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0100000028

第28章 日本华语电视媒体语言特点(3)

2.“港台腔”式新闻播报在日本无“立足之地”

在日华语电视新闻播报丝毫未受到“港台腔”的侵袭,这与“港台腔”在中国内地大行其道形成鲜明对比。笔者从“港台腔”的句尾上扬、发音偏前、重音多且随意、播报语速快、无轻重格式等特点入手,分析在日华语媒体的新闻播报,从而证明“港台腔”难以立足的原因。

(1)身处在以沉稳见长的日本新闻播报的大环境中,加之在日本落地的华语电视新闻媒体的新闻节目中,新闻大多是以“播报”为主,这势必会影响《日本新闻》、《新闻纵横》等华语电视新闻播报的语言样态。清楚、简洁、沉稳自然成为其追求的播报风格。多年来,风靡内地的“港台腔”式的新闻播报,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句尾上扬。在处理新闻播报时,适当的连读、句式扬起是需要的,但是,句句上扬,如此单一的技术性处理,势必造成受众在信息接收上的“心理紧张”、“审美疲劳”。依赖句尾上扬所营造的新闻新鲜感显然不是“万金油”。在日华语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在句式的技术处理上,以新闻稿件内容为依托,设计使用适当的语式。挖掘新闻的新鲜感、表达新闻的新鲜感、传达新闻的新鲜感,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运用积极的上扬语式,就可以达到目的。所以,从“句尾上扬”来判断,日本华语新闻播音中没有“港台腔”的痕迹。

(2)日文发音比较靠后,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英语发音蹩脚的原因所在。长期生活在日本的华语播音员早已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倘若追求“港台腔”式的中文新闻播报的另一个特征——发音偏前,势必会出现“嘴里打架”的口腔状态,造成口齿不清,吐字模糊,影响信息传播。

(3)“港台腔式”的新闻播报特征除了发音偏前,句尾上扬之外,还有就是对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汇的过度强调。虽然重音的表达是多样的,但不能是随意的。多处的重音设计所造成的“多谷峰”的语态,在违背重音处理规律的同时,最严重的后果是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错误解读。在日华语新闻播音,在重音处理上,还是秉承少而精的原则,但比较随意(关于重音随意在后面详述)。

(4)语速快——“港台腔式”新闻播报在听觉上的特点。笔者在日期间看到的中天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语速快”是最突出之处。倘若是喜气、有趣的新闻,播音员更是“手舞足蹈”,快到极点,作为观众看到的只是播音员喜气洋洋的脸,至于说的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如此快速地处理文字稿件的直接后果,便是文字信息在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的无形损耗。在日华语新闻播音以沉稳、舒展见长,这显然与“飞快”的“港台腔”式播报是不同的。出于各种原因考虑,适当的语速的目的是有效地传递新闻信息,不是为了哗众取宠,突出个人。

(5)“港台腔式”的新闻播报除了上述的特点之外,还有就是播报时没有“词的轻重格式”。正确使用词的轻重格式,目的是使语义清晰,受众接收信息过程通畅。来自中国内地的大批在日华人收看台湾新闻时,经常在信息接收上产生歧义。除了新闻内容政治倾向性过于明显之外,其有声语言表述方式影响了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而在日华语的电视媒体中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主要来自中国内地,长期形成的语言习惯使其在轻重格式上暴露的问题大多是使用的不准确而已,例如应该是“中重”的格式,说成了“重中”格式。

(6)此外,一些语法使用上的不同,例如:“我有看到……”,“……,这个样子”;以及一些词汇的使用也不同,我们说“水平、考虑、百姓”,台湾用“水准、考量、民众”。在上述语法、词汇的使用中,在日华语电视媒体主要按照中国内地的使用规则。

3.新闻导语播报重音选择随意

在日华语电视媒体的新闻播音中,无论是发音部位,还是发音方法都与中国内地一致。其稳重的播音风格决定其在声调的使用上,摒弃了大幅度的语式变化,音高变化相对较小。

《日本新闻》和《新闻纵横》等新闻节目中,播音员主要以口播为主,口播内容通常以新闻导语为主,几乎很少涉及篇幅较长的新闻稿。由于这些播音员大多未经过相关专业训练,所以,在口播导语时,重音的选择随意性较强的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重音选择欠准确,语式单一,语式变化小。“由于导语位置重要且内容凝练,包含了新闻的几个W要素”,对于未受过专业训练、缺少新闻实践经验的人员会认为,“每一个词语都很重要,都得强调,进而造成了导语内部支点(重音)过多,整个语式僵直架起,语流的自然曲线运动完全被拉平,语意反而不鲜明了的现象”(高蕴英,2005,p.43)。

由于播音员在播报时,语速较慢,句尾以降调居多。与先前笔者所述的中天新闻频道——张扬、起伏不定、句式夸张不同的是,《日本新闻》、《新闻纵横》的句式变化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了。较为单一的新闻播报语式,整体感觉较为低沉、舒缓,缺少新闻播报的新鲜感,语式缺少跳跃感。

4.新闻评论播音内容翔实、雕琢痕迹稍重

在日华语媒体的新闻节目中,除了新闻导语播报之外,由叶千荣主持的《叶千荣的新闻空间》是一档新闻杂志型节目,由于当时叶千荣身为东海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有关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等领域,这为节目制作提供了有利资源。特别是节目中就某一新闻时事发表评论,叶千荣“非媒体”角色的学者身份为其新闻评论增加力度。在节目中,叶千荣的角色是中心节目主持人,主要是就新闻时事发表评论,新闻评论内容时效性较强,所涉及信息更是丰厚翔实。因为新闻画面素材较少,所以,节目的看点自然落在了新闻评论者的有声语言上。事实证明,收看该节目的观众主要也是看看叶千荣是如何看待该问题的。叶千荣来日本留学之前是一名话剧演员,虽说普通话中稍有上海话的口音,但还算标准。但是,话剧演员出身的他,着实有些字字“夸张”,音程时间较长,这样的发声吐字在电视节目中显得比较生硬、笨拙,特别是对重音的强调处理方式上显得比较刻意,这样的有声语言表达雕琢感较强。

在《叶千荣的新闻空间》中,节目主持人叶千荣主要以“三言两语”的小言论为主,在论述内容上,注意将同一类型的材料集中整合。而在语气把握上,有时稍欠准确,暴露出点滴的说教色彩,特别是有关在日华人社会出现一些敏感问题时,通常以“先到者”的身份自居,节目中批评性的语言过多,而劝诱、解释的内容较少。

5.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信息含量低、形式单一

作为新闻节目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现场报道,在当前的新闻节目中被广泛使用。在日华语媒体的新闻节目中,现场报道所占比例不多,主要原因还是人员、技术设备条件所限。其现场报道形式以录像型现场报道为主,电视新闻节目的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主要采用的是“日常结果型现场报道”。其表现形式是:出镜记者简短的新闻导语,之后是录像报道。此种现场报道只是普通的录像报道的“变形”,出镜记者形同虚设,出镜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的形式远远大于新闻信息的传达。

由于自制新闻节目内容主要以在日华人社会重大活动为主,所以现场报道的“开场白”的语言内容已经形成固定模式,“各位观众,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今天日本华侨总会××分会在此召开×××会议(举行×××活动),庆祝×××周年。”有声语言信息含量比较低,大多数出镜记者未接受相关专业化训练,出镜报道时语态犹如背书,缺少交流感。

6.华语新闻节目中夹杂日文词汇

众所周知,中文和日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语中的大量汉字读音与中文不同,但是字意却大同小异。例如便所、整理、主义、科学等。如同在英语国家中的华人,通常在说中文时夹杂使用英文单词一样。在日华人同样在用中文交流时,会使用日语单词,与使用英文单词不同的是,使用日文单词时有时会用日语发音,还有很多时候会用“中文说日语”。例如“面接”这个词,是指在就职、考试时的面试,日语发音是“めんせつ”,但是,有时会被直接读成汉字的发音。

这样的使用习惯在新闻谈话节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通常是在采访在日华人时,对话双方身处同样的语言环境,在相互可以理解的前提条件下,在会话交流过程中,类似的“中文夹日语”、“日语中文说”的情况较多。

在节目中,除了“日语中文说”情况外,还会用“中文日文并用”的情况,这与中文中夹杂英语单词发音如出一辙,不过与国内为了赶时髦不同的是,这主要与身处日语语言环境有着直接关系。由于长期处于日语语言环境中,中文水平退步是不可避免的。在用中文谈话过程中,经常会一时想不起中文这个词怎么说的情况,情急之下会用日文来替代,以便对话顺利进行。无论是信息的传达者节目主持人、嘉宾,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不会因为这样的语言使用而影响对话的展开,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

活跃在海外的华语电视媒体,除了满足海外华人的收视需要外,更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对外宣传的媒体重任。寄生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产品,只有依靠强势媒体才能完成文化渗透。盘旋上空的各国卫星电视频道,在大力推销发达国家制定的“全球化”思考方式、生活模式、生活标准的同时,悄然地享受着媒体文化霸权带来的附加效应。面对如此媒介生存环境,海外华语媒体路在何方。

据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统计显示,2004年年底,在日外国人登录者超过197万人,达历史最高水平。在日华人总数已达62万4558人。随着在日华人总数的不断增加,在日华人的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定居人口增加,登记人数增长速度放缓,留学生、研修生总数上升等几个趋势。在日华人结构变化,反映出目前在日华人社会需要多元化的媒体环境,如今,简单的新闻拼盘节目根本难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滞后的媒介语言内容、语言表达样态,更是难以吸引受众的眼球。

事实上,在日本本土华语媒体制作的电视节目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谷时期。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华语媒体发展不同的是,日本华语电视媒体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步履维艰的境地,依靠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华语媒体生存的现状近一段时期是不会改变的。大量的、本土化的、高质量的自产节目何时敲开冰冻的河面,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高蕴英,2005,《教你播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第43页。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本书是目前国内首部探讨20世纪以来全球知名媒体国际传播战略的教材。《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以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特别是国际战略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媒体经营管理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在描述BBC、VOA等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演变历程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这些媒体的主要国际传播战略。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迈向卓越的城市智慧化进程:基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迈向卓越的城市智慧化进程:基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本书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27座国际城市为案例,系统剖析了这些城市智慧化发展的理念、特点、各自所倚重的发展路径,给出迈向卓越的城市智慧化推进方法和策略,对于当今城市化大环境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邪皇后

    邪皇后

    狗血+鸡血+热血+小白+正剧=伪正剧。ORZ……本文口味丰富,老少皆宜。二小姐唐宁,死里逃生,却蒙上被贼寇玷污清白之名。原本要嫁给惊采绝艳的六皇子她,不知何故竟上错了花轿,嫁了传闻中的药罐子三皇子。残花败柳配药罐子,绝了!世人都说,他们的结合简直是一张茶几,上面摆着一个杯具和一个餐具。可谁又知道?负负得正!当悲剧和惨剧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演变成喜剧。她是只狐狸。丰富细腻迷人的味道,一层一层地吸引着你味觉。请小心提防,狐狸,会咬人。【片段版简介】:(一)“卓元鹤,你的女人在前面冲锋陷阵,你竟躲在后面无动于衷,是不是个男人啊你!”卓元鹤嘴里叼着狗尾巴草,姿态慵懒,嘴角牵起一抹柔和的笑,“没办法,软饭吃多了,也就习惯了。”(二)早就听闻唐二小姐不要命,今日一见,方才知道传闻竟是真的。”“我要命啊,要命的很呐!生活多美好,抬头见帅哥,低头见美男,宁愿不要脸也得要命啊!”“唐姑娘高见,高见。”【重点】:1.本文一对一。2.本文很狗血很小白很恶搞。3.本文就是写男女主角腻腻歪歪的废话。4.本文乃狗血文狗血文,请调整心态进入!友情推荐:《妾誘》《卧底女教师》《狐狂》《赖上契约老公》《黑道女教师》《风云皇后》《我们分手吧》
  • 醉是清风月撩人

    醉是清风月撩人

    一个不小心被人拽下跳台,结果穿越了?!别人都是帅哥美男俊小生,怎么轮到她就变成满脸胡茬子的李逵?天命不公呐。
  • 枪管之国土防线

    枪管之国土防线

    戰爭,是一部发作的绞肉机,粉碎的是文明文化,历史,践踏的是躯体,鲜血,骸骨。警世钟也被世人所敲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红姑

    红姑

    上世纪30年代,黔东南匪患猖獗。乡村药师孟老大,引领乡亲抵制土匪盘剥,惨遭杀害,其女孟采红奋起反抗,被追杀、获救,寄居镖师罗七爷家,改名罗红姑,跟罗七爷学武,与同门师兄龙虎、强子朝夕相处,跟强子生出恋情。一场土匪打劫引发的无妄之灾,打破宁静、撕裂情缘,把年仅18岁的红姑,推向艰险境地;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赵剑,及时解救,并在其间发现红姑追求正义光明的秉性和过人的胆识谋略,深为赞赏、悉心引导。时逢动荡、变乱,各种反动势力尔虞我诈、肆意猖獗;为“经营地方”、讨好当地首富豪绅朱世南,设诡计迫使红姑为救罗七爷和强子,妙龄嫁予已是老人的朱世南。
  • 滇考

    滇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锻炼

    锻炼

    蒋汉威选的这张桌子在夜市的中部。这样,不管哪个方向有情况都不会离得太远,便于观察。协勤马化龙和陆享彪分坐在他的左右。渐渐地,他就注意到了相隔两张桌子的那个男子。男子桌上摆着好几盘夜市菜肴,几乎没怎么动,一包软中华扔在桌上。一支快喝空的啤酒瓶立在桌子边缘。男子神情百无聊赖,若有所待。喝得有点发瓷的眼珠子一眨不眨地,跟着路过的女人能走出去好远。果然,不久之后,他终于做出了那个动作,把喝空的啤酒瓶口朝下插进了休闲桌中间那个用来插太阳伞的孔洞里。蒋汉威觉得兴奋起来,心脏有力地搏动着,充满了行动前的鼓舞。
  • 繁华落尽,素心不改

    繁华落尽,素心不改

    本书是青年畅销书作者慕容素衣全新文学随笔集。全书精选了二十二位知名女性,有赵四小姐、凌叔华、周璇等民国才女名媛,也有三毛、亦舒、琼瑶、李碧华、梁凤仪、胡因梦、安妮宝贝等当代知名女作家,还有林青霞、邓丽君、夏梦、梅艳芳、王祖贤、朱茵等被奉为女神的明星。她们都有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爱恨悲喜,然而,她们都选择了以同样一种淡定优雅的方式,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 未来是和你

    未来是和你

    一开始,H.U.L电竞公司实习生与H.U.L封神战队的指挥者顾战怀看对方可谓是咋看咋不顺眼,他觉得她太作,是个没本事的花瓶;她觉得他不仅自恋虚伪,还没有自知之明,总是承担自己承担不起的事情,是个只会说空话的花心黑萝卜。身为孤儿的温柔其实坚毅努力,电竞界的“花瓶”顾战怀其实负责任有担当,两个人在日积月累的认识中,逐渐了解对方…
  • 你是岁月的玩笑

    你是岁月的玩笑

    曲溪螺打小就是个胖成布欧似的妮子,当所有小朋友都嫌弃她是个胖妮时,只有他尊重她和她玩。重逢后他不认得她了,没关系,她拼命减肥只为配得上他,当胖妮子终于瘦成了校花,去表白时他却满眼厌恶。“你真的不记得了吗……”曲溪螺问。“我这一生最看不起的,就是借凭外貌践踏别人的人!”襄沐檀冷冷地说,眼中尽是不屑。他说的是自己吗?被路人误解,被心机女二踩低,被男神轻视,这样的曲溪螺竟然还进了襄沐檀的公司当艺人,自然是一顿被黑,全网群嘲,但是……她却黑里翻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