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5100000022

第22章 打破城乡二元体系 促进城镇化发展(1)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要避免再走过去的“老路”,要打破两个最大的障碍,即进一步推进土地改革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一、城乡二元体系现状及一元化体制机制的健全

随着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税等相关税费的陆续取消以及相关的政策补贴的实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保持相对持续稳定的发展,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农村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不断突破。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旧存在,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已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最终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近年来,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改善,但是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受到限制,城乡工农体制分割明显,乡镇企业产业升级和资产重组也受到严重制约。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源配置不能在广阔的农村市场得到改善。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富余的剩余劳动力没有从简单的粗放型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机器工业不发达,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受阻,依然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之路,由此导致农业生产率极低。从社会资本的总投向来看,城市资本投放率占国家总资本投放率的比重非常高,绝大多数的资金、技术和服务都投向城市,为工业化进程增加动力。虽然改革开放后发展至今,国家政策已经向农村倾斜,但是实际资本投放率仍然很低,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比重相差甚远,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如果不建立有利于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既会影响城市活力的增强和城市辐射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也会影响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二)城乡户籍制度导致城乡居民差别化待遇

城乡户籍制度也是阻碍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原因之一。早在1958年,我国户籍制度就已经建立起来了,起初禁止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国家将户籍制度做了一些调整,但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仍然存在,这阻碍了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农民工利益无法按照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受到公正待遇,歧视政策没有根本消除。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中,他们不愿意放弃土地,并且原有土地使用权长期保持不变,这样,农民工进城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生产建设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部分只能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和粗放型的生产活动,抗风险能力差,存在潜在的失业风险。城市劳动力市场处于二元分割的状态,这无形中增加了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成本,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市场转移。同时,城乡体制差别导致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的受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程度影响就业,也就影响收入,这是个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造成代际之间农村就业、收入不平等。政府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政策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也受体制约束,盲目地投向城镇。农村的基础教育资源贫乏,与城市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趋势并未扭转

农民增收缓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障碍,也会直接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3.10∶1,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预计到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4∶1。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有很多,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政策投入倾向、科技投入含量和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农民增产增收,影响城乡差距。我国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大部分农地按照农村劳动力平均分配,农地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国地区之间土地资源和人口分布不均,加之各种“圈地运动”矛头指向农村,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权利不平等,城乡土地价格差巨大,导致土地资源流失和结构性失衡。土地分散经营必然造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产品供给层次低,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的结构性矛盾明显,难以获得市场优势。而且单个农户由于主体分散、组织化程度低、获得市场信息渠道窄、缺乏市场风险控制能力,进入市场困难重重。同时,家庭生产的盲目性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也造成农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就客观上要求提高农村土地效益,增加副业培育途径,才能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但是农民知识水平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限,规模效应和集约化经营难以实现,因此农民增产增收非常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趋势难以扭转。

(四)农民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性建设不健全

我国从1994年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以来,从试点工程开始,逐步向全国铺开,到2000年得以全面展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推出新方案,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化医疗制度,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改革试点的推行暴露出很多问题,实施举步维艰。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医疗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混乱的现象。到2013年3月底,全国共设立包括村办、联营、乡卫生院和私人办卫生院在内的92.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医务人员素质和能力有限。村级卫生室一般由私人以集体名义开设,大多以营利为目的,与乡镇卫生院争地盘、抢业务,致使三级卫生网秩序混乱,层级指导关系弱化,卫生资源配置得不到有效改善。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人均享受医疗服务数额很少,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非常严重。农村人口中约50%的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受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情况更严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制也不健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院是计划经济产物,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垄断经营,观念落后,具有“一大二公”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保持了一种相对封闭、保守的运作模式。由于当时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没有引入竞争机制,医院缺乏自我经营管理、增收创收的思想意识,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原有模式的医疗机构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令人堪忧的是,高额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重要支出,几乎占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大部分,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居民收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近几年来,新农合制度已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新农合补偿标准也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离农民心中的目标差距仍然很大。一方面,政府担心合作医疗基金透支风险过大,把补偿范围和报销比例等规定过窄,农民得不到实惠,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新农合的宣传力度不够,材料不全,有些乡镇只是形式上拿到了新农合的政策通知,却没有实质上让农民了解新农合政策,导致部分医疗费用因资料不齐不能得到补偿,或因来回补齐资料(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再者,由于当地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医疗设施不齐全,重大疾病无法检测,转诊省、市大医院就医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一些重急患者因此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医疗负担沉重,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此外,虽然民政救助资金和新农合制度对农村弱势群体都规定了一些优惠措施,但是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整合力度远远不够,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沉重的医疗负担,一些特困户也无法负担除合作医疗补偿以外的自付医疗费用。

(五)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障碍,需要通过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来解决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同类推荐
  •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张哲所著的《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党群关系理论出发,立足于利益多元化格局的背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剖析党群关系背后的利益关系,直面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出现的新问题,求证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嬗变的原因和时空边界,提出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党群关系新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群关系理论支撑范式。旨在使读者正确认识利益多元化格局中党群关系的变化,为我党更好地履行利益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 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知识读本(第二版)

    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知识读本(第二版)

    现任吉林省人大人事代表选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著有《人大代表知识读本》《人大机关公文写作》《怎样写议案》《专门委员会工作手册》等多部著作。其中《怎样写议案》获2008年第四届中国公文论著“天山杯”三等奖;《专门委员会工作手册》获2009年第十七届全国秘书学论著二等奖。
  • 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本文集收入的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的学术报告。讲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向听众娓娓道来,讲学结束后,讲演者与评论人、讲演者与听众、评论人与听众、评论人与讲演者、评论人与评论人之间,通过相互问答、彼此辩论、互为补充等形式,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可以说这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思想交流平台。
  • 制度物议

    制度物议

    本书辑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白钢研究员评论古今制度的专题论文。共26篇,分编成4辑。第1辑“抛砖引玉”,略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他问题;第2辑“一得之见”,检选以往行政经验的现代意义;第3辑“他山攻错”,分析批判现代西方民主理论及其在制衡与纠错方面的借鉴意义;第4辑“矫世变俗”,分析中国朝向21世纪的变革。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热门推荐
  • 绝天帝师

    绝天帝师

    神帝之师,遭遇徒弟背叛而死。前世帝师,重生归来。修一双道眼,看破天下本源。待我归来,踏天骄,掌生死,覆灭轮回,我失去的,要亲手拿回来。
  • 爱比金坚

    爱比金坚

    陈梦遥原本生活安逸,有喜欢的事做,有爱她的丈夫,不料平地起惊雷,一夕间,丈夫入狱、小三上门,公司陷入破产境地。面对如此困局,她是选择离婚自保,还是独自撑起公司?一个整日沉醉在文字间的弱女子,又能否应对商场上的尔虞我诈、血雨腥风?最终,她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吗?更有风流俏丽的年轻女画家叶青,为了追求理想中的爱情,又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 梦中化蝶

    梦中化蝶

    梦里梦外何处化蝶,何为真?何为假?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梦,没有开始,又何来的结束?无因无果,却依然有梦。本书以作者的梦为基础进行创作,在保证逻辑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证梦的原汁原味。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手册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手册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书就如何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和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特别是针对基层党委开展“两新”基层组织建设、以及“两新”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如何开展党建工作,如何使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如何针对“两新”组织的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 合法生活

    合法生活

    父亲:知道吗?你要好好地生活。小孙:怎么样才算是好好地生活?父亲:就是像样的生活。小孙:像什么样子?父亲:当然是像个人样!小孙:那人样又是怎么样的?父亲:你就是要和我抬杠是不是?小孙:不是啊,我已经是个人了,还要怎么样才能变得没有人样呢?父亲:像你现在这样的熊样就活得没有人样!小孙:那你说个人样出来啊,我好照着那个样子去活。父亲:你白看了那么多名人传记了吗?
  • 绝刃天下

    绝刃天下

    地球王牌林绝杀死不幸死亡,来到了玄神大陆,灵魂穿越到一个修为被废的家族子弟身上。凭借体内神秘的天绝刀开始蜕变起来,一步一步走向强者之路。碾压各路天骄,专治各种不服。林绝出刀,绝杀天下。
  • 皇上是个妃管严

    皇上是个妃管严

    她穿越只求一份安逸生活,却卷入如此巨大的阴谋权斗,危难时,他朝她伸出手,打破她的迟疑,“跟我走?”当诡计多端心思缜密惯于扮猪吃老虎的她,遇到俊美无俦权利倾天却腹黑狡诈的他,风云变色。她为爱义无反顾,他许她倾世承诺,“待我登上帝位,只许你一人为后,后宫无妃!”男强女强,执手天下,绝世无双。
  • 道友,看群聊

    道友,看群聊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凌啸有幸重活一世,却依旧逃不脱这八苦,苦苦挣扎,坚韧求生。直到有一天,他脑子里联通了一个未知的世界,那里的人告诉他。世间有鬼,人可超凡!
  • 新月集(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新月集(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