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2500000036

第36章 引导是一味良方,好性格源于好榜样(4)

其实孩子的随笔涂鸦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而且这种随意的涂抹往往能激发出孩子的创意和灵感。我朋友对孩子的心理不了解,还一直说孩子的画不好,在孩子心满意足的时候给泼冷水,使孩子产生了心理障碍,无形中抑制了孩子的兴趣发展。

兴趣是积极的情绪,它不等同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包含了更为广阔的含义。让孩子知道,学习自己愿意了解的东西是件快乐的事,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知道,好的兴趣是熏陶和培养出来的。

指引孩子走上正确的交友之路

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叫晓静,人如其名,她的性格也是安安静静的,甚至有些安静得过了头。有同学跟她说话,她总是低着头,声音小得不能再小。晓静在班级没有朋友,下课时间别的孩子都出去玩了,只有她还默默地坐在教室里。

我找晓静谈话,问:“你为什么不和同学一起玩呢?”晓静又低下了头,很不安地摆弄着手指。我又说:“有什么事情跟老师说说吧,我试着帮你解决。”晓静想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了:“是我爸妈不许我跟别的孩子玩。”

从晓静口中,我慢慢知道了真实情况。晓静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对她很宠爱,她小的时候有一次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能是玩得太起劲,互相追逐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摔倒,把膝盖摔得流血不止。回家以后,她父母看到孩子受伤了,心疼不已,他们为了防止晓静再受伤,就给晓静制定了一系列规矩:不许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下午5点之前必须回家,如果学校有活动也要先请示父母,经父母同意之后才能参加。

就这样,晓静养成了自闭的性格,不能融入集体,也不能和别人正常交流。

这无疑是一个失败的教育案例,晓静的家长切断她跟外界的联系,是出于保护她的意愿,殊不知这种过分的保护同“因噎废食“是一个道理的。

人一生最持久、最纯真的友谊应该是在童年建立的,童年时期的玩伴很有可能成为一生的朋友。像晓静的父母那样,因为害怕孩子受伤害,所以尽量减少孩子跟别人接触的机会,既不能做到真正保护孩子,又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交上好的朋友能使孩子受益终生,但是一旦交上不良的朋友也是后患无穷,所以家长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交友之路很重要。

走上正确的交友之路,首先应该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什么是“正确的交友观”呢?它不是那种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的观点,而是在和谐的交往中,逐渐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只有多接触,才能深入了解对方,相互间才能取得信任。

女儿一放学,满脸的不开心,小脸涨得通红,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一问才知道,原来她上课不认真听讲,和旁边的同学聊天,当班长的同桌就给她记在本子上了,说是要报告老师。女儿觉得很委屈。

听完女儿的话,我明白错在女儿身上,我告诉女儿,上课和同学聊天是不对的,不但影响了自己学习,还影响到别的同学听老师讲课。我说:“你想想,既然你这么做是不对的,那同桌纠正你的错误对不对呢?同桌的方法可能欠妥,你要跟她保证以后不会再犯错误了,争吵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

女儿若有所思。第二天回到家,她快乐的表情又绽放在脸上了,说:“妈妈,我跟同桌讲和了,我跟她保证以后上课不再聊天,她也跟我道歉说她的态度不好,让我原谅她呢。”“我们已经成为朋友啦!”女儿补充说道,还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因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孩子的性格、处事方法都是迥异的。比如女儿和她的同桌开始就因为性格的差异造成了误会,后来通过沟通交流使彼此和解了。我们不应该强硬地干涉,而是需要尊重孩子间的这种不同。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认为,孩子应该和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往来,这样才能拓宽视野,挖掘出对新事物的兴趣。而且以后孩子走上社会,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如果不让孩子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那么一旦进入社会,是很难和别人相处融洽的。

走上正确的交友之路,还需要让孩子多和伙伴接触,给孩子们充足的选择空间。孩子需要自己选择一些事情,要尽量让他们自己选择朋友,最好是让他们懂得哪些人是可以成为朋友的,哪些人则不值得交。不过,父母也不是完全放任不管的,需要了解孩子都有哪些朋友,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辨别,这时候需要家长适当的帮助。

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都发生在我朋友的身上。

朋友的儿子叫小飞,今年读高一。和很多孩子一样,小飞迷恋上了网络,并在网上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个男孩子跟小飞的关系尤其好,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谈。那个男孩初中毕业就辍学了,现在在一个工地打工,小飞一有时间就去工地看他,一起吃饭、聊天。朋友非常担心小飞误入歧途,因为有太多的孩子因为沉迷网络把自己的一生都给毁掉了。朋友多次劝诫小飞不要再和这个人来往,可是小飞非但不听,反倒更变本加厉了。

朋友找到我说:“我跟小飞说过很多次:‘那个孩子都辍学了,你还有大好前途,你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他会把你带坏的。’可他就是听不进去,我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孩子,让他别纠缠小飞了。”

本来,小飞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从不需要父母监督,每件事都能处理得很好。但经过朋友的强行干预,使得小飞的叛逆心增强了。而且,朋友的话中时时透露出对那个孩子的歧视和自己的强势,认为这事“非管不可”,在朋友没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没有跟小飞好好沟通,反而用了粗暴的方法。试问有谁希望别人粗暴地干涉自己珍贵的友谊呢?朋友这么做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孩子跟她的关系更紧张了。

我的另一个朋友处理这类问题就很妥当。

他的儿子认识了一个朋友,两个人的关系很亲密,当儿子把这朋友带到家里的时候,他发现那个孩子很多习惯都不好:喜欢跟人争辩,不讲究卫生,没有礼貌,而且没经人允许就乱翻别人的东西。他跟儿子提出了这些问题,但是没有强硬地要求断绝往来。很快地,他的儿子也发现了朋友粗俗、无礼,就自动地和这个人疏远了。

对于帮助孩子选择朋友的这件事,一定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增加孩子的叛逆心理。如果孩子听不进去劝告,先问问自己跟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否正确,没人愿意要蛮横的家长,而是希望家长理解自己、尊重自己。

此外,家长也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择友条件。古语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个孩子在上学前,受家庭影响是最大的,因此需要家长做个好的榜样。平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朋友聚会,用自身行动告诉孩子如何建立友谊并保持下去,孩子能从中学会很多东西。

友谊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要有朋友,尤其是要有知心朋友。和真正的朋友在一起共同成长、互相激励是件美好的事情。有了朋友,就有了相伴前行的动力;有了朋友,就有了心灵的驿站,朋友带来的力量是让人吃惊的。

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姐姐家的孩子思思从小是个比较“特殊”的小孩,为什么这么说呢?思思身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和熟悉的人在一起时,思思又蹦又跳,玩得特别开心,但如果和陌生人在一起的话,他就会很紧张、很局促。

思思经常去我家做客,特别喜欢跟我的两个孩子一起玩,而且他要当“首领”,让其他人都听他的指挥。我们大人在客厅聊天,孩子们就在小卧室里玩耍,没一会儿,女儿跑出来跟我“告状”了:“妈妈,思思总是霸占我的玩具,他不让我玩。”女儿正说着,思思在卧室里和我的儿子又吵起来了,思思坚持要当“领导”,可鑫鑫不接受,我家顿时乱成一锅粥。

放暑假了,我让思思到我家住一段日子,周围很多和思思同龄的孩子,比较能调动他的积极性,多和小伙伴接触也是有好处的。可是很快我发现,思思的“内向”性格显露出来了。

这些孩子对于思思来说都是新面孔,他很害羞地站在一边,安静地看着别的孩子玩耍,也不参与其中。孩子们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玩伴,常常是把他自己扔下,他们又去别的地方玩了,弄得思思很不开心。

“我想回家。”思思在住进我家的第四天这样说。“这里的孩子都不欢迎我,他们不带我玩。”

我说:“思思,你要学会主动找他们玩啊,你是陌生的小朋友,他们不知道你想玩什么,所以没有叫上你,是不是?”思思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主动找伙伴去玩。和他们熟悉以后,思思开始“外向”起来,他总是跑到我面前说:“小姨,他们又不跟我玩了,怎么办啊?”开始我告诉他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后来我想了想,思思每做一件事都要请示大人,让大人给他做主,这怎么行呢?于是我说:“你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应该自己解决问题,想想是不是哪儿做错了,小朋友才不理你呢?”

思思很聪明,他很快学会了如何跟小伙伴们相处,一些小矛盾也能自己解决了,还骄傲地向我展示他的能力呢。

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他从小受了什么教育,就会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拿思思来说,他从小在奶奶家长大,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家人围着他一个人转,他性格中的“霸道”因素就是这样养成的。平时,奶奶不让他做任何家务,就连衣服扣子都是奶奶给系好,如果有小朋友不想跟思思玩,奶奶就说:“不跟他们玩了,奶奶陪你玩。”在玩的过程中更是处处让着他,这也就阻碍了思思和别人交流的机会,形成了典型的“双重性格”。

一提到独立解决问题,好像是我们成年人的问题,其实不然,真正需要独立解决问题的是孩子。孩子将来要立足于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要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化解这些困难。如果孩子们不会独立思考,将没办法迎接挑战。

我有个从事幼教工作的朋友,她跟我讲起给孩子上课中发现的问题。老师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画苹果,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画,只有一个叫莎莎的小女孩一动不动站在那里。老师走过去问:“你为什么不画呢?”莎莎说:“老师,我不会。”

孩子们都要自带水杯,大家把水杯放在一起,到了课间休息时间再找到自己的水杯喝水。小男孩林林每次都举手说:“老师,我没有水杯。”其实不是他没有带水杯,而是他不会去找自己的水杯。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情况呢?这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孩子们具备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家长还是不放心,全都要替孩子包办,剥夺了孩子独立做事的权利,导致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退化,遇到问题本能地回避,希望能有人替自己解决。

家长要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做到放开手脚,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懒人”。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比如让他们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房间。第一次做这些事情难免会忙中出错,但是只有在错误中才能汲取经验教训,以便下次做得更好。也许孩子们会惹出很多麻烦来,家长不应该插手,而应该暗中给予帮助。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很重要。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外国的教育模式,在国外,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家长会让他出去打工,体验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这样,孩子在实践中掌握了很多能力,逐渐具备了独立意识。而我们国家的不少家长缺乏让孩子锻炼的意识,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一旦遇到问题,要动用脑筋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和同学吵架了,自己分析原因并解决,而不是全靠家长替他们完成这些事情。遇到和孩子相关的问题时,征求孩子的意见,理解并尊重他们。

在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时,也应该适当给孩子设置一些小的障碍。

有个同事对我说,他经常会给女儿钱,让女儿到楼下买馒头,他自己在阳台上看着。我觉得他的教育方法很好,他的孩子从走出家门到回家,包括买东西,这个过程肯定能遇到几个问题,她需要自己来解决。而我的同事既保护了女儿,又没有强加干涉,不失为一条妙计。

我们都希望孩子以后有很好的发展,那么就必须用实际行动鞭策他们,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真正做到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时常给孩子一些鼓励也是个好方法。孩子需要得到欣赏和肯定,家长充满鼓励的眼神和行动都是对孩子莫大的支持,能带来无穷尽的力量和积极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鑫鑫的围巾丢了,他回家求助于我:“妈妈,我的围巾丢了怎么办呢?”我问他:“你想怎么办呢?”鑫鑫想了想说:“再买一条呗。”我摇了摇头:“除了再买一条,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鑫鑫又想了一会儿,很高兴地说:“有个办法可能会帮我找到围巾。”然后神秘兮兮进他的房间了。

第二天,鑫鑫拿着一些自己写好的“寻物启示”,沿着家附近的街道认真贴好。我和他爸爸都夸奖他是个有创意的孩子,鑫鑫特别高兴。虽然最后他的围巾还是没能找到,但他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算是一种锻炼吧。

把孩子置身于群体中,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多和外界交往,才能建立起群体意识,对于那些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锻炼。

我们不能给孩子一切,他们终将离开家长的避风港,走向社会,成为未来的主人。但我们给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就等于已经给了孩子一个崭新的未来。

同类推荐
  • 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本书分为九章,从多种角度,选择不同的典型材料对“聪明的孩子,三分靠教,七分靠玩”进行阐述,力求做到角度新、构思独特。重点从玩的角度阐述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及交际能力,同时也对现代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具有革新的色彩。
  •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20位访谈者讲述了自己中学时期的性体验,揭示了一个人们不愿面对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发生性关系。在青春期,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这时生理需要占很大比例。我周围的男孩都特别压抑,生活特别乏味。身体上性冲动得不到满足;心中的感情和想法没有人可以倾诉;认识的异性太少;生活中别的机会不多,也没有全心全意投入到任何一件事情当中去。有时白天想起这件事,觉得没什么,但有时半夜醒来,却会特别绝望,不知道该怎么解脱。我用血和泪换取了爱的经验,得到了与异性相处的真谛,连滚带爬地长大,想想,真是太不易了。记录少男少女撕裂般阵痛的成长过程,揭开青春期隐秘的情感世界。
  •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像柳树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由于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每个孩子有着不同个性,能力也参差不齐。父母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发展的土壤,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作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根据孩子的个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千万别将孩子的优势当成个性缺陷而磨蚀掉,那样,孩子就将失去原有的灵性。要学会正确区分孩子个性中的优势劣势,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使孩子有勇气、有力量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己的个性优势,改善个性中的劣势,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一句精辟练达的话,就能启迪孩子,让他用智慧的力量扬起前进的风帆,为他打开一道独特的美景;父母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就能影响孩子,让他用自信的火花点燃快乐之灯,为他迎来多姿多彩的人生;父母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就能改变孩子,让他用生命的价值追求完美的人生,为他赢得人生比赛的胜利。
  • 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

    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

    国际畅销书《写给男人的第一本怀孕书》作者马克·伍兹全新力作!“幽默、诙谐、全球视角……一本典型的大不列颠式育儿经典!”为什么法国的孩子不挑食?当孩子哭闹时,美国父母会怎么办?史蒂夫·乔布斯会让自己的孩子玩iPad吗?美国的妈妈们是如何表扬孩子的?为什么芬兰和韩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却都能教出优秀的孩子?……本书将告诉你世界各地流传已久的育儿秘招!关于如何养育孩子,世界各地的父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大致相同,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处理方式却可能完全不同。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真真爱惜

    真真爱惜

    吕真第一次见到潇潇是在酒楼中,她那时的样子明明狼狈死了,可他还是觉得她美的像天仙,如同天边的云,他怎么努力都抓不到。潇潇第一次见到吕真,只觉得这混混还算有点良心,没像其他人一样落井下石。后来,潇潇改变了对吕真的看法,觉得这混混不只是有点良心,是太有良心了,导致最后她只能以身抵帐,纠緾一生。
  • 灵笼之重生冉冰

    灵笼之重生冉冰

    黄土尘沙铺斥着地面,远处天空中,一座犹如空间舱的“灯塔”漂浮在空中。炽热的阳光照耀在冉冰那精致的小脸上,轻抬起狙击枪,狙击镜里,是无穷的敌人。嘴角勾起一丝迷人的微笑,手指轻轻扣下了扳机。
  • 刘河间伤寒医鉴

    刘河间伤寒医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篮球女教练

    重生之篮球女教练

    陈序前世因被人陷害心有不服,为此颓废整日吸烟喝酒,最后落的声名狼藉。重生一回,她想好好热爱篮球……
  • 繁星念恋

    繁星念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没有人生下来就会是平凡的,没有人比人差,人生在世,做自己便好!生命,有无数种活法别人看着自然自己活得别扭是一种自己活得自然别人看着别扭又是一种在这个世界上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活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不羡慕别人,不卑贱自己按自己的天性度完自己的时日就是天堂的日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享受生命避免拖着生命往前走是人生最好的选择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谁如果为了某种目的用某种模式来框定自己他迟早要留下遗憾……少年帝惺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但却依靠自己,走上了成神之路,且看他如何踏碎山海琼瑶……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的信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的信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他的独生子菲利蒲的信,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推崇的家书,被誉为“一部使人脱胎换骨的道德和礼仪全书”。牛津大学出版社更是将其列入该社《世界经典》之一。这本书世世代代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被誉为绅士们的“教科书”。您在通读全书后将会发现,它倾注了世间亲情和人类智慧,是一部教人如何获得他人信任,如何取得成功的经典之作。对于正在融入世界一体化的国人来讲,查斯特菲尔德勋爵传授的这些“入世”知识,列疑会成为你步入“高贵”、取得成功的护照。
  • 死灵术

    死灵术

    高丽王朝国库的下落、沈阳皇寺玛哈噶喇金佛失窃之迷、满清衰亡的风水迷局、最后一个萨满教巫师的命运……警官张扬、王明、丁志成和满清皇室守陵人、高丽王室后裔之间的周旋与搏弈,人性的贪婪、良知的苏醒,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携手同某国文化特工的渗透和威胁进行殊死较量,为维护中华文明最后的证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国家文化执法人员以自身传奇经历演绎,纪实、史实、真实及推理而成的悬疑类作品,文中叙述的故事还在生活中继续着……
  • 万界无限崩坏

    万界无限崩坏

    虚无之灾,席卷诸界。 死亡,愤怒,希望,新生,皆不过是在沉起沉浮。 归墟之日逐渐逼近,那璀璨如繁星的一切,终将回归于寂灭。 吾以信仰为坐标,阴影为骨架,联动各个世界之力,升华为最终也是最初的至高存在。 ……三无业余作者,在线求推荐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