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2900000005

第5章 德政(1)

德政,即孔子说的“为政以德”(《论语·为政》),通俗地说就是以德行来统领政治。对于这种关系,孔子打过一个比方,说德行作为施政主体,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中心,法治、政令等其他措施就像小星星一样环绕四周(《论语·为政》)。

德政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方略。西汉时贾谊向文帝上书,把国家政权比喻成大器物,说要想使它牢固,必须放置在可靠的地基上,地基选不好,政权稳定不了。贾谊举了两个例子,正面的是商朝的汤王和周朝的武王,说他们用来安放器物的地基是仁、义、礼、乐,也就是德政,结果政权传续了几十代。反面的是秦始皇,他选的地基是苛政酷法,政权只存在了两代(《资治通鉴》卷14)。

德政的实施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教化,通过以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来教育人,改变人;一个是表率,通过以官员为主的榜样的示范作用来引导民众。德政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一个“好”字,是通过好的目标、好的内容、好的标准、好的施政者、好的榜样培养好国民。

(一)教化

要义

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发现这里人力资源丰富,是实现政治抱负的理想之地。学生冉求问,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孔子答:“富之。”使民众富裕。冉求又问,如果民众富起来了,再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孔子答:“教之。”教育他们(《论语·子路》)。

对于政治,刘向曾分出三种方式,即王者、霸者、强者。王者以仁德教化民众,霸者以势力威慑民众,强者以暴力胁迫民众。三种方式各有自己的对象,其中王者为大,适用于绝大多数人,是治政首要的和根本的方式;霸者其次,对象是那些经过教化而没有多少改变的人,对他们必须以势力进行威慑;再不管用,就只能交给强者了,用暴力进行惩办,处以刑罚(《说苑·卷七·理政》)。

教化的基本思路是治世先治人,治人先治心;人心摆正了,政治自然清明了。

故事

攻心为上

重耳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晋国继任国君,是为晋文公。仅一年,按捺不住雄心,打算动员民众征伐诸侯。

大夫子犯认为条件不成熟,说:“不行。晋国民众还不懂得什么是道义,为什么不借着安定周天子的王位来昭示道义,以教育民众呢?”这一年,天子周襄王的弟弟叔带作乱,周襄王逃到邻近的郑国避难。晋文公接受了子犯的意见,出兵帮助周襄王在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恢复王位。

事情结束后,晋文公问:“这下可以动员民众征伐诸侯了吧?”子犯摇摇头:“不行。晋国民众还不懂得什么是信用,为什么不借着讨伐原邑来表示信用,以教育民众呢?”原邑是一座城市,不服从晋国管辖。晋文公决定出兵原邑,以3天为攻城期限。结果没有攻下来,晋文公下令撤兵。原邑人被对方的信用所感动,开城投降。

回来后,晋文公问:“这下可以动员民众征伐诸侯了吧?”子犯仍旧摇摇头:“不行。晋国民众还不懂得什么是礼制,为什么不借着阅兵来展示礼制,以教育民众呢?”于是晋文公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建立上、中、下三个军,中军为全军主体。任命郤縠(xì hú)为中军元帅,同时担任执政大夫,统领军政大权,命令郤溱(zhēn)辅佐他。

一切都安排好了后,晋文公问:“这下可以动员民众征伐诸侯了吧?”子犯点点头:“行了。可以动员民众了。”晋文公倾全国之力,亲自统率大军讨伐曹国、卫国;威逼楚国,迫使它撤出驻扎在齐国边境的驻军,撤回围困宋国的军队,最后在城濮(今河南省范县南)决战中击败了强大的楚军。

晋文公终于称霸天下。(《国语·晋语四》)

治国的两手

学生冉雍问孔子:“我听说,如果刑罚运用到极致,势必排斥政令;如果政令运用到极致,势必排斥刑罚,二者必居其一。夏朝桀帝和商朝纣帝统治的时候,就是只靠刑罚而不使用政令;周朝成王和康王统治的时候,就是只靠政令不使用刑罚。是这样的吗?”

孔子道:“不能这么说。在圣人那里,政令和刑罚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并用的。”

“噢,是这样。”冉雍自语道。

“不过,”孔子说,“最上乘的做法不是你所说的政令和刑罚,而是教化。具体说,就是以仁德来感化民众心灵,以礼制来统一民众行为,然后再以政令来要求大家,再然后才是用刑罚来禁止人们犯罪。为什么这么排列呢?就是为了尽量不使用刑罚。”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制定刑罚呢?”冉雍不解地问。

“因为总有一些冥顽不化之徒,不服教化。”孔子说,“讲道理,他们不听;发布命令,他们不从。这些伤风败俗的人无可救药,没有办法,只好采用刑罚进行处置。刑罚用在人身上,是大事,一定要符合天道,同时也要坚决,不能手软。刑就是侀(xíng),侀乃定型之意。所以罪名一经确定,便不能更改,必须坚决执行。”(《孔子家语·卷七·刑政》)

孔子的裁决

孔子52岁那年,受命为鲁国大司寇,掌管全国的刑法和治安。

有一对父子闹矛盾,父亲找孔子告状,孔子下令把父子俩关押在同一间牢房里,3个月没有判决。直到父亲主动撤去诉讼,孔子才做出决定,放他们回家。

执政大夫季桓子很不高兴,说:“大司寇欺骗我。从前他一再告诫我,治理国家必须首先推行孝道。这倒好,父亲状告逆子,我正打算杀掉这个不孝的东西以贯彻他的主张,可是大司寇却把逆子放了。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的学生冉求在季桓子那里当家臣,把这话传给老师。孔子叹了口气,说:“唉!身居高位的统治者,不去履行教育民众的职责,只是一门心思想着惩罚下面,这种做法毫无道理。不进行孝道教育,出了逆子,便施之以刑,等于滥杀无辜。难道罪责在百姓身上吗?不跟百姓讲明道理,却追究他们的罪责,是暴虐的表现。”

冉求问:“怎么做才对呢?”

孔子说:“最根本的是教育,讲述道理使民众信服。民众没有了迷惑,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用不着刑法了。但现在不是这样,统治者放弃了教育,一味地依赖惩罚,刑法名目日益繁杂,怎么样?解决问题了吗?没有!盗贼越来越多。3尺高的陡坡,即使是4匹马拉的空车也上不去,因为坡度直上直下。百丈山峦,即使是一匹马拉的货车也能上去,因为上山的道路很平缓。如今道德衰败已经很久了,尽管刑法很完备、很严厉,又怎么能够保证民众不触犯呢?”(《孔子家语·卷一·始诛》)

孔子的政绩

鲁国有个羊贩子,人称沈犹氏,羊出售之前先让它饮水,喝得饱饱的,再拉到市场上去。市场上风气也不好,牛马贩子大多不诚实,谎话张口就来。

社会风气也有问题。有一位公慎氏,妻子淫荡,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睁只眼闭只眼。还有一位慎溃氏,生活奢侈不说,还蛮横不讲理,谁也惹不起。

这时,孔子出任掌管国家刑狱的大司寇,消息传来,沈犹氏停止了给羊注水;牛马贩子明码标价,诚实地对待卖主;公慎氏休了他老婆;慎溃氏不敢在鲁国继续居住,迁到别的国家去了。

从前,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和孟孙氏两家的城邑很大,几乎可以跟国家的都城媲美,而按照礼制,大夫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在孔子担任大司寇期间,这两家拆除了自己封地上的城墙,齐国也归还了所侵占的鲁国土地。

孔子任大司寇不到两年,社会风气大变。道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拿回家里;市场上没有人报虚价;在打猎和捕鱼这样的活动中,长者得到优先;看不到头发花白的人背着沉重的东西走路。

这些都是实行教化的结果,单靠法律是办不来的。(《孔子集语·卷十二·事谱上》)

子贱治单

孔子有个学生叫宓子贱,被鲁国君主任命为单(shàn)父(今山东省单县南)的县长。他到任时间不长,就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拥护。

孔子问宓子贱:“告诉我,你是怎样使单父得到治理的?”宓子贱答:“我时不时地开仓赈济,救助贫穷百姓,补助困难百姓。”

孔子摇了摇头,说:“这只能使一部分民众亲近你,所以还不是最根本的。”宓子贱又说:“我奖励有本事的人,聘用有道德的人,辞退不称职的人。”

孔子仍然摇摇头,说:“这只能使士人亲近你,所以也不是最根本的。”宓子贱说:“我到了单父,侍奉如同父亲一般的人,有3位;侍奉如同兄长一般的人,有5位;像朋友一样对待的人,有12位;像师长一样尊敬的人,有1位。”

孔子点点头,说:“侍奉如同父亲一般的人有3位,足以作为孝道来教化民众了;侍奉如同兄长一般的人有5位,足以作为友道来教化民众了;像朋友一样对待的人有12位,足以能够避免被蒙蔽了;像师长一样尊敬的人有1位,足以能够做到心思清明,算无失策,行无败绩了。哎——”孔子望着自己的学生说,“可惜了!你宓子贱如果能够担当大任,说不定能够建立尧帝和舜帝那样的功绩呢。”(《孔子集语·卷十论政》)

齐国与鲁国交战,大军路过单父,正赶上小麦成熟,民众慌作一团。几位父老提出,不如让百姓出城抢收麦子,谁抢到手就是谁的,这样既可以增加鲁国民众的收入,又可以避免粮食落到敌人手里。

宓子贱没有答应。父老们提了几次,宓子贱就是不松口。

结果麦子被齐军收走了。

鲁国执政大夫季孙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派使者去见宓子贱,责备道:“鲁国的农人辛勤劳作,不畏寒暑,好不容易等到麦子成熟,却眼睁睁地看着粮食落到他人手里,这不是太惨了些吗?如果你事先不知情也就罢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父老们一再提醒你,你却置若罔闻,你的做法真让人费解,难道这能说是为国家着想吗!”

“怎么不是?”宓子贱答道,“麦子年年长,今年遭到损失,明年还可以再种。但风气就不一样了。如果允许人们去抢收麦子,混乱之中,就会出现趁机收割别人麦子的情况。这无疑会助长不劳而获的思想,到时候还有谁肯去老老实实地耕作呢?更可怕的是,有人会因此而离心离德,对敌人产生好感,巴不得齐军入侵,因为这可以为他们提供发财的机会。这就是我不同意抢收麦子的原因。这样做,虽然损失了一年的收成,但却保住了人心。只要人心在,往后年年都会有收获。请考虑一下,哪种做法更好呢?”

使者把宓子贱的话转达给了季孙。季孙羞愧得脸都红了,说:“如果地面裂开道缝,我真想钻进去,哪有脸见宓子贱呢?”(《孔子家语·卷八·屈节解》)

什么官职最重要

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灵公问大夫史鱼:“治政以哪一种官职最为重要?”回答是:“刑狱官最重要。办理案件如果出现差错,处死的人不能活过来,砍断的肢体不能再接上,所以说刑狱官最重要。”

没多久,子路进见卫灵公。灵公把史鱼的话说给子路听。子路认为史鱼说得不对,道:“军政官最重要。国家之间发生战争,两军对垒,军政官擂鼓指挥战斗,一招不当,死者数万。致人死命是大过错,而害命如此之众,所以说军政官最重要。”

没多久,子贡进见卫灵公。灵公把史鱼和子路的话说给子贡听。子贡说:“太没见识了!从前大禹跟有扈氏部族作战,对垒三场,有扈氏就是不服。于是大禹回军,实施教化,只过一年,有扈氏便请求归降。试问,消除了引发民众争斗的原因,刑狱官还办什么案?不摆设武器铠甲,军政官还擂什么鼓?所以说推行教化的官最重要。”(《说苑卷七·政理》)

一比一万

晋国卿大夫中行寅(荀寅)将要出逃,把为他主持祭祀祷告的人叫来,打算加个罪名惩罚他。

中行寅说:“你为我做祷告时,用于祭祀的牲畜不够肥大吧?祷告之前你的斋戒不够恭敬吧?正是你的缘故,我国破家亡,你怎么说?”

那人答:“过去先君中行穆子只有简陋的战车10乘,却不因为实力单薄而发愁,担忧的是德行和道义的不足。如今您有漂亮的兵车100乘,从来不担忧德行和道义的欠缺,唯恐实力不够。于是便加紧修造车船,修造车船就要加重税赋,税赋加重了,民众就会不满,或公开指责,或私下诅咒。既然祷告可以使您的封国受益,那么诅咒也可以使您的封国受损,我一个人祷告,全国人诅咒,一个人敌不过一万个人,国家不灭亡才怪!”

中行寅满面惭愧。(《新序·杂事第一》)

柔和之道

陆贾时时在汉高帝刘邦面前称道《诗经》《尚书》。刘邦听着心烦,骂道:“狗屁!你老子是在马上打下的天下,哪里用得着《诗经》《尚书》!”陆贾争辩道:“在马上得到天下,难道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朝汤王、周朝武王都是逆上造反取天下,然而却顺势怀柔守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当年吴王夫差、晋国执政大夫智伯瑶、秦始皇,都是因为穷兵黩武最后招致灭顶之灾。假如秦国吞并天下后,推行仁义,效法圣王,陛下今天哪能拥坐天下!”

刘邦面现愧色,说:“请你试着帮我总结秦国所以丧失天下,而我所以得到天下,以及古代国家成败的道理。”于是陆贾大略阐述了国家存亡的征兆,共成文12篇。每奏上一篇,刘邦都称赞叫好,左右齐呼万岁。该书被称为《新语》。(《资治通鉴》卷12)

同类推荐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Ⅳ(第14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Ⅳ(第14卷)

    本卷是经典著作研究第IV卷,收录关于经典作家民族学笔记以及相关著作的研究文章,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民族学笔记和相关著作本身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民族学笔记和相关著作中包含的理论和观点进行的专题性研究。
  •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腐败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行为。所谓权,是指公共权力;所谓私,是与公相对立的个人私利。以权谋私,就是利用、窃用、滥用公共权力而满足一己之私。据文献记载,早在文明诞生前夜的传说时代,我国腐败现象就已产生。当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腐败遂成为附着于统治阶级身上的痼疾。这些腐败现象在每个王朝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虽然其形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或为金钱,或为权位,但归结其根本,仍然不过是为了满足贪婪者的私欲。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但是,究其根源无不与这些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腐败导致灭亡,严重的腐败导致速亡,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
  • 回忆城市接管(全2册)

    回忆城市接管(全2册)

    本书以弥足珍贵的“三亲”(即亲历、亲见、亲闻)史料,生动翔实地再现了解放战争后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已经解放了的大中城市里,组建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开展大规模城市接管的历史,记录了党在政权建设、城市管理、社会改造以及经济、文化、统战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 为了理想:党史文物中的风云岁月

    为了理想:党史文物中的风云岁月

    历史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历史启示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紧紧抓住机遇,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引领时代变革,是我们应尽的使命。历史的歌谣不断传唱,东方的歌手将谱写下一个崭新的乐章。真理的长河不歇奔流,中华民族的如椽巨笔,将描绘又一幅壮美的蓝图。怀揣强烈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也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去拥抱民族复兴的灿烂太阳。
热门推荐
  •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我的无限故事

    我的无限故事

    你觉得我是英雄?拜托伙计,你与我接触了这么久......现在你的感想如何呢?我现在还是你心中所想的那位英雄吗?你做着是个英雄该做的事,却比任何一个恶魔都要来得邪恶、卑鄙无耻还下贱。你只是个没有逻辑和原则的疯子而已。别这么说嘛~我只是个......joker罢了。你辣么认真干啥?我讲的笑话不好笑吗?哈哈哈太好笑了,我还用刀子在自己的脸上划出了个笑容。挺好的,为自己的脸上添点笑容多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全球超能时代

    全球超能时代

    我成为了一个吃货?面对突然出现的能量系统,林安有些懵,不过靠吃就能变强,这简直不要太轻松。灵气复苏,世界大变,原本的林安只想在这新世界中过着安静的生活,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但,一场意外的战斗彻底改变了他原本的想法,熟悉的人的死亡让他开始正视这个现实社会。小人物终有一天会登上时代的大舞台!……
  • 邪皇狂后:逆天特工妃

    邪皇狂后:逆天特工妃

    她,影杀部的金牌特工,却穿越成废物小姐。傻子,白痴,废物,家族的耻辱?姐妹相欺,手足相残,渣男退婚!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绝代特工附身废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凤破苍穹!看不起我,打爆你的狗眼!虐我亲人,灭你全家!欠我的,我要你家破人亡,永世凄苦!欺我的,我要你根断种绝,永不超生!嘿嘿,敢笑话姐没男人要,姐就让你见识见识啥叫九天魔神来抢婚!说姐太嚣张太霸道,不好意思,她温雪璃今生今世就是来开挂虐人的!
  • 谱青葱

    谱青葱

    一个是出身寒门的音乐才女,一个是纵横商界的钢铁直男。酒店里,一场猝不及防的邂逅,让二人结下了解不开的梁子。他们本以为,这只不过是生命当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却不想,这竟是爱情故事里,那浪漫的序章。
  • 暴皇的养女

    暴皇的养女

    他权倾天下,性格看似温柔似水,与世无争,然,内心却是冰冷无情,毫无温度,女人于他,是消遣,也是禁忌。但十五岁的他却收养了五岁的她,从此人生改写.她以为他对她好,会一直宠她,在世人的眼中,她就是百姓们的女神,因为只有她能让这‘笑面虎’言听计从。******************************************特别推荐:紫树叶子:《一夜成欢》紫树叶子:《'狼’君,未成年》落雪轻盈:《爱'上'黑道老公》落泪乔:《恶男戏凤之诱惑情妃
  •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她是生于冷宫,受尽欺凌的落魄公主;她是才智卓绝,知人善任的君侧第一谋士;她是点石成金,化敌为友,最受奴仆敬重的主人;她是官印经典,赈灾治疫,受百姓生祠拜祭的河神……深宫如棋局,一步一惊心。宫闱倾轧使她蒙冤入狱,夺储之争又令她错嫁他人。复仇之火一旦点燃,所到之处皆成灰土。然皇帝父亲深邃却无法言说的爱怜,倔犟少年炽烈而一往情深的热恋,能否将她冻结的心融成秋日里的缓缓溪流,让山茶花沐寒而开,在海阔天空里绽放出一片云淡风轻?
  • 重生之精灵入世

    重生之精灵入世

    前世被渣男渣女赶出家门撞车而亡,今世她以花精灵之魂与冷家嫡女冷湘雅相结合,用她的智慧与美貌,更是用优雅灵动的舞蹈舞出她精彩的人生,前世丈夫被她勾了魂,奈何她以不再是他的了,渣女嫉妒得发狂,因为她被一个绝世好男人爱着。
  •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专著,本书通过对国内“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透析了研究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科技发展的作用。对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框架体系、模式、机制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梳理了联合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源,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策略。以期能够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