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6200000028

第28章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生观研究(4)

第三节 冀欲: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之于现实

一些研究者认为:“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变,也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契机。过去的学校教育只关注学生外在表现,很少关注学生内心变化;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只关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不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趋向;只关注学生学到多少知识,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学生内心需求出发,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0]然而,也有很多研究者发现,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也有很多聚焦在具体教育问题上的意见分歧。2005 年3 月16 日,枟光明日报枠发表的枟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枠一文指出,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方向是错误的”。而2005 年6月1日,枟中国教育报枠发表枟对话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枠一文则认为,“大方向应该肯定”。这是关于数学新课标的两种评价———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再如,2003 年3月1日,枟中国教育报枠第4版刊载了这样的文章:枟廉价表扬,可以休矣枠,该文讲述了作者对于“表扬”的看法。

作者听一位名师的讲座,谈及了关于时刻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的问题。一个学生计算3加4等于8,他没有批评这名学生,反而表扬了他:“你的答案很接近正确答案。”又一个学生做错了题目,他这样表扬学生:“你错得很有价值,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话题,谢谢你!”

作者质疑了这个名师的做法,坚持认为:一个为几句真实客观的评价就有可能伤其自尊心、挫败自信心的孩子,长大以后又怎能面对风雨、迎接挑战?然而,时隔不到一个月,在枟中国教育报枠2003 年3月22日第4版刊登了另一篇文章:枟廉价表扬,有何不可枠。文章直指枟廉价表扬,可以休矣枠一文,认为“实在不敢苟同”。后文作者引证了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证明“无论是否具有‘值得’表扬的上好表现,表扬都可能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评论了翟先生文中所提及的名师,因为他把学生答题中的错误,看成是接近真理的进步,而不是用冷冰冰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加以否定,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发现、去唤醒、去表扬、去激励。文中也举了关于“表扬”的例子:

一名著名的画家,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并不擅长画画,没有信心,也不喜欢。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要求大家当堂画一幅画。画完了以后,老师说:“大家现在把自己的作品摊开放在桌子上,然后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我来欣赏每个人的作品。如果我摸了一下你的头,就说明你画得很棒。”那一次,他的头被老师轻轻地摸了摸。他激动不已,从此对画画充满了信心,他绘画的天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后来,他成名之后才知道,那堂课上,老师抚摸了班上所有同学的头。

一节是数学课,一节是美术课,本来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就需要教师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模糊数学学科的确定性和僵化美术、艺术的不确定性都是不可取的。但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不断地立论、质疑,就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种常态。没有哪个问题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哪一剂良药可以轻易地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所以,对待中国基础教育,我们更应该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概括和总结“学生”以及“学生观”问题时,我们更加肯定,学生应该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在教师引导下认识世界并发展自身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产物,学生观的讨论应界定在学校教学领域中言说。所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生的需要等问题,都要遵循学校教育教学领域的基本规律,遵循现代教学的基本规律。

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社会人,学生应该承担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不承认对学生观的认识和理解应该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所以在处理从国外学回来的先进理念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应该是社会的产物,学生观的讨论还是应放置在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关于学生的观点,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才具有生命力。在现阶段,我们在研究学生观问题过程中,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不能等同于“儿童”

在对学生观问题不断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对学生观的研究也有其自身发展的阶段。最初,学生观的研究与儿童观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很多表述中,都将“学生”与“儿童”互换,关注的是运用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观的研究是在人性观、儿童观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如果非要探讨学生观研究的发展阶段,应该有着这样的趋势,即最初是争取把学生当作“人”的阶段;接下来是争取把学生当作“儿童”的阶段,现在很多的研究也是在强调学生作为儿童所应该享受的儿童的权利;但是有研究表达出的倾向,笔者认为可以将其视为第三阶段,就是争取把学生当作“学生”的阶段。当然,每个阶段的发展都需要将前一个阶段的发展作为基础,也就是说,“人”———“儿童”———“学生”是人类对人的认识不断增多,对儿童的认识不断增多的一种体现。

“学生”不能完全等同于“儿童”。现代社会,“学生”是儿童的一个特殊身份,是儿童的社会角色。“儿童”主要是一个自然称谓,指一种年龄阶段和成熟状态。学生身份与教师身份相对应,指的是有权利接受教育,并正在接受教育的儿童群体或个人。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都是儿童,这是由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所决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是学生,因为只有那些接受正规教育的儿童,才是真正的学生。儿童所享有的权利可以概括为保障儿童自身生存和获得良好发展条件的权利,即由权利要求和获得自己发展所需要的相关支撑性条件;儿童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便是主动利用所能获得的资源健康成长,获得适当的发展,如,主动接受义务教育。当儿童达到入学年龄,进入学校并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儿童便具有了学生这个社会角色。这个称谓,更强调的是一种社会角色。如果儿童进入学校,不履行学生所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如不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展自己,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完成学习任务,不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和教师、同学交流,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所以说,学生在学校享有权利的同时,也需要履行“学生”这个身份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始终坚持,在关于学生的研究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其作为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又要考虑到“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充分地认识问题的关键,也不能真正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二、关于学生的相关问题的讨论要“谨言慎行”

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更多的是需要一种继承式的创新,一种渐进式的变革。将现行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推向极端,再全盘否定,并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策。有些专家有意无意地把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发展延伸至今的、广大学校教师继续坚持的整个课改所获得的成果,归功于新课改的理念及其做法。而事实上,笔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很多成绩是广大学校教师不断进行改革实验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持续探索讨论,一点一滴积累,渐渐形成的。比如,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观与之前学者们研究总结出的现代学生观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落实到实践中时更多的是含糊了教师“教”的作用。从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观和现代学生观的内在一致性就可以看出,教育事业没有办法一蹴而就,需要的是长期努力,潜移默化,浸润熏陶。

新课改关于学生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问题的观点更是不能够让人信服,盲目运用到实践中是不可取的。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冀欲于空洞的道德说教,也不能冀欲于将其与科学精神割裂而孤立、自然地实现,必须通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化水平来真真正正为学生做点实事儿。这个实事儿可能没有办法立刻“收效”,但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基础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快不起来的大事业,尤其是发展到这个阶段,更是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有一个“慢”灵魂。“慢”并不是说慢于思考、慢于探索,而是一种沉淀和运筹帷幄的气定神闲。

[31]“中国教育改革要谨言慎行,但不是说不能动。”关于学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前文所讨论的学生主体性的问题等),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它的讨论以及改革理念的制定需要严谨的态度。教育实验(改革)有世界公认的一条伦理原则,不能有不良后果,不能失败,不能把儿童、青少年当作“白老鼠”。因为一项改革很有可能影响一代学生的一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

同类推荐
  •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本书针对当代社会孩子成长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套颇具科学性的教育方法。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杨敬芝论文选集

    杨敬芝论文选集

    《杨敬芝论文选集》是杨敬芝在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三十余年中,紧贴时代主旋律,以匍匐的姿态体验、见证以及思考、研究、探讨和总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时间与发展的成果,折射了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情态,可供相关学者和文化管理者思考。
  • 质性社会学导论:基于本土经验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建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质性社会学导论:基于本土经验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建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采用由历史及现实到未来、由方法论到认识论再到本体论、由范式特征到话语体系再到本土路径的演进方式,层层深入展开论述,提出了“质性社会学”的基本内涵框架,初步建构起质性社会学话语体系。本书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在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最新进展,独创性提出“社会全息论”假说,这一理论有效破解了困扰经典社会学的“代表性悖论”,奠定了质性社会学科学的理论基础。
热门推荐
  • 大明卿士

    大明卿士

    文华殿前一叩首,从此不做懒散人。盛世当策马踏过锦绣山河,牧民于天下,肥民而利己,孝宗皇帝视我为栋梁,东厂番子畏我如虎狼,为天下士子做表率,赫赫卿士立于朝野,曹唯想要一个大宅子,一位贤妻,几名美丫鬟……(欢迎诸位书友加入大明卿士读者交流群,群聊号码:707870804)
  • 从家里开始求生

    从家里开始求生

    荒岛上:“小陆秘制小汉堡,既实惠又管饱!”将兔肉夹在自制的木薯淀粉面包里,陆铭重重咬下一大口,湿润海风吹的他微醺醺的。末世中:“不管是腥还是臭,到我嘴里都是肉!”陆铭捏着鼻子割下丧尸的身上的腐肉,一口吞入肚子。妖界:“妖兽的蛋白质起码是牛肉的六十倍!”将九头蛇的肉递入口中,陆铭眼睛一亮。而这一切,还有从一场家中求生说起……PS:求生界里我小陆,所有东西都入肚!
  • 七佛赞呗伽他

    七佛赞呗伽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系统今天还坑吗

    系统今天还坑吗

    【防火·防盗·防单姒】444作为一个自带BUG的系统,在离开西宁后所找的宿主,没有一个能在它手中平安度过新手期。在第99个宿主任务失败后,它一不小心来到了不受系统主神管辖的小世界。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时间,它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自己眼中的金大腿,从此以后在坑自己金大腿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某天被当成提款机的楚歌终于忍不住了,于是乎将单姒抵在墙上。“要积分还是要命?”“积分,积分,积分!”单姒一脸可怜兮兮的看着他,“你要买我的命吗?不要999也不要998,只要888亿积分我的命就是你的了。”“还要抱大腿吗?”“抱_(≧▽≦)/_”咦?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 待上驭下亲同技巧篇

    待上驭下亲同技巧篇

    庸俗无能的领导无法与一个精明能干的部下成为挚友。僵化老朽者也不可能爱护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这样的人思维迟钝,反应缓慢,习惯于陈旧模式,本能地拒绝或反感新生事物。他的身子生活在现代,他的思想停滞在古代。在办公室里,能否与领导相处好,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升降、荣辱甚至前途和命运。对待领导,通常情况下应以“奉”为主。
  • 激战珍宝岛

    激战珍宝岛

    珍宝岛的气温到了零下30度。冰雪覆盖了乌苏里江,放眼看去,银装素裹,一片白色的世界,四周静谧。但就在这片静谧中,七千多公里的边界线上,中苏双方都密集地部署了百万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最复杂、最严密的阵地。当苏联阿穆尔军区的部队强行侵入中方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珍宝岛后,中国军队的忍耐不反击,令他们判断上出现了失误,他们向莫斯科最高统帅部发密电:现在可以考虑进攻中国了。莫斯科犹豫着,中国人连世界老大美国人都敢碰,何况是作为老二的他们,何况老大还在一边对老二虎视眈眈。
  • 哑巴驸马

    哑巴驸马

    2800年前,尚无驸马之说。至东汉设驸马都尉、驸马校尉、驸马中郎、驸马中郎将等官职,但驸马不是皇帝女婿的专用称谓。史载,皇帝的女婿称驸马当在唐代以后。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笔者将哑巴花童称之为蕲王的驸马。特此说明。相传,春秋时期,荆楚蕲春称蕲国。蕲国国王有个独生女儿叫翠羞。要论翠羞公主的模样,是月里嫦娥见了她低头掩面,美女西施见了她伤心落泪。因为翠羞公主真是长得太漂亮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灵纵寒泪

    灵纵寒泪

    她,一种久别的重逢却不得不刀剑相向,心痛、绝望、冰冷。她的心只有他,也只属于他,却不得所迫自己身上的必须去做的事!一切,一场,一梦,一场悲剧的开始。心的破碎,内心的绝望……腻默无心,淡平无泪。息噬灵力,苏醒记忆。刀光见泪,心碎离别。血落心头,仰望日月。受尽一切,失去了欺骗了,这片大陆显现着贪婪、鲜血、仇恨以及死亡。平静的水面往往看上去是那么的浅,安全。其实表面上平静的水面已经是深不见底,你一步落下就陷入其中。一句话,当你有能力徒手去摘日月,划破星辰时,却不见她的到来。刀剑一鸿,海灵之塔,鲜血淋漓,七大元素,集结在现,生死离别。依旧的痛楚,最终放下一切,最后的拥抱,依依不舍……
  • 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山在那里

    这是全球首位独立完成14座8000米雪山行走拍摄的摄影家的孤独逐梦之旅。 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1个人,10年,10万公里自费攀援独走。 以绝无仅有的百幅珍贵照片,和不曾为外人道的绝境生命体验, 讲述一个人的十年雪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