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900000031

第31章 老百姓怎样保卫财富(1)

财富的流通就像打麻将。麻将本身不能创造财富,无非是你的钱到了我的腰包,我的钱又进了他的口袋。不管谁输谁赢,都是我们四个人的钱。股市和房市也是一个道理,炒得再高,也炒不出真正的财富来。“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泡沫呢,早晚是要破的。要问你的钱到底哪里去了,肯定是流到更有钱人的口袋里去了。

1.你的钱到底哪儿去了

在全球经济都受到美国金融海啸冲击的那会儿,股市、房市、商品市场都像自由下坠的皮球一般,甚至连原来最保守的货币市场都开始下跌。每天,媒体的头条都会非常渲染地报道:“股市狂泻,8万亿蒸发”、“退休账户大亏,2万亿蒸发”、“房市大跌,5万亿蒸发!”因为房子、股票几乎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相关,听到这些天文数字蒸发后,人们除了一脸的愁云惨淡,肯定还不禁要问:这么多财富蒸发了,那我的钱到底哪儿去了呢?

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很可能十本书都讲不明白,而且还会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下面,让我来试着将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借用两个最简洁的模型来帮大家理清头绪。在这两个模型里,只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所有的情况都是假设的,并将其他关系不大的因素略去不表。先谈房市。

2009年,美国的房价已经跌到2003年和2004年的价格了,而且一直在持续下跌,预计将跌回2002年9·11事件后的房价,专家说全美国的房市将蒸发40%以上的价值。全美国平均三口一家,按平均每户一栋房子计算,总计1亿栋。2006年年底美国平均房价30万美元一栋,那么那时全美的房市总价值就是30万亿美元。专家推算,按损失40%计,美国最终蒸发的是12万亿美元。可是这么多房子不是还在吗,那这么多的“钱”又都到哪儿去了呢?

看个例子:有一个地区2002年一共有10栋房子,每栋10万(此例都为美元),这个地区的房市总值就是100万。假设这10栋房子没有买卖。随后,开发商造了5栋房子,开价12万一栋,由炒家进入先买下,几经转手。到了2006年年底,房价涨到20万一栋(总共15栋),那个地区房市总值就变成300万。2007年年初开始下跌,又跌回到10万一栋,总值变成150万。和最高点相比,可以说是蒸发了150万。那这150万到哪儿去了呢?

1)假设开发商每一栋赚2万,5栋房子共赚10万。

2)从12万到20万,炒家们在每栋房子上赚8万,5栋房子共赚40万。

从这两点可以看出,10万进了开发商的口袋,40万进了炒家们的腰包,共50万。而这50万哪儿来的呢,很明显,就是从最后“接棒”买下那5栋房子的房主那儿来。结果,蒸发的150万中,50万原来是那几个最后的“傻瓜”埋单了。而原来最早那10栋房子,从20万又跌回10万,它们所谓蒸发掉的100万,其实从来就没有“变现”过,一直就是'Paper Value'(纸面价值)而已。

这就是第一个模型,可以看出所谓房市蒸发掉的财富的“来龙去脉”。当然,上面的模型,扣除了政府税收、土地的转让、交易的费用等其他因素。

可能有人要问,如果在房价最高时,也就是20万,那15户房主将房子都卖掉变现,不就实现300万了吗?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模型的地区其实是一个大市场的缩影。事实上,一旦大家都卖出套现,市场立刻供大于求,等不到大家全卖出,房价便会大幅下跌,这就是美国从2006年年底以来,房市下跌的情况的缩影。说到底,跌掉的价,都落人某些投机商的腰包,而承担损失的,总是不够明智的个人。

再来谈谈股市。

看个例子:我有一个香港朋友H君专炒垃圾股,被称为“垃圾股神”。有一支高科技股的价位最高时曾到达30元(此例都为港币),因其没有潜力,股价一落千丈,后来跌到了几分钱,成了所谓的垃圾股,虽然没有被摘牌,但已经没什么交易量了。H君看上了它,将10万块钱分批砸入这只股票,共买了100万股,平均每股1角钱。在没有什么交易量的情况下,其价格自然就上升到了2角钱,涨了2倍。那些看图形的“技术派”散户们看到这只股票突然上升,又有交易量的配合,以为这家公司起死回生或是将要被收购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冲进去,该股票便从几分钱回升到了几角钱,扶摇直上,一路冲到1元多,而且后续资金还在不断地跟进。这时,H君开始小心地出货,最后,他在这样一支毫无希望的股票上赚了40多万!投资回报率高达400%以上!等他的资金撤出之后,其价格不久又回到了几分钱。过了没多久,这家公司宣布倒闭。

假设这家公司总共有400万股,在1元多1股时,总市值就是400多万。

这是第二个模型。通过这个故事,再看到新闻说,这家公司的股价从30多元跌到了几分钱,市值蒸发了多少多少,你肯定会想,这个所谓的“蒸发”只是将原来就不存在的价值“蒸发”了而已,不足为奇。

以上那两个模型,基本上如同中国人打麻将一般。麻将本身不能创造财富,无非是你的钱到了我的腰包,我的钱又进了他的口袋。不管谁输谁赢,都是我们四个人的钱。股市和房市也是一个道理,炒得再高,也炒不出真正的财富来。“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泡沫呢,早晚是要破的。所以要问你的钱到底哪里去了,肯定是流到更有钱人的口袋里去了。

2.“投资”和“投机”的区别

初进华尔街时,对'Investment'和'Speculation'这两个词特别好奇。从字面上来看,前者是“投资”,后者是“投机”。但我留意到,有时同事们买进某个证券说是Investing,尽管有时买进相同的证券,却又说是Speculating,令我感到困惑。我询问了一些同事有关个中的区别,他们回答不能令我满意,含含糊糊的,查阅了好多财经书籍,也不得其解。

第二年夏天,我所在的银行家信托做一个项目,请来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尤尼。逮着了机会,我请教了困惑我的问题。他笑道:“Good question,看来你在思考,那我就告诉你一个原则吧:‘投资的收益,是来自于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于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你慢慢体会吧,会得出答案的。”

有了这一原则,我渐渐明白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最近几年,常有亲友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我们都看了,也懂得了好些投资基础知识,你总是告诫说要投资不要投机,说投机和赌博没什么两样,但是投资和投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借用尤尼教授的话:'Good question!'因为这个问题点到了个人理财的根子上。

现在人们都体会到理财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的金融化,市场上各类金融产品多如牛毛,除了最普通的股票之外,还有各种基金和各类金融衍生品。每个金融产品都号称自己是最佳的投资工具。而各种商品,特别是房子,更宣称是最佳的投资产品,号称房价只会升,不会降。这一现象体现在前些年的美国,这两年的中国。最近,黄金又被称为最佳的保值品。好像只要购买了这些商品,就是投资了。

其实,要区别投资和投机非常简单:如果你买入了一种金融产品,是准备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的话,比如低买高卖股票房子,那就是投机;如果你是指望这个产品能不停地产生收入,比如定期分得的利息分红、房租收入等,那才是投资。也就是说,投资和投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你买入一种金融产品后,是从哪儿得到未来的收入。

由这个定义来判断,就非常容易分清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中国人最钟情买房子,那就拿买房子来举例。

假如你花100万买了一套公寓之后,再也不关心房价的涨跌,只是把公寓租出去,指望着租金给你带来稳定的回报,这个行为是投资。也就是说,你所投资的这一产品,能给你的未来带来了稳定而有保障的收益。如果出租的公寓每年收益为6万,扣去地税物业管理费1万,等于净赚了5万,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就是5%。但是购买了这套公寓后,每年的租金收入只有2万,再扣去地税和物业管理费,净赚只有1万,比银行定期的利息都低,那这就是一个亏损的投资。如果明明知道买下房子出租带来的收益,肯定比银行的利息还要低,并非期待租金回报,只希望房价能上涨,等卖出去赚得差价,这样的购房行为就是投机了。

从上面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同样是购买房子,可能是投资,也可能是投机。用金融上最简单一个比例租售比来衡量吧,1∶150以下时(国内的情况不同,因为还没有征收房地产税,所以这个比例可到1∶200)的购房行为属于投资,而超过这点则属于投机了。

不过,投资房地产有一条原则非常重要,那就是真正增值的只是土地,而不是房子本身。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了房子后,同时又拥有了土地,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投资;而如果你购买的只是房子的使用权,并没有真正拥有土地,在这种情形下,即便你拥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从金融角度看,也只能视为投机行为。

再比如,你买入一只资深蓝筹股,如美国的电力公司,每个季度都分红,多年来其股息分红稳定在每年5%上下。如果对这只股票的价格涨跌毫不关心,只在乎它能带给你固定的股息分红,那就是投资行为。如果你买下一支高科技股,这个公司还没开始赢利,只有赢利的前景,你是寄希望于其股价上涨,你能低买高卖,那显然就是投机行为了。

对于大市的投入,也很容易区分投资和投机。例如,在2007年上半年,那时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一般在6%到8%,而同期的股票分红率只有2%到4%,如果你买固定收益债券就叫投资,而买股票就叫投机。因为按市场规律,这时股市应该下跌了。实际上,那时如果你那样做了,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则会毛发无损。2009年年初,股票的普遍分红率升至7%到9%,而因为超低利率的关系,固定收益债券跌至1%到3%。这个时候,你如果购买股票,那就叫投资,而买债券反倒成了投机。

购买黄金就更是一种投机行为。因为黄金本身非但不会带来固定的收益,而且还必须支付存在银行内的保管费;像古玩、名画、钻石、邮票这类商品也一样,因为这些东西本身都不会带来任何固定收益,要想获取收益,就只能期望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这就符合了投机的基本定义。

为什么我们反复说,理财中要尽可能多投资,少投机,甚至不投机。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投资注重收入,是可控的;而投机是不可控的,它和赌徒的行为本质是一样的。而由于信息的极其不对称,就像赌徒总是输给赌场那样,散户多半要输给庄家的。

这些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非常不容易。因为羊群心理,人们多半喜欢追高杀低。所以,一般大众投机的多,真正投资的人却很少。这也就是普通散户为何赢少输多的真正原因!

3.最好的投资渠道有哪些

上文说了,由于全球金融海啸,全球股市和房市同步大跌,搞得人人身价大幅缩水,一下子回到了10年前。在此风声鹤唳之际,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究竟还要不要投资?

我在纽约大学曾修过一门证券分析课,首先谈到钱的'Time Value',即所谓钱的“时间价值”。举个例子,100年前的纽约,坐一次地铁只需5分钱;买一个热狗,3分钱。而现在呢,坐一次地铁和买一个热狗都涨到2美元。可见同等数目的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贬值,现在的钱更不值钱了。

记得教课的教授亚瑟说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投资不一定会赚,但你要是不投资,肯定亏!”为什么呢?因为不投资的话,你放在家里的钱随着通货膨胀,肯定会渐渐地贬值。

我老家有个姑妈,家里孩子多,姑父又不会做生意,经济条件比较差,家父和大伯叔叔们常常接济她。20世纪90年代初,她大儿子结婚,我老家的房子还只是八九百元一平方米,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不过八九万。可她为老大筹办婚事只剩下1万,不够付首期。弟兄们给她的钱已经不少了,也不好意思再求他们。她让儿子先结了婚,说等钱存够再买房子。没想到,等她存到2万时,一套房子涨至12万;再等她存到3万时,房子涨到了15万。她银行里的存款怎么都无法赶上房价的增长,如果买房这点钱就是“白存”了。最后还是她的大儿子和我的叔伯们合伙做生意,赚了钱才买下房子。

在美国,几乎每家银行都是FDIC(联邦保险公司)的成员,所有的存款账户都有FDIC保险,即使存钱的银行倒闭,每一个10万美元以下的账户(最近提高到25万美元),都将由联邦保险公司支付偿还,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按这个统计报告,如果1925年放1千美元在银行,到2005年已经“变”成1万,这80年来的平均年利息是3%左右。听上去不错吧,涨了10倍。但不幸的是,这80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是3.5%。如今需要1万5千多才能抵得上1925年的1千。也就是说,将钱存银行的结果是亏了不少。

同类推荐
  • 从邻居的不幸中学习

    从邻居的不幸中学习

    “一边校订《世纪大拍卖》的译稿,一边体味着电视里和网站上的中国故事,我还是感到困惑尽管中国和俄罗斯有如此惊人的不同,但相同之处似乎也同样惊人。”“事实上,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故事,都会让人联想起那句伟人名言只要换一个名字,这里说的正是阁下的事情。正是这些相似之处,才最令人忧心。”本书是《世纪大拍卖》一书的译校者张春霖博士的翻译手记。《世纪大拍卖》讲述的的真实故事比学者们的模型更为生动地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社会和政治转轨的悲壮激烈的场景。俄罗斯创造的是一种“被扭曲的市场经济”、“青面獠牙的霍布斯资本主义”、“土匪资本主义”、“瘸腿的、腐败的资本主义”。
  • 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实用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研究对象,既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经纶济世”,也包括一家一户一人怎样消费、购物、储蓄、投资的小计划。所以说,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它就在我们身边。本书摆脱了经济学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面貌。同时,将经济常识同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来开展行动,从而培养经济头脑,创造人生财富。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 上海郊区发展报告(2016至2017)(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郊区发展报告(2016至2017)(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介绍了2016年度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2017年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与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20几岁的年轻人介绍一些最基本、生活中最常用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让年轻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探究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日常行为,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八阵合变图说

    八阵合变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清欢

    空清欢

    这是本人的练笔之作,也是我的第一本书,我不知道怎么写简介,这大概就是以一个女配的视角去写一个女配的故事。
  • 暖口味心理学

    暖口味心理学

    本书以快速让自己的心情变好为主旨,以心理学为依据,围绕快乐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事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学会掌控情绪,管理心情,用理智驾驭情感,进而获得成功和阳光人生。本书阐述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改善方法。例如,什么是情绪,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如何摆脱情绪障碍,怎样做情绪的主人;心情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们为什么要快乐地活着,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地忧郁和烦恼,好心情由谁决定,如何创造和坚持好心情;在职场如何调节情绪,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自我管理情绪等。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走出心情的低谷,摆脱烦恼的困扰,彻底地改变你的精气神,用热情、积极、乐观和快乐的心情拥抱美好人生。"
  • 齿门

    齿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嬅蛇缘

    医嬅蛇缘

    “哇,白嫚薇,你从什么地方弄来这么大一条蛇啊?”乔沫沫指着桌子上的巨型眼镜蛇标本,吓得……
  • 破晓黎歌

    破晓黎歌

    悠悠万载,多少故事埋葬在岁月之中。少年因何探访密林,万载前因何会定下死局。新与旧的碰撞,老与少的矛盾。在这人人如来的时代,天命之子们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长相思之余念

    长相思之余念

    清冽酒坛散,一梦惊世长安仙。浅吟清唱对错何妨,唯记一点荧光青微凉。——《寒衫浮梦》繁华与败落,绽放与飘零,憧憬与幻灭,瞬间与永恒……长安是最苍凉的快意,也是最温婉的忧伤!一袭红衣,叱咤江湖。一身青衣,悬壶济世。——这便是纳兰浔。有匪君子,如琢如磨。风云诡谲,步步为谋。——这便是洛长安。小说《长相思》分为两部:第一部《长相思之余念》第二部《长相思之安年》本书为第一部《长相思:余念》预告:纳兰浔缓缓抬头,凌厉的目光与他重合,轻轻勾唇道:“公子何人?”洛长安灵活地从树上跳下来,耸耸肩,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笑容,“什么人也不是,在下姓洛名遇字长安,号‘想得开居士’,本是个闲人。”……纳兰浔,后台强大,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父亲。一身正气、闯荡江湖的她与清秀小生洛长安结下了梁子,从此二人浪迹天涯,相守于江湖之中……而这一切不过是他的计划罢了,未曾想,她却是自己计划中的一部分,两人会何去何从……直到叶平川的出现,二人的世界不只是江湖那么简单了……本篇小说先甜后虐,第一部《长相思:余念》主要是甜宠文。
  • 徽城竹枝词

    徽城竹枝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今夕何夕繁花渡1

    今夕何夕繁花渡1

    三年前的盛国会上,自小极受宠爱的六公主李珺卿第一次遭到父皇冷眼相对,只因她说的一句诗,只因道士的一句话。自此齐国再无一男子敢提起这位公主。三年后,幽冷的格凌轩外,却有一男子以一片雪夜桃林为礼物来到她身边,带给她一份孤夜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