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134

第134章 新闻价值论(28)

多重视角下的社会转型

经济学家们更多看到了社会转型的经济层面,因而也更加关注经济转型。

姚先国指出,自1989年,前苏联、东欧各国发生巨变以来,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纷纷走上体制变革之路,经济上推行私有化,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政策,效仿西方的议会民主。这一变化被称作体制转轨或体制转型,英文通常用transition或transformation表示,即转换或过渡之意。所以,“一般而言,转型(transition)是从命令经济向开放的市场导向经济的转换。转型涉及到制度变迁。这意味着资源配置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意味着所有权结构与激励——约束机制的改变。”

马西恒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发展既是机遇,也对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政治学家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任务更加艰巨,过程也更加错综复杂。这种过程往往包括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血缘亲族聚居的乡村社会向城镇社区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型,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型,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型等方面。这种过程伴随着社会成员流动性的增加、社会各个方面的摩擦以及对社会价值观念和人们心灵的强烈冲击和震荡,因此必然影响到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哲学界的研究者,则力图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进行研究。

刘玲玲指出,当事物内部各组成要素以及它同周围环境的组合关系,或发生空间排列方式上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构成要素,从而使事物原有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方式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就被称为“转型”。转型后的事物,要么变成了他物,要么通过改变结构而增加了新的功能。在这里,“型”主要是指事物的结构,“转型”就是通过变换事物的结构,而增加或减少事物功能的过程。

陈晏清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一书中,对社会转型的内涵作了如下揭示: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是经济体制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且由于经济的基础性地位,它必将引起整个社会生活,即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的巨变。在这种巨变之中,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将得到根本性的改造,这就是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对于这急剧变化中的诸多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全面把握,也只是通过对于社会结构的剖析及从科学的层面看,社会转型是社会系统的序变,是社会结构模式的转换,是社会立体结构的转变”。(陈晏清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雷龙乾认为,目前介入社会转型研究的哲学研究有一种倾向应予警惕,那就是片面强调社会转型的属性。我们注意到,社会科学家尤其是社会学家强调社会转型以社会结构为主体,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哲学界有不少人愿意强调社会转型的主体是人。这里牵涉到对主体概念的理解分歧。哲学界有不少人认为主体只能是人或人类,认为说主体是客观事物不可思议。其实主体这个词还有另外的用法,那就是本体,是与零碎现象相对而言的事物的根本。从这种根本性的意义上来看,笔者认为,应当承认社会转型的主体首先是社会结构而不是人。马克思早就指出过,人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转型虽然必须通过人来实现,但社会是否已经实现社会转型关键在于社会结构是否转变,人的转变则相对难以衡量、把握,不能作为根本标志。

社会转型的内涵

关于“社会转型”的定义,雷龙乾认为,社会转型在概念上是指社会从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的整体性转变。那么很显然,社会转型的历史使命是把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改造成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既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化趋势的继续,又在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最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变革已经触及到社会深层结构进入了社会转型期。无论如何,社会转型不能被看作是一种笼统的社会发展过程,更不能被看作只是一种经济落后状态向经济发展状态过渡的量变过程。社会转型概念对一般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推动,就是认为现代化最关键的条件和标志是社会结构的类型转变,即从传统类型转变为现代类型。

农业主导型的生产力类型的最主要的劳动对象是土地。这里所谓土地,既包括土壤,也包括土地上的各种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各种动物、植物等生物资源以及其他物质,如水流、矿藏等非生物资源。这些资源有些存在于自然界,只需取用即可满足人类的需要,如水和人类狩猎的对象——动物,以及人类采集的对象——某些植物;有些则需要人们劳动加以改变或改善,如畜牧业和农业劳动对某些动物、植物所做的工作那样。农业主导型的生产力类型的劳动主体是农民。从人力资源配置来说,欧洲中世纪在经济上的农业特征也是很明显的。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很大比例,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很小一部分。从劳动过程来看,在农业主导型生产力类型条件下,人类主要是运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直接获取土地上的物质资源。

工业主导型生产力具有极其显著的优越性。首先,工业生产大量采用机器生产,能够突破人力畜力的极限,使生产的规模迅速扩大,速度、强度、精确度等大大提高,因而生产力整体上大大提高。其次,工业生产能大规模开发、获取和利用非生物动力资源,如水力、蒸气、电力、石油、炸药等,使得本来处于沉睡或闲置状态的生产力因素得到利用,成为生产力发展极其巨大的推动力量。再次,工业生产大量引进科学技术,使人们的智力得到开发、提高和利用,使生产系统不断合理化、有效化,更使生产力各个要素及其整体配合不断优化,推动生产力加速度发展。而且,工业生产能够为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工生产、人民日常生活提供质量数量都更为可观,而且是越来越可观的必需品,从而带动社会生产整体的进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生产使国家对国民的控制力更强,这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同时,工业生产使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更加有实力,这曾经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的物质后盾。也正是在认识了工业化的种种优越性以后,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广大的不发达国家,都逐渐重视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所谓工业主导型生产力本来就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生产力类型,并没有一种绝对的标准或状态。人类社会生产力不会停留在工业主导型生产力类型上,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的极发达地区,特别是在美国这样的头号发达国家,人们逐渐感到了新兴生产力类型的光临。这种新型的生产力就是被有些人视为人类社会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的第三个历史阶段——知识经济时代。按照目前一般的说法,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据说,这种知识经济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高科技、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柱的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加上商业全球化的推波助澜,知识经济逐渐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发表文章,认为美国目前已经出现了‘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商业全球化浪潮”。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虽然是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而逐步被确立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交往形式的,但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绝不只是消极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相反,它是新生产力类型的积极促进者。“西欧在向近代社会转型前和转型过程中,无疑经历了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和密度的不断发展,把越来越多的生产者逐渐卷入商品交换中来……租地农场主与乐于投资土地、改变经营方式的乡绅、骑士以及城市里的商人、企业主找到了共同语言,事实上融为一个阶级,这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即所谓第三等级。英国社会的近代结构开始形成”。

法治化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然内容。从经济上来说,工业化大生产分工严密、复杂,对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要求很高,农业经济条件下那种粗放、简单、自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态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了,必须重新予以革新和规定。现代法制必须对这些新的情况给予反映、处理。这显然会使法律所处理的问题大大增多,比如劳动法之类的法律就成为必须。再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说,不说远的,就说我们国家的情况,自从我国决定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每年有关市场经济的立法约有上百部之多,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另外,市场经济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其中涉及国际贸易从而使国际法方面的法律不但数目繁多、浩如烟海,而且层出不穷,不断增加。还有法治化对于规范社会政治生活、日常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治化对于正在进行社会转型的国家,对于控制社会转型中的动荡和危机,对于减轻和消除社会转型的代价,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法律的践踏从而对正常政治生活秩序的破坏,经过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某些由于法制不健全而导致的混乱现象等教训,人们也从反面看到,促进法治化对现代社会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对社会转型是非常必要的。总之,法律,正在用越来越细密的丝网,把人们的生活编织成人为化程度更高的新式样。这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类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然结果和必要条件。

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

从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来看,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和政治的进步,更为深刻的是人类文化精神的发展。人类文化精神的独有特质是,它不仅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会成为一种强力的作用于整个社会的精神力量。人类社会形态跃迁,每个阶段或形态的内部变化,都必然伴随着这种文化精神的巨大冲击。这在社会的转型期尤甚,清楚地认识和科学地把握这个问题则至关重要。

我们把理性首先理解成一种认识方式,这种认识方式强调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就是强调主观服从于客观的认识态度。显而易见,理性的认识方式必然与宗教统治、封建统治相对抗。象伽利略、布鲁诺这样的科学家,他们主张科学地认识自然奥秘的思想当然与倡导“正是因为荒谬,我才相信”这种思想逻辑的宗教蒙昧主义相反。同时,理性的认识方式要求认识在主观形式上具有逻辑性,把逻辑看作是衡量认识正确与否的理论标准。理性成为认识的自律原则,对于与迷信、感性、随意性相混杂的认识状况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认识的理性化正以可说是精神文化转型的普遍发展方向。很显然,认识的理性化转型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但是,认识的理性化表现和成果并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事实上,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形态转变中,除了自然科学得到发展之外,人们对所有事物的认识都具有了理性特征。

这种理性化的认识方式完全改变了旧的精神文化的内在结构,人类在宗教认识方式制约下以朦胧的世界总体和道德反思为主要内容,以抽象思辨为认识方法,理性则引导人们认识自然、运用逻辑和实验手段、关心生产和生活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现代化结构转型必须由认识的理性化转型相辅助,没有这种认识的理性化转型,社会转型绝不可能获得持续、巩固的效果。

社会转型中形成的新型精神文化体系则恰恰相反。它反对旧的社会秩序,反对旧的社会秩序对人和社会发展的束缚,要求承认人性或人的自然要求的合理性,要求为了人而发展生产、改进社会秩序。所以,人性、人权、民主、科学、平等、财富、爱情、幸福等成为新文化的时尚和旗帜,而压抑人性、维护旧秩序、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旧文化成了革命的对象,倡导新问题不在于个别认识技术、手段或技巧,关键的问题是提倡一种新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宏伟壮举。这项事业的巨大困难之一就在于它必须进行思想上的解放工作。思想解放之所以困难,主要是由我国特殊的精神文化发展历史决定的。一方面,中国有世界上最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有最发达的封建主义精神文化系统,因而有最深厚的传统主义精神文化积淀,它们成为思想解放最沉重的包袱。中国的封建主义精神文化是存在于日常人伦实践中的传统,它超出特定的意识形态和特定的政治势力“自然地”存在着。所谓无形胜有形,中国的旧精神文化对中国人来说更加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我国的精神文化转型还有另一种内容,即由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而形成的精神文化,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的转变。由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而形成的精神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精神文化,其内容非常复杂。

雷龙乾基本倾向于,这种教条主义的精神文化在具体内容上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解,在思想根源上是传统主义尤其是封建主义精神文化作祟的结果。传统主义精神文化(再次申明:封建主义精神文化只是传统精神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信奉政治专制主义、文化神秘主义,总的说来是一种引导人惟书、惟上、惟古人的精神风尚,最容易形成教条主义的学风,最容易把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社会主义实践搞成僵化的模式。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从传统主义精神文化向现代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转型,是当前中国精神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

同类推荐
  • 我是建国,我叫国庆 :建国60年民生往事

    我是建国,我叫国庆 :建国60年民生往事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会伴随着艰难与痛楚,生命正是因能在这些痛楚中回味出智慧而显得成熟,而一个国家的历史也有成长的艰辛和酸楚,记录它们便是在关照自身,便是在品味千千万万与自己一起经历那段岁月的生命历程。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热门推荐
  • 懿红鸾

    懿红鸾

    澄元二十六年的那次踏春节,一场意外,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修文中,暂停更新】
  •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妖妃狠纨绔

    重生之妖妃狠纨绔

    前世,她因他口中所谓的爱而被用药物所囚禁一生,反抗无果,便放把火准备烧死他,谁知他命大,竟安然无恙。在她下定决心准备离开他时,竟药发身亡就这样一朝穿越,来到一个全新的异界,一个从未出现过在历史上的朝代,这个世界没有那个爱的让她感到害怕恐惧的男人。他,月清国摄政王,传闻他的长相五官俊逸的让国都第一美人黯然失色,甚至比那天下第一美人还要美上十分,可惜传言说他是个傻子,身形成年男子般高大,却是几岁孩童的神智。她,苏府嫡出大小姐,爹爹不爱,娘亲早死,性格软弱可欺,庶妹都能骑到她头上!
  • 唯爱至极

    唯爱至极

    漂亮善良开朗的苏米得以新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是我连心都不是自己的,何来初心?”江丽沭,“我不喜欢怨恨纠缠,因为一旦开始,便是天荒地老,唯爱至极。”
  • 草根智者

    草根智者

    民间有智者,尤其是物质富裕、社会文明程度极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些草根智者,才是人中俊杰、世间精英、社会栋梁。识人而知事,温故而知新。他们的故事,应是我们的营养。一把手得知他叫“一把手”时,他的前边还有支书。作为大队长,他是“二把手。”可这“一把手”也好理解,他的另一支手早被炸飞。但这一只手,着实不凡。见他的第一面,印象并不好。那天早上,特别忙碌,他却坐在办公室不走。当时,我正与公社老文书交接手续,办公室堆满东西,他坚持不离办公桌前的椅子。从言行上判断,他对老文书不恭,进门就问:咋才交?老文书不理,我也不便搭嘴。
  • 星少长情

    星少长情

    戴秀卿,一个出生在塞北江南的灵动姑娘,清丽脱俗,温婉可人。她说,在她小小的世界里,只要有天纯蓝云纯净可看,碧海青草可摸,风过耳花袭香可听,怦然心动可守,这一生便是如诗如画般的存在。或许命运听到了她的心声,于是她便和她的怦然心动相遇了。“叶声哥哥,你会一辈子守在我身边吗?”“当然,我会一直陪着你,直到垂阳西落,暮雪白头…”或许上天有些嫉妒她,于是便带走了她的挚爱。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被“无情”推向了黑暗的悬崖,任凭她如何挣扎都听不到任何回答。当她选择放弃挣扎,准备拥抱黑暗时,一只温暖的手伸向了她,告诉她,幸福在等着她。“秀卿,相信我,我会用爱烘干你眼角的泪珠,让它不再轻易滑落…”“我相信…”直到最后,她说她依然喜欢记忆中的晴空碧海,香风沁脾。只有那份怦然心动留在了那记忆的长河中…
  • 回忆往昔三年

    回忆往昔三年

    小学毕业,进入初中遇见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发生有趣的事情,难以忘记的感恩。不一样的青春韶华。
  •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通过水鼠和鼹鼠的观察,呈现了英国乡村田园诗般的生活场景和人情风貌通过蛤蟆落难、出逃的故事,表现了世人眼中的英雄人物有怎样可笑又可爱的弱点通过三个朋友义助蛤蟆夺回家园的故事和蛤蟆终于成长了的完满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友谊和完美人性的期待。故事的节奏不紧不慢,可以从容读来,没有非得读到最后,一睹结局的张力,却有让人消除杂念,心平气和的吸引;每天一个章节,读给孩子或读给自己,都是很舒服的阅读体验。
  • 最后一个孤神

    最后一个孤神

    宇宙大爆炸,一个完整的大世界变得分崩离析。而在那茫茫无际的黑暗,大世界的碎片历经无数年的演变,各自孕育生命,开启新的时代文明。古宇,大世界巅峰的最强王者,因无法忍受无尽的孤独,封印自己而陷入沉睡。直到大世界崩碎,世界碎片孕育出新生命,步入了新时代后,腐朽的封印才得以破碎,被人发掘后才得以重见光明……
  • 超级阅读力训练

    超级阅读力训练

    人生有许多乐趣来自于阅读。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多彩,然而,我们亲自经历的事情却是有限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无限丰富的知识,这就是阅读的魅力。阅读是人生的最大享受之一。通过阅读所体现的幸福主要体现在独处和索居时:通过阅读所养成的斯文主要体现在谈吐上;通过阅读所发展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办事的决断和处理上。因为,经验丰富的人固然能做事,也许还能洞察细枝末节,但总体上的统领和运筹帷幄上的才干,则惟有出自于那些博学阅读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