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700000068

第68章 《新京报》汶川大地震报道分析

涂晓华

《新京报》目前是北京信息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其内容严肃而主流、亲切而时尚,版式大气而简约;它以挖掘社会课题而知名,其深度报道及评论已成为该报的一大特色。日均出80版,周五出112版,自2003年创刊以来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一、《新京报》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概况

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京报》表现较为出色,其地震报道占很大篇幅,也有很多好的报道视角、内容和形式。地震后,《新京报》派出60余名记者到灾区,其中摄影记者十多名,分管的老总也深入到一线。在地震期间,《新京报》除了做好每天大量的地震新闻报道以及动态的追踪之外,《新京报》13日即推出11个版汶川大地震专题,14-21日连续8天推出单独成叠的汶川地震号外,每天16到32个版,为读者提供全景式的灾情报告,从动态到全景式的报道,5月21日地震特刊共出了64版,其中深度报道部推出的专题重大策划《逝者》特刊32版,叙述了地震中逝去的30个生命。5月28日推出《活着》特刊,记述了地震中30个幸存者的故事。两个专题,一死一生,表达对人性的感叹和赞美,震撼人心,其记录抒情式的报道,在读者及业界赢得了好评,充分体现了《新京报》的人文特色。之后评论、深度报道从灾后重建、调查、反思的角度将报道引向纵深,地震百日之时《新京报》做了地震回访。5月13日震后第一天,《新京报》有关地震的报道内容多为简要的概括报道,没有深度的报道,内容的冲击性比较弱,可见消息反馈的不足。后几天报纸的报道信息逐渐丰富,《新京报》在后续报道中采用了分类专题报道形式。如汶川大地震之赈灾、汶川大地震之孤儿安置、汶川大地震之对话、汶川大地震之重建、汶川大地震之北京行动、汶川大地震之社论、汶川大地震之次生灾害、汶川大地震之灾区房贷、汶川大地震之儿童节、汶川大地震之追问、汶川大地震之营救、汶川大地震之讲述、汶川大地震之心理救助等等。每一个版面就是一个专题,汶川大地震方方面面的信息,《新京报》都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报道,力图全面深入地反映多层面及其全貌,内容安排较为井然有序,反映了报纸信息整合的水平。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如此严肃的背景下,《新京报》在5月13日、5月22日的头版仍然刊登了房地产广告,笔者以为这是极其不合时宜的。尤其是5月22日头版视觉中心图片的内容是绵竹市富新第二小学遇难学生的127位家长拿着孩子生前的照片在学校门口祭奠,给读者心灵和视觉上的震撼,但头版广告与头版内容的极其不和谐,很容易引起读者的愤慨,《新京报》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在此失分,也使其重大新闻的反应速度显得滞后。

二、地震报道版面的整体创意

面对巨大的灾难,《新京报》的地震专题在版式处理上采取了凸显震撼、哀悼情绪的浓墨重彩的处理形式,特别是号外封面均采用大面积的黑底色来凸显,各版组及各个版采用统一的规划设计,版头栏头统一包装,塑造了鲜明的“地震报道”整体形象。

《新京报》有关地震报道版面中的页眉较有创意,其“汶川大地震”字体进行了裂纹处理和旋转处理,页眉横线也呈现出砖块掉落的效果,视觉上比较生动,增强了“汶川大地震”字样的表现效果。

另外地震哀悼3日《新京报》头版的整体性排版在报纸视觉传播上也极具创意。

地震哀悼日3天即2008年5月19日到21日头版不仅突破了传统的版式,也突破了比较流行的导读式版面,它将三天的版面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整体化设计,有一个共同的设计理念和共同的版面框架,还有相对统一的视觉传播主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哀悼日系列,其设计冲击了人的内心而不是眼球。大字号、大图片、大标题,情感集中,胜过千言万语,在深切的哀悼之外,还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这次全国哀悼日《新京报》头版的设计。

5月19日头版这只废墟中紧握的手已成为汶川地震的经典,它是5月16日晚拍摄的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发掘现场的一幕,一名死难学生手里紧紧攥着一支笔,它象征着灾难,也象征着不屈,其情感基调是哀悼,但又显示了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坚强的精神。

5月20日以一幅老人的手作为主体,其内容是5月19日14时28分在天安门广场默哀的老人放在胸前拿着菊花的手。黑色的大衣作为背景,饱经沧桑的手、黄色的菊花寄托着无限的哀思,将肃穆悲伤的情绪传达出来。在同一天的各类报纸中,大多数党报以“中央领导在中南海向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作为其头版,《新京报》将群众对逝者的哀悼来作为头版,而把“中央领导的哀悼”放在A4版的编排有所创新。

5月21日的头版通版只有黑白两色,肃穆而庄重,大字号的遇难者40075,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人们心中的哀痛。视觉中心是5月20日一位母亲在擦拭遇难女儿的照片。虽则图中无泪,泪却早已在众人心间。

这三天的头版版面设计非常有创意,主题非常明确,三个不同年龄、不同任务、不同姿态的手作为图片的核心元素,共同组成完整的视觉传播图像,体现了三天构思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诠释了报纸的整体设计理念,视觉效果很好,耐人寻味。[1]

而5月21日《逝者》特刊首页,不止是黑白的对比,更是生与死的界限。5月28日的《活着》特刊头版是70名灾民的照片集,以老人与孩童为主,有的哭着有的笑着,但没有一张表现出绝望的神情。两份特刊都由30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一版,每版一图。版式根据图的格式变化,形式多样,图所占的空间很大,给读者先看图后读文的暗示。而特刊内页版式设计也是协调、有特点的。

《逝者》特刊中“逝者”logo两个粗黑体字上有裂纹,契合“地震”主题,而左下角两朵菊花寄托哀思。《活着》特别设计了“活着”的logo。在logo中有绿色的“活着”二字和在毁坏的砖墙前新生的枝芽,象征重建和希望。特刊封底与封面在设计上完全一致的风格,增强了报纸的整体视觉效果和感染力。5月28日《活着》特刊采用了彩色版,传递出生命活力与希望,两大特刊在视觉上保持了延续性。

而通版的使用从地震第一天报道中就采用了,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运用通版强化表现力,使报道更有震撼力,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读者的视觉空间。

在这次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中,《新京报》版式设计在传达媒体感情,实现报道效果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新京报》的《逝者》特刊分析

《新京报》汶川大地震《逝者》、《活着》特刊是新京报人激情与才华最浓烈的一次爆发,彰显了《新京报》采编团队超强的协作意识和战斗能力。《逝者》特刊共32个版面,记录了汶川地震中逝去的普通人,其内容后收集在由新京报社推出的《殇恸——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一书。设立《逝者》特刊,在遇到灾难时作专题报道当然不是《新京报》首创,美国“9·11”事件后第四天,《纽约时报》即推出了名为《悲恸的群像》的讣闻专题来纪念遇难者。作为一个系列报道,《悲恸的群像》的讣闻专题每天刊载,一直持续到2001年11月30日,记录了1800名逝者。这个报道不仅有助于平复人们心灵的创伤,引发人们对亡者的怀念,还启发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逝者》特刊中《新京报》报头从常规的左上角位置移至封面底部正中,报头被缩小并以黑底白字印刷,象征《新京报》对逝者的尊敬和哀悼。特刊封面用在地震中不幸丧生的同胞的名字制作成一个黑色墓碑,“逝者”两个大字及副标题“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庄严肃穆。墓碑上刻着186名遇难者的名字,整版刊登遇难者名单,用直接的方式超越了冰冷的数字,其中有“谭千秋”、“陈坚”这些读者所熟悉的逝者,更多的是一些普通的人。

翻过封面,巨大的“5·12”和四川震区地图映入眼帘,图片下方是一篇特刊刊首语——《请允许所有爱你们的人哭泣》,左侧的特刊目录显示,32个版面通过各种形式展示了30位逝者的故事。而新京报为此专门派出的编辑记者队伍可谓庞大——共有29位记者、12位统筹和编辑参与报道。3版的内容是部分逝者名单和遗言,所有逝者的姓名被黑框框起来,大部分被注明了性别、年龄、职业,这些信息的传递与其他媒体更多地关注抗震救灾的宏大叙事相比,显示出了独特的人文关怀。《逝者》不是一篇报道,而是一个专题。4、5、6、7版面显示出《逝者》特刊的基调,通栏大图+逝者故事+能触动人心的遗言+墓志铭+“逝者”logo,其每个版面都包含四段报道。每个小板块上,先引用“逝者”亲属的话,再附上加上黑框的黑白照片,并用黑标题标出“逝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和生前住址,用最简明的语言勾勒出逝者的基本特征。部分版面的报眉由横排改为竖排,形似挽联,并特意印上了“2008.5·12 14∶28”,即地震发生的时刻。所有的标题都是六个字,整齐、严肃。读者在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片里感受到了哀伤与坚强。

同样整齐的还有一些版面的版式。如第8、第9版,文字分四栏,被通栏大图隔开,上下两个故事,既左右对称,又上下对称。这种刻意为之的对称是在营造一种仪式感,将哀悼的气氛传递。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图片通版——16、17版和18、19版,把四个版面平铺开,发现两个通版之间构成了更大的对称。如果说图片比文字更直观,通栏图片的运用起到了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那么在版与版之间、通版与通版之间运用对称等手法,读者心中的肃穆的仪式感愈发浓郁。

《逝者》的封底,没有讲什么轰轰烈烈的灾区故事,而是用四张图和一段话讲了一个普通中学生的故事,叙事平静而简洁,逝者的父亲一个丈量棺材的动作,一句“这个娃儿是被闷死的”,却显示出难以言表的悲伤。去世的中学生个子很高,以至于需要将腿弯起才能被放入棺材,他有一个篮球职业球员的梦想,而现在“身永驻梦守望”。在举国志哀的气氛中,《新京报》通篇无“哀”而“哀”自出,其间藏着最真诚的悲悯,没有直接劝人坚强而生者读后自会涌动一种力量。或许这就是《新京报》“逝者”的意义。

较之西方媒体,中国都市报讣告版面不多,《新京报》“逝者”版无疑是中国报纸讣闻报道的先行者。2005年3月以来“逝者”版创办,成为我国第一家每周固定版面刊登讣闻报道的报纸媒体,使我国的讣闻报道的主角有了普通老百姓,而不仅仅是名人政要。而汶川地震期间推出《逝者》特刊更是其多年来逝者报道实践的一次突发事件采编能力大检验,更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传媒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要在重大灾难中有很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在于平时日复一日的常规报道的积累。

在报道手法上,《新京报》“逝者”版在追求新闻性的同时特别强调故事性,其标题往往反映逝者个性或细节,文字比较优美,截取人生故事中最有特色的片段,通过细节反映逝者的特点,通过展现逝者一生中的亮点,使读者能从这些事迹中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主人公形象,让逝者的精神气质再现在读者面前。讣闻报道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传递悲伤和眼泪,而是借此记录一段历史,为读者提供一个人的人生故事。作为对去世者一生的概括,讣闻报道是对他的理想追求、性情品格和人生事迹的再现和评价。

《逝者》特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记录历史。该特刊以其人性化的报道风格赢得了美誉,在其对历史的记录和保留方面,它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为本要求新闻传媒更主要的是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关注他们作为生命个体存在于某种特殊环境中的人生体验,使读者也能深刻地体验人生,感受生命。可以这样说,《逝者》特刊是生命历史的记述,而不仅仅只是一则死亡的通知。“逝者”以自己富有人情味的讣闻报道宣扬了这种理念,使人们认识到,逝者与生者的生命价值应该受到同等关注,而这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始终贯穿于《新京报》的每一篇逝者报道中。

总之,《新京报》在大地震中凸显的报道理念、报道内容和报道形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在重大策划报道中体现的专题报道能力、专业调查能力、见识判断能力也表现出了其较为成熟的危机报道理念。

〔涂晓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讲师、博士〕

[1]中华传媒网。

同类推荐
  • 美学与翻译研究

    美学与翻译研究

    从其他学科吸取理论营养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学科的研究,这种跨学科、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译学建构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诚如杨自俭先生所说的那样,“虽然有许多文章都强调要重视从相关学科中吸收新的理论与方法,但大都只是提提而已,很少有人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中借来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新的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各时期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中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相互较量并形成主导力,谁掌握了各历史阶段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谁就获得了更强的文化渗透力,并逐步掌握了世界话语权,乃至决定权。基于此,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人文秩序理论,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能够实现掌握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编写。文中详细介绍了公文的种类、格式,以及机关公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要素;重点讲述了公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文种的基本写法。《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集通俗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精心选择了机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直接需要、经常使用的文体,并通过例文示范来增强实际写作能力,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腹黑邪王:怒宠神偷小王妃

    腹黑邪王:怒宠神偷小王妃

    财迷小贼魂穿古代,成已婚妇女!逛花楼,看禁书,踢赌场……尼玛!相公来了!某财迷瞬间伪装流氓本质,露出狗腿笑容!土豪相公发福利,亲一下,一个金条!财迷女人眼冒红光欢呼:亲耐滴,来吧!一下,两下……喂喂!你这是要咬死自己亲娘子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誓言之初见缱绻

    誓言之初见缱绻

    世界上有很多誓言,或平淡宁静,或震撼人心,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你真的会一直保护我吗?你会永远做我的启明星吗?人生像谜,又像戏,充满了变数,我惟愿,我们能像初见时那样有着最诚挚的笑容,最单纯的愿望。
  • 在平行世界搞事情

    在平行世界搞事情

    因为一场本不应该的车祸,李文杰获得系统穿越平行世界。系统宗旨就是:“搞事!搞事!搞事!”于是乎,世界随着李文杰而改变。雪区传说中的灵兽金狮现世,藏民喜极而泣。岛国首都出现庞大食核怪兽,世界为之侧目,岛国民众死伤惨重,悲痛欲绝……
  • 伤心的留声机

    伤心的留声机

    作者简介:王松,男,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现供职于天津市作协。曾在国内各文学杂志发表大量中、短篇小说。著有长篇小说《春天不谈爱情》《落风的街》等多部,并出版中篇小说自选集《阳光如烟》。曾获首届天津青年作家创作奖提名奖,并获第二届天津青年作家创作奖。牛向东告诉我,不要相信老师。他说老师说的话未必总是对的。这话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一种个性,充其量有一点独立意识,但在三十多年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时叫“反潮流”。
  •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彩色玻璃球

    彩色玻璃球

    日常对话顾笙:是你先喜欢我的,我可没有先喜欢上你.江白:明明是你好吗,当初是谁对我死缠烂打的.某位不高兴了:别说话,我不想理你了,晚上别想睡床了,打地铺吧你,哼!江白:别啊,媳妇,我错了…………………
  • 椒房之宠

    椒房之宠

    一睁眼,竟然穿成皇帝他表妹!慕桑怎么也不会想到,下一秒,她就要被宣召入宫,册封才人,侍奉她的皇帝表哥!传言,他孤傲无情,眼中只有江山,不曾真心爱过任何妃嫔。但一见到她就“情有独钟”是怎么回事?还要让她连跳数级!封妃大典之后,阴谋、诡计也纷至沓来,俘君心、斗宫妃,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步步琼华,问鼎后位!如履薄冰步步为营的她幡然醒悟,她要争的,便是那椒房之殿!
  • 至天主宰

    至天主宰

    一代战帝被亲人陷害惨遭多名战帝围攻,临死之前意外重生,当一代战帝重生以后他要当初的仇人一个个死去,他为了守护的人变强,终有一日他要让这天为之颤抖,终有一日杀尽该杀的人。大道来临不成神便成魔,少年如何经过重重危险证大道,为了守护的人他可以杀掉一切。为了亲人成为疯魔又如何,为了亲人遭人唾弃又如何,我心中的道坚定不移。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管人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管人术

    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平滇始末

    平滇始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