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1300000063

第63章 一箭仇(1)

清晨的广盛楼后院,寂静无人,仲夏阳光笼在晨雾里,温暖而迷离。后台有几位师兄弟早到,似乎是在对戏,零星飘来几句唱腔。天青只穿一条单裤,赤着上身,坐在小屋前,给自己的厚底靴刷大白。

戏里的靴鞋,大约是与伶人最亲密的物件之一吧。其他行头大都是官中的,伶人轮换穿用,只有角儿们有自己的私房;但是靴鞋,每个伶人都得自备。因为一双靴鞋合不合脚,对戏台上的表现,至关重要,尤其唱武戏的,要在腿脚上见功夫,必须用自己穿熟了的靴鞋。伶人随身带的衣物包袱,都叫“靴包”,里头除了点贴身衣物,主要就是这双靴鞋。

武生的靴鞋,短打用薄底,长靠用厚底。薄底靴倒也罢了,和平时穿的布鞋,差别不多;厚底靴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这是一双青缎子做的长筒靴,靴底厚达两寸或两寸半,花脸的靴底更是足有三寸厚,穿起来显得整个人高大雄伟,气势非凡。这厚底看似木制,其实是以千层麻纸叠压而成,每双厚底都要历经一年左右的压制,坚韧、结实,侧面刷成雪白,牛皮封底,轧着细密的麻线。这样一双靴子,分量可想而知,外行穿来,抬脚都难,但“厚底功”是伶人熟习的功课,个个都能穿着厚底奔走如飞,在台上翻打扑跌,全不以厚底为碍,反而独有一番英武之美。

天青仔细地用小刷子,给靴底涂着大白,行内管这叫“粉厚底儿”。师父教导,伶人登台,要做到“三白”: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一身上下,干净整洁,才对得住戏。以往天青唱戏时,这厚底每隔几天就要粉一次,每次登台都是雪白闪亮一尘不染;去年受伤至今,没有再碰过它,上面隐隐地泛了灰黄。靴子和人一样,也都要常练、常用,才有生气啊,搁置了这么久,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心血,才能让它重放光彩。其实,既然不是登台,本也不必去粉它,但是天青在伤了这么久之后,终于可以再用上它,那么,重新粉一粉,似是给它,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全部粉好了,天青放下刷子,拎起靴筒,小心地把脚伸进靴子。左脚还好,右脚伸进时,仿佛走进了一个从没去过的胡同,触脚所及,全都是陌生的感觉。他扎好靴筒上的带子,扶着墙,站起来。右脚的脚底很不舒服地蠕动了一阵,慢慢地,慢慢地踏稳。

他比平时高了两寸半。这是他熟悉的高度,能够施展所长的高度,他喜欢这个高度,习惯这个高度。吸口气,煞紧腰,笔直站在那里,戏台上的感觉依稀回来了。他告别这个感觉,已经整整九个月。曾经一度,都以为自己再也回不到这个感觉了。陈少湖说,二次手术后,五个月才能重新开始练功,天青不敢违背、按照他的嘱咐,老老实实地,一天不差地等到了这一天。

“天青哥!”

声音随着人一起飞过来,是樱草,穿一件月白的短袖小袄,黑裤,抱着一只食盒:“你怎么开始练功了,少湖说可以了吗?”

“他说五个月,就是今天。其实我觉着上个月已经成了,放心吧。”

樱草放下食盒,走过来搀起他的手臂:“真的成?你慢点!”

真的成了。踩着这样的厚底,也稳稳地在院子里走了两圈,虽然脚上依然有些异样,但是越走越熟,越走越有信心。天青跳了两下,落地无声,抬脚轻轻一踢,一点都没有痛,这辈子从没有这样清晰地感觉到,他有腿,完好的腿,自己的腿是自己的腿。晨雾已散,升在半空中的太阳,尽情普照大地,天青觉得全身温暖,一股热流从心里往外地迸发出来,他大吼一声:

“我好了,我全好了!”

樱草摇着他的手,弯弯的嘴角旋出深深梨涡,眼中溢满喜悦的光彩。阳光在她的小圆脸上勾出一道金边,瓷一样光洁的脸颊也微微反射着亮光。天青抑制不住满腔情意,猛地捧起这张小脸,不容分说地,就在这广盛楼空荡荡的院子里,深深吻上她的唇。

“樱草,全亏有你。”

樱草被他紧紧拥在怀中,紧贴着他赤裸的胸膛,那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光洁而温热的皮肤,都发散着清晰可闻的男性气息,令她头晕目眩。她羞怯地低了头,轻声问道:

“这就能上台了么?”

“现在可以站堂了。再练两个月吧,就能唱几出自己的戏,难些的呢,大约还得过半年。唱老生戏可以快一点,但是我……还是不想放弃武生。我相信有少湖兄的高明医术,这条腿可以帮我迈回武生行,我会好好操练,把这些日子抽掉的功,都找回来,有朝一日,准定让你重见我的赵云,我的武松,我的陆文龙!”

“不急,我们慢慢等。”樱草的声音,低不可闻,“我等你重新登台亮相,唱好第一出戏,然后双手抱我入洞房。”

天青笑了,明朗的面庞上,带着孩童般的顽皮与纯真。他手臂一紧,又将她拥入怀中,额头抵着她的额头:

“我有点……后悔说了这话!”

时入九月,秋荫正浓,乔双紫家里来了一位客人。

“他檀叔,你可回来了!铭翠呢?”

檀叔名唤李宝檀,是三婶的亲戚,从事皮货生意,半生走南闯北。乔双紫夫妇原有一女,小时候得病夭折了,多年后才得了铭翠这个儿子,爱逾珍宝,一心盼他成才。铭翠少年时候起,就跟着檀叔出门学做生意,专跑东北线路,业务搞得挺兴旺,最近都无暇回家。

“铭翠啊,他……留在锦州了。”檀叔比乔双紫小很多,但是常年出门在外,面貌沧桑,看着十分苍老。他以前回来,都是规矩的商人打扮:瓜皮小帽,缎子长衫、马褂,唯独这次,像个老农民似的,穿着一身短裤褂,系一条布褡包,大热天戴了个遮头盖脸的帽子,肩上扛了个小包袱,整个人风尘仆仆,进门就栽在藤椅里,仿佛累得喘不过气来。

“锦州那边很不太平啊。看报上说,年初时被日本人占了。还有生意可做么?铭翠怎么不跟你一起回来,是不是这小子不听话?他最近身体硬棒不?”三婶一边张罗茶水点心,一边急切地问。

“他挺好的,听话,能干,我年纪大了,这些年全凭他帮手,才做得下来。”檀叔将肩上包袱放在地上,接过三婶递上的茶碗,一头埋在里面。

乔双紫吸了口烟,操着烟锅子,将椅子往前拖了拖:“怎么没一起回来,他檀叔?遇着什么事了?”

“嗯,不太顺利。”檀叔喘了口长气,慢慢地开口,“我和铭翠,还有两个伙计,起初是在沈阳。后来日本人打进去了,我们就想回北平来,但是没走成,在城里困了一个多月。那时候生意已经没法做了,街上乱哄哄的,动不动就杀人,我们整天就关着门躲在屋里头。后来我们寻思着,老这么待下去,迟早是个死,还是得逃出去。我们四个就把东西打点好,找了个时机,分头逃了。”

他自己给自己又添满茶水,不顾热烫,一口喝干。乔双紫夫妇都焦急地盯着他。

“而后我们到了锦州。进城没几天,日本人就来围住了。新年时,把锦州也占了。没法子我们又逃。铭翠那孩子,真能吃苦,东西都是他扛着,一路上护着我。我们没敢走大路,想从小路出去。”

“不是留在锦州了么?”乔双紫问道。

“嗯,留在锦州了。嗯,没逃出去。我们要过女儿河,没有船,好不容易找着一条铁路桥,想从桥上走过去。结果桥上有日本兵的卡子。”

又灌了一碗茶。

“檀哥啊,你快点说啊,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出事了?你们跟鬼子打起来了?”三婶一只手抓着自己胸口。

“我,我不知道怎么说,姐。没打起来。我们一看有卡子,转头就往回走,但是日本兵拿枪指着,喊我们过去。他们把我们的包袱都收了去了,还搜了身,身上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都拿走。铭翠不干,想抢回来,我拦着,说千万别动手。我寻思着,我们两个身上什么都没有,总能放了。结果,后来,我才,听人说,鬼子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不走公路走小路的,都,不放过……”他越说越结巴。

乔双紫夫妇都瞪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他。

“我站在桥边上,一看他们举枪,拉着铭翠就往河里跳,枪响了,打着了我的耳朵,”他除了帽子,露出光秃秃的残耳,“我也顾不上了……河水挺急的,冲得我们往下游漂,我拼死拉住了铭翠,一直没放开他,后来,好远,可算,够着了岸,我拉了铭翠一起上来……姐,姐夫,你们稳着点,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三婶呆坐着,一声不能出,乔双紫紧紧攥着烟锅子:“你说吧,只要他还留着命,怎么都成。”

檀叔停了一会儿,手里哆哆嗦嗦,帽子落在地上。他人也从椅子上出溜下来,跪在乔双紫夫妇面前:

“姐,姐夫……我没能保住铭翠……他中了子弹,在胸前,上岸时,已经……”

乔双紫猛地站起来,三婶仍然呆坐着。檀叔哆嗦着拿过放在地上的包袱,打开:

“我没法带他回来,就埋在……那儿了……我不敢再来见你们,但是想来想去,还是得……我带回了……他的马褂……我对不起你们……”

他捧着打开了的包袱,高举过头。

三婶终于动了,她伸手接过马褂,往胸前一捂,随即整个人瘫倒在地上。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此事,古难全。

福运并没能眷顾白家所有人。尽管大家忧心祈祷,尽力救治,但三婶终于还是走了,未能留下一句话。

乔双紫像失了魂魄一样,完全成了个木头人。从装裹到出殡,全是白喜祥和天青帮他做主,他自己怔怔的,要他干什么,就干什么,要他怎么说,就怎么说。一向魁梧的身材,现在干瘪下来,两颊颧骨高耸着,满脸黑胡子都连了鬓。

送葬回来,白喜祥拉他到堂屋里,陪他坐着。堂屋桌子上,供着三婶遗像,和气的,喜兴的,笑得满脸麻子都放着光。

足足沉默了一个多时辰,乔双紫终于开口说了话:

“大哥,我要走了。”

白喜祥一愣:“去哪儿?……你,不是要想不开吧?”

“不是。我想了几天了,刚刚定了心盘。我要回东北去,替我儿子和媳妇报仇。”

“怎么,报仇?你赤手空拳的……”

“大哥,”乔双紫抬眼看着白喜祥,“当年你怎么救我的,还不知道么?我想报的仇,准能做得到。”

“那不一样!鬼子有枪!”

乔双紫冷笑一下:

“他有枪,架不住我拼命。我想好了,找个合适机会,顶少杀三个,我就够本,再多杀几个,我就赚到。咱们中国人要是都这么跟他拼命,鬼子早滚蛋了。”

白喜祥手中茶碗颤抖起来:

“你是说,你不回来了?”

“我是抱了必死之志,大哥,你不能拦我。我以前也觉得鬼子离咱们挺远,他们爱在东北闹腾,就闹腾去,那都是当官的该管的事,轮不着咱们操心。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闹得我家破人亡,我一身的血仇!……大哥,我这条命,本也是捡回来的,若没有你,四十年前我已经死了,今天我谢谢你四十年的深恩,以后,你就当没有过我这个弟弟。”

乔双紫站起身,双膝跪地,郑重对着白喜祥磕下头去。

白喜祥泪水纵横,也跪了下来,扶住他臂膀:“双紫!咱们四十年老兄弟,别说这样的话。你是有志气有胆识的好男儿,做哥哥的一直敬重你,如今你这也是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为国为民,舍生取义,我绝不拦阻于你。什么时候走?我去拿些钱,给你路上用。”

乔双紫拉住他:“不用了,大哥。这辈子,我已经报答不起你这份恩情。我一个人上路,有粥吃粥,没粥喝水,用不了多少,你放心吧。这事儿,你自己知道就成了,别跟孩子们说,免得他们挂心……”

樱草和天青坐在檐廊栏杆下,担忧地听着堂屋里的动静。忽然门开了,乔双紫快步走出来,经过两人身边,猛地站住,盯着他们看。

“三叔……”两人肃然起身。

乔双紫伸手拍拍天青的肩,又摸了摸樱草的头,停了一会儿,说:“樱草,天青,我等不到你们成亲了,对不住。我大哥……拜托你们了。”

说罢,头也不回地冲进东厢房自己屋子,关上了门。

孩子们记忆中的三叔,是个铁金刚一样的汉子。那魁梧高大的身形,粗黑的肤色,下巴上生着长毛的大黑痦子,还有那铮铮闪亮的眼神,看着都教人害怕。同样是穿长衫,他穿起来,如一座雄伟的塔,跟白喜祥穿起来那个文雅的气派,完全不一样。只有在戏台上,他才是那个稳健端凝的好鼓佬,手中一双鼓楗子,声声点点,都是天籁之音。

三叔不是白喜祥的亲弟弟,这大家全都知道,但是三叔到底是怎么变成三叔的,无论是三叔本人,还是白喜祥,都没对这几个孩子说起过。樱草和天青只从乔三叔的寥寥数语里听说,他年轻时候,在牡丹江谋生活,是逃出来的。

“师父,你们怎么了?”

乔三叔离开之后,天青和樱草进了堂屋。樱草忙着为白喜祥投了热面巾,沏上茶,端个小板凳坐在爹爹膝前,给他捶腿;天青也在下首的椅上坐下来,担忧地望着师父。

白喜祥仿佛又苍老了好几岁,动作都迟缓许多。他拿起面巾,擦擦脸,疲倦地说:“你乔三叔……要去投亲戚。”

“他亲戚在哪儿,牡丹江?现在牡丹江让鬼子给占了呀。”

白喜祥望着堂屋外面,东厢房的房门,出了好一会儿神,喃喃道:

“牡丹江……好像都是,上辈子的事了。”

“您年轻时候也去过?”

“是呀。”

白喜祥埋藏了四十年的记忆,缓缓释放出来:

“你们知道,我也是贫寒人家出身,父母亡故得早,打小就自己谋生活。出科之后,走南闯北,到处搭班,因为是大科班出来的,技艺过硬,班社都愿意要。到牡丹江那年,我二十岁,当时那个班主看我性格稳重,要我帮他照看班里事务。”

同类推荐
  • 金色的玉米

    金色的玉米

    那年,他虚岁十六。乡下的孩子上学晚,他九岁时去的柳树小学。柳树小学里面有一棵老柳树,因为树龄太老,树干已经翻裂,袒露着苍白的树心。生他养他的柳树村也没有几棵柳树,没有人在意这些称谓。他居住的镇子叫杏树屯,难道就非得有杏树吗?都是无所谓的事,就像他叫王德利一样,十六岁了,他似乎真的没有得到过什么利益。计算一下,这年应该是一九八五年,也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年头。第三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举国上下都在躁动,王德利似乎也在躁动。十六岁,本身也是躁动的年龄。
  • 遍地青禾

    遍地青禾

    在家乡,所有的儿女,都是庄稼。夏天的夜晚,巴水河边的河畈里,露水如雨,河畈里的禾稼,一片拔节的声音。惊鸷偎在外婆的怀里看星星。外婆指着星星说:“我的乖,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这个世上住着三层人。一层人住在地底下,打一口井下去,半夜三更鸡未叫的时候,只要静下心来,就可以听见他们在说话。一层人住在云朵上,那里是天堂,只有开天门的时候,才看得见他们的富贵和辉煌。我们住中间。地下的人和天上的人都是我们的魂魄做的。”北风凛冽,红旗招展。朝天的喇叭里,语录歌儿响彻云霄。
  • 恐怖节目

    恐怖节目

    十年前,有一档深夜怪谈节目红极一时,主持人有三位:一位大师,两位美女。他们常去热带国家拍摄外景,美女主持人穿比基尼,在深夜的坟场、废弃医院、旧兵营寻找当地流传的恐怖故事,大师负责招魂,听取孤魂野鬼冤情,也负责净身,为美女主持去除身上阴气,顺便介绍些当地怪谈故事。一次,他们去往泰国寻访一位仙姑,旅途为期三天。
  • 奇特旅行记

    奇特旅行记

    移民美国的法国人卡斯卡贝尔先生决定带领一家人从美国回到法国,他们做好了准备,以巡回演出的方式乘坐一辆大篷车出发了。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一条不可思议的旅行路线,并且戏剧般返回家乡。卡斯卡贝尔一家的奇特旅行都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 为什么我们没有爱情(中国好小说)

    为什么我们没有爱情(中国好小说)

    三年前,“我”来到谷城的一家杂志社工作。“我”的发小罗浩、朋友大卫、同事老张在城市里扎根,开始了忙碌而琐碎的城市生活。“我”在杂志社平淡地上班;罗浩却在一次见义勇为,在与抢劫的歹徒搏斗中牺牲了;大卫去追并不爱的富婆宋姐,后来又几乎失手杀死她。我们就这样在谷城活着,没有爱情地活着……
热门推荐
  • 打越洋电话的女孩

    打越洋电话的女孩

    《打越洋电话的女孩》从全国的精品故事中筛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篇篇珠玉,风采各异,美不胜收。我可以说:只要你看一看,读一读,就一定开卷有益。故事让我们受益,这不是空话,也不是口号,是真实的感知。愿我们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这也是我们编此书的初衷。
  • 宋大佬的同桌超甜哒

    宋大佬的同桌超甜哒

    “给我住手,我说过不要摸我的头啦”夏今汐双手叉腰盯着比自己高不止一个脑袋的宋丞衍。“我就摸咋滴了。”宋丞衍说着说着又摸了摸夏今汐毛茸茸的脑袋。“放心,你不用长高我弯腰就好,大不了我的aj给你踩。”不得不说宋丞衍撩妹的技术越来越好了。
  • Station Island

    Station Island

    The title poem from this collection is set on an island that has been a site of pilgrimage in Ireland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A narrative sequence, it is an autobiographical quest concerned with 'the growth of a poet's mind'. The long poem is preceded by a section of shorter lyrics and leads into a third group of poems in which the poet's voice is at one with the voice of the legendary mad King Sweeney. 'Surpasses even what one might reasonably expect from this magnificently gifted poet.' John Carey, Sunday Times
  • 夏夏的爱情

    夏夏的爱情

    夏夏再一年,四十岁了。夏夏看着街上跑的十七八岁的姑娘,看着街上跑的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看着他们一对一对走在街上。夏夏回到她这么大的时候。一年一年,夏夏只看到周边的人增长,不感觉自己增长。她为自己做了幻觉一样的梦,将自己藏在那个梦境当中。夏夏的那个梦,是她的美好记忆。夏夏的美好记忆,是她十六岁。十六岁,夏夏妈妈忙着给夏夏寻找婆家。夏夏妈妈焦心地站在巷子里,逢人就说夏夏都十六岁了,该有婆家了。这些话是夏夏后来知道的。夏夏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夏夏在一所中学念书。
  • 至尊神级刷级系统

    至尊神级刷级系统

    这是一本励志青春虚幻的乱七八糟作品,全本300万字!
  • 中外寓言

    中外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双强龙

    无双强龙

    卦术,风水,暧昧,统统是点缀,孟易的心路历程才是这本小说的灵魂,也许他不是很强大,不会很装逼,但是我努力塑造一个真实的,屌丝逆袭的小卦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心路历程的一次梳理——“文化热”的狂飙,研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耽乐,遭遇流俗文化的偏激,创办刊物的磨砺,身处异国的旷逸,农村田野调查的贴地,还有撰写时评专栏时对民气及文化复兴的期待。
  • 天龙神主

    天龙神主

    【日更万字】十万年前,第一任龙帝为天下共主。八百年前,龙帝盖压天下,突然神秘失踪。八百年后,陆青山得到了天龙之心,逆天崛起,成为了新的龙帝!崩星辰,斩日月,破苍穹,势要盖压诸天万界!神盟、妖庭、太古仙魔,统统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