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121

第121章 新闻价值论(15)

经过对大量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佳作进行分析,胡志平认为,记者对“事物变动”显著性的理解,应该包括如下五个方面:之一,记者要懂得新闻事件变动规模的显著性;之二,记者要懂得新闻事件变动程度的显著性;之三,记者要懂得人类认识结果变动的显著性。比如,政府决策、思想观念、法律修订的进步,新闻人物的超前认识等,均涉及到记者在新闻实践中是否看到了人类认识出现的新的变动,是否看到的是显著变动的理解和发现问题;之四,记者要懂得事物在变动过程中产生的细节所呈现的显著性。可进入大众传播的新闻细节,其实也包括在事物变动内涵中。只不过它没有变动结果更重要。但是,如果是同样程度、同样广泛的变动结果,其中的一个变动事件呈现出细节变动的显著性,那么,有专业意识的记者就必须抓住这个事件及其所包含的显著细节,并作为典型事例写进报道;之五,记者要懂得事物在变动过程中产生的故事情节转折的意外性和曲折性所呈现的显著性。可进入大众传播的“故事”,不仅仅是故事变动结果很重要,情节转折的意外性和曲折性是否显著,也同样是提高新闻作品传播价值的重要因素。

当新闻理论不成熟时,中国新闻界习惯于把有些突出的事例统称作“典型事例”。从“新闻认知论”的视角来看,所谓“典型”之中,包含了更为微妙而深刻的“认知背景”!“向**同志学习”、“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农业学大寨”、“孔繁森”、“吴登云”、“知识英雄比尔·盖茨”……哪一个不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为我们树立的“认知参照”?

胡志平指出,针对性、新鲜性、显著性、生动性,是新闻从业人必备的传播价值观念,新闻敏感的产生,首先是基于这四大观念,其次才是丰富的积累。

新闻真实论

“新闻真实”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新闻界为之困惑和争论不断的难题。一方面,这个问题非常的重要,关系到新闻的“生命”;另一方面,这个问题也非常复杂,它触及到了新闻的深层内涵与本质。

探讨“新闻真实”问题,首先要把握基本概念。这一难题之所以难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明确“新闻”的概念。在新闻界,多年来人们提出的新闻的“定义”不下一百种。其中得到普遍认可的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是这一定义在被认可的同时,同样也存在很多争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其实人对世界的认知,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问的过程。面对难题,最好的办法也是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探索。“新闻”的概念,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注入新的内涵。

“新闻是人对新事物的认知、表现和传播。”我认为,解答“新闻真实”难题的钥匙,就在这个新的“新闻”概念之中。在传媒时代的今天,这个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新闻的本质。

这个概念,首先明确了新闻的本质是“认知、表现和传播”。其次,这个概念明确了新闻活动的主体是“人”。第三,这个概念还明确了新闻认知、表现、传播的对象是“新事物”。第四,这个概念还描绘了新闻活动的完整过程。第五,这个概念把“受众”还原到新闻活动的生态链条之中。第六,传播是新闻真实得到检验的载体。

新闻真实,取决于记者的认知水平和表现水平,同时也取决于新闻对象的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它还取决与受众的认知水平和新闻传播的路径。

真实,是一个定性范畴。它可以用度量,但很难形成数量。

明确了新闻的认知属性和主观性之后,我们对新闻的真实性才会有一个更为深入的把握。什么是新闻的真实?就是新闻认知与真相的接近程度,就是人的主观性与客观事物的统一程度。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一旦离开对真实的追求,新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闻的真实程度,取决于新闻人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取决于受众的认知水平。

没有民主自由,没有言论自由,新闻真实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5.3.1新闻真实的主观性

真实是一个定性的概念,而非定量概念。这就决定了它的判断,是以由人基于对对象的认识而作出判断。新闻真实不仅取决于新闻对象本身,更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人。事实本身就在那里,但是事实的性质却会因人而异。直到今天,社会对新闻真实的监督,主要还是通过道德的方式——这也是新闻真实具有主观性的一个表现。

新闻的本质是认知和表现,是主观性的。主观认知和表现与对象之间,永远不能达到绝对的合一。

新闻真实具有相对性。

新闻真实具有多维性。世界上的人和事物本身就是多维的、立体的存在,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是不断拓展深化和丰富的,在已知之外,总会有未知的存在。

新闻真实具有过程性。新闻主体是活的、发展着的人,新闻对象是发展的过程,新闻表现也是一个进行的过程。新闻活动本身就是“进行时”,它是一个认知、表现、传播、检验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

新闻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新闻是真实的?新闻为什么会“失实”?新闻真实究竟是怎样实现的?用什么标准来判断新闻的真实性……多年以来,这些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不断、众说纷纭的难题。

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传媒时代。新闻已经成了社会生活中人人耳熟能详的名称。可是,这一连串儿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都不仅是触及新闻深层次本质的问题,还是复杂性不断增强的难题。如果按照原来对新闻形成的简单化、经验化的“认知图式”,是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的。

仅从“新闻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来说。多年以来,人们从各种角度提出了成百上千种定义,但是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中国新闻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个简单明了的定义,已经成为一种关于新闻的“常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真实”的支撑点就是“事实”。新闻报道必须符合客观事实——长期以来,人们也是以这条标准来把握新闻真实的。

但是,还是要再追问下去:事实的标准是什么?

新闻一定是真的吗?

姜竹潭《新闻实质定义的逻辑结构与新闻的属性》一文,从“大众新闻”视角对新闻定义进行了探讨。

文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定义并不一定反映事物的本质特性。(江竹潭《新闻实质定义的逻辑结构与新闻的属性》,《青年记者》,2010年3月中)

这是因为事物的特性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特有属性,这种属性只具有区别性这样一个特点;另一种是本质特有属性,这种属性既具有区别性特点,又具有规定性特点。规定性就是某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并能决定这个事物成其为这个事物的那种性质。根据相关逻辑学著述:被定义项(种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如果“种差”所揭示的内涵是概念对象的本质特有属性,则这样的定义叫做实质定义。

姜竹潭尝试提出:“大众新闻是经过大众传媒迅速传播而被受众及时接受的事实的真实并新鲜的信息。”他指出,这就是新闻的实质定义。大众传媒在传播大众新闻时,为了叙述的方便总是把“大众”这个限制成分舍弃的。社会大众在以人际方式传播大众新闻时也是把“大众”二字省略的。笔者提出的上述定义中的“大众”也可以删除,但是只能从命题中删除而不能从概念和逻辑上删除。

但是,作为一个严格的定义,应该是经过严密的理论抽象的结果。任何一个严密的定义都应该做到“增一字则多,去一字则少”。作为新闻的定义,它需要说明新闻的最基本的属性,这个基本属性要能够指出新闻的本质特征,并具有最广泛的外延,能够涵盖新闻的全部含义。如果进一步对新闻定义进行抽象概括,就可以得出:“新闻是人对新事物的认知、表现和传播。”

这个定义不仅高度抽象地指出了新闻的本质特征,而且具有最广泛的外延,能够涵盖新闻的全部定义。

在这个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可以演绎出更多具体新闻的定义。比如,职业新闻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对新事物的认知、表现和传播。民间新闻是社会公众对新事物的认知、表现和传播。经济新闻是新闻主体对经济领域新事物的认知、表现与传播。深度报道是新闻主体对新事物深层问题的认知表现和传播。失实新闻是人对新事物失真的、歪曲的认知、表现和传播。

姜竹潭认为,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不是新闻。只不过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新闻的某些特点。新闻一定是真实的,从这个角度严格来讲,新闻不存在虚假和失实的问题。因为存在虚假和失实问题的所谓“新闻”已经不是或部分不是新闻。如此说来,“虚假新闻、失实新闻”这样的概念就似乎有失准确性了。那么,对这类以新闻形式出现的虚假内容和虚假信息,应当给予怎样的准确性称谓呢?在尚无满意答案之前,本文继续使用虚假新闻、失实新闻这样的概念。如果受众把虚假新闻、失实新闻当作新闻来接收和接受,就会在思想上产生认知错误,在实践上产生错误行为,这种结果与受众接收和接受新闻的初衷完全相反。

姜竹潭先生的结论值得商榷。如果从“新闻认知论”的视角来看,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一样也是新闻。但是这样的新闻,由于其真实度得不到保障,也就失去了价值,甚至会带来“负价值”。“新闻一定是真实的。”这样的成见,是长期以来存在于新闻人和公众内心的一种“习惯性思维”,也是对新闻主观性本质的忽视和排斥造成的。如果“虚假新闻”不是新闻,那么为什么不叫别的称谓?如果新闻一定是真实的,那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新闻”根本就不存在!“真实”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性、动态性的认知概念,绝对的真实只是一种追求。试想,“虚假新闻不是新闻”和“坏人不是人”这样的定性判断有何本质的不同?

姜竹潭认为,如果“种差+邻近的属概念”所揭示的内涵是概念对象的一般特有属性,则这样的定义称为一般定义。一般定义对事物只具有区别性而不具有规定性。他列举了相关资深人士对新闻的诸多定义:

美国《纽约时报》编辑卡特莱吉:“新闻就是你昨天不知道的事情。”

徐宝璜:“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邵飘萍:“新闻者,最近时间内发生的新发现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事实和现象。”

黄天鹏:“新闻就是最多数人所注意而感兴趣的最近的事实。”

***:“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

戴邦:“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人民群众关心的重要的事实报道。”

叶春华:“新闻者,乃是新鲜的、真实的、典型的事实之及时反映也。”

这些定义,基本上都是局限于对新闻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特征的概括,而且少理论的抽象。理论抽象,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理论框架为支撑,即定义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参照系之内。

事实、现象、报道、反映、写真、新鲜、真实、兴趣等要素,都是新闻的“内参照”,即这些要素从属于新闻,而不是新闻从属于这些要素。定义,必须建立起剖析和认识事物的“外参照”。定义人,必须把人放在自然、社会乃至世界和宇宙的参照系下。定义新闻,也必须把新闻放在人类认知世界、探索世界、表现世界的“外参照”之下。我们只能以“高于事物”的参照来定义事物。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在对“人”做定义的时候,都是把“人”放在能够容纳“人”的背景参照之下,而不是在“人”的“内参照”之中寻找人的本质。比如,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停留在“人是会劳动、有情感”的层面。因为,人从属于“社会关系”,而“劳动、情感”等是从属于人的要素。

新闻也是一样,新鲜、真实、事实、时效等元素都是从属于新闻的,传统的新闻定义,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新闻的某一方面的元素”来定义新闻,是在“内参照”框架下的定义,而脱离了“外参照”。我们说,是肉体、骨骼、情感、思维、实践、交往等元素构成了人,如果我们用任何一种元素来形成对人的定义的话,实际上就走进了一个“盲人摸象”的认知方式。“新闻是报道”、“新闻是反映”、“新闻是事实”、“新闻是信息”这些定义和“大象是条蛇”、“大象是根柱子”、“大象是个蒲扇”有什么区别?

明确了新闻的认知本质和主观属性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结论:新闻最容易不真实。“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新闻就是在“认知之河”中游泳、浸泡的事物,新闻认知从来都是不完全的认知,新闻真实也一样都是有限的真实、过程的真实、相对的真实。如果新闻人和公众能够从“新闻一定是真实的”成见中解脱出来,对新闻常怀警觉和质疑,才能推动新闻不断向“真实性”接近。这才是新闻真实的动力机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新闻的真实性永远是一团迷雾。

对新闻的“绝对真实”常怀警惕,才有可能做到自觉追求在一定范围内的真实。新闻的价值由诸多元素构成,相对真实只是其中之一。此外,新鲜、显著、有用等元素也只是构成新闻的元素。新闻表达当中,之所以重视“5W”等要素,正是说明“一定范围”的重要性。

同类推荐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卢梭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卢梭

    于书娟编著的《卢梭》是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丛书之一,本书希望通过以较为通俗的语言对卢梭主要思想给予介绍,使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了解到这位教育心理学家思想的光辉之处,并能从他的理论中获益。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大漠飞歌

    大漠飞歌

    我自大漠来,吟诵漠中曲;手握寒冰刃,剑指命中人;千里寻过客,匆匆恩仇绝;愿吾离去时,君断相思情。
  • 叶鱼儿的穿越笔记

    叶鱼儿的穿越笔记

    现代法医穿越不曾被记载的时代,成为秋元国丞相的独生女。温柔稳重的太子元子安,冷漠古怪的阎罗殿主人凌阎,外表温柔性格恶劣且霸道嗜血的言祈,能够幻作虎兽的夜玄……经历人世百态,遇见奇妙幻世奇缘,且看叶鱼儿的穿越笔记。
  • 名门女王

    名门女王

    冰冷的手术台上,他无情的话将她彻底打入地狱。原来痴心守望两年,却换不来他一点留恋。哀莫大于心死。所以,当迟来的外公问她是否愿意离开这里的时候,她答应了。她与这个城市最后的羁绊,也就只有那个孩子了。当所有人都以为她难产死了,她却以新的身份,登上了欧洲的上流舞台。金钱、权力,都是她脚下草芥,所有人都对她阿谀奉承。她不再是以前那个爱得卑微的女人,现在的她是这个世界的女王!再次回归这座城市,她已是浴火凤凰,尊贵无双、翱翔九天。顾秣——有些东西,过去就是过去,没有谁会在原地等你。就算你后悔,但是对不起,我也不是那吃回头草的马。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人值得我流泪,我要做当之无愧的女王!苏日安——有些东西,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他曾经视她为无物,但是却不知,她早已如空气般渗透每个角落。直到她难产而已,他才发现,自己早已爱上她。我们还是否能够重来?◆声明◆1.本文中出现的一些相关名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2.本文一对一,但不是回头文,男主也绝不会是负心男哦亲~3.本文男配多多,美男多多,欢迎收藏~4.推荐我的完结V文《重生-腹黑千金》
  • 木叶锦鲤

    木叶锦鲤

    极光,初代火影弟子,左蛞蝓、右大蛇、蛤蟆在中间,万花筒写轮眼、转生眼、仙术一应俱全,绝招“超重炮”。(讲述第一次忍界大战期间发生的故事,在这个最爆裂的时代,五村五影相继死去。能够在这个时代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锦鲤)祝收藏本书的书友从此好运连连,财富、爱情、事业三丰收?(?????)?
  • 快穿之云深不知笙歌起

    快穿之云深不知笙歌起

    999999999号任务者感觉很心累。身为一介小白任务者,无记忆,无护体。每天修理bug还要被bug调戏?只是,为什么,每次在她要和bug和睦相处时,她都会离奇死亡?明明为了阻止反派黑化,为什么,还加速了?她的任务,就没一次完成过。系统不仅没有惩罚她,反而奖励?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Ps.套路深,入坑需谨慎。
  • 苏先生请让开

    苏先生请让开

    俗爱她喜欢漂亮闪闪的东西。苏子:我就是闪闪的东西,媳妇嘤嘤嘤嘤嘤。俗爱:呵,走开走一步算一步,不愿意走就躺下的女主x自恋乖巧干啥啥不行的男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命殊

    天命殊

    十八岁,一个花一样的年纪,可他却承担了一个天大的责任,他需要将整个地球上的生命觉醒那深埋血脉中的洪荒力量!而第一个生命就是你,地球——盖亚这不是剑与魔法的中世纪碰撞,而是异能与科技相结合的新时代!随着轮回密码的输入,属于人类的知识宝库打开了!“我是杨天麟,我愿意带给地球改变!”
  • 蓝颜

    蓝颜

    就是一个孤独症女生喜欢上了个富二代,富二代喜欢白富美,有一天孤独症女生遇到了富二代的双胞胎哥哥。
  • 王爷,小女子有礼了

    王爷,小女子有礼了

    我以为在这无趣的世道中,已经没什么能波动自己的心了,倒是我天真了,这一路走来,我明白了原来自己认为已经凉透了的心竟灼热得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