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900000030

第30章 中国人在华尔街能捞到什么(6)

12.华尔街的玻璃天花板

中国留学生背景的华尔街精英中,自然不乏有识之士,也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像我的旧上司,曾任某大投行VP格林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我进入那家投行,格林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就是因为他竭力向我们大老板推荐而最后定下的。

VP,Vice President的简称,就是“副总裁”,听上去很牛,不过在华尔街,只是中层头衔中的最高一级而已。

格林是国内某省的高考理科状元,清华的物理学士、硕士,中科院的天体物理学博士,来美国后又在耶鲁读了第二个博士,毕业后在华盛顿的一个试验室做了两年博士后。

鉴于他超强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每次部门招聘新人,部门总经理理查会让他去把关。那天我去面谈,第一个见的是白人埃瑞克,第二个见的就是格林。一看见一位亚裔脸的人走过来,我暗自祈祷,希望他最好不是中国人。因为以往我去大大小小的公司面谈,只要是白人,面谈这关我总能过。而碰到印度人和中国人就基本没戏。当格林确认我是中国人后,他出了一道最难的题目对我说:“你不要试图去找答案,只要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就行了。”很幸运,我答对了,更幸运的是,格林是个有志向的中国人。他说:“中国人论聪明、论学历不比别的族裔差,我们所缺乏的就是抱成一团的精神。你放心,我一定在部门经理面前给你打包票。”

经格林不避嫌疑挑选进公司的同胞,还不止我一个。

格林是我在华尔街见到的最具野心的中国人。他毫不掩饰自己往上爬的企图,努力训练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坐到高级主管的位置上,握有用人权,使自己本民族的同胞享受平等待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像陈冲那样花大钱,每小时150美元,请专业人员纠正他的英语口音,又去学校专门学习写公文报告,还经常去Toastmaster(一个全球性的非营利俱乐部,通过模拟练习和即时反馈,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在不同场合说话的方式),还拿到了纽约大学金融专业进修班的结业证书。在我看来,以他的能力和学历,他做高管绝不差于其他族裔的人。

后来提拔格林为小组长,邀请我调入了他的小组。共事不久就发现他的脑子反应极快,做事干净利落,不愧为高考状元。而且方方面面,从金融到电脑到模型无一不通,更具备宏观能力,简直完美得无可挑剔。其实他那时已经在华尔街滚了十来年,要是白人的话,像他那样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应该是MD(“董事总经理”,华尔街高层中的最低一级)的级别了。

之后三年,每年年底我们部门都将申请格林升迁的名字报上去,并且有理查的强力推荐。可遗憾的是,他的升迁之路每次都被堵在公司顶层。有一次召开公司大会,格林大胆地质问公司CEO:“我们公司的升迁是不是只根据姓氏,而不是根据能力?”问得CEO一脸尴尬,顾左右而言他。

一直到去年,格林还是VP。上个月的一天,公司人事经理找他谈话,对他说,公司在香港有个董事总经理的空缺,他完全符合要求,只要他去报到即可走马上任。

格林毫不犹豫地说,我去!我祝愿他在新的岗位上能早日实现理想!

其实格林的遭遇,好似一滴水可以看到一片海洋,正是我们这批在华尔街资深中国员工的缩影(我也不例外),真可谓不如归去……

高考状元格林的境遇不由使我想起另外一位旧上司卫康。卫康可以说是ECN开发的鼻祖了,他早先是路透社属下的,美国第一家做ECN(电子通信网络)的Instinet公司的干将,在20多年前加入Instinet ECN的开发小组,并成为骨干,完成了其中最关键部分的设计和开发。当今的ECN就是以他们当时所确定的规范为标准的。我在他的手下做了一年半,学了许多在学校都学不到的本事。

卫康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士、纽约大学的金融硕士。他不到两岁就跟着父母从香港移民来美国,小学、中学、大学都不曾学中文,娶的太太又是新加坡人,英语是母语,卫康的自我认同原本应该没有任何问题,是当然的美国人。可偏偏每次参加大型的聚会,碰到高鼻子蓝眼睛的人,闲聊中总会问他:“你从哪儿来?”如果聚会的地点不在纽约,他会说:“我从纽约来。”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令对方满意,疑惑地再加上一句:“是吗?”要是聚会在纽约,他回答:“我是本地人。”同样也不能使对方满意,便会刨根问底儿:‘Really? But where are you originally from?’(“是吗?我是问你最早从哪里来的?”)其实卫康知道他们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什么,可他就是不想使这些人满意,偏偏说:“我是美国人,就是从美国来的。”嘴上虽这样回答,可心里却捉摸开了。为什么“他们”老这样问呢?如果问起“最早”从哪里来的,大家就都不是美国人了,美国应该是印第安人的天下,可如今的印第安人又在什么地方呢?

由彼及此,到了2000年的一天,卫康终于请了一个月的长假,带着全家开始了寻根之旅。他们先去了广东,又到了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和云南,足迹踏遍了半个中国。一回到纽约他便自觉自愿地学起了中文,每小时30美元。想到在中国看不懂商店招牌,听不懂中国话,深觉有愧炎黄子孙的脸面。现在有人再要问起“你从哪里来?”他就会大声地说:“我从中国来。我是中国人!”他对我说,中国文明比美国早了五千年,比欧洲都早了上千年,作为中国人的后裔,我很自豪!我很高兴他找到了归属感。

9·11事件后,我们在世贸的办公室毁了,搬去新泽西州上班半年。那会儿,我们公司租了几辆小车,让住家相近的同事几个人同坐一辆车去上班。我和卫康住得比较近,编为一组。而那时他在学中文,正好逮着机会,于是我们一路上谈天说地,我教他背简单的唐诗,说普通话。他惊讶我的中文这么“纯正”,很是羡慕。他说:“你中文比我的中文老师还好,早知道我跟你学,每小时付你50美元。”我笑道:“我们同是中国人,跟我学,免费。”

身上毕竟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的中文水平进步神速,虽说还不能读与写,但一般的口语可以了,只是听起来美国味儿挺浓的,不见他的人,光听他说话,洋腔洋调的挺好玩。

遗憾的是,9·11事件后BRUT ECN业务一路下滑,一年半后被纳斯达克收购,我所在的部门一锅端,连卫康也不能幸免。他1998年与Instinet的十来个人一起被BRUT ECN挖脚跳槽过来,在他的主持下,BRUT开发了自己独特的、最高效的交易平台,使BRUT没几年就成了当时五大ECN之一。这中间的辛劳、苦劳只有他自知。而我给他讲的最后一个成语故事竟然是“飞鸟尽,良弓藏”,生活是多么的讽刺!

后来据他说,他度假回来找工作非常不顺,华尔街的大环境本身就不好,做了几年高级主管,他对于具体的技术生疏了,CTO的职位有限,到公司当CTO,本来就不易,而对他这张“中国脸”来说,可能性就更小了。曾去过好多家投资银行面谈,都因位置不合适而作罢。

看来,在华尔街,华人的天花板一直很有限,这是多么不公平。

13.失业后如何寻找新工作

2011年年底到2012年年初,美国失业率已攀升至25年来的最高点,仿佛谈虎色变,人们被媒体所报道的失业率吓坏了,担惊受怕哪一天桌上的电话铃响起,被告知“你被裁员了”。随着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经济学家预测,明年失业率将达到10%。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失业率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年。

而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也创下了4.1%的纪录,这是美国政府1992年开始跟踪记录的。按照这样的失业速度,如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将在某个时候会失业,或从事半职工作。

如果不幸失业了怎么办?是自暴自弃等着拿政府的救济呢,还是面对现实,积极地想办法争取重新开始?希望下面的小故事,能给不幸失业的人带来启发和希望。

我在纽约一家证券公司的老同事罗伯特斯诺,原先是做金融产品销售的,在金融危机中失去了工作。罗伯特清醒地意识到这次找工作可不像以往,因为他的许多朋友丢了工作后,都挣扎在寻找新工作的征途上,毫无进展;想继续回到“游戏”中去,就必须将自己职业生涯中所掌握的每一项技能,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于长期从事销售工作,罗伯特养成了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失业后,罗伯特没有自怨自艾,他马上到文具店,买了一本硬封面的笔记本。他发誓: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每天所有的活动,包括跟谁打电话,说了些什么话,做了哪些运动,感想如何。甚至连每天吃了些什么,都做详细的记录。

为了保持高昂的斗志,每天早上九点钟,罗伯特必定打电话给失去工作的朋友们,互相问个好,并商量这一天应该如何度过?而礼拜六早上,罗伯特则联络小区里的邻居,也是最近才失业的前首席营运官、前首席财务长。他们聚在住家附近的咖啡馆,交流面试心得和体会,相互传授面试的小技巧。

不像有些人,一失去工作便爆炸性地发履历,罗伯特则在他的笔记本上排列了一长溜的人名,像他的销售计划书——15个依然在领导岗位上的老同事。然后他坐定下来给他们写电邮。其中有一个老同事,罗伯特已好几年都没有联络了,老同事在网络产品销售公司上班。罗伯特写道:我期待着新工作。几分钟后,回信来了,只有简单一句话:给我电话。

做销售的都知道,见到潜在的买家只跨出了第一步,关键必须弄明白人家需要什么?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人家为何非请你不可?于是罗伯特搜罗了这家网络公司所有的信息,包括CEO接受采访的报道。他把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并且详细记录在PowerPoint的演示文稿里,就像做作业那样,规划着怎样得到这份工作?又如何在头三十天、六十天或九十天里完成销售任务。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面试中,罗伯特的表现是完美的。最后一轮面试,也是罗伯特的第7次面试,当他谈到怎样把从前的客户拉过来时,面试他的经理走到黑板前写了一些想法,罗伯特站起来拿起笔,和经理肩并肩在黑板上来来回回一同讨论战略。

令人不可置信的是,失业两个半月,罗伯特便得到了新聘约。他所做的无非是定时给朋友去电话,与邻居交流找工作的经验,搜罗研究信息资料,七轮面谈,以及黑板上的一个灵感。当然,还有他的饮食日记。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失业的现实是残酷的,尤其是纽约的金融行业,我认识的好些朋友中,单据我所知的,就高达每四个中失业一个,平均已经失业了半年以上,有的甚至已长达十个月。我自己也有过两次失业的经历,对于失业的滋味感同身受。目前的形势下想重新找一份工作,关系网固然重要,还必须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方式,单靠传统的方法似乎不灵光了,必须到市场上去挖掘隐藏的机会。

像我的朋友大卫,失业后去教堂做义工,据他说,是上帝在做工,这些年来,因为工作太忙,周末杂事又多,离上帝疏远了。在教堂里,他非但得到了心灵上的安宁,而且还通过教堂“就业网络支持组”,不久就找到了新工作,不可思议的是,新工作比原来那份工作收入更高,更有发展前途。大卫感慨道,真是上帝在“做工”啊!

还有一个找工作的最佳途径,那就是加入当地的专业协会。我太太在多伦多的一个朋友苏姗,任职于无线电台的广告部,她感觉工作即将不保,便加入了当地的专业协会,同时继续上班,并强迫自己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时间过去了三个月,当“这个时刻终于到来时”——失业,苏姗在一次协会的活动上高声呼吁“谁要我?”结果经专业协会的介绍,失业仅仅一个礼拜,苏姗就坐在了新的办公桌上。

虽然“船到桥头自然直”,可面对严峻的失业率,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巧思妙想,便能及时化解面临的危机,这样不是更好吗?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系列中最值得玩味的经济学新体验,成人与儿童都能读懂的经济小说。书中用小狗皮皮的视角,结合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分析出经济学中最质朴的原理,带你轻松享受阅读之旅。
  •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基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比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基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比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围绕中东欧和独联体16个转型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影响因素、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和资本流动逆转与金融稳定性关系四个主要方面,为同处于经济转型和金融开放中的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创业中国

    创业中国

    本书整体分两部分,上半部分讲述在国际背景下中国是最适合创业的国度,讲述中国轰轰烈烈的创业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选择。下半部分偏重实操就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资源,素质以及创业者需要有人指导,有专业的机构指导,作者是专门从事指导别人创业的,其多年执业经验对创业者的指导落地性强。
  •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是一本关于经济学思维的经典著作。作者巴斯夏以破窗的寓言为引子,指出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决策中往往存在思维谬误,只看到“看得见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见”的部分,进而导致决策失败,并且造成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书中的主题包括赋税、政府补助(产业、艺文活动、教育)、公共建设、贸易保护主义、就业问题等。就像哈耶克所说的:从来没有人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清楚地揭示了理性经济政策的关键难题所在。而建立“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思维模式,对个人也很有启示:决策始于远见,在做决策时,既能看到可见的后果,又学会看到当下看不到的后果以及可能给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这也会助我们更好地做决策以及评估决策。
  • 不懂法律,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法律,就当不好经理

    竞争的压力和市场的发展,不仅要求企业经理要懂得法律,而且要求企业中的各类人士也要懂得法律,只有这样,法律这一武器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另外,企业只有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营造出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挺直腰杆干事业。本书立足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全方位解析了企业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的要点和关键之处,对企业常见的法律问题作了浅显易懂的阐释。着重论述法律策略,其目的是要让读者掌握如何有效防范和系统规避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本书的编写力求语言简练、朴素,简而不繁,各个层次的读者在读后都会有一些收获。相信本书将为您的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成为您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热门推荐
  • 皆与岁月成痴

    皆与岁月成痴

    那年夏天时光静好……“给,擦擦吧。”“你好,我叫陆书墨。”“可是,他们也说了,那是传闻,所以说我只相信我眼前看见的。”“因为,你猜……”“陆书墨。”“嗯?”原来这世界天使是真的存在。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巧合呀,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每次的巧遇都是我精心琢磨已久的陷阱。下雨的时候常常不带伞,看见你从教室门口急匆匆的跑来递给我一把伞,原来我是爱上了你为我着急,为我担心的样子。其实我一直在你身后,只是我站在背光处,月光下如玉的,你感觉不到我。
  • 转念仙魔

    转念仙魔

    仙道?魔道?那又如何,黑暗的本就是人心。既然已近腐朽,不如毁灭,由我来重建。修璃,你看着吧。你想得到的一切,我都会将之毁灭。师傅呀,您可知道,弟子好想你。现在依儿很好,有个很爱我的人,您且看着,用不了多久我定会回到雪华宗,为您报仇。。。。且看如何报这血海深仇。另类成神!!!
  • 都市龙神进化系统

    都市龙神进化系统

    “什么!你拥有神龙系统,可化神龙,我不是你对手?”凌风一笑,也不生气,下一刻!吟!江湖市第一人,凌风一口吞了!“哦,你说你有无敌满级属性系统,天赋999+,根骨999+,悟性999+,学什么修炼的都快,我是废物,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凌风摇了摇头,下一刻,吟!云东省第一人,凌风一口吞了!“很好,你说你有最强装逼系统,秒天秒地秒宇宙,我算个球?装逼装到我这里来,可以。”凌风轻笑一声,下一刻,吟!华东区第一人,凌风一口吞了!……大道三千系统,各路争锋。凌风背负双手:”跳出大道外,不在五行中,系统之王,我的龙神进化系统!““凌风哥哥,灵儿想你了。”“我的好灵儿,这就来了!”
  • 物种合灾

    物种合灾

    长猫耳的兽娘,长牛角的硬汉!在一个天灾降临的世界,物种的碰撞下,会有怎么样的事情发生呢?
  • 丑角洗战袍

    丑角洗战袍

    看去年,他如鼠如蚁如尘埃,任人践踏!待明日,他鲤鱼跃龙门,天下无敌!青梅被死对头勾走,朝他泼污水。他斩断情丝,放开胸怀,前方有更多的美女!大鹏一日同风起,他扶摇直上九万里!过五关斩六将,跌落谷底辗转爬起,奋勇向上,以直报怨,以嘴炮犀利打垮对手,开创相声新流派,乐州宇终成一代宗师。
  • 电竞新锐女王

    电竞新锐女王

    少女廖纾墨,大四即将毕业,所爱裴以安丧生于歹徒之手。廖纾墨为情自杀喝安眠药,被学校劝退,休学一年。偶然某一天喝新品饮料普洱茶,瓶盖上发现了网址和ID,游戏开发者是裴以安。廖纾墨进入游戏世界,解开谜题,过程中结识了新朋友——风情万种的Megan和一个玩世不恭的阔少。游戏一共经历了名媛芳魂、十项全能、谍战风云、别墅杀人、杀手Online、惊声尖叫、哭泣玫瑰几个关卡。最后阔少发现了游戏的阴谋,想要救赎一切,被小墨组织。任何一种感情都容不下第三者,谁才是第三者!是兄弟之外的廖纾墨,还是恋人之外的裴以安,或是暧昧之外的裴以霖?
  • 经典人文:人文思想卷

    经典人文:人文思想卷

    本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主编的系列读物,书中收录了众多经典的思想、人文、社科文章,有很强的阅读和收藏价值。灵魂和精神的领域有着强大的稳固性。那儿也会云霞飞动,变幻莫测,却夜夜可见深邃的星空。那儿也会花开花落,岁月不驻,却无法改易千古山河。那些北欧好汉,正是看到了这个领域的深邃星空和千古山河,才重新书写人生。
  • 金屋藏娇之锦绣王妃

    金屋藏娇之锦绣王妃

    世人皆知,靖安府有一婢女名为文祾瑶,颇得靖安王府大小姐和大少爷宠爱,处处以公主之姿娇养,华贵的服侍价值连城的首饰样样不缺,当代诗人调侃其为金屋藏娇的娇。此女长大之后才华出众样貌倾城得世间男儿所求,然,靖安王府大少爷不乐意了,从小养大的童养媳岂容你等染指?笑话!
  • 恶童

    恶童

    这些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记忆是细碎的,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骗人的。我不敢说它们有什么意义。首先浮现在脑海的是房子,最重要的事情在此处上演。相邻十来间一款一式的房子,前后七八排:楼高四层,灰水泥墙,暗朱红漆木门和窗框。巷子平整,不见哪一户凸出或凹进。如果站在半空,会觉得这一区的“切边”整齐。房屋前门带小园子,杂花绿叶藓苔从墙上蹿出,但人们多从后门出入。至少,我们是这样。因之,我对“自家”后门、别人家的前门是熟悉的。后来,记忆淡漠、变形了,但别人家二楼三楼阳台的石料护栏上幽绿的菱形图案,还有些许印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