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32

第32章 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之后——韩石山散文读感(2)

韩石山在写到“自身”时,那种正视自己灵魂(无论是崇高还是卑微)的态度是值得推崇的。他不掩饰、不做作、不自暴自弃、也不自以为是;他对自己的生存经历的拷问是诚实而潇洒的,甚至还有点儿刻薄无情;不言而喻,其中还有着一个作家的机智成分的参与或调节。质朴愚拙也罢,从山沟里来的也罢,不会耸肩不会言语也罢,他始终守护着自己的灵魂,守护着那种充满浓郁乡情及传统文人品格的内心世界。诚然,这不是他的宣言,他也不会如此地宣言,但他的那些“忆旧”文字所包孕的,就是这样一种虽称不上完美,但又或多或少拥有脱俗意味的精神。从儿时生活开始,韩石山的经历是艰辛而幸运的。他总是轻松地诉说过去,无论是苦涩还是记忆中的温情或愉悦,但还是可以让人感悟到一种沧桑变迁的无情,一种时光似水的匆促,一种因记忆中的美好正在逐渐消失而滋生的隐痛。可以想见,韩石山的“忆旧”,绝不是为“忆旧”而“忆旧”,而是为了某种表达,或某种与现实相关的感叹一在那篇《光光的麦场》中,韩先生在“永别”了那“欢乐的少年时光”、那家乡的“光光的麦场”之后,他的感叹复杂到“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可以想见,此“喜”此“忧”,既为昨天亦为今天。在这“喜”或“忧”的传达中,在这“忆旧”的点点滴滴记录中,细心的读者还可以收获到一种可以被称为“文化”或“历史”的东西,或一种拼凑中国当代形象的零星而珍贵的“资料”,这种特点是一般“青春期散文”所无法企及的一其中的原因,自然不仅仅在于作者的描写的细腻生动,而且在于或主要在于作者的阅世本领及亲历底层生活的诚挚感情。

韩先生并没有以炫耀学问的方式直接抒写或感慨“历史”或所谓“文化”,但他以“渍痕”的形态,把“历史”或“文化”还原为活生生的、甚至“凡俗”的生活内容,并由此而显现出一个作家的本分。

我们常说,作家“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写”。这“怎样写”才可能真正体现一个作家的特点。就散文的“忆旧”而言,中国的散文作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而同代作家的经历更是“大同小异”,所以真正可能显示独特性的,传达方式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那么,韩石山的散文传、达有些怎样的与众不同呢?我想,最主要的便是幽默、自嘲(所谓“调侃自己”)甚至是“自轻自贱”,若要说得准确一点儿,那则是以上几种成分的综合,因为其幽默中往往掺杂着自嘲的因素,或他的“自轻自贱”往往就是一种幽默的方式,一种自我嘲讽的体现……收在《我手写我心》中的《闲话文人.要会调侃自己》,则是一篇透露了韩先生“秘密”的文章。他说:“调侃自己,或者说自轻自贱,是写文章的一个诀窍,也是一种胸怀,一种风度。”这话自然有点儿毛病,或者说是过于“拙”,因为既然是胸怀与风度,那便不是一个“诀窍”的问题了:说“诀窍”,或多或少折损了调侃自己(或自嘲或幽默)的本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调侃自己”是他的一种散文追求。不过,韩先生也可能会遇到麻烦,即无论是“调侃自己”(自嘲)还是“自轻自贱”(包括其中的幽默),究竟实施到何种程度?其中总有限度或分寸,一不小心过了头,那岂不真的糟践了自己,而韩先生从心性上说,本是一个自信自尊的人,一个孤傲而藐视媚俗的人。但可以庆幸的是,韩先生把握得甚好,即便是《我的小气》、《拂不去的饿》、《狂态》之类的“调侃”或“自轻自贱”,也没有给自己脸上“抹黑”;相反,还多了几分有意味的情性袒露。在这儿,倒可以说既见了胸怀与风度,也贯彻了必不可少的“诀窍”。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韩石山散文中的“调侃”或“自轻自贱”,那仅仅是一种方式或途径,所企图通向的,则是自信或某种执拗的传达。他说过:“调侃自己,也可以说是幽默的一种。所不同者,幽默可对人也可对己,要的是聪明,而调侃自己,专对己,要的却是自信,那种源于学识和才华的双重自信。”这话自然是道出了作文或处世的真理(或“诀窍”),但以此来诠释自己的“调侃自己”(或“自轻自贱”),那便有了“露馅”的嫌疑。实际上,自信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心境平静,或说持有一颗平常心一一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能一不小心过了头;何况,“调侃自己”总是含有对抗世俗的意味,而任何方式的“过火”,都可能令读者生疑,弄不好会让人感到写作者的“故作轻贱”,或留下“炫耀羽毛”(学识和才华)的印象。可以想见,“调侃自己”的分寸,“自轻自贱”的程度,自然是对作家机智的一种考验,但更甚于分寸或程度的考验还在于:“调侃自己”一调侃什么?或此事此情是否值得“自轻自贱”?甚至可以说,你的“调侃自己”及“自轻自贱”的内容与走向,能不能沟通读者的期待,并最终引起共鸣?这便成为一个大问题。说到底,作家的素质、修养、见解与判断力,才是创作的关键;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尺度衡量的东西,却在冥冥之中成就你或毁灭你。

韩石山绝非“圣人”。他的作品(散文或其他)不可能篇篇都是佳作,或者说,多数作品精彩或比较精彩,自然也有不怎么精彩的,甚至是很平庸的作品。也有一些作品整体上一般化,但有些段落却十分耐读,以至让人拍案叫绝——什么原因?我觉得那是韩先生的见解或洞观的判断力在起作用。倘若能比较全面、也比较细致地阅读韩石山的散文,那读者便可察觉到,见解或判断力的概念在他的散文中是何等地重要。我们不妨这样说,在《亏心事》、《我的小气》这两本被标明为散文集的选集中,因了作品的叙事性倾向,见解或判断力大都隐含于字里行间,但在《韩石山文学评论集》、《我手写我心》这两本选集中,文体及行文方式都因表达而发生了变化;凡精彩的篇章,基本上都以直接赋予或直接表达见解取胜,也就是说,这些篇章之所以精彩,那是因了见解精彩的缘故:随感也罢,杂说也罢,笔记也罢,大都是如此。

我一直认为:“见解”是中国散文传统的支柱性因素,无论是含蓄委婉还是直言不讳:“见解”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作家的功力,而且也是作家的人格或精神品位。一篇散文,不管选择了怎样的文体方式或叙述形态一就古代散文而言,不管它是记、传、论、疏、谏、书、札、序、跋、铭,见解的贯穿及不可或缺,不可淡薄的特点,却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诸如视点、态度、“叙述表情”(或情调八倾诉内容、可能的结论或倾向,等等,都隐含着作家的见解因素,更不用说那些直接表达时世判断及见解的文章了。没有见解或缺乏判断力,等于抽去了传达的灵魂。

在这里,我要更多地涉及韩石山的那些以前没有被充分注意到的随感杂说(与文化、文艺相关的随笔)。

读韩先生的文章才知晓,他对“批评”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他对“文学批评”是极为不满的,但这种“不满”又是清醒理智的,也是符合实情的。他的《批评的焦虑》写于一九九二年,而如今的批评风气不是更为恶浊吗?平庸的说教,肉麻的吹捧,言不及义的表达,不读作品的“发言”,自以为是的“宏观把握”,东拼西凑的抄袭,等等,不是依然泛滥于文场吗?我起码同意韩先生的两大观点,一是抛弃因循守旧的局面,所谓“没有论战,怎么能造就批评家”;二是重新认识批评的功能,对作家、对批评家都应有此要求。

就这些与文化、文艺相关的随笔而言,韩石山表达是犀利直接的,一点儿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一当然,见解的可靠也就成为这些文章的脊梁。譬如他说:“一些游记文章,登在报刊上,给人的感觉,跟不道德的游客在古建筑的墙上刻上‘XX到此一游’没有差别。”(《漫谈散文创作》)可谓快人快语,一箭中的。又如他说:“如今这世道,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都在大谈其文化。”这种“文化热”中的虚弱症或底气不足的病态,不是几笔就给勾勒出来了吗(《不羞不臊侃文化》)?韩先生对作家的所谓“学者化”说法也不以为然,这其中自有他的理在:“倘若没有那份才情,那份胸怀,作家的学者化,除了增添几个平庸的学者外,绝不会成就什么学者型的作家。”(《文学三思》)在这些随笔中,自嘲间夹带着对于时世的讽刺,而一些幽默,也明显地包孕起针砭的意味。可以想象,若无见解及判断力的支撑,这些随笔也就失却了起码的意义,更说不上新人耳目了。

韩先生的独特见解,还表现在从文学现象的角度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名人名家的不妥。譬如说,他曾批评过王蒙为自己的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所作的徒劳辩解。他说:“王蒙的过错在于,既有勇气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就应当有勇气扞卫它的纯洁,若不自信,获奖就该婉言谢绝。若自信,对那样粗暴的批评,则应当要么置之不理以示鄙弃,要么奋起抗争以示刚正。如今作出这样无力的辩白,形同乞讨……”(《是又怎么样》)虽则文章结尾写上了这么几句:“山野之人,粗鄙之人,不管当说不当说都一并说了,知我罪我,由他去吧”,但其中的“耿直”,还是一眼可以瞧见的一一实际上,这篇文章所“批评”的不仅仅是王蒙。而且是或更重要的是批评了无聊的时势及那种无聊“墨客”的粗暴无理。又如,韩先生从《文学报》读到这样的报道:“老作家汪曾祺十分喜悦地说,近几年散文创作空前的好,不仅三十年代一些名家的作品不如现在一些青年散文家的散文好,五十年代那些戴着面具的作品更是不能和现在的相提并论了。”当然,韩先生是敬重汪老的,但他还是觉得汪老说出了“昧心之论”。于是,他说了这样一番尖刻的话:“我不知道此老所说的‘三十年代一些名家’中包括不包括像郁达夫、朱自清、丰子恺、沈从文这几个人,其作品包括不包括《钓台的春昼》、《背影》、《缘缘堂随笔》、《湘行散记》这样的作品,若不包括我无话可说,若包括,那么‘且容小僧伸伸腿’。‘现在一些青年散文家的作品’中,可有一位有郁氏的酣畅淋漓,或朱氏的纤浓哀婉,或沈氏的沉郁自然,或丰氏的清纯风雅……”(《略工感慨即名家》)我不知道《文学报》的报道是否确实——若确实,那韩先生振振有词的“扶正”还是有见地的,且很能见出他的作文风格。

虽说韩石山曾劝诫别人“要打破一切规矩”,实际上,每个作家、特别是比较成熟的作家,总有一些“规矩”于冥冥之中规矩着他的写作。我想,韩先生的散文也不能例外读者总能寻找或感觉到他的一些“规矩”。

在创作上,韩石山很欣赏《红楼梦》中的那两句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无论是“皆学问”的“皆”,还是“即文章”的“即”,都是有点儿疑问或偏颇的。于是,我给我的这篇批评文章起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标题,叫做“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之后……”

一九九六年九月

同类推荐
  • 精神返乡与回不去的“梁庄”

    精神返乡与回不去的“梁庄”

    张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主任):“梁庄系列”作品包括《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这两部作品在全国获得了很大的影响,梁鸿教授也因为这两部作品得到了很多的大奖,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争得很多荣誉。所以组织这次会议就是要研讨“梁庄系列”的艺术和社会价值,研讨当代乡土文学的发展问题。这次研讨会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人民文学杂志社与南方文坛杂志社联合举办。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中青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新清致辞。
  •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种。本文集收入的绝大部分论文写于2004年至2010年之间,大体分为两辑,第一辑论文主要针对新世纪文学理论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与争论,浮躁与颠覆,作出应有的回应;有鉴于当今人文科学中实用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横行,就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人文科学性质的核心问题行了初步探索与阐述。第二辑论文主要侧重于反思,过去六十年间,文学理论经历了曲折而巨大的变化,在复苏与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绩而有所创新,但在反思与评价方面则歧见纷呈。本辑论文本着历史主义的原则,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追寻各个时期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清理与阐述,给以大体合理的定位与总结,以利文学理论的继往开来、创新与发展。
  • 猫大事 冇大事

    猫大事 冇大事

    书中有猫事、厨事、家事、糗事四个部分,作者将养猫、下厨、文身、居家办公、与家人朋友相伴相处等趣事,以行云流水的不羁风格信手拈来,在千字小文中,以小见大,诙谐机智,总有一种适合你!遍地小确幸字字是真心,正是你目前最需要的温情与快乐。配上近百幅原创手绘喵插图,兼具美貌与智慧,把你的喵捧在手心里!
  • 因为是你,我不顾一切

    因为是你,我不顾一切

    15个故事,写尽爱的深度和广度。256页内容,大胆探索爱的本质。我以为,爱你就是付出自己;你却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曾经相信,就算花开无果,哪怕此后天涯陌路,只要我的世界有过你,就已足够,可是,当我渐渐长大,才明白,爱情必须有你有我,才算完整。在这部寄托遥深的随笔集里,高堰阳承继了书写自我、张扬个性的现代散文传统,以如工笔画般的细腻笔触,讲述了在“荒废、狂闹、混乱”的青春岁月里,他和周围人似真如幻、无望而又亘古如斯的爱情故事。
  • 腾飞的神木

    腾飞的神木

    “神木县地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从1986年神府煤田开发算起,已走过了20年的创业历程。1986年神木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8071万元,财政总收入163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0万元,当时的神木是农业县,也是国定贫困县。20年后,神木实现GDP12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亿元。两个年度相比,GDP、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了148倍、196倍、15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6年的1114元增加到2006年的8825元,年均增长17.9%。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寄雨星菲

    寄雨星菲

    重生于这个世界,从无到有,有些霸道的老妈,温柔体贴的老爸,从踏入这个娱乐圈子就注定了要辉煌的一生……
  • 程门雪遗稿

    程门雪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罗天大醮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罗天大醮上品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面对大海的诉说

    面对大海的诉说

    终于出现了开山岛的轮廓,可岛上只有一个简易码头,大风大浪,船无法抛锚停靠。渔政船被巨浪打得团团转,根本无法靠岸。远远望去,码头上等候多时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正不停地舞动双手导航,数米高的大浪不时遮住他们的身影。半小时过去了,左冲右突的渔政船依旧无法靠岸。无奈的周船长说:靠不上去了,还是安全第一吧。下令返航。这时我才切身感受到,王继才曾多次向我陈述的事实——遇大风浪,任何船只都不能靠岸。回到宾馆,我已经吐得不省人事了。服务人员把我扶到床上一觉睡了五个多小时。
  • 神幽魔祖

    神幽魔祖

    这是一个被天道赋予战气的世界!修神、修魔、只在一念之间!这里的武者则是依靠天道赋予的战气来修炼自身境界叶枫、没人知道是谁遗弃的孩子,但都知道叶枫是在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村子里的遗婴,无人收养,突现一神秘老者收养长大,并开启一段接二连三的震惊大陆的逆袭之路!神秘老者看着叶枫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陛下…枫儿…长大了…而强者…终将回归)武者境界制度:战士、大战士、战将、战王、战皇、战尊、半步大帝、战帝、半圣、战圣、半神、战神(可飞升)
  • 偶遇迷情泛滥:废柴也是宝

    偶遇迷情泛滥:废柴也是宝

    帝国四大家族之一的颜氏三小姐颜瑞宝此生最大的目标:1,离家出走。2,与哥哥老死不相往来。经过几番深思,她终是踏出这一步,并偶遇一酷似小白脸的大侠,威逼利诱下方得以自由。可是哥哥啊哥哥,你为啥就不能放妹妹我一条生路咧?更让人泄愤的是你干吗总跟这小白脸唱反调、打对台戏、你来我往多个回合?难道你不知将碍事的我晒在一旁是很容易风中凌乱的吗?
  • 你好,King先生

    你好,King先生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王座,却一个不小心与那位世界级大佬产生纠葛。从此以后大佬会悄悄在微博上关注她,会以送她高科技保护物品为由,制作一个只有无名指能够戴上的戒指套路她,会美其名曰他们家族以让恩人涉险为耻辱而监视她!直到她被他箍在怀里:“你现在太危险,只有做我的太太才能安全。”云想想:……
  • 快穿攻略之男神别跑

    快穿攻略之男神别跑

    【本文一对一,男主始终一个人!】舒安歌万万没想到,她成了被时空管理局选中的人,遇到渣渣要吊打,还要和形形色色的美男斗智斗勇。高冷校草、温柔神医、无心圣僧、冷淡骑士……不同时空,不同位面,她与他不离不弃,一起拯救世界!“宿主,如果攻略对象太过风流怎么办?”“那就精神上征服他,肉体上毁灭他!”舒安歌霸气挥挥小手,她可是要成为金牌时空管理者的人。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