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7700000024

第24章 学前教育原理(6)

教师在儿童的活动中不仅要观察儿童的活动情况,适时给予支持、指导和帮助,更要抓住机会,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对于儿童在活动中产生的新兴趣和新想法及时给予关注、解答和肯定,帮助儿童在好奇心的引导下获得新的收获。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离不开教师积极主动地引导,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教育计划的设定、教育活动的开展不流于形式,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幼儿园在很早就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幼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学前教育方案最应考虑的就是儿童的需要,并因儿童的需要来裁剪课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相反地来“裁剪”儿童以让其适应学前教育的课程。

发展适宜性就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在具体的学前教育课程中表现为发展适宜性的课程和发展适宜性的师幼互动。

1.发展适宜性的课程

①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它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不同的需要的课程,从而全面和谐地促进儿童在生理、情绪情感、社会性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和学习原本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任何一方面的学习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人为割裂的、过于狭窄的分科教学则不能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儿童已有知识、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基础上。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充分掌握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两个方面的信息的基础上的。教师应对儿童的个别兴趣、个别需要和发展水平进行定期观察、记录、评估和总结,充分了解每名儿童的长处和弱点,据此为他们提供具备“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的环境和活动。例如,教师就应该了解每名儿童的兴趣爱好、家庭文化背景、个性特点等信息,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③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提出略为超前的适度教育要求,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这一理论,教师要把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做到既不低估儿童的已有水平错过儿童发展的机会,也不拔苗助长,对儿童提出超越其发展能力的过高要求。

④发展适宜性的课程应该是互动的、具体的、真实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儿童的学习过程实质是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教师应为儿童准备适宜的环境,方便儿童与周围的事物、同伴和教师沟通与交流。同时环境还必须是具体的、真实的,让幼儿在触摸、摆弄和探索各种事物的过程中,获得对外部世界的具象认识,从而帮助其学习与发展。

2.发展适宜性的师幼互动

“发展适宜性的师生互动”建立在教师充分掌握儿童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信息的基础上,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地与儿童相互作用的过程。

(1)教师应对儿童的需要、兴趣和渴望做出快速且准确的反应

同一年龄的儿童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不论在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他们都有不同的能力模式和行为习惯。教师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应对儿童的不同需要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尽量满足其发展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注视、微笑、表示兴趣、倾听、谈心等方式来表达其对儿童的积极反应,以此形成师幼间的良性互动。

(2)教师应积极促进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较脆弱,成人无意的一句话都有可能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悉心呵护儿童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微小的行为(如微笑、点头、称赞等)对儿童来说都是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在儿童犯错误时,教师应该通过尊重、接受和安慰等方式,耐心教诲,然后帮助他们培养起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自觉性,培养自律能力。只有做到教师与儿童间的相互尊重,才能形成彼此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3)教师应提供给儿童足够的、多种多样的交流和表达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而交流和表达是训练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儿童学习和发展必需的技能。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活动中,给儿童提供合适的交流场所和机会,让儿童通过有效的模仿、学习、与同伴交流、与成人互动等方式提升其沟通和表达能力。

(4)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鼓励以促进儿童成功完成各种任务

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就是在其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获得的,教师应该帮助儿童获得对于外部世界的正确认识。在儿童进行各种任务时,教师应细心及时地给予指导,在儿童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儿童,增强其自信心,必要时要帮助儿童一起完成任务,做到适时适当的教育。此外,在儿童出现错误时,教师更要给予充分重视,通过耐心讲解、亲身示范等方式纠正儿童的错误,帮助其完成学习和发展方面的任务。

(五)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及方法和手段是正确的、科学的,此外还包括教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等。思想性是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学的政治方向,向学生传授正确地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前教育具有启蒙性的特点,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重在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等,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教育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尤为重要。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

1.教育内容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

只有健康科学的教育内容才能对儿童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帮助儿童获得对于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正确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和对事物的科学理解。

2.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和思想,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教师和家长还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发挥榜样作用。此外,要注意教育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化。

3.教育设计和实施要科学、正确

教师和家长要在了解儿童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兴趣,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各学科和各领域间的相互联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

(六)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是指将学前教育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保证学前儿童身心整体健全和谐的发展,综合化地整合课程的各要素,实施教育。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

1.活动目标的整合

活动目标的确定不能只考虑某个单一知识技能的获得,应该全面考虑儿童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考虑儿童的整体发展。

2.活动内容的整合

活动内容的整合是指使同一个领域的不同方面或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它以活动目标的整合为前提。同时,活动内容的整合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在具体的活动中,注意不同教育内容间的联系,将其融会贯通在一起。

3.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的整合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游戏、教学活动、日常生活等,在实践中,要注意不同活动形式间的整合,彼此间相互补充,形成一致的有力的教育影响,并积极有效地作用于儿童。

我国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整个教学法”,其基本观点是,儿童对外界的反应是“整个的”,儿童的发展也是整个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设计、实施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这一原则已成为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各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七)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我们的社会是个巨大的资源库,我们必须认识到学前教育机构不是进行学前教育的唯一场所和资源宝库,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都会对儿童产生一些有形和无形的影响,而这其中家庭和社区对儿童的影响最大。因此,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必须是开放的,必须与家庭和社区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同教育理念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既是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学前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

1.与家长合作共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家庭教育形成儿童最初的早期经验和最初的主观能动性,这往往成为他们以后个性发展的主观基础和出发点。孩子总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来认识和评价周围的世界,社会信息往往通过家庭的折射进入孩子的幼小心灵,家长的行为与子女的行为往往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因此,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学前教育机构要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活动,提高儿童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有助于课程计划的实施,确保课程计划的可行性、课程实施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2.与社区合作

社区是儿童的另一个重要的生活场所,社区的积极参与能够使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变得更为生动、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同时,社区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学前教育机构活动的开展提供方便。不少学前教育机构在与社区的合作中,直接利用社区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儿童走进社会的课堂。如参观社区的各种机构和设施、与社区的劳动模范、解放军战士、医务人员、警察等人员共同活动,或者去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参与活动等。可见,不论是社区的环境、资源还是社区文化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积极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3.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和社区要保持一致的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三方一致的教育就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方向一致,积极协作密切配合,互为补充,相互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否则,就会导致教育的积极影响被抵消。如在幼儿园热爱劳动,懂得讲卫生,在家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比较懒散霸道,这样的家庭教育就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消极作用。

4.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允许不同办学形式和思想的存在

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比较才有进步,鼓励各个流派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这样才能逐步摸索出真正适合各国国情的学前教育模式,找到恰当的培养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5.加强学前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开放办学既是指在国内开放,也是指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各国学前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进步,确保我国学前教育始终走在前沿,而不致停滞不前。

(八)继承性与创新性原则

既要继承一直以来的优良教学传统,更要推陈出新,鼓励新思想和新作为,不断探索更好的教育,这样既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也有助于学前教育的进步。

三、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保教合一的原则

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特殊性,保育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保育是指父母或保育人员为0—6岁的儿童提供生存与发展必需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培养,逐渐增强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帮助其获得良好的身心发育。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儿童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做到保教合一,确保儿童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贯彻这一原则应明确:

1.保育和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两大主要工作

保育重在为儿童提供有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给儿童以精心的照顾,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发育,帮助其健康成长;而教育则重在教授儿童知识技能,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社会适应性等。这两个方面是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2.保育和教育两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虽然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同,但并不意味着二者是截然分离的。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保育中包含着教育,教育中也渗透着保育,二者密不可分。

同类推荐
  • 老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老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老子》中,我们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学说,进行了适当的取舍,以及谨慎的阐释,力求让读者在对“五千言”逐字逐句的解读中,自然而然地体悟“道”和“德”的含义。我们认为,对于这两个内涵丰富、深邃的词汇,任何过于武断和排他的解释,都是不负责任的。也许,真的只有通过“悟”的方式,我们才能理解道家的真谛。
  • 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小学三年级专用

    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小学三年级专用

    在作文课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们,没有注意它们。在这本书里,用8个专题,分别告诉你“如何写好自画像”“如何写好家乡的景物”“如何写好身边的小动物”“如何写好日记”,等等。方法实用,范文经典,点评中肯,还有推荐给你看的课外书,帮你全方面提高作文水平。有了它,作文提分不再难!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本书是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集,精选了《磨坊文札》和《月曜日故事集》中不同主题的作品。其中《最后一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912年,《最后一课》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
  • 猫城记

    猫城记

    本书包含老舍先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分别是《猫城记》《小坡的生日》。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了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作品《猫城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猫城记》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译介到西方时,其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牛天赐传》中商户他们牛老头年老无子,一天,有人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孩子,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是老天爷赐予的,遂取名牛天赐。天赐从小娇养,加之牛氏夫妇畸形的教育,除了玩和写点小文章之外他什么都不会做。家道中落后,除了曾经的下人和朋友虎爷,天赐一无所有。这时,曾经受过牛老头恩惠的天赐的老师突然出现,给这个孩子带来了一线生机……
  • 下辈子还教书

    下辈子还教书

    《下辈子还教书》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能力为核心理念,收集了作者在众多教育杂志发表的适合此主题的专栏作品,另新增近一半的最新作品。作者从观念、细节入手,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探讨了什么是好教师,教师幸福的秘密在哪里,教育幸福需要提升哪些能力等诸多与教师密切相关的话题。此书可作为教师提升素养和幸福感的“心灵鸡汤”。
热门推荐
  • 柔软的一团

    柔软的一团

    《柔软的一团》是短篇小说怪杰劳马继《潜台词》之后精心创作的一系列优秀短篇集。内容包含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色各式各样。作者以惯有的幽默、犀利之笔,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层层剥开,让人在笑中体略一种辣呛的味道,发人深省。正所谓“带泪的微笑,含笑的讽刺”。
  • The Fashion Insiders' Guide to Paris
  • 妈妈写给青春期女儿的书

    妈妈写给青春期女儿的书

    从妈妈的角度出发,来帮助女儿解决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烦恼和问题,解答了青春期女孩有关生理、心理、情感、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困惑。
  • 妇人带下门

    妇人带下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摘下星辰竟成忧

    摘下星辰竟成忧

    原本一心想要摘下星辰来给你,却没有想到,已是无用。原本我是爱你的,可是,因为你的不信任,在一点一点的磨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这个末世想与你走过

    这个末世想与你走过

    科学家对外太空的探索在2127年终于得到了回应,但最终给地球带来却是毁灭,活死人一夜之间泛滥成灾,世界原有格局彻底打破,人们圈地为城,与活死人展开了抗争。少年陈泽易便是出生于这个年代的一员,偶然一个契机下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也被卷入一场巨大阴谋之中。而在与外敌的战争中带来的并不是只有破坏,更有人性的泯灭和道德的丧失。且看主角如何在末世中生存,如何推翻这场巨大的阴谋!
  • 梦回花城

    梦回花城

    一个籍籍无名的穷小子怎么在孤身一人的环境下,怒斗美女经理?又怎么在莺莺燕燕的一群美女领班中脱颖而出?又怎样在1年内连升六级,从一名行李生升到部门经理的?
  • 神话开始觉醒

    神话开始觉醒

    战歌已经响起敌人疯涌而至在我未死之前这片土地——由我守护
  • 道德经-龙兴观碑本

    道德经-龙兴观碑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