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3900000010

第10章 皇帝也疯狂(7)

重新集权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新晋王公大臣们。他们把改革当做自我表现、自我享受的盛宴。改革的成果没有被百姓所共享,成本却要由百姓承担。满族权贵们不去多方筹措资金推动改革,只会一味地增加百姓的负担。正如梁启超在革命爆发前的1910年指出的:“教育之费取诸民也,警察之费取之民也,练兵之费取之民也,地方自治之费取之民也。甚至振兴实业,所以为民间维持生计者,而亦徒取之民也。民之所输者十,而因之所得者二三,此十之七八者,其大半皆经由官吏疆臣之首,展转衔接,捆戴而致诸辇下矣。”这样的改革,即便成功了,也不会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只会加剧社会裂痕,激化矛盾。

少数满族权贵幻想如此自私的改革能够保住祖先的千秋功业,留给子孙一个稳固的江山。但是,变革的序幕一旦启动,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了一小步,它就会像射出去的箭一样,由不得揭幕者、弓箭手的意愿了。改革很快脱离了满族权贵们预想的轨道,孕育出了新式知识分子、商人群体,加速了近代社会思潮的传播,产生了更多的矛盾和问题。五光十色、汹涌澎湃的变革大剧,轰轰烈烈地上演,你要么顺应潮流,参与到变革中去,要么被变革的浪潮吞没,成为历史。直到革命爆发时,满族权贵们仍不明白这个道理。

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分析法国波旁王朝覆灭原因的时候,说:“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人们耐心忍受着苦难,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有人出主意想消除苦难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当时被消除的所有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有其他流弊存在,于是人们的情绪便更激烈,痛苦的确已经减轻,但是感觉却更加敏锐。”这段话移植到晚清身上,同样很有说服力。

晚清的十年改革,最终走到了改革者——满族权贵们的反面,成了埋葬他们的洪水猛兽。“计划之外”的大革命在1911年爆发了。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例”,慈禧等人倒是破了,“私”,他们始终没有放下,因此最终误了国家,也断送了祖宗的江山社稷。清王朝难逃覆灭的噩运。

被权力压垮的皇帝

皇帝,是中国古代史的关键词之一。“古往今来,没有比中国皇帝更巨大、更崇高、更煊赫的存在了。”同时,皇帝又是高危、高压、高职业病的职业。多数皇帝不是好大喜功、狂妄自大,就是胡作非为、自暴自弃,总之是不正常的人。据统计,有史可查的古代皇帝,有接近一半非正常死亡。他们的平均寿命为39.2岁,低于刨除夭折人口后的中国古代平均寿命。

皇帝的威严享受,因权力而来,他们的问题与悲剧,也因权力而生。高度专制的皇权,是这一切的根源。套用一句时髦的话,绝大多数皇帝都是被权力压垮的。

中国古代皇帝的专制,是绝对的专制,且程度不断加强。在古代中国,皇帝支配一切、主宰一切,所有的权力都为皇帝一个人垄断,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为皇帝一个人所牢牢控制。有人认为:“中国皇帝的权势达到了人类所能达到的顶峰。不论是东方小国、非洲酋邦或者西方王国,其君主的声威都远远不能望中国皇帝之项背。与中国皇帝比起来,世界上其他君主都显得小气寒酸。”可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予所有者荣耀和平台的同时,会不知不觉地扭曲人性。绝对的、没有制衡的权力,则会毁掉专制帝王的人生。

中国历代帝王,通过操纵社会,维持社会的超级稳定来巩固皇权。要想把天下化为一家私产,世袭一切权力,皇帝们自然反对平等的对话、变化与改革的倾向,进而反对自由的思想和宽松的文化。通过强化纲常伦理和等级制度,皇帝们强化了皇权专制,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牢固统治。比如,增加等级数量、扩大等级差距,分割不同等级的地位、权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这样上一个等级对下一个等级的控制就越有力,而皇帝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就越远,自然更是高高在上,威不可及,皇帝的地位就更安全。朱元璋很典型,把天下人群划分为不同等级不同类型,规定不同人的言行标准,甚至是建筑装饰的标准。他怕大权旁落,怕豪杰不服,怕地方不稳,又怕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同时时刻受到“悲惨的童年”阴影的影响:对地主富豪的厌恶、对地方官员的不信任、对底层流动性的恐惧,自然也包括从极端贫穷和屈辱记忆中转移而来的报复心理。这造成了朱元璋的猜忌多疑、残暴嗜好和不切实际的“稳定”。他甚至规定,后代子孙必须在皇宫门口和京城各处城门,时刻准备快马刀剑,以便遇险逃脱时急用。

天下一人的地位和不断聚集的权力,对皇帝本人也是巨大的负担。所有权力集于一身,也就意味着诸事不论大小,都要皇帝一人决策。越到后来,天下事务越繁杂,皇帝集权却越深,皇帝的工作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据说,雍正皇帝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打理江山,而且每年只休息一两天,常常抱病秉烛处理奏折。他在位十二年,留下了上千万字的朱批文字。可是,有几个皇帝有雍正这样的精力与毅力,且愿意做这样的工作狂。书中的嘉庆皇帝,每年只在生日的时候休息一天,平时日日天未亮就起床办公,公务少了还要痛骂大臣们不勤奋不努力。即便如此,嘉庆还是无奈地看着国势日非,弊端丛生,有心作为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成了“嘉庆中衰”的主人公。同时,对皇帝的神化、对儒家思想的假借与利用、森严的等级和繁琐的礼仪,让皇帝这份职业缺乏人性,没有丝毫的温暖。清朝对皇帝和后妃的男女之事都有严格规定。皇帝不能去后妃宫殿,只能召幸后妃来乾清宫;后妃如何来,如何上床,如何穿戴都有严格限制;甚至连男女之事的时间都有规定,时间一到就有太监来请皇帝“节劳”。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紫禁城,变成了一座不近人情、了无生趣、内容匮乏的权力纪念碑。明清时代,皇帝每天的言行,每年的日程,都是有章可循的,有法必依的。比如明朝皇帝除了战争、祭祀等极少数情况,不得离开紫禁城。你让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天天端坐空荡荡的大殿上,面对一群须发花白的老爷子喋喋不休,或者让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子在大型典礼上扮演天子角色,一罚站就站好几个时辰,怎么不让他们反感,怎么不遏制他们的天性?于是,有皇帝喜欢抓老鼠爬竿,有皇帝喜欢微服私访,有皇帝喜欢斗狗走马,有皇帝喜欢做木工活,再派人拿到市场上去兜售。明代的正德皇帝则向往塞外风光,渴望行伍生涯,不喜欢乾清宫喜欢另造房子住,不喜欢紫禁城喜欢在四九城里闲逛,不喜欢宫廷大乐喜欢红灯区的粗俗小调。他一生主要的“事迹”就是和朝臣们斗,争取到外面游玩的机会,另一大“事迹”就是自己任命自己为大将军,亲临塞外前线与蒙古人作战。他向文官们炫耀:“朕在枪林剑雨中手刃敌骑一人!”他的听众们则瞠目结舌。

我们于是看到,历代王朝的开国君王大多像朱元璋那样,嗜权如命,强势多疑;后期的皇帝不是正德皇帝那样任性胡为,自暴自弃,像个小孩子,就是嘉庆皇帝那样既发现不了问题更提不出解决的办法,一味求稳保守,是个中庸的“好人”。

如果说皇冠对多数皇帝来说是枷锁,那么更加可悲的是,戴上枷锁的那一刻,他的刑期就被确定为无期——不得假释、不得请假,甚至不能偷懒。这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刻板要求,更是皇帝这个高危职业的客观要求。绝对专制使得皇位争夺变为了你死我活的残酷游戏。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百万大军压境,东吴内部战和不定。鲁肃的一句话,最终让孙权下定了拼死一搏的决心:“我们这些臣子,投降曹操后还能混个一官半职;主公投降后,想得到什么待遇呢?”鲁肃没明说,但凡读过几本史书的人都知道:死!不是被乱刀砍死,就是被下毒毒死,残忍的还有被活活闷死、烤死、五马分尸、挫骨扬灰,即便出于“统战需要”,会在一开始得到短暂的善待与优容,也只是“缓期”几年奔赴黄泉而已。专制给帝王宗室带来无上荣耀和无穷享受外,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一旦权力衰落或者丧失,等待皇子皇孙们的只有悲惨的结局:用全家人的鲜血来为之前的享受还债;为了避免为人所辱跳井、悬梁、服毒自杀或者子弑父、父杀女(崇祯皇帝在北京城破后逼周皇后自尽,并手刃爱女长平公主,边挥剑边哭喊:“汝何苦生于帝王家!”);丧尽人格尊严,跪爬乞命,依然被沉江、被烧死;崇祯皇帝的朱三太子隐姓埋名半个多世纪,年逾古稀依然逃不过罗网,先看着子孙一一被斩首,自己再被一刀刀凌迟至死。一句“愿生生世世,不生帝王家”,道出了多少辛酸、悔恨和无奈。这从反面,促使帝王们紧攥权柄,不让他人染指。

绝大多数人并非出生在帝王之家,更与皇位绝缘。他们对龙椅只有远远瞅几眼的份儿,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有惊羡、欲望、僭越乃至是“谋逆”之心。一旦兵强马壮了(有时甚至只有一兵半卒),他们也会提出“天子宁有种乎?”的疑问。这可以理解为很多中国人的“皇帝情结”:尽管受到专制皇权的压迫与侮辱,却没意识到要把皇帝专制制度连根拔起,相反还藏着取而代之的念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古代男子最常做的白日梦之一。王莽刚上台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但无上权力的诱惑最终侵蚀了他。至于洪秀全,则是一开始就是抱着搏一把的念头,想过过当皇帝的瘾。因此,等起义略有斩获,攻占一两个市镇,他就忙于封王建制,开始享受了。等到攻打长沙时,洪秀全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躲进小楼成一统了。更多的人,则务实地选择不争皇帝,争取当开国元勋。通过起义改变生活,如此现实的想法,无可厚非,也是古代农民起义的主要推动力。只是,他们在刀口上舔血,给子孙后代辛辛苦苦赚下的“血酬”,总要末代子孙用鲜血生命来偿还。中国古代史就在如此的反复中少有进步。

理论上,古代皇帝并非是绝对专制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制度设计中,都有对皇帝的制约。比如“民为重,君为轻”的观念,比如王朝内部的谏官等等,又比如儒家思想对皇帝思想和言行的高标准严要求。这些原本是为了制约皇权的膨胀,达到政治的良性发展,在实践中也的确起到了一些限制作用,但并没有真正制约皇权。这些制约只是机械地束缚了帝王的生活和人生而已。比如,父子母子之情是人间最宝贵的感情之一,父母照顾子女是自然而然的。但皇帝皇后们却不能亲自照顾子女,尤其是皇子。因为王朝体制中的皇子不是正常人,而是关系王朝走向和天下安危的政治资源,皇帝的培养自然是重要政务,父子母子关系要让位政治需要,让位体制要求。(因此,皇帝们接受的往往是没有人性关爱的机械刻板的教育,最终不是培养出正德这样的孩子,就是嘉庆那样的呆子。)又比如,正德皇帝毕生向往市井生活,他就想像普通人一样和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却被文官集团上升到天下安危的高度,极力加以阻拦。说来也可怜,皇帝更像是被政治体制团团包裹的木偶。摆布他们的,往往是祖先设置的“为子孙万代着想”的万世不变之法。之所以不能真正制约皇权,因为这些思想也好,制度也好,出发点都是承认皇帝是上天之子,承认政治明暗百姓贫富都系于皇帝一人。它们要求皇帝执行的是“理想”的专制而已,至多防止出现暴君害民进而威胁整个皇权体制的极端情况。如此“制约”的结果,只能是滑向皇帝专制,而不是分权制衡。

专制之祸,祸及帝王。绝对的专制让帝王如坐刀尖,欲哭无泪,欲逃不能,尝尽苦味。

太监能不能当皇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历史上,卖草鞋的当过皇帝(刘备)、被人扒光衣服吊打的欠债赌徒当过皇帝(刘裕)、游方和尚兼小乞丐出身的麻子当过皇帝(朱元璋),拿着十三把菜刀砍人起家的蛮夷小青年也成了开国帝王(努尔哈赤),就连还俗的尼姑都能当皇帝(武则天),为什么太监就不能当皇帝呢?所以,太监不存在“应不应该”当皇帝的道德障碍,而只存在“当得上当不上”的可能性问题。

正常人都排斥、鄙视太监,说他们“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人们普遍认为,身体不正常的人,心理也随之变态。这个观念在读过书的儒生们心里尤其根深蒂固。而太监群体的言行举止,实在是不争气。粗鄙恶俗、骄横跋扈、贪赃舞弊、暴戾残忍的反面例子前赴后继,数不胜数,坐实了“太监没好人”的社会共识。

太监是皇权的牺牲品,是被权力侮辱、伤害、摧残的一群人。他们丧失了正常的人生、基本的人格,在冰冷、阴暗的宫墙之内看不到光亮,令人同情。然而,一旦有了一丁点儿权力后,太监们就把受到的伤害加倍报复在弱者身上。践踏他人尊严的人,往往曾被践踏过自尊;伤害他人的人,往往曾遭受过类似的伤害。这点在太监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得势太监在宫廷内外的恶行丑态,是他们对扭曲的过去和蒙受的伤害的变态补偿,是对正常人和生活的恶意报复。因此,太监们又是皇权制度的产物,散发着皇权的残暴、阴冷。

太监群体被权力所伤害,又拼命摄取权力,攀登权力的高峰。

同类推荐
  •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本书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呈现出来,并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以上这段历史加以回顾和剖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政治的神学》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五种:《教会的可见性》、《政治的神学》、《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政治的神学续篇》、《价值的僭政》;均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法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欧洲的法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有内在关联,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学”这个提法,力图在现代语境中保有欧洲传统的法学品质。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施米特法学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教会的可见性——经院学思考》乃施米特一系列政治法学论著的滥觞,关注的是基督教教会建制的政治形式意义。《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讨论的是政治法学意义上的公法问题,在现代语境中进一步阐发了博丹“主权就是谁决断非常状态”的著名论断,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的经典文献。《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讨论政治制度建构中的“代表”问题,从韦伯“新教伦理”的对立面——天主教政治法理来看待自由民主现代性的形成及其问题,带出截然不同的现代性问题景观和意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政治的神学续篇——关于终结所有政治神学的传说》乃施米特八十高龄时所著,旨在为针对“政治的神学”的大批判展开反批判,相当神学化,但谈论的仍是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其著作中最难迻译的一篇。《价值的僭政——一个法学家对价值哲学的思考》从法学家立场检讨现代启蒙主义价值哲学,对于了解施米特对议会民主制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论出发点具有重要意义。
  •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热门推荐
  • 穷养男孩全书

    穷养男孩全书

    本书通过各种案例让家长和老师知道如何“穷养”男孩,内容包括“三分爱,七分管:穷养男孩的必备教育准则”、“让男孩在金钱面前受受穷:培养男孩正确的金钱观”、“男儿当自强:经历挫折洗礼的男孩最有出息”等。
  • 有些事,这几年你才懂

    有些事,这几年你才懂

    小时候总把世界想得太过简单,随着不断成长,我们会发现自己看到的世界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随之可能会消极颓废、抵触,不能快乐地在社会中生存。但是,世界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不是只有简单的亲情和纯净的友情,还有职场上的激烈竞争和人性中不可避免的弱点。可是,有些事情,这几年你才会懂得。你会看到亲情的可贵和隔阂,明白友情中的嫉妒和理解,看清爱情中的圣洁和平淡,注意职场上的为人和出处事。在怀疑和向往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从新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更好地享受亲情、爱情、友情和职场上的快乐,带给我们幡然醒悟的清明。
  • 竞女之赏金女王

    竞女之赏金女王

    穿越了?连作案工具都被没收了?呵呵,那又如何,老娘还有办法!
  • 万古杀神

    万古杀神

    杀神重生附体废物少主身上,并得到半神格传授心法秘笈九玄踏天诀修炼,一朝觉醒至尊杀魂,铸成霸血神体,碾压天骄,爆打对手,横扫九天十地。
  • 漠雪之痕

    漠雪之痕

    十年前魔教席卷中原武林止步于华山,十年后魔教风云再起卷土中原。一场亦正亦邪的阴谋与对抗就此而来,自古正邪不两立,但却逃不脱命定之缘。她说,爱一个人纵使是飞蛾扑火,纵使明知不会有结果,但绝不会后悔。他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骑在马匹上的燕凌雪突然开口对着楚之珩说道:“穿过前面的树林,就到华阴城了,我觉得我还是直接回鹤舞山庄比较好,毕竟直接跟随你回华山派有些不成体统。”楚之珩笑了一下看着燕凌雪说道:“你回鹤舞山庄岂不是我每天都要下山来寻你?那多麻烦。”“楚之珩,你来寻我很麻烦吗?”燕凌雪说罢便白了一眼楚之珩。楚之珩一脸深情的看着燕凌雪说道:“麻烦倒是不麻烦,只是我想与你能够每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燕凌雪微微一笑,她戏谑的看着楚之珩说道:“楚之珩,我发觉你这甜言蜜语真是越来越会说了呀,你这以前没少对别的姑娘说过吧?”楚之珩笑了笑,说道:“还不是因为遇到你之后开了窍。”“行了行了,你可别腻死我了。”燕凌雪笑着装作一副嫌弃的模样看了一眼楚之珩。
  • 婚后燃情,冷少宠不停

    婚后燃情,冷少宠不停

    “我跟褚彦是真爱,识相的就赶紧离开他!”看着面前嚣张跋扈的男人,白微微神情复杂。她嫁给褚彦三年,记得住的,记不住的小三儿,几个巴掌都数不过来,白微微已经习以为常。但……找上门来的这还是头一遭。
  • 少年将军:清清碧海心

    少年将军:清清碧海心

    少年才俊,官拜将军,天下第一;山野丫头,风华绝代,天下无双。树下的相遇,他接住了她也接住了自己的一生,于她则是顺手医治了一位孱弱少年,却也从此在心里藏下了一个人。他是将军,注定要征战疆场,一个情字终难全。“清清,我是大隋的将军,战死沙场才是我最终的归宿。”“你是天下第一的天宝将军,你不会的,你的命是我救的,我不允许你死!”她本是无牵无挂妙手回春的医者,但独独没有医者仁心的悲悯,只会救一个人,只听一个人的话,“都哥,你记住,这天下人的生死都与我无关,只要你活着,我只要你活着。”尘埃落定后她终于明白医者不能自医,更医不了宿命。青梅竹马,师出同门,本是两小无猜,却因乱世天下,注定是一场无法言说的殇。
  • 父母恩重经

    父母恩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夜妃翻墙:王爷,追!

    半夜妃翻墙:王爷,追!

    她,医界一枝花,春风得意时,却狗血穿越!白天,她手撕盛世白莲花,完虐大胸心机婊,夺双宝,驯神兽,风华绝代,英姿飒爽;晚上......身体却不受控制地去爬墙!?往哪儿爬?北唐国最无法无天的混蛋王爷家的宅子!某男墙下站着,邪魅一笑,妖孽无双:“你就那么迫不及待进王府?那好,我给你一个理由!”说完,把她往床上扔,“这下,名正言顺,我的人!”苍天为证,她是无意识去翻墙的,白天她是她,夜晚却被人控制心智,貌似原主还在,女主是精分,这个穿越系统有bug!
  • 大国工程

    大国工程

    余庆阳一个搬砖二十年的老工程,梦回世纪之交,海河大学毕业,接老爸的班继续搬砖。用两辈子的行动告诉老师,搬砖不是因为我学习不好!是我命中注定要搬砖已有两本百万字完本书《超级村主任》《最强退伍兵》,可以放心入坑! 大国工程书友群,群聊号码:492691021 新书《重生之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