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9200000046

第46章 长眠在你的怀抱里(1)

我站在久违的站台上,等待并不相识却十分亲密的朋友。

39年前,我在这里登上北去的列车,走向那遥远的荒原。8年后,我又从这里走下火车,回到家乡。

今天,他要从这里路过,然后再次走向荒原,永远也不再回来。我们一四五十个哈尔滨的老知青列队在站台上,手里举着沉重的标语:“两鬓已秋,情怀如旧”、“北大荒精神永驻我心”、“情系黑土地,魂归北大荒”、“高志强一路走好”。

列车徐徐地进站了。车厢上走下一个年轻人,他双手托着父亲的照片,后面跟着他的母亲,她提着一个大旅行袋,那里面装着的就是他一北京老知青高志强的骨灰盒。看到从未谋面的我们,看到我们手上的标语,她哭了,泪流满面。我们迎上去,和她及一行的十几位北京战友握手拥抱。我们的心都在流泪。

“诮打射你们来接送高志强。谓丨1射!”在哈尔滨火车站贵宾室,当年和高志强一起到北大荒下乡的战友、妻子傅玉玲对来接他们的哈尔滨的知青战友说。“我们是来完成高志强的一个遗愿,没想到这么多的战友来接我们!”

哈尔滨知青联谊会会长李淑梅代表我们讲了这样的话:“高志强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如今他的亲人和战友又把他的骨灰送回北大荒,这代表着几百万知青的一种精神,一种永不褪色的奉献精神。”

半个多小时后,傅玉玲抱着高志强的骨灰和战友们又登上了3141次列车,他们要去建三江,那是高志强的魂归处。我的耳边响起了歌声一啊,北大荒北大荒,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

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即使明朝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

列车在歌声中渐渐远行了,留在站台上的我们在向远方招手。我没有走,在静静地等待那一列记忆中来自北京的客车。那是40年前的大雪纷飞的1967年12月,那列车在歌声中进站,那歌声是一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

唱歌的是来自北京西城区13中、丰盛中学和38中等学校的104个中学生,他们是自愿报名到北大荒的“红卫兵小将”,他们是“文革”中上山下乡运动的先驱,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是在第二年的12月。当列车在北京站启动的那一刻,许多知青哭了。激情燃烧后总要冷却,他们有些茫然地望着冰冷的东北大地。高志强是这帮知青中的老大哥,他是老高三的学生,一路上安慰着小同学们,领着大家唱歌,为他们送饭送水。这时,一个丰盛中学女知青正注视着他,她叫傅玉玲,也是老高三的学生。她被这个13中男生的行动所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这种感动变成了深沉的爱。还有一个叫于光的小伙子跟着高志强跑前跑后的,他是13中初三的学生,却比别的孩子更坚强,因为他的父亲于宝合是位抗联老战士,是赵尚志、赵一曼的战友,在白山黑水之间,打过仗,流过血。到前辈战斗过的地方去革命,是于光长久的心愿。而坐在傅玉玲身边的那个小姑娘林东升,也在注视着他,后来也把这种感动变成了爱一那是以后的故事。

满载着青春梦想和革命激情的这列火车,12月8日上午,停靠在双鸭山火车站,那100多个北京知青成了集贤农场〔后来的3师29团)的职工。傅玉玲回忆说,那一天刮起猛烈的“大烟炮”,风声呼啸,大雪铺天盖地,冻得我们浑身发抖,脸上像有刀子在刮。看来,我们要在北大荒的风雪中成长了。我和林东升被分配到了良种队,高志强和于光上了8队。于光回忆说,到了队里,高志强当上拖拉机手,他文化水平高,又对物理感兴趣,动手能力强,很快成了连里的技术高手。我也当上了拖拉机手,开胶轮拖拉机,给队里跑运输。那时农场也在搞“文革”,开始我们这帮红卫兵也跟着闹腾,后来干活一累,我们也没那个心思了。一到休息日,我们北京这帮学生总是互相走动,我和老高常到良种队看傅玉玲和林东升,她俩也到我们队来看我们。我们到了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虽然远离家乡但并不寂寞。开始队干部和老职工看不惯北京知青的高谈阔论、夸夸其谈,可我们干起活来,都争强好胜,一点儿不比别人差,他们也佩服我们了。

又一场风雪考验着高志强和他的战友们。1969年1月,高志强自愿报名到抚远荒原建新连队。他和于光等十几个知青跟着几个连队干部,冒着风雪开进二(二龙山)抚(抚远〉公路43公里处,在一片桦树林旁支起两顶帐篷,用树干搭起床铺,再支锅点柴化雪水做饭,晚上用旧油桶烧火取暖。他们在摇曳的油灯下写下扎根荒原的誓言,歌声从帐篷中飞出,唤醒了沉睡的处女地。

冰雪消融后,高志强开着全连唯一的“东方红”拖拉机,领着他的班组,向荒原开战。红色的拖拉机拖着沉重的铁犁,翻开被荒草和树根纠缠的黑土地。那场面十分壮阔,但拖拉机卷起的灰尘把他们吹得人鬼难分,24小时连班作业,他们经常饥寒交迫。于光说,最难忍受的是夏天蚊虫的叮咬,他们把黑泥涂在脸上。最渴的时候,水洼里有小虫子游动的浑水也是最好的饮料。那一年,高志强他们创造了奇迹,当年开荒、当年种地、当年打粮,虽然产量不高,也算有了收获。更大的收获是他们在荒原上站住了脚,盖了房,打了井,建了食堂,修了场院,有了几万亩自己的耕地,成了一个像样的农业生产基地~61团1连。当年也在这个连队下乡的哈尔滨知青、现省人大农林委副主任李伟对我说,高志强这帮北京知青是机务上的骨干,他们开出的3万多亩荒地,成了现在创业农场一队的基础。现在这个队已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样板队和建三江重要的粮食基地,当年的北京知青功不可没。

1976年10月,在北大荒奋斗了10年的高志强,含着眼泪告别了这片他曾洒下无数汗水的土地,告别和他结下大地一样深情的战友们返城了。他不想走,又不得不走了。女朋友傅玉玲已于3年前被抽调回北京当老师了。尽管她早就申明,她在北大荒有男友,可还不断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曾给高志强写信说,如果他回不来,她可以重回北大荒。但他不忍让她为自己做出这样的牺牲,她家6个兄弟姐妹,5人下乡,她好不容易返城了,有着很重的家庭负担。为了坚守北大荒,高志强曾一次次放弃升学招工的机会,这次他却以困退的方式返城了。他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由于是当年重点中学的学生干部,高志强一回北京就被安排到西城区知青办工作。那时,落实知青政策的任务非常繁重。当年,为了解决国家的困难,数以千万计的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现在“文革”结束了,国家情况好转了,应该安置更多的知青返城。这是邓小平的一个伟大的决策。作为一个老知青,他被返城政策所感动,更要尽最大的努力,让这个政策能落实。那时,他白天在单位忙着为返城知青办手续,晚上家里成了知青家属接待站,他不厌其烦地讲解政策,帮那些符合条件的战友研究尽快返城的办法。战友们返城后,高志强又帮助他们安排能发挥作用的岗位。

傅玉玲说,那些年得到高志强真诚帮助的知青,真是数也数不清。后来知青办的工作并入劳动局,高志强还像当年北大荒耕地的牛一样,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工作了30年。他曾担任过就业科长、培训科长、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校长、书记,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这么多年他获得多少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各种荣誉称号,他自己也说不清。

人们说高志强是标准的国家公务员、尽职的党的干部。一看他朴实真诚的样子,就知道他是个老知青。然而不幸正向他袭来。2004年区劳动局要把旧办公室改建成职业技术学校的校舍,作为学校领导的高志强天天在现场跟着。午休时,他就躺在装涂料的小屋眯一会儿,回家时满身都是油漆味。装修工程是上半年开始的,到七八月时,身体一直健壮的老高突然感到浑身没劲儿,傅玉玲多次督促他才到医院检查,结果把他们惊呆了,他得了白血病!血液里癌细胞含量已达247。。

高志强只好听从医生的意见,12月6日,住进北大附属的人民医院血液病科。那一天正是37年前高志强下乡到北大荒的日子。难道,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他又一次走近北大荒?傅玉玲劝老高不要多想,好好治病养病。经历过北大荒风雪考验的高志强十分坚强,他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他忍受着化疗的苦痛,身体稍有好转就出院,情况严重后被迫再次住院。

听说老高病了,同连队的战友来看他,当年得到过他帮助的知青来看他。面对大家,他总是说:“病好了,我一定回北大荒看看。”战友们也对他说“没问题,病好了,我们陪你一起回去!”傅玉玲说,“病好了,回北大荒!”成了高志强战胜疾病的精神力量。一听到战友就说这句话,就像二战时期***占领区坚持地下斗争的战士见面就说:“消灭***,自由属于人民!”然而信心并没有改变残酷的现实,高志强病情越来越重了。

2005年8月,同一个连队的战友章伯滔要带着几个老知青回建三江,他们到医院来和高志强辞行。高志强说,我明年身体好了,再和你们一起回去。章伯滔说,到2007年,我们下乡40年时,咱们一起回去!十几天后,他们从建三江回来,马上来见他,给他看在北大荒的照片和录像,转达了连队老职工对他的问候。他激动地说:“变化太大了!在我们开荒的土地上,庄稼长得这么好!那么多人还惦念着我,只要能走路,我一定回一趟北大荒。”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又有这么多的战友回建三江了,我真羡慕他们,如果我真的回不去了,那将是一生最大的遗憾!”那些天,他很忧郁。老战友们排成班,每天轮流来照顾他。在傅玉玲和战友面前,他总是很泰然。那天姐姐来看他时,他又说起北大荒:“姐,你不知道,我对那片土地真的太有感情,太让我怀念了!”说着他竟号啕大哭起来,也许他已经感觉到,自己再也不能回北大荒了!这是他得病以来,第一次大哭,也是最后一次。

12月24日,上午,轮上张民阜和爱人一上海知青谢晓蕴,来医院照顾高志强,当年他们都是61团1连的。小谢望着面容清癯的老高说:“好好养病,明年我们下乡40年,一起回北大荒!”老高轻声地说:“明年39年,后年才40年。”小1射又说:“你要挺住,40年时,我们回去!”这时老高伸出瘦骨嶙峋的拳头说:“要挺住!”他尽量把拳头举高,声音也很坚定。没想到,这就是高志强留给战友们的最后一句话!中午时分,在傅玉玲给高志强喂饭时,他昏迷了。几个小时后,20多个战友都从全市各处赶到了他的床前。他们呼唤着他的名字,可他再没能回答。下午6时,高志强那一颗顽强的心终于停止了跳动。

随着傅玉玲和战友们低沉的哭泣,北京开始下雪了,那雪和北大荒的雪一'样的白,一'样的大。天色暗淡,寒风肃瑟。

战友们在八宝山给高志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一个多月后,傅玉玲在整理高志强的遗物时,在他的“病中日记”的最后一页发现这样几句话:“把我的骨灰撒在东北大地,捐献我的眼角膜,在我父母坟前替我种一棵树。”傅玉玲立刻泪流满面,接着放声大哭,她后悔没有在高志强走前看到他的遗嘱。

那时他表现得很坚强,从不说死,而她也不忍心当着他的面安排后事,更没想到他死得这么突然。她后悔,没有实现他捐献眼角膜的遗愿。她马上给章伯滔、张民阜、于光等老战友打电话。他们都哭了,都说:“我们一定实现老高骨灰撒在东北、撒在北大荒的愿望!”经过精心的准备,又得到建三江农管局和创业农场(原61团)的支持,他们终于有了本文开头所说的这次送战友魂归北大荒之行。他们实践自己对高志强的承诺,在下乡40年时,陪他一起回北大荒。

我曾问高志强最亲密的战友于光,为什么高志强生前一直惦念北大荒、死后非要把骨灰送回北大荒?也许他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1973年,他的父亲把他调到湖北的三机部“五七”干校,后来又在湖北的一家军工厂为他安排了很好的工作,可他两年后又回到了61团当知青。也许还因为1985年他遵照父亲的遗愿,把这位老抗联战士的骨灰一部分撒进了松花江,一部分埋在了赵尚志牺牲纪念地的宝泉岭公园,那里立着老战友陈雷的诗碑。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君乃松山客,素知凌风雪。风雪总无情,幸有耐寒节。”于光说,我们这一辈和父辈的心是相通的,北大荒是我们理想的燃烧之地,是我们的青春之花的灿烂之地,是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之地,自然是我们灵魂的安托之地。

同类推荐
  •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本书收录了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和奥地利作家里尔克之间数十封珍贵的通信。信函中既有对诗歌本身的讨论,也有对彼此创作的交流。这些书信,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欧洲诗史上的一段珍闻,还可以让我们一窥三位大诗人心灵的一隅。
  • 王小波经典作品

    王小波经典作品

    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台湾李敖说过,他是中国白话文第一把手,不知道看了王小波的文字还会不会这么说。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李银河如是说。
  • 蒋勋说红楼梦(第六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六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本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本书被专业人士评为“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被大众称之“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
  • 阿Q正传

    阿Q正传

    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特征的流浪汉阿Q,描画出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国人的魂灵。鲁迅的小说,素以尖酸刻薄著称,《阿Q正传》里的阿Q是精神胜利法的超境界发挥,是鲁迅描写国民性的巅峰之作。
热门推荐
  • 超强阅人术

    超强阅人术

    这是一本打开他人心扉,窥探其内心的宝藏。在这里,有世界上最实用、最有效、最全面的读人方法。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你如何像FBI一样轻松破译他人身体密码;如何做到一叶知秋,透过姿势看人心;如何拨开迷雾,识破笑容背后的真相;如何驾驭有术,在言谈中得知对方真性情;如何借助慧眼,从日常兴趣爱好中探究其性格……纵观全书,姿势、手势、眼睛、笑容、服饰打扮、日常习惯、兴趣爱好等,翔实而又具体地为你提供阅人的方法与线索。而掌握了这些,就能轻松摆脱无所适从的困惑,让你从容地生活在安全、幸福的港湾;也能够掌握生活或工作中的交际王牌,让你移步生莲、惹人喜爱。
  • 变身网游第一女刺客

    变身网游第一女刺客

    其实吧,从汉子变成妹子没什么打不了的,你看现在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女澡堂了吧。但是王鑫表示:泥煤(* ̄m ̄)劳资流着鼻血被抬出来的时候,谁的锅?网游类变身小说,新人求支持,谢谢。(变单向)
  • 我家王爷超凶的!

    我家王爷超凶的!

    穿越后,有个纨绔子弟小霸王总纠缠白染,偏偏整个城的人都怕他,白染敢怒不敢言,落跑了。后来,这个小混混成了大殷第一王爷——再重逢,身着金盔紫蟒袍的萧承钰,从容拎起落跑多年的白染,苍云长枪抵在对方心口,满面柔情:乖,嫁不嫁!白染大义凛然:“壮士!咱们有话好说——”“叫夫君——”
  • 动物界经济学

    动物界经济学

    从动物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本源,从经济学上找到指导我们的哲理。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与富含生活智慧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并对人类的社会现状做系统分析,会让我们对自己正在面临的或即将面临的难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 撩宠一生:白小姐你好

    撩宠一生:白小姐你好

    这是一个追逐与被追逐的故事。他是品学兼优,腹黑冷漠,同学眼中的学霸。她则是高智商,低情商,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初见,白凌汐同学堵到许昊班级,一脸狗腿的道“同学,认识一下?”许昊“……”后来,白凌汐在舞台上居高临下的看着许昊道“许同学,会撩妹吗?不会我教你啊?”许昊勾唇一笑。这场遇见,她和他付出了整个青春。许昊追白凌汐的时候,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然而白凌汐同学只是淡淡一笑“抱歉,我们不认识。”多年后,每逢参加聚会的时候,白凌汐总会指着她身旁的许昊对别人介绍道“这是我男朋友。”而后在众人复杂的眼光中,又道“是我追的他。”两个人么么哒时,许昊不禁感慨,当年的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明明他们两个人的脾气都那么倔。他们在一起后,按照许昊的话来说,没有什么事是一个吻解决不了的。经过多年的兜兜转转,最后站在我身边的依旧是你,这种感觉真好…
  • 天生爱打架

    天生爱打架

    二十一世纪令无数人争辩不已,以及困惑不已的问题就是,如果李小龙对战泰森谁会赢。对于这个谁都给不出答案的问题,我们的主角李大卫只是淡淡的笑得:“李小龙我不与评论,但泰森我把他打退休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富福有余

    富福有余

    穿越成贫困小农,爹爹还是一个赚钱白痴,武功高有用吗?没有用吗?有用吗?好,以上当白问,且骗学点武功来改变命运!等等,这个不可一世的冰块男是谁?还要来咱家住半年?呸呸!什么?还要跟他去一个勾心斗角的大家族里过上两年?不要啊,啊,啊……去了的话,赚钱大计怎么办?
  • 九世玄冥棺

    九世玄冥棺

    从棺材里爬出来的男子,负棺而生,拯救了这片天地,取名为九天。力量耗尽后将自己封印在了棺材中,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有什么不对。没有人知道他的曾经。他曾经的辉煌在那里?他曾经又是什么人?他曾今又做过什么?为什么他要背着棺材,为什么他要存在于这片天地……如今,他就要一一找回来。
  • 锁魂镜

    锁魂镜

    据说用女娲补天的灵石锻造的神境,是一面讲述美人故事,吸食魂魄滋养的古镜,它究竟会有多少秘密?故事一:半城烟沙因为父王势力受皇帝忌惮,巴邑第一美人慕容薇音被迫与爱侣分开。一如红门深似海,皇宫是否是她的牢笼?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皇朝帝王家,是否是她和他的宿命?故事二:倾尽天下多年前,她作为圣女在天山救了险些丧命的他,心灵相系之际,却生死别离。时光轻擦,他眉目依旧,却嗜血残忍地灭了她九族。她眉间的朱砂依旧,但血海深仇,是否允许他们继续描眉画朱砂?故事三:烟雨华年她与他在水乡相遇,一个是酸秀才,一个是城中首富之女,究竟有怎么样的邂逅。一场匪寇的截杀,究竟会将他们的命运带去哪里?故事四:烟花易冷他是名门落寞之后,她是七品县令庶出之女,门第的枷锁,阻碍了他们。烽烟起,他被点为将军,希望封侯拜相,迎娶他过门,一晃三年,命运究竟如何谱写结局。她,追月女神纤阿,守护锁魂镜的女神,究竟又和镜子有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