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31

第31章 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之后——韩石山散文读感(1)

一九九六年初,我在选编《三人行.名家散文精品系列》时,曾为韩石山的散文创作写过不足两千字的批评文字。现在读来,不仅有点儿浮光掠影,而且显得局限及判断的狭隘。当时我只读过韩石山的两本散文集:《亏心事》、《我的小气》(均为百花文艺版),没有注意到他的另外两本书、即《韩石山文学评论集》(长江文艺版)、《我手写我心》(山西高校联合版)一一前者虽被称作“文学评论集”,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篇章是“文艺随笔”,而随笔便是散文;那么后者呢,所谓“我手写我心”,写的全是闲话、随感、杂说、序文、信札一类的文字,是一本地地道道的散文选集。与《亏心事》、《我的小气》相比,不同的则是这些散文都留有文艺或文化的印记。顺便说一句,即便是韩先生的“文学评论”,也具有比较充分的散文化的特点,完全可以区别于现今中国文坛上流行的“文学评论”,显得活泼、生动、随意、亲切,没有板着面孔的学究气,也没有故作深沉表情的装腔作势,可以说,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家作品评论或某些文坛现象批评,也是可作散文来欣赏的,如《当代长篇小说的文化阻隔.兼评王蒙的(活动变人形)》、《明日来寻都是诗一一评林斤澜的近作》、《巴里加斯的困惑.小说体的作家论》,等等。当然,这些文章的精彩还不仅仅在于散文化,更重要的是行文中的见解的独树一帜。

我只见过韩石山一面,且没有谈任何文学问题。关于他的一切,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或者是观念,都是我从书上读到的。韩先生开始被文坛认可、被读者知晓,是因了他当时的小说;小说创作是他的看家本领。他着有长篇小说《别扭过脸去》(长江文艺版)、短篇小说集《猪的喜剧》(上海文艺版)、《轻盈的脚步》(北岳文艺版)、中篇小说集《魔子》(重庆版)、中短篇小说集《鬼符》(花城版)等,有如此厚实的“看家本领”垫底,写起散文来便自然而然地造成自己的特色,起码与那些专事散文写作的人所写的作品存有质地或文风或叙述形态上的差别一一作为长处,小说家的散文要更多一些叙事性,写人也更生动活泛一些,因为写人记事及牵扯出一些“意味”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韩石山也不例外。譬如他的《三姨》、《光光的麦场》、《我们的年》、《拂不去的饿》、《杜士铎先生》、《终生的愧疚》等,且不说写人记事的精湛独到或出神入化,单说其中的某些篇章,实际上已离小说的叙述形态很近很近了。当然,文体与文体之间的差别本来就很模糊——我觉得,领悟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散文创作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其中隐含着韩石山的散文观念是清醒而开放的。他说:“散文是一种很宽泛的文体,表现在对其他一些小的文学样式的包容上。报告文学、书信、传记、序跋、游记、笔记,都属于散文。”就“宽泛的文体”一说,我觉得不仅富有现实性,而且深得中国散文传统的要义,只要我们翻开任何一本古代散文选本,都可以感觉到散文文体的宽泛性或包容性,即使是中国的古代文论,也拥有相应的散文色泽。中国的当代散文道路之所以越走越狭窄,大约也与文体理解的局限性相关,而这种局限性的形成,又与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散文模式的广泛流行联系在一起的。这不是谁的过错,而是一种形成了规模的误解。在我看来,韩石山的散文创作之所以造就了自己的蓬勃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散文文体观念获得了解放(或回归传统精神)的必然结果。尤其是,他把报告文学与传记依然认作是散文的看法,应该说是清醒而独到的。报告文学、传记的主要文体特点便是写人记事,是真实而富有意味地记录人生或人世;它需要见解、需要文采,需要阅世的洞察力与掌握对象个性的才能,同时,它又是自由的,可以容纳一切值得运用的文学手段、甚至是真正的新闻修辞语言——意识到这一点,其意义绝不仅仅止于散文文体观念的解放,而且也是对当今报告文学或传记创作的模式化或平庸倾向的一种反驳与警告。

当然,韩石山的散文观念是多侧面的复合,文体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不谈其他方面,如修养、自信、幽默、调侃、自轻自贱、自伤自悼以及“欢愉之言难工,愁苦之言易好”之类,但有一点是不可不谈的,那就是在他的意识中,散文绝不是一种易写(“视之过低”)的文体。他说:“散文是文体的一种,也是其他文体的基础。写散文,可说是对作家才、学、识的全面衡量。当今文坛上新秀迭起,总的看来,多是识大于才,才大于学,或者才识相当,学力不逮。表现在作品中,往往辞在意先,文胜于言。古人的文章所以写得那么好,那是因为他们或饱经忧患,满腹经纶,或皓首穷经,学通古今,在从政治学之暇,偶有所感,信手写出,便成传篇,岂是‘作’出来的?”这是韩先生十几年前说的话,但今天读来,依然具有针砭散文时弊的犀利之力。

所谓“我手写我心”,仅仅是一种简捷的通俗说法,有点儿近似“有感而发”、“为事而作”;既是“我手”,又是“我心”,其中的“心质”却是举足轻重的关键。然而,正是这种简捷的说法,造就了一些肤浅者的误解,甚至产生出散文“易写”的错觉。实际上,因了“心质”或“感受”不易靠近某种理想境界的缘故,要写出好散文(即便是以“我手”),总是很(难很难的一这种“难”的气息大约一直弥漫于韩石山的“潺湲室”。

在山西值得称道的优秀作家中,韩石山是“充分山西化”的典范之一,那种“护卫”一地而辐射整个文坛的才能,着实是一种文学智慧的卓越体现。在动荡而沮丧的中国“文场”,真正稳得住自己、信得过自己的作家,究竟还有多少?但一个作家要真正看清楚自己或感受到自己的真实分量,大约是很不容易的——“潺湲室”中的韩石山自然有着深切的体验一他一直把他的写作间称作“潺湲室”。“潺湲”出自《九歌》,但到韩先生那里,便有了他自己的意思:一是迁居之前的小屋漏雨,大有“观流水兮潺湲”之感;二是企望自己的文思'如流水般潺湲而涌。就在这“潺湲室”,他感悟到了“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的庸俗无聊。据他自己说,“先前多关注时势的变迁”,如今“多省视自己的情感”。当然,“先前多关注”不等于如今不关注,而“多省视自己”,说起来轻松容易,做起来却免不了胆怯犹豫,而且最终能“省视”到怎样的程度,甚至是可靠还是不得要领,这都是会留下问号的事儿,特别是,“省视自己”也离不开“时势的变迁”。但无论怎样说,韩石山毕竟是以散文的方式知难而上了(当然,我们不必追究这种“省视自己”是从何时开始的)……

在韩石山的散文中,无论是《亏心事》还是《我的小气》或者是那些与文化文艺相关的随感杂说,也无论他是以何种姿势省视,以何种表情传达,或以怎样的装束出现在读者面前,反正他的作品大都与“自身”相关一他的“多省视自己”,确不是雪白稿纸上的口号,或一幅悬挂在“潺湲室”的标语。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做得是否彻底则是另一个问题凡读过《亏心事》与《我的小气》这两本选集的读者,大约都留有深刻的印象。

要“省视自己的感情”,就得冷峻而又热忱地回眸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得瞧一瞧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这就造就了韩石山散文创作的一种特点,那就是“忆旧”。其实,“忆旧”算不得一个散文家的很独特的“特点”,因为很多写散文的人大都具有这种“忆旧”的嗜好,而真正可以称为“特点”的“特点”,则在于“忆”了一些什么,以何种方式“忆”的,或最终“忆”出了怎样的“意思”。

在韩先生看来:“一个连自己的内心世界都不敢袒露,连自己形象都塑造不好的作家,尽可以让人崇敬,却难以让人多么的钦佩。”这里还用得上韩先生的一句曾当作文章标题的话:“要坦诚地面对自已”。

对于一个写过大量小说的作家来说,自然明白袒露“内心世界”及“面对自己”(且要“坦诚”)的含义,也清楚塑造自己形象的“流行方式”。在这里,韩先生选择了一种严峻而又不易把握的方式,即对于自己灵魂的回眸与拷问。当然,塑造自己形象显得不那么重要,何况,只有那种真实而令人信服的形象,才可能被读者认可或钦佩一一惊人的完美恰恰让人产生厌恶感。就当今文场而言,也确实流行着某些丑陋的“塑造自己形象”的勾当,如披着谦虚外衣的自吹自擂,又如为了衬托今日的辉煌而絮叨昔日那些似苦非苦的所谓“苦难”,甚至还有沽名钓誉者,不惜乞求报刊或暗示朋友,以致发动自己老婆来为自己“包装”或“造名”……所以,当我读到韩石山那些面对过去而省视自身的散文时,便感受到一种由衷的亲切,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通;也因了他自己的形象塑造,是在拷问自己灵魂及透视自己生存状态的过程中完成的,于是,所谓“亏心事”、“小气”、“狂态”、“孤傲”、甚至自轻自贱、自伤自悼之类的抒写,也成为一种形象的美,一种可以沟通、可以理解的审美内容一倘若运用一个陈旧而不朽的概念,那就是全因了自我省视或自我塑造的“真实”。

当然,韩石山写散文的目的并不在于塑造自己的形象一如果能从他的散文中感受到他的形象的存在,那只是一种“副产品”;作家形象之于作家文字中的存在,犹如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影子,你不以它为意,可它总是跟着你。撇开这个“形象”的问题不谈,那从他的那些富有“忆旧”色泽的散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些什么呢?我觉得,一是从个人生活中折射出来的“历史”,一是从坎坷阅历中提供给我们体味的“人生”,再就是韩先生所崇尚的精神或情愫。如他在《孤傲人生》的结尾写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切辛苦欢乐都是自己的。孤傲这一亦是亦非的品格,我若真有什么建树是因了你,若再受什么磨难,准还是因了你。”作为一种品格或人格,韩先生对于“孤傲”其实是极为欣赏的。又如那篇《终生的愧疚》,虽则充满了坦诚的自责,但最终要张扬的,仍是一种宝贵的“师恩”,一种永远不忘情谊的传统精神。

同类推荐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围屋乡关

    围屋乡关

    本书系赣州青年作家唐小斌先生的新作,集萃了作者近年来百篇优美的散文随笔。文本以赣南建筑围屋为题材,记录了客家围屋的故事,建筑审美以及历史掌故,用优美而矜持的笔墨书写出浓浓的乡味。本书的特点是文笔清新,文辞简约,文法精妙。
  • 文学精读·鲁迅

    文学精读·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作品不仅艺术性极高,思想也非常深刻。本书分为散文、小说、杂文三部分,不仅囊括散文《朝花夕拾》和《野草》(节选),还收录了《孔乙己》《祝福》等八篇小说,以及杂文若干篇。这些篇目都是进入鲁迅文学世界的精品。静心且读,了解鲁迅,洞悉中国,度量自己。
  • 声色野记

    声色野记

    《声色野记》是历史考据达人侯磊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书稿内容兼有旧日市井小人物的生存,江湖人士的切口春典、戏曲曲艺中的裉节儿、传统书香门第的风雅、绿林血案的传奇……于八卦野记中叙议旧日繁华,和那些不为人知的文化逸事,系统梳理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式的思维模式,有料有趣、有本有据、雅俗共赏。
  • 爱的痛苦

    爱的痛苦

    《爱的痛苦》是许地山的一部散文集,收录其创作的散文共计22篇。
热门推荐
  • 荷:鹅湖之梦

    荷:鹅湖之梦

    在大多人的眼里,宋朝是一个窝囊的代名词:割地、赔银子、称臣子国、杀忠臣……是一个民族节节败退、饱受凌辱的朝代;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把忠奸两个字争辩得最清楚的一个朝代,是爱国主义抒写得最为轰轰烈烈的朝代。从开国时的杨家将,到南宋初的岳飞、刘子羽,中、后期的辛弃疾、文天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中,树立了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其精神力量之大,根本无法估量。从另一个方面看,宋朝亦把中国艺术推向了巅峰。
  • 赫先生的医见钟情

    赫先生的医见钟情

    新书:假千金她娇软又美飒【已完结*超甜宠文】重生前,温汐活在阴谋算计中,最后被丈夫背叛,下场凄惨。重生后,她把对爱情的向往全部埋葬,取消婚约,踢开渣夫,铁了心往娱乐圈顶峰爬。赫医生:“你这是病,得治。”温汐:“怎么治?”赫医生:“简单,一句话就可以解决。”温汐认真脸:“什么话?”赫医生:“我喜欢你。”人称清心寡欲的外科男神赫衍突然于某日关注起某女星微博,还让助手帮忙留意。助手:“赫医生,温汐说她想养一条狗。”当天,温汐收到快递,里头是一只小奶犬。助手:“赫医生,温汐说她拍戏的地方没有想吃的草莓。”当天,温汐收到了空运而来的草莓,吃到撑。助手:“赫医生,温汐说她想结婚了……哎你去哪儿?”“结婚。”
  • 重生之天机不可泄露

    重生之天机不可泄露

    亲爸害死了亲妈,小三携女儿登堂入室,小三女儿更是害死了韩家长女——韩姊姝。老天开眼,韩姊姝重生归来,天赐机缘,能否抓住机会,给这些人间的渣滓沉重一击,母亲的大仇何时得报,让我们拭目以待!一篇带着烟火气的慢节奏复仇小文,希望你会喜欢。
  • 三才定位图

    三才定位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道在即

    仙道在即

    何为仙道?是掌控天与地的无上大道?是凌驾于苍穹之上的法道?还是无情的强取豪夺之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若只如初见

    你若只如初见

    一个关于十七岁的高中三年故事。一份关于十七岁之前的记忆。一个叫安陌然的男孩,面对着一份不明爱,又面对一份不明的友谊。他是一名彻底的十七岁同龄少年人生的代表,那时候的他,喜欢一个人是不敢说出口的,只是想待在那个人身边,看着她就好了,后来她有了一段与我无关的恋情,就如读者,看着她的喜怒哀乐,静静的,只有同喜同乐的感觉。之后的人生,陌然开始写作,写着他对一个女生友谊与爱情之间的矛盾,把他对她的故事写成诗歌,写成小说,一份最真诚的感情。安陌然,每天紧紧的抓着时间写着,怕遗忘那些细节,可那是免不了虚构部分的,她永远也不会明白,那份虚构正是安陌然对两人之间发生的一小插曲,或者可以说是一梦想吧。
  • 石遗室诗话续编

    石遗室诗话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样说话孩子最爱听

    这样说话孩子最爱听

    本书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常常不自觉地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视为筹码,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期望相悖时,情急之下的家长习惯用类似“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语言来恐吓孩子,期待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大树”的庇佑而变得听话、懂事。事实却适得其反,威胁不但会使家长丧失威信,更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 网游之神级大盗贼

    网游之神级大盗贼

    带着前世的记忆和复仇的意志,成为一个盗贼,成为一个神级的大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