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4700000022

第22章 名利与修身(2)

历史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位,他就是南宋人宗悫。宗悫字元干,南阳人,讲义气,且武艺高强,却不被乡人所知晓。同乡人庾业家财富有,和人吃饭,桌前总是摆着长达一丈远的食物,但给宗悫却摆上粗茶淡饭,并对客人说:“宗悫是军人,他能够吃粗粝的食物。”宗悫吃得饱饱的才回去。后来宗悫当了豫州刺史,庾业是他的长史,宗悫对庾业很好,不因为从前的事而恨他。后来宗悫又当了振武将军。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这样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段话已成了历代仁人志士忧乐观的精辟概括。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句话,在忧喜这对矛盾关系的处理上,也可以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当忧则忧,当喜则喜。

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是为了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更是为了劝老朋友滕子京的缘故。滕子京当年作为改革派人物,受到诬蔑而被贬官职到岳州,心中愤愤不平。范仲淹借记岳阳楼,而把规劝之言和自己的处世态度自然而艺术地表达了出来。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说,人的忧喜情绪不因客观美好景物而高兴,也不因个人的境遇不佳而忧伤,顺其自然,豁然,超然。一般人难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人毕竟是有情有欲,不可能受客观外界干扰而无动于衷,也不可能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麻木不仁。只是要在客观外界向自己压迫而来的时候,能够慨然以对,活得洒脱些,看开些,看远些。

感悟:

不追求官爵的人,不因为高官厚禄而喜不自禁,不因为前途一时受阻或穷困贫乏而随波逐流、趋势媚俗。荣辱面前一样达观,所以他也就无所谓忧愁。庄子主张“至誉无誉”。在他看来,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把荣誉看得很淡很轻名誉、地位、声望都算不了什么,即使行善做好事也不要留名。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人类是欲望的奴隶,不管多么贫贱的人,也或多或少有与其相符的欲望,无论拥有多大的权力,也不会使欲望断绝。

人们的某个欲望一旦获得满足,必定会出现更高的欲望。欲望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一味地追求贪欲而迷忘本性,往往会使人沉湎物欲、权势之欲,一去而不知返。在官场中降低欲望的一个办法,就是尽可能地节制欲望,淡泊名利才能更好地生活。

面对名利,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追逐欲望而不知节制,那么结果肯定会落下悲惨的下场。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了追逐欲望所遭遇的后果。

曾经有一次,庄子在茂密的树林之中打猎,忽然看见一只形状奇异的鹊鸟从南方飞来,碰过庄子的额头飞过去,停在树林里。庄子十分纳闷,不解其意:“这是什么鸟?有这么大的翅膀,可是却不高飞;有这么大的眼睛,却连人都看不见。”因此,他就悄悄地跟随着那只鹊鸟进入了树林。仔细一看,才发现鹊鸟在树荫里对准了一只螳螂,而这只螳螂正举起臂膀准备捕捉一只在树枝头上呜叫的蝉。螳螂与鹊鸟都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却没有察觉自身面临的危险。庄子见了这种情形,不禁叹道:“唉!凡是互相有利的事物,必然互相拖累;有心谋害他物,就招致别物来谋害自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寓言告诫人们:欲望不可过大,当你的欲望对准了某个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审时度势。你若贪求官场上的名利,就必然要担心官场的倾轧;若是贪图钱财,也要担心别人觊觎你所拥有的财产。因此,只有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更快乐地生活。

春秋末期,晋国有一个当权的贵族叫智伯。此人虽名为智伯,其实一点也不聪明,反之,却是个蛮不讲理、不节制贪欲的人。自己本来有很大的一块封地,但还嫌不够。

一次,智伯居然无缘无故地向魏宣子索取土地。魏宣子也是晋国的一个贵族,他非常讨厌智伯这种无理的行为,不愿给他土地。可他的一个很有心计的臣下任章却对宣子说:“您还不如把土地给智伯。”

宣子不解任章的意思,便问:“那么,你认为我凭什么要白白地送土地给他呢?”

任章解释说:“他无理索取土地,一定会引起邻国的恐惧,所以邻国也会因此而讨厌他。智伯如此利欲熏心,一定会不知满足,到处伸手,这样就会引起整个天下的担忧。假若您给了他土地,他便会顺势更加骄横起来,误以为别国都很怕他,也就会轻视他的对手,而更加肆无忌惮地骚扰别国。因此,他的邻国也就会因为害怕智伯、厌恶智伯而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他,那他就不可能这样长久下去了。”

见宣子点头称是,似有所悟,任章顿了一下,继续道:“《周书》上曾说‘将要打败他,一定要暂且给他一点帮助;将要夺取他,一定要暂且给他一点甜头’,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您不如先暂时给他一点土地,让他更骄横起来。再者,假若您现在不把土地给他,他就会把您当做他的靶子,先向您发动进攻。所以您还不如让天下所有的人都与他为敌,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以保全您自己。”

魏宣子听了,高兴不已,立即改变了主意,答应割让一大块土地给智伯。

在尝到了不战而胜、不劳而获的甜头之后,智怕又伸手向赵国要土地。赵国不答应,于是他派兵攻打赵国,围困了晋阳。此时,韩魏联合,趁势从外面攻打进去,赵国在里面接应,这样里应外合,打败了智伯,这个结果正是在任章的意料之中。

可见,不节制贪欲,给自己带来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若是官场上贪欲过重,则很有可能被他人利用这一弱点而被击败。所以,忍贪、节欲是一种明智的表现。

秦二世统治之时,赵高审讯李斯,严加拷打,李斯不能忍受,屈打成招。李斯之所以不想自杀,是认为自己能为自己辩护,觉得自己辅佐秦始皇功劳很大,确实没有反心,希望自己能上书秦二世而得到赦免。

李斯在监狱中写了辩诉书,书送上去以后,赵高让人撕掉,不呈送给秦二世。赵高还说:“囚徒怎么有资格上书皇帝呢?”同时,赵高还把自己的门客分成十几批,扮成御史、谒者、侍中去监狱中反复审讯李斯。如果李斯照实说了,就让人毒打他。后来,秦二世派人到狱中见李斯,验证他的供词,李斯以为仍像以前一样,说实话则会挨打,所以不敢改口供,表示服罪。当判决书呈送给秦二世之时,秦二世高兴地说:“要不是赵先生,我几乎被李斯给骗了。”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按五刑被治罪,决定在咸阳腰斩示众。李斯被押赴刑场的时候,和他的第二个儿子李由都被绑着,李斯回头对其子李由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去上蔡东门打兔子的机会不会再有了。”

李斯的失败正是在于他过于贪恋权势,不知道节制自己的权势之欲,不愿退出权力斗争,最终也不能“牵着黄犬去上蔡东门打兔子”了。

西汉人张良,字子孺,号子房,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少年时在下邳游荡,在桥上遇见了黄石公,张良给他捡了几次鞋子,因而黄石公把《太公兵法》传给了张良。后来投归汉高祖,天下平定,高祖封他为留侯。张良却说:“凭口舌就成了皇帝军师,又被封为万户侯,这是平民的极点,我张良已经满足了。希望现在能弃官不做,跟赤松子道人云游去。”

西汉人霍去病,武帝时做骠骑将军。抗击匈奴立下战功。他的弟弟霍光做了大司马、大将军,接受武帝遗书辅佐太子。遗诏上说:“只有霍光忠厚可任大事。”指使黄门画周公把辅助成王、朝见诸侯的图像赏赐给他。

辅助汉昭帝执政14年,昭帝死后,霍光迎昌邑王刘贺入朝即位。刘贺无节制地淫乱,霍光请奏废除他,再迎立武帝的曾孙病已即位,立为孝宣帝,所有政事都归霍光管理。霍光受封17000户人家,前前后后受赐赏的黄金7000斤,金钺60万,杂缯3万匹,甲等宅区1片。待霍光死后,孝宣帝开始亲自执政。以后霍光的夫人与她的儿子霍云、霍山、霍禹等人谋反,计划废除孝宣帝,事情被发现了,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她的兄弟、儿女无一幸免于难,宗族遭株连坐牢,被杀的人有几千家。

霍光辅助汉室,可谓尽忠尽职,但最后仍没能保住自己的宗族,主要是因为他及其家人掌管权力过久而不加节制其欲望的缘故。

后魏人李崇,字继长,顿丘人。孝文帝时,开始先做荆州刺史,后来改做了安东将军。宣武帝时,授封为万户郡公。后来孝明帝又封他为陈侯。李崇做官,和气温厚,善于决断,但是生性贪婪,接受贿赂,还做买卖聚集钱财。当时孝明帝太后视察左藏库,叫随从人员尽力背布匹,能背多少就赏赐多少。李崇背得最多,摔倒了,为此伤了腰。

李崇最终伤了腰,正是他不加节制自己的贪欲而导致的。贪欲过甚,什么事都很难办好,受贪欲的影响,总是奢望自己能多占多得,只见眼前的利益,既有损人格,也失掉了长远的利益。

感悟:

人多欲,必然偏离正途。老子主张让人保持恬淡虚静的心境,以免走上骛外之途,真乃一双慧眼。对为官者,他认为欲与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道出了为官者节制个人欲望的社会意义。

如果每个人都能理解兔死狗烹的道理,做到不贪一时之荣,不图一时之利,淡泊名利,摒弃人间万事,修心养性,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一时的人物结果落个不明就理命丧黄泉的下场。说到底还是不要过于贪图名利,如果连命都不保了,再多的名利又有什么用呢?

5.放弃对虚名的追求

许多人为了满足一种虚荣和欲望,一颗心始终在痛苦中挣扎和喘息……

《新序》中说叶公非常喜爱龙,家中的桌椅、器具上都雕刻着龙,于是天上的真龙听说人间有一位自己的知己,就下到人间来拜会叶公。到了叶公的住处,把头伸到窗户中想向叶公打个招呼,巨大的龙体到了叶公的厅堂之中。叶公这位一向以好龙而闻名于世的人,见到真龙,吓得失魂落魄,拔脚而逃。徒有好龙的虚名又有何益?不如干点其他的事情。

古人是深深瞧不起那些追逐名利之徒的。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站在山上眺望远山近水,这位风流天子顿时感到少有的心旷神怡。这时,他看见江中数百只帆船来来往往,感到有些迷惑不解,便问:“这么多的船在江中干什么呢?”身边的一位大臣说:“我只看见两只船,一只是名,一只是利。”乾隆皇帝默然无语。

同类推荐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 文人的情怀:中国文化演讲录

    文人的情怀:中国文化演讲录

    书稿荟萃2013年以来,著名作家熊召政“中国文化”演讲文稿近20篇,通过解读中国历史人物和经典诗文,“珍珠”串线,阐释中国文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品格和情怀,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人的忧患与焦虑、兴奋与冲动,文化竞争力与文化认同和张居正变法对当今的启示等主题。文字诙谐典雅,谈古论今,高屋建瓴,发人省思。
  • 以孝侍亲(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侍亲(中国孝文化丛书)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支撑点,也是传统中国人得以屹立于世的重要价值观。中国古人重视养老,国家也把养老制度建设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古代政府对养老的关注与投入,有一种近乎于天然的职责与自觉。本书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古代孝与养老的关系——养老战略与老人福利、养老与救济机构、家庭养老与养生、退休官员的养老、养老法律保障。
热门推荐
  • 燃烧的山河

    燃烧的山河

    《燃烧的山河》这部作品,以邹长地区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为故事的源头,通过描写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正面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爱国进步学生经过战火洗礼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和经历。以排山倒海之势正面描写了邹长地区人民不屈的抗战过程,给人一种波涛汹涌的力量。
  •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作者若水)从衣服、妆容、家居、健康饮食、心理等方面为读者详细介绍了成为色彩搭配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能够让广大女性自己担任自己的色彩搭配师,让自己因为色彩的合理配搭而增添更多美感。你想摆脱不 懂色彩搭配的窘境吗?那么《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 东风沉醉

    东风沉醉

    一场起于不能共存的争杀,一段源于欺骗的姻缘。心动意生,情有千劫,红尘万丈纷扰,愿你我终有一日云开月见,沉醉长守,东风温柔。
  • 我在西厂当厂花

    我在西厂当厂花

    若说这皇城出了名的欢喜冤家恐怕少不了陆姒与于冕一份。陆姒有着西厂作为后盾,又是皇上钦点的督办,虽无官职在身,但京内外官员免不了相让,可凡事总有例外,平素温润的于大人偏偏要顶着风头与其相对,只要一见面就必然是鸡飞狗跳,吵得不可开交。时间长了,众人也都渐渐发现了,这二人与其说是针锋相对,倒不如说是打情骂俏,时不时给他们这些老年人撒把暗糖......
  • 放水师傅和躺赢徒弟

    放水师傅和躺赢徒弟

    要玩吗?呵,我虽然失去一切,但我历练的这份勇气你有吗?没了灵体又怎样,无奈天生运气好,随便历练一下都是天赐凡体,练个神体分分钟的事哦~原来历练是假重生是真啊,既然你喜欢害人,那便,让我送你亲手下地狱吧
  • 傅先生,今天打脸了吗

    傅先生,今天打脸了吗

    顾清晚怎么也没想到,多年后第一次和傅希诚重逢,是在酒店的卫生间。“顾清晚,三年不见,你眼光还是那么差。”顾清晚只是笑的肆意:“我眼光不差能喜欢上你吗?”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傲娇总裁日常打脸,追妻火葬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治愈与被治愈的故事。
  • 竹林中

    竹林中

    久木寺位于逗子市郊的达摩山上,背山面海。已经有了六百年的历史。游客穿过正红色的寺门,登上台阶,就能看到里面古朴的大观明石塔。塔身最下端的圆敦上有历代书法大师的题字摹刻,塔身上则留有刚健有力的“观明自在,虚华静空”八个大字。背后则又是一偈:“念念照常理,心心摄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在石塔周围,素白的石灯于蜿蜒坡道中一字排开,透着肃穆。清脆竹节和树段制成的栅栏将卵石小道装点得幽静宜人。
  • 洪荒之幕后推手

    洪荒之幕后推手

    穿越洪荒后,发现自己觉醒了一样天赋能力。本以为大多数大能都会那么一两手的分身神通没什么意义,却没想到……借此,他成为了整个洪荒的幕后推手。“你以为截教万仙来朝,其实那都是我小号。不信我这话说完,让他们扣个6。”“66666666……”
  • 永生魂途

    永生魂途

    太多的人希望永生,太多的人有遗憾,死去的人想复活,活着的人想不死,诸天给了世人一条道路,那就是杀戮不休
  • 谁是螳螂

    谁是螳螂

    辽城出现个神乎其神的传奇人物,头戴面具,身穿螳螂衫,飞檐走壁,如履平地,手持二十响匣子枪,指哪打哪,百发百中。他还有一手绝技,袖筒里藏着数枚或十数枚箭头,如同拇指大小,派上用场时,手起箭飞直射对方要害,箭入人亡,十拿十稳,江湖上称其螳螂人。螳螂人手下有百十号弟兄,隐蔽在城外关山。这百十号弟兄,个个都跟他学了一手飞箭功,功夫虽不及他,但也十拿九稳。九一八事变后,关东沦陷,辽城成了日本人控制的“满洲帝国”辖地,螳螂人和他的弟兄们就仨一群五一伙地频频在辽城出没,每每出没,就会发生数名或十数名鬼子汉奸莫名其妙见阎王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