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700000066

第66章 我国媒体灾难性事件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1)

成文胜、陈曼燕

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摆在媒体面前的不外乎是“要不要传播”、“怎么传播”、“传播什么”三个体现着新闻传播观念的问题,对于灾难性事件亦是如此。对一般的事件,中国媒体和西方媒体在传播观念上并无太大差异,但由于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及不确定性,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巨大,对此类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国新闻媒体一向十分谨慎,也因此常常被认为有违新闻传播规律,背着信息不公开的骂名。然而这次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国新闻媒体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报道中所呈现出的新闻传播观念得到了受众和业界研究者的一致肯定。

一、要不要传播:从“不报”到“报”

新闻并不是“有闻必录”,而是有选择的。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的是“要不要传播”,包括此事件要不要报道,报道的透明度是多少。关于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不报”到“报”的转变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媒体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多采取“压”、“堵”,或者避重就轻的做法。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各新闻单位虽然进行了报道,但对灾情都是避而不谈。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人民日报》采用新华社的通稿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发生在1970年的通海地震,期间的报道对灾情的描述也是只言片语,而伤亡人数则到2000年才公布出来的。再如2003年的“非典”初期,大部分中国媒体就采取了沉默态度,有些媒体的报道虽然涉及此事,但也仅仅是配合地方政府,用报道来辟谣。

令人可喜的是,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中国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做法,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为公众的知情权保驾护航。

一方面,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渠道纷纷向人们提供地震的消息,人们可以随时通过媒体获得有关灾区的各种信息。比如,中央电视台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迅速开设直播节目,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并凭借活跃于地震前方约160名记者的庞大采访队伍,实现新闻频道连续20天24小时不间断的滚动直播。各频道推出的直播特别节目总时长近1400小时,创直播历史记录。各频道播发的新闻超过24000条次,信息之密集、更新频率之高、内容之全面,为近年少有。[1]东方卫视、四川卫视、北京卫视等地方电视台也开设直播节目,全力关注汶川。仅在地震的头四天,就有14个全日卫星频道开设专题报道汶川地震。

另一方面,中国媒体在地震报道中,灾情有多严重就说多严重,伤亡多少人就报道多少人,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就说是什么程度,不迟报、不瞒报、不掩饰、不夸大。同时,对地震预报的质疑、学校房屋质量的责难和救助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都有一定的反映。

美国《纽约时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央视的报道。《国际先驱论坛报》说:“中国国家媒体对此次地震的回应异常公开。”英国BBC记者昆廷·萨默维尔则认为这是他在中国所看到的媒体对紧急情况报道最快速、最公开透明的一次。

媒体从“不报”到“报”的转变,不仅对内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对外还将灾难性事件“转危为机”,构建起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成为众多国外媒体、通讯社的信息源,占据了国内外话语权和舆论制高点,从而向外界塑造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党和政府,自信、开放的中国,万众一心的中国人。西方媒体的报道,从政府高效的行动力和信息公开,民众的国家认同程度空前高涨两个方面勾勒出了中国的形象。英国《卫报》援引中国驻英大使傅莹的话说:“一切都在聚光灯下进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看到中国是如何应对困难。”[2]英国《观察家报》认为:“中国对此次地震的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反应正在改变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世界正在更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而且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越来越成功。”[3]

二、怎样传播:从缓报、迟报到及时报道

云南通海大地震、河北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同属于重大自然灾害,通海大地震发生在1970年1月5日,这场地震的死亡人数15621人,是我国进入20世纪以来的百大灾难之一,但翻阅这段时间的报纸,仅能从地震发生4天之后的《云南日报》上找到关于这次地震的报道。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都是在第二天才采用新华社的通稿对其进行报道的。

要说媒体对这两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时效性“慢三拍”可以用当时的科技手段不发达解释的话,那么2003年我国广东地区群体非典型性肺炎事件发生时,科技发展水平和现在应该是十分接近的,但是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在时效性的把握上同样也不尽如人意。近年类似的新闻媒体没有迅速及时报道的事件还有“吉化”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3·14拉萨事件等。

但在汶川地震报道中,中国媒体一改过去那种“慢三拍”的做法,实现了从“缓报”、“迟报”到实时报道的转变。

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14时46分,新华网就开始发布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地震的消息。作为中国最权威的电视媒体,中国中央电视台在迅速向国家地震局获得地震消息的确认后,14时50分以底行字幕的方式告知观众四川汶川发生了7.6级地震(最后地震被修正为8级),15时整,新闻频道值班主播耿萨播送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15时20分新闻频道即打破正常节目播出,推出了直播特别节目,全力关注汶川大地震。地方卫视亦表现不俗,四川卫视、上海卫视、北京卫视等都作出了快速报道,并开启了特别直播。在汶川地震中,北京曾出现“5月12日当晚仍有地震出现”的流言,但媒体的快速出击将谣言制止了。

应该说,从缓报、迟报到现在的实时报道,中国媒体的时效性观念已经在强化。

同类推荐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本书选编了作者近40篇论文,分为民族和疆域理论、文明理论、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社科改革和科研之路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东北民族史研究、东北亚各国对渤海和高句丽的争议、我国疆域形成与变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对小私有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类文明史及东北亚文明的延续性和稳固性等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对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诸多民族进行了探索研究;第四部分对东北亚的历史文化继承、东亚圈的发展远景、海上丝绸之路等提出了独到见解;第五部分则对社会科学研究改革之路和科研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二哥改河记

    二哥改河记

    后来我经常想,如果不是因为宋三妮子宋春莉,二哥就会进城当工人去了,他的命运或许就是另一种情况,更不会干出那件惊动天地的大事情。后来我也经常想,如果那件大事情没有半途夭折,二哥也不会同宋三妮子私奔,最终让她变成我二嫂。宋三妮子是焦坡村里的一枝花。宋三妮子的美丽就在她的腰肢和鼓胀着的胸脯上,那是让所有男人想入非非、心旌摇荡的。实际上,在我二哥要干那件大事情时,宋三妮子已经有了婆家,未婚夫是村支书焦老六的儿子焦玉柱。
  • 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

    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

    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常变常新的资本。”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原则,才能够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鉴赏家

    大鉴赏家

    女友跟人跑,工作又丢的倒霉蛋赵天明,无意间得到神秘古镜。神秘古镜能消耗人的精神力,查探万物本质,鉴定各种各样的宝物,给主人传递事物的具体信息。有了神秘古镜,无论是古拙大方的青铜器,晶莹剔透的玉器,如诗如画的瓷器,还是文化传承的古字画等,都无处遁形。一代传奇鉴赏家崛起!引领全民收藏风潮!
  • 羽灵

    羽灵

    正?邪?亘古不变的话题。世上又何来绝对的正义与纯粹的邪恶?昔日同门是否会因以后的立场不同而挥剑相向?修仙一说又是否是镜中花,水中月?伊人倩影,音犹在耳,为何终随纷飞花逝?温语相问,君心何失。为何只刹那,便是一生。
  • 无世长安

    无世长安

    心往之而人憔悴,人憔悴而心更向往之,遂两者不可兼得卢香琼:你怎么可以杀我的师傅?怎么能?她也是你的师父郭子仪:恨我吗?那就恨吧方聆雪:你等了我很多年,可是你毁了我的国杜翰文:所以我不敢在去想你张莜莜:好像我每次有事你都在?慕容风:不拿出一点儿诚意,你会选我吗?
  •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郭智勇先生的前一本书《被遗忘与曲解的古典中国——<吕氏春秋>对传统学术的投诉》提出了“古典中国”这一全新的概念,而这本书《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则进一步展示了古典中国的全景和真相。何为“仁”?何为“义”?“礼”从何来?等等这些,本书都会用一个全新的故事来告诉你。孔子是一个宗教改革家!墨子是对孔子的承接!儒家竟是对墨家的反对!秦始皇不可能焚烧诗书!《吕氏春秋》才是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总之,就让本书带你进入真正的文化中国吧。
  • 英雄的漫威之旅

    英雄的漫威之旅

    戏命师烬,走进地狱厨房,:“此等丑陋,我无法忍受。”面对英雄的围剿,“人们误解了我,美,根本不可能邪恶。偶像从不为自己辩解。”哪怕被鹰眼射穿了心脏,他的谢幕也无比完美!“这场表演需要更多的……心血。”
  • 重生校园坑大佬

    重生校园坑大佬

    【女扮男装,校园爽文,独宠,双洁。】前世苏离是公认的国民男神,豪门贵公子,商业传奇,正直巅峰,亲手打造的商业帝国却被渣父恶妹陷害横夺,一朝跌落神坛,惨死街头;这一世她擦亮眼睛,虐渣打脸恶毒小白花,势要夺回荣耀,重返巅峰;他是神秘高冷、狠辣无情的商界帝王,是她前世最大的对手。腐女眼中,他们“相爱相杀”,是神坛最强cp;终于,这一世风靡世界的两大男神双双出柜了!!!圈内喜大普奔,圈外男默女泪,话题不断。某日,记者有幸采访到两位养眼男神,“请问,苏神,你是怎么掰弯夜神的?”苏离猛翻白眼,一脸炸裂,“劳资才是被掰弯那个!”“嗷嗷……那……请问夜神,您又是怎么掰弯苏神的呢?”记者捏了把冷汗。“呵呵。”
  • 盛世凤翔

    盛世凤翔

    她是玄门门主,杀伐果绝手眼通天,黑白两道无冕之王。一朝穿越到身死魂灭的废物六小姐身上,被赶出城门自生自灭。城外毒物遍地佣兵为患?没有灵力无法生存?风凌音表示,城外天高海阔,采仙草收魔兽,自制空间虐遍渣渣,招兵买马自立门户。神域很好?抢过来当我的地盘。且战天下,天命又何,我自成凰。一双紫眸魅惑众生,魂剑在手赢遍天下。“音音,你再输一次,今晚又要任我处置了。”某男含笑轻语,风凌音愤而转身,拉出一只小奶包,“去,砍死你爹,算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