架大山,那边就是著名的八路军后方基地蝎子沟了。当年,那里有我们的军械所、被服厂、医院,地委也在那儿住过。那是被许多革命者视为“家”的地方。“能过去吗?”高扬问。

“还没通公路呢。”前来迎接的邢台地委的同志答道。“通电了没有?”

“也没有。”

闭塞,在敌强我弱的游击战争年代,曾经是我们赖以坚持和发展的条件;今天看来却是那样难以忍受。在车上,人们讲了这样几件事:蝎子沟的农民卖一口猪,要八个人抬着,走一天才能送到公社。孩子上学要走十八里路。公社的干部去蹲点,采取抓阄的办法,不然谁都不肯去,因此那里的老百姓很少见到生人。一九八一年地委新来的书记对县里的同志说,他要到蝎子沟去看看老百姓。蝎子沟的人们听到信儿,就整天盼。一天,果然来了个穿制服、提皮包的人,全村人象过节似的,好酒好菜招待,干部整天不离左右。过了两三天,总不见这人做指示,光打昕皮毛行市。问他:你是不是地委书记?他说:“我是进山来买皮子的……”

这是个笑话,却谁也笑不出来。“解放三十多年了,老百姓还过这样的日子怎么行!”高扬有些激愤。他对邢台地委的两位同志说:“请你们无论如何要去一趟,别让他们再失望了!公路、电,要限期解决!那里有两千多口人,也该有个学校、卫生所、商业点……”

(这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九、三十两天,地委副书记张玉美冒着寒风,翻山越岭进了蝎子沟。跟群众说起高扬同志的那些话,不少人都落泪了。第二年九月,蝎子沟通了公路,安上了电灯,学校、卫生所等也陆续建起来了。老百姓说:过了四十年,高政委没忘了我们,给我们办了几件好事。)

高扬来到当年晋冀鲁豫根据地的腹心:“涉县。它曾是太行儿女深情敬仰的地方,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带领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曾在这里生活、战斗五年之久,朱德、彭德怀、***等老革命家也先后到过这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就牺牲在涉县与山西交界的十字岭上。

高扬的日程本来很紧,原计划在涉县停留半天。来到之后,他走不动了。“这里还有相当多的农民口粮不够,不得不吃糠;有七十个大队,将近五万人口居住的地方,人畜饮水困难。县里征集党史资料,邀请了一些从涉县出去的老同志回来座谈,他们问老房东有什么困难,老房东说:“没水吃……”老同志都掉泪了。

听了县委的汇报,高扬很不平静,他在汇报会上说:“省里王铮同志来过,说这里吃槺的现象很厉害。老同志谁听了心里都不是滋味儿……可是咱们不能得出这么个印象:涉县穷,是因为老天爷不照应。能不能有这么个答案:这里所以吃槺,除了天灾之外,还有点人祸?照过去的做法,大平原、高产地区也照样穷,叫高产穷队。所以说把责任完全推给老天爷也冤枉。怨谁呢?怨我们,怨我们上面领导!”

下午,晚上,第二天上午,他帮助县里的干部详尽地研究了他们的发展规划,帮助他们认识本地的优势和劣势,寻找新的生产门路,话题涉及到工、商、农、林、牧、副各业,他的插话,仅县委追记整理出来的就有七千多字。

第二天下午,他到赤岸村看了一二九师师部旧址。当年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墙上一份保存完好的干部名册上,写有太行军区第一分区政委高扬的名字。看过之后,他没在县城落脚,就驱车直接赶往下一个地方了。他的脚步很急。一个在共产党的名册上写着名字,而又受命对这片土地负责的人,他必须时刻准备回答那名册上生者和死者的询问:老百姓还吃糠吗?

不错,在这片土地上,巳经没有了战争和阶级剥削、阶级压迫,比照四十年前,的确变好了,变富了;可还是穷呵。我们本来应该而且可以搞得更好些。在全国性的十年动乱之外,河北又经历了五年的曲折和延误,党的三中全会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生产责任制在许多地方刚刚开始试行。一路上,他看见几乎每一道山坡都刻着历史的教训,残留着“左”的指导思想的痕迹;他也看见了被人的僵化和狭隘所掩盖的大自然的潜力。造物主原来在每一块土地上都安排了各自的“优势”,给每一条山沟都预留了发展的门路,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去开发。站在这里谈论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你将不再觉得“翻两番”只是印茌纸上的字眼,而是古老地壳下岩浆奔突的声音,是江河和林涛的呼唤。你将产生一种奋斗甚至献身的冲动。

“我下来调查,就象牛吃草一样"尽量多吃,回去后再慢慢反刍、咀嚼。”当着地、县领导同志劝德安排一些休息时,高扬这样说,“你们知进,作为第一书记,我下来一趟也不容易。咱们不要搞外交辞?,不搞那些千篇一律的虚言俗套,实打实地来。”

同类推荐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一个人流浪

    一个人流浪

    20世纪90年代,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诗歌的重要性似乎和金钱差不多比肩齐高。年轻人爱诗,越朦胧越好。年轻人甚至把诗歌看成是感情丰富细腻的替身。一首好诗成就多少美好姻缘,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是由洛夫先生亲自编定的一本诗歌选集。作者在长达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各类题材的诗歌,其中一个题材是诗人着力很深的,那就是“动物题材”,蝶、鱼、鸟、蟋蟀、河蚌、蛾、猿、蛇、灰蝉、浣熊、泥鳅、雪雁、乌鸦、蜘蛛、苍蝇、蚯蚓,蚕、蟹……都在作者的诗笔下得到传神的表现。
  • 大家小书: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

    大家小书: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

    本书是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的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文集,详细解读了从陶渊明开创田园诗起,至宋代苏轼止,共25位田园诗人的55首诗歌。
  • 东望大海

    东望大海

    《东望大海》是一部反映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为序章,以舟山群岛新区所具有的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为核心,用翔实的文字资料和大量的照片,描绘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宏大场景,记录了舟山人民创业致富、建设美丽海岛的生动事迹;形象阐释了国家海洋战略强国富民的巨大实践意义,弘扬了独具海岛特色的传统文化;还以海洋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副线,彰显了国家海洋战略所具有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热门推荐
  • 爱豆要娶我

    爱豆要娶我

    相信每个女孩子都有过这样的幻想,那就是:假如我的爱豆对我一见钟情!可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几率能有多少呢?当一个女孩子的脑袋里只有快乐,她会想到有一天会被当成“猎物”一步步坠入爱河吗?
  • 军震撼心灵的爱情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军震撼心灵的爱情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本书精选了最优美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和其中阐释的哲理,让青少年的心灵受到鼓舞和升华,让青少年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梦想与憧憬,活得更有激情;让青少年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绝望时,从中汲取力量;让青少年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从中获取慰藉;让青少年在面对一切感到木然时,心中涌起无限的亮色;让青少年在青春的冷淡与叛逆情绪中,被生活的真善美所感动……
  •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是笛卡尔的经典哲学论著,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中笛卡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怀疑一切、拆分问题、从易到难、综合解决;他所倡导的理性思维开创了近代哲学史的先河;《情志论》探讨了人类的情绪及心理问题,其精神物质二元论深刻影响了后世。
  • 无敌之大唐

    无敌之大唐

    这是一个魂穿的故事,一个大明的小将来到大唐,正是武后掌控天下即将开辟新朝之际,他竭尽全力地蹦跶,想为家人创造一方净土,牵连进世外隐世山门的争斗,身不由己地去争去斗,可斗到最后,却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一盘棋,每个人都是棋子,而执子的手却隐藏在诸天深处……本书书友群:181966997
  • 苏木匠

    苏木匠

    简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到处都是租界.自己的地方却没有主权.朝廷却腐败无能,不顾百姓的死活;国家的安危.江湖上又出现一批武林败类,无恶不做;还替洋人卖命.正所谓国难出英雄......
  • 续孟子

    续孟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寻踪

    江湖寻踪

    是时,天下纷争割据,山河破碎,一手被师傅调教长大的少年姚思长大之后,回北赵国寻亲,途中却开始走上了追踪杀害师母的仇人阴婉凤的道路.....
  • 小角色

    小角色

    人活着,笑着是过一天,哭着也是过一天,所以不管今天到底是个什么天,老娘都要笑着过-----程意。程意是个穷人,不仅仅穷,还是个倒霉的穷人,不仅仅倒霉,还是个悲惨并倒霉着的穷人。我伤害你,就是想看看,我到底能有多嫉妒你------杜安邦
  • 大神让我来

    大神让我来

    本来计算机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直到她遇到老男人她才发现计算机还是有点用处的“老婆他们欺负我”“乖,我来保护你”“老婆我挡不住他们攻击了”她愤怒一拍键盘。“居然敢欺负我老公,受死吧”打完游戏的她摸摸老男人的头“老公我厉害吧”
  • 史上最豪赘婿

    史上最豪赘婿

    三年之前,兵王归来的李兴龙为了养母入赘龙家,三年之后,他突然成为了世界四大黄金家族之一李家的唯一继承人。不过,日子还是那么过。用金钱解决不了的便用身份,用身份解决不了的用权势,用权势解决不了的再用金钱。不过,如果金钱,身份,权势都解决不了的,那就只好用拳头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