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119

第119章 新闻价值论(13)

显著性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强调事件的冲突性。时下网络新闻有意强调新闻事件中反常、奇异和骇人听闻的现象。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很大一部分来自媒介的信息,并且媒介对环境有再造功能。这种将冲突性放大以吸引眼球的报道如果继续增加,将会令人们看到一个充满负面精神的世界,对社会造成消极影响。对此,作者的观点显然有简单化之虞。对“负面世界”的认知,是人走向成熟和理性的路径。

网络新闻的“接近性”,也有了新的内涵。相比地理接近性,更倾向于心理接近性。新闻的接近性包括地理和心理两方面。传统媒体由于本身限制,一般注重地理的接近性,受众以地域为界线分成多个受众群。都市报、地方电台、电视台都是地理接近性的体现。网络打破了原有的物理时空,原本由于地理和政治优势而组合的受众群被分解,以分散匿名的状态分布于网络这个开放的空间。受众可以更积极地寻求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新闻,然后相互认同的人们依照心理的接近性再构成新的受众群。网络新闻的受众对信息的选择目的性更强,也表现得更加个性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信息则是当下网络新闻竞争的一种手段。在网络环境下,新闻要吸引的不再是无目的的广大受众,而是将目标范围框定在一定领域内,吸引那些基于心理接近性而会对它感兴趣的受众。

网络世界是一个超时空维度的世界。新时空之中的新闻,也必然要打破旧的时空维度,需要以新的时空思维来理解。

网络新闻的“趣味性”过度增长,更加趋向于“娱乐性”。

电脑完成了多种媒介功能的融合,网民可以在浏览新闻的过程中体会更多乐趣。网络新闻更是将“新奇”放大作为卖点,来满足人类的猎奇和窥探心理。2007年5月,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网络上的报道大部分围绕她去世的原因、生前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大笔遗产将归属何人等,就连陈晓旭诈死逃税的谣言也大幅刊登。各网媒对该新闻的处理都着重突出惊奇性、戏剧性,娱乐意味明显。

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媒体性为受众提供了广大的娱乐平台,而匿名性更是让人们肆无忌惮地在虚拟空间宣泄。那些单纯追求感官刺激、充满低级趣味的文字和图片总是不乏点击率。网络受众对硬性新闻的关注度下降已成趋势,而注重娱乐性的软新闻则更受青睐。当然,新闻娱乐化是所有媒体都存在的问题,只不过网络的各种特性让它表现得更明显。

网络新闻的“实用性”逐渐凸显,新闻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新闻的“知晓”,而开始追求新闻的实际用途。为了适应受众的这种需要,“房产”、“汽车”、“留学”等对现代人极具实用性和指导性的信息类新闻登上了网站新闻频道的显眼位置。2008年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更是发布自救办法、在灾区如何调适心理、灾区需要哪些物资等信息,为整个救援行动提供了实质性帮助。网络时代,人们对新闻实用性的关注远大于以往,因此,实用性也可以说是网络时代新闻价值的新取向。

新闻时效的变迁

桑苗《浅谈现代新闻的时效性》一文指出,时效性作为新闻传播的特性,一直是衡量新闻的一个决定性标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效性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今天,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桑苗《浅谈现代新闻的时效性》,《青年记者》,2010年1月中)

文章分析了新闻时效的变迁及其新内涵后提出,新闻的“时”与“效”正呈现出新的特点。所谓时效,就是时间和作用。在新闻传播中,“时”通常体现为“及时性”。它强调的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目前,新闻“时效”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时”的内涵更多地体现为“全时性”和“即时性”。“全时”(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和“即时”(对事件零时差、零距离地进行报道)取代“及时”,它使得新闻更贴近受众,也更贴近新闻的本质。从其外延上来看,就是要求记者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读者最关心的信息传播开来。广播电视和网络的现场直播是现代新闻时效性的最好例证。随着现代新闻的发展,“时”和“效”更好地融合,使新闻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强化。

关于新闻时效性在现代媒介发展中的作用,文章提出,新闻是易碎品,某一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与其对新闻事件的反映速度基本成正比,传播速度可以塑造媒介的声誉,同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首先,时效性造就强势新闻媒介。新闻事实发生、报道过程和社会影响各方面的时间限制,即新闻有效的时间范围,就是新闻时效性的定义。特别是近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新闻装备和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对稿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其次,时效性催生网络新闻新传播。传统的新闻观念十分强调新闻的“时效性”,“明日黄花”永远不能编发。但现在只要有最新的新闻由头同样可以成为今天的新闻。在绝对度方面,网络新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被人们称之为“全时性”,今日网络新闻也往往被视之为“全时新闻报道”。滚动重复的新闻板块、新闻及时更新并且受众24小时都可以全面地了解各地发生的事情,使网络新闻的全时性传播得到生动体现。这样,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时效性观念在传统新闻观念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一方面要求新的“新闻”传递更快(及时传播);另一方面旧的“新闻”又不失去意义。

再次,时效性激发信息战。知识经济时代的战争将是信息战。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争中,国家传播媒体间对舆论的争夺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双方在传播领域进行斗争,已经演变成为信息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新闻的时效性将是未来媒体大战中的重要砝码。

文章进一步解释了时效性在现代新闻中的地位与价值。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高科技在传统媒体中的应用,新闻传播的手段和媒体竞争的焦点都发生了变化,但新闻时效性特有的地位和价值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失去。

1.媒体竞争使时效性地位飙升。以北京的几家早报为例,《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等几家竞争性媒体总是抢着第一个摆上报摊,哪怕只早十几分钟。因为时效就是市场,就是效益。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使时效性对于同类媒体变得尤为重要,与过去相比,现在获得时效性更难了,任何一个消息都会很快传播开。媒体对时效性的竞争远比我们想象得紧张。

2.受众接受标准体现时效性。网络媒体出现后,很多人认为将会是网络一统天下。但广播、电视、纸媒体并没有消亡。因为新闻价值不只体现在时效性一个方面,由于受众群体的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受众接受的标准也不同。在网络媒体“快”的刺激下,传统媒体对时效性的追求更苛刻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竞争中究竟谁主沉浮?实际上,目前各种媒体存在激烈的竞争,但同时走向了一种媒体的融合。事实上,新闻的时效并不是以谁最先发布为标准,而是以谁最先被受众接受为标准。

文章指出,新闻媒介应注重新闻时效和新闻报道广度和深度的结合。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媒体要想在新闻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将新闻时效和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1.新闻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必备条件。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快速传播,不仅是对报纸的要求,对于广播、电视,尤其是现在的网络传播更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发挥新闻的时效性不仅能赢得受众、争取主动,而且能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

2.新闻时效性表现倚重新闻报道。新闻时效性追求的是新闻传播速度的时新性,用最快速度对新闻基本事实进行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则是对新闻事件的背景、内涵进行深入、多视角的挖掘和开拓。目前,众多媒体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新闻时效性与新闻报道广度和深度结合的重要性,并在新闻实践中充分体现。作者以为,要使新闻时效性在新闻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实现新闻时效与新闻报道广度和深度的结合。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要培养记者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只有在日积月累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记者才能面对新闻,迅速发布,才能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这实际是对记者的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指出,当今时代,提高新闻时效性,更要关注策划,发挥群体作战、集合采访的合力。新闻策划可以集合众人的思维优势对新闻事件的内涵、外延进行最大可能的开掘和拓展,向受众传播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新闻报道,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面临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集合群体优势,才能获得最详尽的新闻事实,才能做到新闻时效性和新闻报道广度和深度的结合。

5.2.4新闻价值的针对性

胡志平先生《新闻写作创新智慧》一书,就新闻价值问题,向传统的“权威观点”发起了挑战。他指出,新闻价值是针对新闻事实本身而言,传播价值是针对媒体——传播主体的新闻价值观而言。在新闻实践中,经常决定传播价值有无、大小的因素只有四大价值因素。对于自觉培育新闻敏感的记者来说,也叫做四大传播价值观念,即:针对性、新鲜性、显著性、生动性。而针对性,是不受其他新闻价值制约的首要价值观念。(胡志平《新闻写作创新智慧》,新华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受众本位”的价值观

应该说,胡志平先生的新闻价值观点是针对新闻受众来说的,因为新闻价值最终决定于受众,而不是传者。他指出,新闻报道适应大众信息需求随时变动的适用性,就是“针对性”的全部内涵。

受众希望获取有用的信息和能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信息,为了有用,他们有时丝毫不在意报道中是否具备别的新闻价值,比如有没有显著性,是不是很生动,时效性突出不突出等。甚至个别情况下那个报道完全是旧闻,只要有用,加个“由头”再登出来,读者依然对媒体赞不绝口。几乎各国媒体都有类似现象。

从受众本位来看,即使对传者来说是“旧闻”,只要是受众未知的,它依然是“新闻”!

除此以外,一些新闻导语也常常为了传播针对性需求,而把别的传播价值观念暂时忽略,可是传播效果依然不错。

新闻价值中的传播针对性,常常是新闻从业人发现新闻的首选目标。凡是成熟的记者,在其大脑皮层下每时每刻都有一些潜伏的或者正在活动起来的“知觉点”:我为什么要把这种思想和信息传播出去?受众得到这种思想和信息有什么作用?当前社会公众是否需要这种思想和信息?我们究竟是针对哪一部分受众传播这种思想和信息?这种思想和信息对于社会公众的需要是否具有普遍性?当前,企业需要哪些思想和信息?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哪些思想和信息?下岗职工需要哪些思想和信息?人们在休闲时刻需要哪些思想和信息?等等,都反映出记者的新闻发现是针对受众有明确适用性的。(胡志平《新闻写作创新智慧》,新华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胡志平先生提出,我们可以把大众新闻传播需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变的需求”。像吃饭一样,天天吃不厌;像爱情一样,是小说的永恒主题。在新闻传播价值中也有类似“爱情主题”一样永恒的东西。可是,另一部分则是“变动的需求”。不像吃饭一样,也不像爱情主题一样永恒不变。它像飘忽不定的“幽灵”一样,有时变化无常,有时又长期不变地困扰着人们;有时它以新的面貌出现,有时又是过去的重复。这个“幽灵”,就是人民大众经常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难点、新动向,以及长期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老困难和老反弹。

胡志平认为,新闻传播面对像“幽灵”一样的“变动的需求”,它提高传播价值含量的惟一正确的途径就是:提高针对性——看准、抓准、及时。在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如果是针对性强的报道,也就是准确、及时适应了普遍或紧迫的“变动需求”的报道,它也是“及时雨”一样的报道,也一定是能解决问题的报道。比如在流感流行期,对流感预防知识与方法的报道,即便是常规的方法,也能形成相对集中的认知强势,受到受众的重点阅读。

传播价值中的针对性价值观念,是最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新闻业优良传统的新闻价值观。这种传统,相比西方以媒体为中心炒作热点、制造显著性,只求大众关注媒体是一种优势。由于我国的新闻价值理论主要是来自西方学者的原创,所以突破原创大胆提出新的理念,并非容易。笔者认为,面对受众“需求的变动”,依靠显著性、新鲜性以及新闻的生动性,都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新闻传播是单纯依赖初级的、本能的价值观体系的新闻传播,针对性判断分析不够明确的新闻传播是有损本来价值的传播,针对性较为普遍的新闻传播是高价值的传播,针对性触及问题深刻的新闻传播也是高价值的传播,针对性切合了公众急需的新闻传播是提高本来价值的传播。在这里,针对性充分体现了新闻信息含量的“变动的市场功能”,有需求才有供给,有变动才有传播应变。

同类推荐
  • 城市的胜利

    城市的胜利

    城市是诞生奇迹之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是最健康、最绿色、最富裕、最宜居的地方如果你热爱自然,请搬到摩天大楼里;如果你热爱地球,请搬到城市里。芝加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当代*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自小生长在曼哈顿,长期沉醉于城市研究与写作的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进行了强大的全球城市调研,最终得出了令人毋庸置疑的结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创新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创新

    本书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针对具体问题展开研究的,重在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操作性强、可供借鉴的参考,同时也总结了高校管理的有效之道,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的逻辑体系和实务理念。
  • 2014至2015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探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4至2015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探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角度解析上海市人才与就业问题,系统概述了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发育状况、劳动关系调整与发展状况,薪酬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

    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

    本书是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在担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期间,利用一个寒假给75位大学生的回信。书信的内容涉及大学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做读书笔记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就业前的准备等。内容丰富,语言朴实,对当代大学生真正上好大学这堂人生课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中国媒介批评学(上)

    中国媒介批评学(上)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热门推荐
  • 怒刷存在感,让上司看到你的成绩

    怒刷存在感,让上司看到你的成绩

    有一种人,在职场中默默无闻,毫无存在感。他在公司里毫无存在感,领导不会注意到他,同事对他也没用感觉。他按时上下班,按部就班地做着一份毫不起眼的工作,但总是业绩平平。时间在快速流失,而他却毫无察觉。直到有一天,看到周围的同事都跑到前面去了,新来员工年轻又能干,他这才开始恐慌。
  • 战国女帝

    战国女帝

    在一个名为‘无尽之战’的光怪陆离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例如各种神话传说中的奇珍异兽,许多在历史上留名的王侯将相,各种独具特色的文明国度,甚至于外星生物也来参与这场被圆神捏造的战争游戏。这个世界群雄争霸,混战不止,和平是这个世界中最珍贵也是最致命的代名词!但是,现在这个由游戏、现实、科技、玄幻等,魔幻般的糅合在一起的世界,出现了几名被虚境神选中的玩家,他们被困在这个名为无尽之战的世界,各自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系统以及一个失落的20级奇点文明,他们这些世界之主,注定要在这无尽之战世界大战主战场角逐一场,只有胜者才配与圆神决战,解放这个永远不会停止争斗的世界。
  • 浑噩纪

    浑噩纪

    神,魔,妖,人,鬼,仙,诞生的历史之初。
  • 狂龙萌爸

    狂龙萌爸

    战友身死,世间无亲,万念俱灰之下,他颓然回归都市,却意外得知自己还有个儿子!而且居然还是,亲生儿子!?且看小萌娃如何萌化兵王老爸的黑暗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二分之一全职男神

    二分之一全职男神

    开了小号当陪玩,进全球服之前的三个月里,经常发生类似对话:同学A:哇!全球服的游季男神好帅!洛丽塔点点头:嗯,他的剑术很好。同学B:以后全球服的与谁争锋大哥就是我偶像了!洛丽塔点点头:嗯,他找东西挺厉害的。同学C:哇全球服第一高手XXX男神好厉害!洛丽塔冷漠脸:哦.jpg同学C:怎么你觉得他不厉害吗?洛丽塔:???我不是我没有,虽然我也觉得第一高手很厉害,但是自己说自己好厉害真的很奇怪!?(为了不剧透把名字屏蔽了,原谅我吧!)
  • 狂妃嚣张掳获帝王心

    狂妃嚣张掳获帝王心

    这年头,做什么事都能穿越,好好蹦个极也能穿越了。穿就穿吧,为什么要我穿过去压死了皇帝的秀女呢。那个皇帝也真是小气,明明有那么多的秀女却非要我赔,不然就会杀死我。为了保住小命,我硬着头皮答应了他。哪知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啊,他竟然要我给他侍寝…
  • 君陨九天

    君陨九天

    一次注定的陨落,一场命定的回归。万年大局,布置出他的归来。当他看到自己的使命,是继续牺牲,还是逃避现实?矛盾一触即发。为君者,为天下、为苍生,唯独不为自己,和平,建立在鲜血之上,为了谋求和平,他和她做了个交易……
  • 百世药语

    百世药语

    “你想活吗?“想!”“那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她是天才制药师,制的不是普通草药,而是以执念为引的神药。求药之人,须以欲望为药引,付出相应的代价。一碗药,一个故事,各有爱、恨、嗔、痴,每个人,每场戏,唱尽悲、欢、离、合。她听过许多的故事:牺牲百人性命,也要救爱人的女子;耗尽半身修为,也要复活人类的精灵……她是一个看客,失去了自己的天生药心,为了重修药心,她再次踏上征途,与那些需要之人做交易,背负着使命,不停的走下去。
  • 大佬退休之后

    大佬退休之后

    【慢穿+养成】别人退休,养孙带娃广场舞。裴叶退休,氪金养崽纸片人。氪金之前:垃圾游戏,骗氪都不上心。氪金之后:真香!我不仅能氪我还能肝!养纸片人这种事儿呢,它是可以陶冶情操的,丰富退休后的枯燥人生,养好了不仅可以有情,还可以……e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