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3900000009

第9章 皇帝也疯狂(6)

而北魏军队,只是在洪水水位最高时,乘船到附近的八公山上躲避,等坝垮后整整齐齐地回到了寿阳,一根汗毛都没伤着。北魏统帅李平一开始就对萧衍的大坝工程不以为然:“异想天开!这坝肯定要垮,我们就等着看萧衍的洋相吧!”

浮山堰,是典型的领导一拍脑袋就上马的工程。皇帝的决策,没有真正的监督和论证,难免出笑话。不过萧衍的这个错误决策,玩得太大了。愚蠢指数四颗星,后果指数五颗星,没有搞笑指数,有的是后人对几十万无辜生命的哀悼!

雍正皇帝出书

雍正皇帝出的这本书,叫做《大义觉迷录》,洋洋洒洒四卷本。起因是湖南书生曾静,宣扬满族统治者是蛮夷、散布雍正皇帝的坏话,还指挥学生张熙去策动汉族总督岳钟琪继承祖先岳飞的“优秀品质”,起兵造反,驱逐蛮夷。岳钟琪被吓坏了,赶紧把曾静、张熙卖给雍正表忠心。这是个谋反的大案,雍正审定后,把自己论述此案的十道上谕、审讯词、曾张师徒二人的口供,以及曾静服软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写的“忏悔录”兼“马屁经”《归仁说》合编成书,就是《大义觉迷录》。

这本书都有些什么内容呢?主要是两大块内容,第一是论证清朝统治的合法性。雍正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说明满族人不是蛮夷,是中华正统;第二是论证雍正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曾静不是散布雍正的坏话吗?雍正觉得有必要来论证:“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奸佞的皇帝?”雍正一一驳斥了上述十项指控。他说自己是天底下最孝顺、最善良、最慈爱的人,走路的时候都怕踩死一只蚂蚁、压坏一根小草,怎么可能干那些坏事呢?(原话是:“朕性本最慈,不但不肯妄罚一人,即步履之间,草木蝼蚁,亦不肯践踏伤损。”)雍正还说自己是清朝的柳下惠,坐怀不乱。(原话是:“朕常自谓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

者。”)诸如此类等等,一反一正,配合起来看,内容相当劲爆。

雍正不仅公开出版这书,还下圣旨,要求各级官府、各级官吏人手一册,组织学习,认真体会;要求全国的学校,都要保存这本书,当做教材教导学生。哪个机关、哪所学校没有存书,哪个官吏没有认真学习这本书,都要“严办”。曾静、张熙被放了出去,当做反面教材到全国各地巡讲,说自己都散布了雍正的哪些“谣言”,再说雍正是多么圣明、多么慈祥的圣主明君,怎么会是谣传中的昏君呢!

这下可好,全国各地、官民上下,掀起了学习体会《大义觉迷录》的热潮!人们很自然地想:“原来满族人和广大汉族人一样,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正统啊?原来紫禁城里还有那么多劲爆新闻呢?原来皇上曾经那什么什么啊?”这本书起到了“启蒙”作用,促使人们去思考华夷之辨和统治合法性问题。

按现代舆情传播规律来说:谣言最需要的,就是传播途径!雍正恰恰给攻击清朝和自己的谣言,提供了传播的扩音器!全天下人都捧着这本不伦不类、似是而非的奇书热议。雍正此事愚蠢指数四颗星、搞笑指数五颗星、后果指数五颗星。

雍正的儿子乾隆觉得老爸这事干得太丢人了,上台一个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曾静、张熙凌迟处死,把《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全国上下严令收回,有敢私藏者杀头。书可以收回(其实也没收干净,该书最火的时候,远销日本、朝鲜。乾隆收不回这部分书),但已经种在读者头脑中的想法是收不回的。

光绪皇帝打官司

其实,这官司是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打的。起因是上海租界的《苏报》用“恶毒的言辞”咒骂皇上、太后,号召造反。

《苏报》的胆子也忒大了,仗着在洋人租界里,一天不骂皇帝不骂朝廷就不舒服。报纸发表章太炎的文章,说要和“爱新觉罗氏相会于枪林弹雨中”,还骂光绪皇帝“载湉小丑,不识麦菽”。更过火的是发表了邹容的《革命军》。这篇两万余字的长文,骂清朝历代皇帝都是“独夫民贼”、“无赖之子”,骂慈禧是“卖淫妇”,说所谓“皇恩皇仁”不过是“盗贼之用心,杀人而曰救人”,说清朝官吏都是洋人的奴隶。邹容直接号召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最后高喊:“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这还了得!慈禧太后和被骂的官吏们恨不得将《苏报》的编辑、作者满门抄斩。可惜,《苏报》是以日本侨民的名义注册的,又在租界内活动,朝廷鞭长莫及,不得不接受洋人的游戏规则,向租界当局控诉《苏报》侵犯名誉,要求引渡。

报纸的所有人陈范和主笔章士钊早接到消息逃走了。写文章的章太炎“好汉做事好汉当”,束手就擒;邹容闻讯后,到租界当局“自首”,很够义气。这两人就成了这起官司的两大被告。在审讯时,清政府方面明显对西方司法不熟,被章邹二人钻了空子。章太炎说,我说要和“爱新觉罗氏相会于枪林弹雨中”,意思是要拿起枪杆保卫皇上,应该嘉奖。章太炎还考证出“小丑”在古汉语中是“年轻人”的意思,是中性的。邹容更绝,干脆说《革命军》是自己胡乱写的,书稿早就被别人偷走了,自己根本不知情就被人发表了;市场上流传的《革命军》小册子,都是盗版书。因此,邹容哭诉“我也是受害者啊”,要求法庭维护他的著作权!

媒体争相报道此案,舆论热议,客观上也起到了扩音器的作用。租界当局还是相当给清政府面子的,虽然章邹二人在法庭辩论上占上风,最后还是裁定二人有罪!清政府太高兴了,让租界当局赶紧引渡二人,说要将他们“凌迟处死”。一听这话,洋人们直摇头,说你们的刑罚太残酷太血腥了,不行,我们不会把这两个人引渡给你们的。最后,章太炎被判监禁3年,邹容被判监禁2年,在租界服刑。

在这场官司中,清政府只得到了小小的名义上的胜利。整个案子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千百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也好、看似威风凛凛的朝廷也好,都是可以骂的,骂得再狠也只要坐牢两三年!于是,各种反政府和宣扬革命的小册子、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中国近代媒体的发展,还得感谢光绪皇帝的这场傻官司。晚清政府在此事的处理上,愚蠢指数、搞笑指数和后果指数都是七星级的。

大清国是怎么亡的?

大清国寿终正寝100多年了。在中国历朝历代当中,清朝的表现还算是比较优秀的:历届皇帝都很勤勉。清朝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达到了历史巅峰,皇帝们在工作量大增的情况下,没有罢工、旷工,也没有把工作量推给身边的太监,甚至连荒淫无道、低能弱智的皇帝都不曾出一个,相当不容易;清朝尊崇儒学,弘扬儒家思想,并以此自我约束,公开承诺“永不加赋”,还真的在法律上、明面上做到了低税负;清朝经济繁荣,保持了两百年的社会稳定。从明朝后期开始,中国人口开始急剧增长,清朝不仅比之前的朝代多养活了几亿人口,还贡献了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尽管清王朝表现优秀,但它却是口碑最差的王朝之一,差到可以用臭名昭著来形容。后人一想到专制王朝的反动、黑暗和腐朽,脑海中就浮现出清朝的例子。人们熟悉的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清政府面对颓势,束手无策,让国家任人宰割。后人普遍认为,清王朝要为近代中国跌入悲惨的深渊、错失发展的良机负责。更恶劣的是,清王朝在晚期屠杀追求变革的仁人志士,与多场变革运动为敌,仿佛逆历史潮流而动。这些都让后人对它没有好感。总之,清王朝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王朝,却不是现代标准下的好朝代。

改革,是晚清的关键词。即便是满族统治阶层,在内忧外患之中,也认识到非改革不足以挽救统治了。就连被很多人视为顽固派头子的慈禧太后,也“何尝不许更新”。她扼杀了维新变法,却主导了清王朝最后十年的新政运动;她废除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但她自己走得比维新派还要远,就连维新派不敢提出的“设议院”、“立宪法”,慈禧也下令实施了。在1901年1月29日颁布的新政上谕中,慈禧把话说得很明白:“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法敝则更,要归于强国利民而已”,她也是希望变法图强的,毕竟国家强盛也符合慈禧及其满族权贵的利益。她在上谕中坦率说道:“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

晚清改革搞得热火朝天,却没有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而是引发了更多的问题,把王朝引向了毁灭。改革官制、裁撤机构、清退冗员、废除科举、鼓励留学、兴办实业、颁布新律,晚清似乎在向现代社会靠拢。难能可贵的是,清政府高举“君主立宪”大旗,敕令建立了各级代议机构,制订了宪法大纲,主动进行着政治体制改革。最后在革命党人的炮火中,摄政王载沣还代表爱新觉罗皇室,宣誓遵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大范围、深层次的全面改革为什么会把改革者拖入死亡漩涡呢?

改革,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妥协。为了更高、更大的利益,一些群体或者机构要放弃部分既得利益。高度集权和君主专制已经被证明不能挽救国家危亡,民主共和成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那么,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掌权专政的满族权贵就要适当放弃部分权力。而权力,恰恰是他们紧紧攥在手里,不愿意放弃的。

慈禧太后富有政治阅历和权力手腕,长期的政坛搏杀让她异常珍惜手中的权力。慈禧等满族权贵还非常看重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希望能永保特权。他们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占人口少数的满族人的利益,这是改革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富国、强民等。比如,晚清用人不重真才实学,多用“苗正根红”之辈。“官二代”、“爵二代”当道。慈禧临终时,将政权和改革大业推给了不到30岁的载沣。为什么选择载沣?载沣胞弟载涛的判断是:“载沣是我的胞兄,他的秉性为人,我知道的比较清楚。他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即无用之别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内廷当差谨慎小心,这是他的长处。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绝难胜任。慈禧太后执掌政权数十年,所见过的各种人才那么多,难道说载沣之不堪大任,她不明白吗?我想绝不是。她之所以属意载沣,是因为她观察皇族近支之人,只有载沣好驾驭,肯听话,所以先叫他做军机大臣,历练历练。慈禧太后到了自知不起的时候,仍然贪立幼君,以免别人翻她的旧案。但她又很明白光绪的皇后(即后来之隆裕太后)亦是庸懦无能、听人摆布之人,绝不可能叫她来重演‘垂帘’的故事,所以决定立载沣之子为嗣皇帝,又叫载沣来摄政。这仍然是从她的私见出发来安排的。”在慈禧等人看来,人的能力可以培养,经验可以积累,而“根正苗红”的出身却不是人人都具备的。这是他们的“私见”。这种任人唯亲的用人方针,注定了清王朝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

载沣上台后,一大群年轻气盛、轻率妄为的满族王公窃据了要职,成了改革的领导者。载沣组成“兄弟连”集体亮相,外行掌大权,内行靠边站。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皇亲国戚占据要职,小材大用;有军事才能和带兵经验的铁良、萨镇冰、良弼等人则退居其次,大材小用。

清末新政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成立贵胄法政学堂,招收王公世爵四品以上宗室及现任二品以上京内外满、汉文武大员的子弟入学。此举名义上是提高满族权贵的法律和政治素质,服务新政改革。内阁学士、宗室宝熙在给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奏折中坦言:“我朝本周室亲亲之仁,列爵十四,锡封五等,屏藩带砺,历久常昭。宪政实行,此项亲贵皆须入上议院议事。若复懵于学识,于外交、内治一切未谙,将来非故与下议院反对,即不免与下议院附和雷同,驯至才望轩轾,政策失平,不独与宪政阻碍甚多……所以培植上议院才人意极深远。”一语道破天机,清政府的种种改革就是为了“皇权永固”,为了满族权贵能够永远掌握政权。

除了权力贪婪外,满族权贵还以改革之名,行揽权牟利之实。他们迫使汉族地方实力督抚的代表袁世凯开缺回籍,由摄政王载沣亲自出面掌握全权,出任了新的“全国海陆军元帅”。改革后的新政府规定各省拨款均须户部核定,并成立盐务处,架空各地盐运使,控制财权;将开矿、修路等权力都收归中央,控制经济命脉。引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索“铁路国有”政策,也是改革后的内阁的决策。不用说,这些新实权机构、官办事业都掌握在“爵二代”、“官二代”及其少数亲信手中。从清朝中期后,地方势力就上涨了,中央政府实权下降。新事物涌现,新的力量已经茁壮成长。晚清政府却想以贫弱之躯,不顾分权之实,重温集权专制之梦。这就激化了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等各种矛盾。

同类推荐
  • 国有企业严抓“四风”学习读本

    国有企业严抓“四风”学习读本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还没有一本专门针对国有企业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辅导读本,本书正是从这一现实需要出发,为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党务工作的同志编写了学习材料,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参考。
  •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从思想意识和具体技巧上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媒体新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与“无冕之王”;让自己的媒体形象亮起来;领导口才与演讲艺术;关注基于民意的舆情;运用媒体作宣传;直面虚假负面报道;接受采访的技巧;做成功的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中的媒体管理:学会运用和引导网络;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等。书中精心穿插了许多资料链接,这些资料或知识,或案例,或图表,方便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在每章的最后还附上了……
  • 论自由(译林人文精选)

    论自由(译林人文精选)

    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自由主义思想家。《论自由》是密尔最具个人特色,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这部论述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和人文教育的一部经典教材,以致被人认为如果不读它,就不了解自由主义的真谛。如果要列举西方从古到今人文思想的二十部经典,本书定可入选。一个半世纪以来,本书不仅对于西方的思想界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东方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也产生了重要的冲击。
  • 丹麦廉政建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丹麦廉政建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丹麦何以成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本书译介了丹麦廉政建设的政策、法规和举措,以及丹麦学者对此的解读和阐释。同时,本书还包括了中国学者对中丹廉政建设的思考。
  • 重塑面向公众的政务服务

    重塑面向公众的政务服务

    近年来,在我国具有“小政府”之称的政务服务中心发展迅猛,由集中审批、集约办理再到集成服务的发展历程,是对传统官僚体制及其观念习惯的深刻变革。本书基于丰厚的实践基础,勾勒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逻辑脉络,揭示了政务服务中心发展的基因密码,阐述了它的存在价值、未来走向和生命力等问题,填补了公共管理的学科空白,是我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百科全书。
热门推荐
  • 重生腹黑殿下要跑路

    重生腹黑殿下要跑路

    百里昭版:百里昭是牧国的暮朝公主,一朝为国而死,一命呜呼后。一觉醒来重生成了敌国战神他嫂子。为窃敌国情报,百里昭牺牲色相。(甜甜甜)情报到手,相公气走,没关系没了他百里昭还有事业。什么?!事业都搞不过那个傲娇?!没事!那就再使一次美人计攻略他!景行版:旁白:将,防骗指南买一本吧。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早买早学习。助您早日脱离被骗事业骗身心的痛苦。景行:不要,我乐意,我享受,我开心。两个人的小剧场:百里昭:你仰慕的是何人?景行:我仰慕的人是个女将。百里昭:你为何仰慕她?景行:我仰慕她百折不挠,我们交战数次,她无一例外均败于我手下。可仍每每再战她都斗志昂扬。百里昭:那你心仪的是何人?景行:我心仪的人是个女骗子。百里昭:那你为何仍心仪她?景行:我心仪她百折不恼。景行看着百里昭红透了的脸,暧昧的笑了。
  • 我融合了一条龙骨

    我融合了一条龙骨

    天降龙骨,夺天造化!融合一条龙骨,拥有龙纹神戒的易小飞,以无敌姿态,纵横都市,谁与争锋!!!
  • 地灵世界

    地灵世界

    古老的乡村,神秘的传说,光怪陆离的地下世界,神奇宝物的神秘力量,返乡青年的致富新门路等等……请跟随主角去看看吧!
  • 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六十年

    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六十年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专论和报告等形式,系统阐释国新中国六十年来,在以往的基础上人权理论研究、人权建设实践以及人权对外交流的发展。其中既肯定了我国人权保障的巨大成就,也指出国尚待解决的问题的对解决相关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全书分三个部分:其一,综论篇,按人权保障的内在逻辑,汇集了人权概念、人权理论和人权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人权问题应有的科学态度等专论。其二,分论篇,以《世界人权宣言》、国际人权公约之分类,结合我国宪法、法律相关规定,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内容分题做了论述。其三,国际交流篇,收入了作者二十年来参与我国与外国人权对话、参与主持人权对话研讨,以及其他形式的对外人权交流之部分报告、讲话和重要发言。此外,还收入了作者本人及其与胡云腾先生一起对我国人权建设撰写的研究报告,作为附录。本书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朴实,可资理论研究、高校教学、人权建设实践参考,也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人权知识的良好辅助材料。
  • 隋唐洛阳

    隋唐洛阳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化解诸多艰涩的古籍,叙述和分析隋唐时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唐人韦应物咏洛阳云:“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洛阳作为隋朝、唐朝的东都和武周武则天的首都,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跸,利用洛阳来临制东夏、统驭全国。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侣、留学人员,梯山航海,来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
  • 橙黄唤神录

    橙黄唤神录

    精神颓废的大学生高天麟在网吧邂逅游戏女神柳青塘,原本在学校受尽白眼的他能否在她的帮助下重新振作?在电竞“橙黄”中邂逅了各路大神的天麟能否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电竞之路无?刺杀之王,噩梦牢笼,无解天神,团队节奏与极致个人英雄主义的碰撞,是杀戮战胜恐惧,还是在迷惘中龟缩高地等待GG?让别样的游戏之路带你感受电竞的魅力!
  • 神秘典当铺

    神秘典当铺

    被人追进女厕所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个面色平静的男青年男青年问:“你需要交易吗?”他呆若萌猴,觉得自己仿佛在做梦“这不是……女厕吗?”男青年面色不变,嘴角却细不可见的抽了抽“这不重要!”男青年斩钉截铁:“重要的是,你需要交易吗?”“代价是什么?”他问“代价是,只需要从你身上拿走一部分……
  • 异界逆袭之王

    异界逆袭之王

    摊上一堆不靠谱的爹娘,那就得自己靠谱才行啊。
  • 五灵天尊

    五灵天尊

    通玄大陆风起云涌,人魔妖三方冲突不断。三大势力各据一方,成三足鼎立之势。宗天截身为天宗宗主之子,却被长老赶出宗门,且看手握通天功法五行散经。一心只想杀上天截宗报杀亲之仇,看宗天截如何在这风起云涌的世界筑就无上神功,复天地之仇,整一方魔门,踏尽十万妖山。所有种种都在这五灵天尊中……
  • 触及超凡

    触及超凡

    如同神话降临现实,阴魔,暴怒,雪之下,幻想炼成......当被誉为神权的事物介入人生,不被凡人所见的利刃,轻易斩断了,作为生命的尊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血腥杀戮,百万存一。植物般平静的人生一去不返,以天地为囚笼,被迫进行渺茫的生存可能。啊?拿错剧本了?我的力量体系和他们不一样?是滴血重生+屏蔽神权的能力?来剑南长舒一口气:那没事了。既然选择成为天魔,那么他便要成为凌驾世界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