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1200000007

第7章 哲学(1)

概述

拉尔夫·巴顿·佩里[18]

神圣的哲学是多么魅力超群!

不是愚昧之人所想的那样枯燥或晦涩,

它像阿波罗的箫管乐一样动听,

又像是堆满佳果珍馐的不散筵席,

囫囵吞枣的人无法品得其中滋味[19]。

弥尔顿气宇轩昂,以哲学之名写下上述诗篇,自此哲学相当成功地减轻了自己“枯燥艰涩”的恶名。可是,对于那些“愚昧人”的观点,就是对经院哲学、中世纪哲学和弥尔顿时代既成哲学有一番了解的人,都免不了在私下怀着赞同的心。最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哲学——尤其是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在形式上越发自由,愈来愈有想象力,愈来愈有自我表达力,而给了当今那些哲学的批评者和贬低者(可叹人数太多,不便详述)以新的话柄。哲学遭到非难,理由不是它不悦耳,而是它不实际。想想看,“阿波罗的箫声”,本身就很可疑,它全然不具形,又十分遥远,这跟一个以效率和常识著称的时代对不上脾性。

哲学与效率

我真诚地希望自己能够站在效率和常识的角度向诸位推荐哲学,这样你们可能就会倾听、理解并且相信我。这算是获取你们信任的一个妙招吧。我多想这样说:“现在请看!哲学不过是简单明白、讲求实际的常识而已。”或者说:“如果你想成功,试试哲学吧。它帮你成就自己,推销自己,助你超过竞争对手,令你事事高效!”如果我能这样使出浑身解数,你的本能和成见也会教你立时同意我的说法。然而,如果我真的这样说,我就是在骗你,我向你推荐的已然不是哲学。哲学从不简单明白,也不以实用见长,它更不是什么成功的手段——不是人们平常以为的那种成功。哲学就是这样,不是个别时候是这样,而是事实上就是这样。

哲学之要义,就在证明常识不可靠,证明庸俗的成功标准的缺乏根据。有些事物必须是你走向它,而不是它走向你,哲学就属于其中之一。你必须自己前往哲学的居所,你不能要求它也走向你,你们好在半道相遇——这时你遇到的根本就不是哲学,而是某种可怜的妥协——是一副空壳,一个幌子,哲学的灵魂却早已不在其中。只有让哲学为自己发声,用自己的语言发声,一个人才可能理解哲学的意义。如果说哲学是有益的,那是因为它带给了生活别样的东西,一种它所特有的东西;而且,它的衡量标准由且只能由哲学本身提供。

哲学与常识

我们不能说哲学之合理性在于其讲求常识,但至少可以将两者做一番比较。既然已经必须承认哲学与常识是两样,那不妨好好弄明白它们的不同。那么,什么是常识?首先要说,这很明显不是一个常识问题。常识所特有的属性之一就是:它一定是不能被质疑的,它被视为理所当然。大量的确信组成了常识,而且这些确信普遍被认为站得住脚;你不会对它们有任何疑问,相反,你要靠它们来决定问什么样的问题。它们是保守的意见,是牢固、统一的信念,是人们行为的依据。人们在思考时,就已经无意识地将常识作为前提。作为一个具备常识的人,我利用常识来生活,来思考;我和别人一样,都有那种实践和理论上的成见——也即常识,但我根本不去思考常识本身。

但是现在假设一下,我某天心血来潮,神游天外,竟然开始思考常识本身,这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常识,这个从未被质疑过的权威,被证明出错度很高,它的魔力不再。我马上就想到了这个例子,那就是常识也有它的历史,时间和地点的变迁令常识也随之发生改变。昨天的谬论可能变成今天的常识,同理,昨天的常识在今天看来可能会显得迂腐和古怪。16世纪说地球移动的人是怪人,20世纪说地球不动的人才是怪人。更进一步,一旦常识被如此反思,我们就能看出常识中至少有部分完全是非理性力量的产物,比如习惯和模仿。常识是长期被人们相信的,被反复断言的,在事实中渐趋牢不可破,地位稳固;与最近或最新的东西比起来,常识总是更容易被人相信,更不容易被怀疑。周围人相信什么,我们总会无意识地反映在自己的看法中,就像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我们会留意模仿彼此的口音跟词汇。甚至,一种看法只要传播得广,就俨然成了既定的权威。它会得到民意的支持,人们支持它就像支持其他常规的东西一样。对于那些不信者,人们满怀敌意地猜疑,认为他们不可靠不可知——“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步会做什么。”更有甚者,这些人被当作是对公共治安的威胁而遭到迫害。

我把习惯和模仿称为“非理性”力量,这么说的意思是它们对真理没有特殊的尊重。它们证实和传播好的思维方式,但同样也证实和传播劣的思维方式。我不是要从这里得出结论说常识肯定就有错;事实上,有很多理由能够证明常识确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向导。照这样看,常识又在其他的理由层面上获得了合理性;但它本身并不是终审法院。常识是稳定的,被大众接受的,但这不是说它就不能被批评,而且它的稳定性和大众性可能正是批评的针对所在。虽然无法百分之百地肯定,但常识或许确实阻挡了真理的道路:那些仅仅是古旧的、人们熟知的东西,借由常识便获得了毫无根据的权威,我们的头脑因为常识而不再接受新的东西,就像光亮再也无法照进紧闭的门窗。

而哲学家是这样一种人:尽管可能被认为想法古怪,但他却依然要冒着这种风险去挑战常识;他站在多数人的对立面,这么做不是为了对抗,而是要引导多数人去反思,反思那些由于惰性或盲目而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东西。他是一位批评者,不计后果;他是一位提问者,不可抑制;他的提问没有尽头。每当觉得人类智性堕入昏沉,哲学家便想方设法将其刺醒。每个时代都有一次哲学兴趣的蓬勃复兴,都有一次新的哲学运动,并且这种现象具有周期性,这是事实。像苏格拉底、培根、笛卡儿、洛克或康德这样有几分特立独行或热衷思考的个人,总是不循思考的故道旧辙,他们发现走老路固然更轻松,但如果另辟新路,则更有可能达到目标。这样的思想者总是要求重新检视旧有的成见、旧有的方法;他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新的中心,从而思考和研究的轴线因为圆心的变化而不同于从前。

如此一来,哲学便总与常识作对,当然前提是这些常识是习惯和模仿的产物。然而,常识还有一些特征也与真正的哲学天才不容。这些特征是什么呢?我们只消回忆一下那些站在常识的立场发出的对观念的褒贬,就能得到清楚的答案。面对被认为违背常识的观念,人们通常会怎么批评呢?我发现,以下三个形容词最常用到:“不实际”“太空泛”或“不具形”。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会感觉到这些词里的贬抑之意。同时这些词也暗示了,与常识相宜的观念必须是“实际的”“具体的”和“具形的”。哲学作为对常识的矫正,其职责就是要证明:这种说法(不管是明是暗)远不是可以被接受的定论。

那么,在通俗的意义上,“实际”指的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假设有座房子失火了,有人被困在了屋顶上,朋友们在底下想办法。其中一个朋友建议去隔壁扛一把梯子过来;另一个朋友建议这个人爬到邻居家的屋顶上去,再顺着排水管爬下来。这些都是很有用的建议。可这第三个朋友想知道的却是什么原因导致着火,此人为何试图逃离。其他人会立刻要求他闭嘴,因为他的问题全与眼前的紧急情况不相干。又或者,你走近一个正全力做事业的人,向他提点建议,从他的反应里你就能发现你的建议到底是实际与否。如果你说你发明了一样东西,一个物理装置或者机械装备之类的,它能让眼前的事情更顺利地进行,而这就显示你是个实际的人,人们就可能会听你说。但如果你问一个商人他这样辛苦地赚钱是为什么,并且对这么做是否值得表示怀疑——好了,他这下算是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不切实际”的人了。他或许会在“工作时间之外”与你谈谈天,但他几乎不大可能会重新信任你。由此大概可以看出,“实际”意味着它跟眼前手头的事情关联紧密。情况经常是这样:成年人手头有活儿、忙这忙那、有目标等着他去实现。而所谓“实际”,就是任何有助于你达成目标的东西;所谓“不实际”,就是除此之外任何别的东西,特别是对目标本身的思考。而哲学家的建议,通常是后面这种类型。这类建议总让人觉得不合时宜:你正在做的事情,它帮不上任何忙,反倒总是打算叫你先停一停。对实际工作来讲,哲学确实是不合宜的。

那我到底要怎么为哲学辩护呢?回答当然是这样:重要的不仅仅是前进,而且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不仅仅要把事情做好,而且要做值得做的事情。这句话的正确性显而易见,但人们却很容易忘记。故而,哲学家的职责就显现了出来:提醒人们记住它,说服人们偶尔反思自己的目标,并重新考量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有了生活的哲学,你做事选择怎样的方式方法就有了理由,而且,你打算通过这些方法来实现怎样的目标也有了理由。

哲学与一般化

“太空泛(一般)”的东西也会遭到常识的责难。在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是具体情境,而不是理论。所以获得信赖的人是有经验的人,而有经验通常意味着熟悉某一组特定的事实。在政治生活中,一个人需要的是对具体环境的熟悉,而不是一般性的观念;他必须了解具体的人和手段,而不是抽象的人和原理。文明和进步的观念含混不清,时常被历史学家怀疑;对他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搞清楚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工业世界里,经济价值的理论远非必需,有关当前的成本、工资和物价的知识才是要紧的。作为对生活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要训练眼睛,训练手,因为是它们起着辨别和操作的功能,理性和想象力的训练之所以不那么重要,是因为它们对思考的广度太过热爱——这样很容易导致模糊了细节。又或者,它们在对终极的探索中,可能会忽视眼前之事。

常识对一般化当然不会全盘否定,因为它对知识非常尊重,并且知道,没有一般化,什么知识也得不出。规则和分类是必需的,法则和理论甚至也是必需的。然而,思想的一般化倾向必须有所节制;一旦过了某一点,它就变得荒谬、怪诞、脱离事实,“漂在半空中”,此时,那些有常识的人就会牢牢根植于地面,带着轻蔑、消遣的心态,甚或茫然的惊愕,抬头看着这一切。

故而,哲学之所以对常识构成冒犯,不是因为它的一般化——毕竟人的思考无法离开一般化——而是因为它的一般化没有止境。冒犯常识在哲学家那里是一种必然,这是忠实使命所需。没有一般化到了哪一个程度就必须打住这么一说。哲学家的专职就是尽可能地一般化。此举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他可能是被“无聊的好奇心”驱使,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他可能相信,最崇高的人类活动就是对普遍原则的探索和思考;他还可能被这样的观念所激励:能不能跟事物的第一原因和终极理由建立起正确的关系,决定了他的灵魂能否得到拯救。不管是哪种情况,哲学家的任务就是阐述事物的本质所容许阐述的最一般的观念。权宜考量所强加的任何限制都不能使他服从。如果不能比其他人更全面、更综合或者更深刻地思考,哲学家就将完全失去其身份特征。哲学家不代表任何事实或利益的有限群体;他是全体的思想者。

哲学与明确

很重要的一点是,事实拥有“稳定可感”的名声,而一般化的观念则被认为空洞而飘忽。从这个意义上讲,事实在常识看来又具备了另一项美德,这就是常识判断的第三个标准——有具形。从词的本意来看,所谓有具形,当然就可以触摸。我们要讨论这个话题,就必须触及人性中非常原初和基本的东西。触摸是最原始的感觉。考量一下活的有机体的整个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它们意识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是对于“接触”的经验或预期。能够与有机体接触的东西,是一个实体,所以实体或有形的东西就成了已知事物中最古老、最被熟悉的实例。而其他所谓的事物,其身份就变得非常可疑;头脑在跟它们打交道的时候会感到陌生和没有把握。物理科学之所以得到了常识的信任,是因为它尽管也可能远远地偏离实体,并想象诸如以太和能量之类没有具形的东西,但它总是从实体出发,最后又回到实体。此外,即便是以太和能量,也能激发触觉想象——你几乎能感觉到它们。即便完全明白这样做并不合理,但人类的想象力总是不可能戒绝做这样的事情。不可否认,上帝和灵魂都是精神性的,而其最高的权威正是源于这一点。但是,普通人的头脑想到这些概念的时候,总会清楚地赋予它们以肉身的形象,好像如果不这样,大脑在跟它们打交道时就很无助一样。

同类推荐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成长实录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成长实录

    读这本书,我们会感受到“育才”领导的开拓精神,“育才”教师的奉献精神,“育才”学生的勤奋精神。我把它们统称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就是这种蕴涵着责任、使命、激情、大爱的“担当”精神伴随着东北育才双语学校走过了六个春秋冬夏。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作者呼吁年轻人动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性来体认和接纳柏拉图哲学体系所传授的、圣经启示所聚焦的、通往真理和品格的道路,并且援引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的“道”(the Tao)一词为其命名,彰显了其普世性的内涵。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且颇具深度的主张。作者认为,在当时的英国,教育忽视了对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教授和传达,片面狭隘地强调“理性”原则,使学生对伦理和道德的理解流于表面和功利。路易斯指出,这将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危害。
热门推荐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百越先贤志

    百越先贤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杀进中产

    杀进中产

    最近,刘威明的脑袋里使劲磨着一把软刀子。信峰通讯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刘威明,和他的助手阿呆,去看一栋待售的中式庭院。那房子真叫人心动,它所在社区三面环高尔夫球场,绿阴如碧。高尔夫球场又分别是十八洞和十六洞的,一眼望去,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社区内清一色全都是别墅,造型各异的独户小楼,散落在树木摇曳,花草浓郁的大小山坡上;有长河与回廊环绕,小桥与流水相映。刘威明所看的这栋中式庭院,前后还有两个大院子,院墙高筑,比西式别墅私密性明显要好得多。看着看着,阿呆兴奋了,刘威明也激动了。
  • 开局一只皮卡丘

    开局一只皮卡丘

    作为全息网游——精灵神域的内测玩家之一,安素明明打算凭借自己做的笔记,好好当个生活玩家赚钱糊口的,只是……开局随机的第一只精灵,发给了她一只皮卡丘是个什么鬼?难得要她向辣个男人学习嘛,想了想某智永远的十岁,皮神换地图必然强行5级,以及无法夺冠的魔咒,安素不禁打了个寒颤……神奇宝贝,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同人。
  • 新安志

    新安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兰西的兴衰

    法兰西的兴衰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高卢雄鸡”最初的啼鸣与荣耀,为法国在近现代的强盛奠基的大革命,威震欧陆的拿破仑帝国,1815~1848年:三十年的退缩,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荣与辱等。
  • 世界战役秘闻(世界军事之旅)

    世界战役秘闻(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
  • 都市之巅峰传奇

    都市之巅峰传奇

    亿万年前恶之宇宙的封印逐渐破碎,来自地球的少年又该如何在早已沧海桑田的地球一步步变强,应对那日后未知的各种凶险!
  • 近水先得玥

    近水先得玥

    景玥心心念念的cv男神竟然是父母朋友的儿砸,还住在自己家里了!景玥:崽崽,麻麻爱你崽崽·萧暮景:壁咚景玥,俯身吻向景玥我不要麻麻,只要你,你即是全部,惊艳了我的人生。1V1,超甜,新书番外,期待票票!
  • 旧情复燃

    旧情复燃

    端午节刚过,气温就直线上升,预示着江南的暑天就要来临。冷炎冰感到特别烦躁,不单是因为高温,而是因为昨晚上有人打电话约他见面。打电话的人是他早年初恋的女友,一个叫刘小敏的漂亮女人。按说,有这种艳遇他应该高兴,可他却高兴不起来,甚至于害怕见到她。因为在去年快过年的时候,冷炎冰举报了一个贩卖假币的案子,举报的时候炎冰不知道犯罪嫌疑人的底细,只知道是个姓唐的老板,随后,公安的人就到宾馆里把那唐老板抓了。冷炎冰建筑队里的会计杜杰阴阳怪气地跟炎冰说,唐文前被抓了,你还真的去举报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