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0100000016

第16章 港台广播电视语言对中国内地的影响(2)

三、内地广播电视的“港台腔”问题

内地广播电视的“港台腔”来源于改革开放后对台湾、香港节目形式的简单模仿,是广播电视改革中借鉴外来节目制作方式的副产品。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文化禁锢之后,国内的广播电视节目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尽管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过长时间的商业化运作,积累了大量吸引受众的成熟经验,产生了许多新颖的节目形式,但这些经验被语言障碍所阻隔,很难被刚刚接触外部世界的中国广播电视所注意和吸收。

作为华语文化圈的台湾和香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受到西方广播电视的启发和影响,融合了华语的语言文化特点和西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产生了一些在当地受到欢迎的节目。对于急需改革的中国广播电视,很自然地会将目光脱离当时还难于理解的西方世界,转而投向没有语言交流障碍,容易理解的港台地区。借鉴港台地区成功的广播电视节目,成为内地广播电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节目理念和节目制作方式的捷径。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和科技领域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而广播电视方面却刮“港台风”的原因。

内地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当广播电视的改革受到资金制约,整个行业需要从广告获取资金时,收听收视率就成为许多电台电视台的重要追求目标,因为只有较高的收听收视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在商业化倾向的刺激下,已经获得商业成功的港台节目,自然会成为地理、习俗和语言接近并具有改革开放优势的东南沿海地区广播电视效仿的对象,“港台腔”也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

严格讲,在借鉴新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时,并不需要连带使用带有当地方言特点的语言形式。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广播电视流行“港台腔”,是国内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当地方言与港台相近的语言特点造成的。长期以来,国内广播电视播音员由于种种限制,大多使用较为正式的文稿播读的播讲方式,对比港台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放松的口语播讲方式,一般听众很容易对后者的亲近产生好感,形成过度的正面评价。而东南沿海一带的方言与港台方言相同或接近,使当地人对“港台腔”并不敏感,许多人宁愿接受带着“港台腔”的放松播讲方式,也不喜欢某些普通话播音员死板的“播音腔”。这也是一些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热衷“港台腔”的重要原因。

“港台腔”包括了广播电视语言中词汇、语音和语法中带有港台地域特点的,不符合普通话规范的用法。在词汇方面,“港台腔”主要表现为当大陆普通话和港台国语对相同事物使用不同词语时,“港台腔”选择港台用法。其中,香港词语对内地广播电视影响较大,许多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流行的时髦词汇往往来自香港。当内地还没有对应词语时,香港词语更是先入为主。研究表明,香港词语在华语区内较活跃,内地和台湾词汇都受到香港的影响,而在三地词语相互渗透中,内地吸收外来词语最多(汤志祥,2005)。“港台腔”在语音方面表现为一些音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的地域发音特征,以及贯穿语句的港台语调特征。另外,它还包括少量与普通话不同,有地域特点的语法特征。在“港台腔”的表现形式中,以词汇和语音特征最为明显。

如果说“港台腔”是伴随早期借鉴港台广播电视节目产生的副产品,那么经过20年发展,当内地广播电视节目逐渐成熟后,这种初级化的简单模仿也应该慢慢消失。但令人遗憾的是,“港台腔”非但没有消失,在娱乐类电视节目中反而有扩大的趋势。显然,“港台腔”的长久存在,有着比简单模仿更为复杂的深层原因。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除了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对港台广播电视节目的盲目欣赏崇拜之外,普通话事实上的超方言性质、内地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加强的本地化和口语化倾向、港台方言与东南沿海方言的接近性、港台娱乐节目的潜在示范作用等涉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和语言使用的问题,也是造成“港台腔”久治不愈的原因。

“港台腔”的产生和长时间存在,与普通话事实上的超方言性质和国内广播电视节目日趋本地化和口语化有关。

虽然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但学者们普遍认为普通话所指的北京音是指北京话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音位系统。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应以“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北京人在比较正式场合所说的普通话为核心”(林焘,2001)。这实际上确定了普通话的超方言性质,它不是人们日常使用的家乡话,包括北京人日常非正式场合说话的发音也可能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这种限定使普通话成了与日常生活非正式口语隔离的正式交际用语。在缺少非正式日常口语样板的情况下,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一旦进入当地的生活化口语,其语句不可避免要受到母语方言语调的影响,产生所谓的“京腔”普通话、“东北腔”普通话、“广东腔”普通话。由此可见,当用于较为正式的口语,尤其是书面化口语时,普通话是有规范标准可循的。而进入非正式口语语体时,则缺少一个具有非正式口语特征的具体语音系统作为样板。

我国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国内方言如果细分到县市以下,可能有近3000种方言(苏金智,2002)。多数使用普通话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处于双方言状态。他们在日常非正式口语中使用本地方言,普通话则是与外界交流的较为正式的语言。两者用于不同场合。一旦将普通话用于非正式口语,不可避免会受到方言口音的影响,形成带有方言味的普通话地方变体。

在广播电视语言系统中,当播音采用文稿播读方式,或者使用比较正式口语说话时,普通话可以保持较为规范的发音,这种情况在新闻类的节目中最为明显。而一旦采用非正式的口语化表达方式,日常使用的当地方言很容易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普通话产生影响。20年来国内广播电视在节目样式和节目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在播音主持方面的最大变化是改变了单一文稿播读方式,口语化倾向逐步加强。播讲方式的变化使发音风格逐渐向日常生活语言靠拢,在当地方言还不能进入广播电视时,带有乡土特征和方言腔调的本地普通话成为接近本地群众的一种选择。使用本地人所习惯的带有方言调子的普通话,可以使当地听众更有接近感。广播电视节目口语化的加强,会促进语言从正式语体向非正式语体转变,也使广播电视使用的普通话向本地普通话靠近。

南方一些方言区广播电视中使用“港台腔”,而没有采用北方方言腔调,与港台使用的方言与南方方言相同或接近有关。

“港台腔”实际上是国语在港台受当地闽粤方言影响形成的。闽台地区古代以来就一直有读书人使用的官话,在当地方言和本地官话的影响下,外省人带来的国语在与大陆隔绝多年后自然会带有特殊的台湾腔(钱奠香、李如龙,2002)。由于内地与港台广播电视发展过程和媒体语言政策不同,当内地播音以文稿播读的规范普通话为主时,带有“港台腔”的国语口语播讲方式就已经被港台广播电视所采用。内地东南沿海广播电视引入口语化主持方式时,国内还没有口语化的普通话节目可以借鉴。于是,具有相同或相近方言背景,发音特点与本地普通话较为接近的“港台腔”,很容易被照搬模仿。

其实,由于方言相同或相近,普通话在我国南方受到当地方言影响,也会产生类似“港台腔”的发音和语调变化。近年来,国内广播电视本地化的谈话和娱乐节目增多,熟悉当地事物和方言的本地主持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普通话不够规范,在口语状态有时很难摆脱方言的影响,话语中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方言调子。这些方言腔调也很容易被归入所谓“港台腔”。但它们与早期主持人有意识模仿,矫揉造作的“港台腔”已经有所不同。

由于南北方的语言差异,南方人对带有方言味道的“港台腔”不像北方人那样敏感和厌恶。这使得带有地方腔调的“港台腔“普通话有了长期生存的基础。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广播电视中缺少普通话非正式口语规范,使早期东南沿海地区广播电视改革中主持人没有现成的话语样板。于是,港台地区较为成熟的口语化主持形式乘虚而入,成为南方一些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模仿对象,由此产生了所谓“港台腔”。在广播电视节目口语化的驱动下,这种最初源自港台的说话方式,有可能与本地带有方言特点的普通话相融合,成为一些方言区广播电视中口语化节目的语言特征。从全国来看,如果不适当干预,在口语特征明显的广播电视节目中,有可能出现南方方言地区以地方化的“港台腔”为特征,北方方言地区以地方化的“京腔”为特征的“南腔北调”局面。

“港台腔”的产生,还与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有关。内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模仿港台播音主持的“港台腔”。十几年过去了,“港台腔”并没有随着时代潮流变化逐渐退去,反而在一些地区的广播电视娱乐节目中有逐渐蔓延趋势,甚至可能成为某些娱乐节目语言的“潜”标准。这是因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内地在娱乐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并没有取得突破,在两岸三地的广播电视中,模仿港台,尤其是台湾娱乐节目的倾向并没有减退。台湾娱乐节目,仍然被许多大陆青年播音员主持人所欣赏和模仿。只要大陆没有受观众欢迎的创新性娱乐节目作为样板,大量缺少创造力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内心中的“港台”情结就不会褪去,节目语言中的“港台腔”也仍然会存在。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语言单一,方言极多的大国。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复杂的国家,推行一种大家都能使用的共同语,并能取得目前这样的效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先例。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作为一般的社交语言,普通话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在生活语言中,方言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在农村和中小城市。在已经使用本地方言作为生活语言的条件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肯定会受到本地方言语音和语调的影响,一旦形成不易改变的发音特征并得到本地多数人的认可,这种混有当地方言成分,不够纯正的普通话就会稳定下来,成为普通话系统中的地方变体。

地方普通话会在外力的推动下逐渐向标准普通话靠拢,但不可能与标准普通话完全一致。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语言在使用中相互融合在所难免,全国都使用毫无差别的同一种腔调的普通话是不可能的。地方普通话在一般人群中广泛存在,进入到广播电视节目中也是很难避免的。

广播电视具有强大的语言影响力,把握广播电视的语言面貌,尤其是具有示范作用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面貌,对于发挥广播电视的语言影响力,推广普通话,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我国在过去近50年中,成功推广普通话,与广播电视坚持使用普通话密不可分。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推广民族共同语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的广播电视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节目制作中的一些新变化加剧了广播电视语言的多样化倾向,一些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追求个性化的特点,与文稿播读时代的发音方式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正常的。但这些变化不应损害或削弱广播电视所担负的推广普通话,促进民族共同语发展的社会义务。

参考资料:

1.汤志祥,2005,《论华语区域特有词语》,《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2.林焘,2001,《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和语音教学》,《林焘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8月版。

3.苏金智,2002,《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双语双方言问题》,《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4.钱奠香、李如龙,2002,《论闽台两省方言和文化的共同特点》,《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同类推荐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 章太炎:大偏至正

    章太炎:大偏至正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联合国常识

    联合国常识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有关联合国的各类知识,内容包括:“联合国: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战火中诞生的靠前组织”、“联合国大楼巡礼”、“安全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等。
  • 环境人类学

    环境人类学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性及其综合性,从人类、历史与环境,人类、社会与环境,及人类、科学与环境的角度对人类与社会环境问题进行论述。
热门推荐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8)短篇小说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8)短篇小说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集结成书。本书为第8册,收录第一届大赛4篇小说作品,包括讲述多角恋爱故事的“晚风入巷”,解读不同青春年华包裹下赞美的“带你出大山”,讴歌生活艰难依然保留人生最朴素情感的“母亲和她的拐杖”,以及深圳作协会员张夏描写与命运抗争的女人“末日传说”。
  • 公司设立与股权纠纷

    公司设立与股权纠纷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公司法》及司法解释中有关公司设立与股权纠纷的一些热点法律问题进行宣讲和普及。
  • 独家婚宠:亿万总裁求放过

    独家婚宠:亿万总裁求放过

    她是从白天鹅沦落成丑小鸭的落魄女,他是被讥笑后一心成为有钱人的亿万总裁。第一次见面,他便一眼将她认出,用权力践踏她所剩不多的尊严。而她,深陷地狱般的生活只为换取想得到的东西,可再看到幼时的阳光却再无力靠近,只能卑微的守望。“各取所需么,我取完了就先走一步。”她打包好行李留下字条,恶魔总裁满世界通缉:“女人,滚回来我既往不咎。”这是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游戏,谁先动心谁就倾其所有的输掉,而她,输不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故事会(2019年8月上)

    故事会(2019年8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回到大明写小说

    回到大明写小说

    他是说书人,他也是小说家,他让穿越小说在大明普及开来,但凡他开讲,那必定会是十里空巷,但凡他的新书上市,那必定会在顷刻之间被抢购一空...时逢靖难之役前夕,他又该如何抉择,是做个腰缠万贯的富家翁,还是封侯拜相,在史书之上为自己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人生在世自己的命运却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新书《大明好伴读》已发!
  • 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伟人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好的书籍是智慧的结晶,如同良师益友,它既教你做人,也教你做事。周一波编著的《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是您学习领导学的良师益友。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领导者的领兵技术,领导者运筹帷幄的能力,以及领导者刚柔相济的艺术,等等,都是《每天学点领导学大全集(超值金版)》探讨的重点,它深入浅出地讲述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即使您现在是一个初学者,一个渴望掌握领导能力的普通人,你也能从中挖掘金子,助你成为一个领导者。
  • 抹不去的眼泪

    抹不去的眼泪

    这是一代人的青春缩影。姜明浩和秦大可、夏晓君、胡莉是同窗好友。姜明浩和胡莉在学习和办板报等活动中,情愫暗生,互相爱慕,可中学毕业前后,随着姜明浩随家迁往农村,四个人也从此各奔东西……
  • 黎少你命里缺我

    黎少你命里缺我

    【甜宠1v1】第一次见面,他就用惊人的方式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她就跟大佬展开了无休止的纠缠。本以为是个高冷臭脾气的拽王,没想到竟然时刻反差萌,林浅觉得,遇到黎言墨之后运气也跟着爆棚。最好的资源是她的,被人欺负了立马有人教训对方,就连出门打个车都能遇到免费乘坐还额外送朵玫瑰花。偏偏被发现之后某人还傲娇的不肯承认:“那些都是给我老婆的,所以,你收了我的好处,这辈子都只能是我的人。”
  • 无边的忧郁

    无边的忧郁

    本书收录有悠悠心会、体验自卑、圣陶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文学呼唤崇高、红桥个体世界、大学一年级等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小说等作品。
  • 王者荣耀之逐鹿中原

    王者荣耀之逐鹿中原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亚瑟,一位古代的传奇帝王,在中原这片群雄逐鹿上千年的土地上,将会发生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