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4000000014

第14章 鄂温克人的电视认知(2)

1987年秋,辉苏木建起了电视差转台,居住在苏木的牧民最先圆了坐在家里看电影的梦。当时电视每天18点30分开始,23点左右结束。除了19点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内蒙古新闻之外,其他的时间,就是播放录像,尤其是节假日,录像片基本上占据着电视荧屏,而且大多数播放的都是港台的电影。嘎查的牧民对居住在苏木的人非常羡慕,特别是电影迷毕力格苏图夫妇,他们甚至动了搬家到苏木生活的念头,这种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后来,父母同意每个星期天上午帮他们照看孩子、打理家里的事情,让他们到辉苏木的亲戚家里看看电视,享受一下坐在家里看电影的滋味儿。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嘎查牧民开始购买电视。在嘎查看电视成本要高出很多,牧民们除了要购买电视机之外,由于嘎查没有长电,没有电视信号,还要购买风力发电机和个体地面卫星接收器,这一套设备对于困难家庭而言简直就是奢侈品。毕力格苏图夫妇非常能干,属于较早富裕起来的家庭,在1993年就买了一台21英寸松下2188型彩色电视机,嘎查里的牧民对此非常羡慕,说他们俩既能赚钱,又懂得生活。从那时起,一到晚上,毕力格苏图家里就聚集好多人,大家围坐在这个小屏幕前收看电视节目。后来,他们家又买了录像机,从苏木或者巴彦托海镇的音像店租录像带。嘎查里如果有人到苏木或者南屯(巴彦托海镇)去办事,一定要帮他们把看过的片子捎回去,再换新的片子带回来,这回毕力格苏图一家可真是坐在家里看自己播放的电影了。看录像带的时候,男人们喜欢看一些武打、枪战、神话之类的片子,比如当时香港的功夫片《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武状元黄飞鸿》、《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和枪战片《加里森敢死队》、《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比较受欢迎,而女人和小孩儿则比较喜欢看《济公》、《西游记》和《聊斋》之类的片子。

如今,无论是在苏木还是嘎查居住的鄂温克牧民,大多数家庭都有电视机了,坐在家里看电影对于大多数牧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由于苏木有长电,很多家庭还添置了VCD或者DVD,喜欢的片子可以随处买到,反复收看。而住在嘎查的牧民受电的限制,看电视的随意性比起住在苏木的牧民则小了很多,因为风力发电远远不如长电有保障,但是,电视的出现对于大多数牧民来说,还是圆了坐在家里看电影的梦。

三、鄂温克人对“电视用途”的认知

(一)面子和家庭财富的象征

面子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并非中国人所特有的、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密切相关的、正常的心理体验及行为表现,是个人拥有或达到的社会成就以及遵守日常行为习惯的结果的函数。”由此可见,面子虽然不是中国文化所独有,但是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却非常重视人情和面子。林语堂在他的成名作《吾国与吾民》一书中提出,“面子”是统治中国人的三位女神(Three Muses)中最有力量的一个,中国人正是为它而活着。电视作为一种商品,本身只是人们的欲望追求对象。从黑白到彩色、从小屏幕到大屏幕、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每次更新换代都会引起人们的购买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目前已经成为家家户户都拥有的最普通的家用电器。电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是疲劳时的休闲工具,闲暇时的消遣工具,忙家务时的轻松工具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学习工具。电视机,现在说起来算不了什么,几乎家家都有,有的家庭还不止拥有一台。但是,在今天的鄂温克草原,电视仍然是牧民面子和家庭财富的一种象征。至于是否拥有电视、拥有什么品牌的电视,以及收看频道数的多少仍然是决定牧民家庭在嘎查经济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就面子而言,由于“面子是一个为脸活着为脸奋斗的人最想得到的东西,它比金钱和财富更为重要,因为是它赋予了金钱和财富以社会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使奋斗者感受到了为之奋斗的幸福感在哪里。”因此,对于有电视的牧户来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都有着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而且有电视的人家总是吸引着家里没有电视而又渴望看电视的人。尤其是到了晚上,家里没有电视的牧民,有的骑着马,有的驾驶着摩托车或者开着四轮拖拉机到有电视的牧民家去看电视,有电视的牧民家庭显得人气很旺,并且热闹非凡。好客的鄂温克人为了让来看电视的客人满意,总是会多煮几壶奶茶、备一些奶制品和甜点等之类的零食供来看电视的人们品尝,如果赶上家里正在吃晚饭,前来看电视的人也不必客气,自己主动去吃就好了。如果遇到投脾气的朋友来到家里,大家还要喝上几盅,淳朴的鄂温克人并不劝酒,从不强人所难,客人随意。在边吃边聊的过程中,大家还会对各自在白天里去苏木或者城里以及参加各种活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意见交换,比如各种畜产品价格的变化,嘎查干部的某些行为是否公正,谁家发生了新鲜事等都会在此时进行传播和交流。

由于“面子涉及的是个人的资源让他人来分享”,那些没有电视资源的家庭成员通过特定的关系分享了有电视家庭的电视资源之后,对电视资源施予者所表现出的接受、感激和颂扬等都会让有电视的家庭成员感到自己非常有面子。实际上,当自己的资源与别人共享的时候,资源提供者所要的最好回报不是物质帮助,而是要获得更多的恭维、抬举和捧场。既然面子代表的是“由关系产生的心理地位资源”,面子在根本上是一种由于个人表现出来的形象类型而导致的能不能被他人看得起的心理和行为,那么,在寂静而辽阔的鄂温克草原,有电视的人家虽然会因为别人来看电视而受到打扰,甚至会增加一些小的开支,但是这些与面子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因为中国人的做人重点已不落在自己的人格与品性的施展上,而是放在以他人为重或表面应酬上,即处处考虑情面。因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人的价值,并不像西方所认为的那样是每个人固有的品质,而是需要从外界获得的。关于这一点,草原鄂温克人也很看重。

相比较那些有电视而且晚上非常热闹的家庭,没有电视又不愿意去别人家看电视的家庭则显得非常安静,一般情况下这些家庭也都是没有电的家庭,家庭成员会以早早睡觉的方式来打发他们的闲暇时间。电视机,这么一个普通的家用电器,在其他地区目前已经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在草原,它却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还被赋予着其他的身份:面子和家庭财富的象征。

至于说到电视机代表家庭财富,主要是指鄂温克人看电视的成本比一般其他地区高出很多。其中电视机并不是主要的支出,一般的家庭都有购买能力,但是其他的配套设备,如风力发电机和个体地面卫星接收器等支出就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就电视机来说,有的家庭是25寸的纯平彩电,图像清晰,看得过瘾,而有的家庭还是14英寸甚至是12英寸最古老的天鹅牌黑白电视机,电视机的档次首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其次是在牧区,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地区属于电视信号盲点区,比如笔者调研的辉苏木和乌兰宝力格等嘎查目前都属于电视信号盲点区域,鄂温克牧民们要想看电视,除了要购买电视机之外,还要自行解决电视信号的问题。辉苏木于1987年建立电视差转台,年久失修早就已经瘫痪,有线电视系统至今没有在此地接通,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也还没有延伸到此处。牧民们为了看电视,必须购买卫星电视接收设备,这些设备大概在几百元至上千元左右不等,对于普通的牧民家庭来说还能接受,对于困难家庭而言还是难以承担。质量好价格高的个体地面卫星接收器能收看到国内外上百个频道的节目,一般的则只能收看到三四十个频道。条件好的家庭一家就安装两个个体地面卫星接收器,各自对准不同的卫星,收看不同地区的电视节目,困难一些的家庭与附近邻居家共用一个卫星接收器,开关机和频道转换权都掌握在对方手里,何时开电视,收看哪个频道的节目,几点关电视,这些家庭都掌控不了,只能被动收看。

除了电视机和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之外,没有长电的苏木和嘎查,对于想看电视的家庭,还要购买风力发电机或风光互补发电设备,这一套设备在两千多元以上。由此可见,草原鄂温克人看电视的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确实难以实现看电视的心愿。在一般地区,如果“电视是一项要求相对富裕才能消费的媒介”那么在鄂温克草原,电视就是一项要求比较富裕的家庭才能消费的媒介。目前,鄂温克牧民们有着明显的贫富差距,有的家庭年收入几十万元,有的却只够自己一个人的吃喝。对于鄂温克人来说,满足消费电视的欲望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为此,电视作为家庭财富的象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电视能够缓解牧民对酒的过度迷恋

鄂温克、蒙古、达斡尔等民族都喜欢饮酒,不论日常还是节庆,均以酒佐餐。对鄂温克族来说,喝酒与他们的生存方式相关,也是鄂温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当牧民独自放牧时,在辽阔的草原面前,自身会显得渺小无助,会产生一种难以排解的寂寞和苦闷。尤其是进入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又会加剧这种情绪的产生,这时候特别需要酒来麻痹自己、温暖自己。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牛奶加工业的发展,牧民自制的奶食品相对减少,奶酒则更少,而啤酒、白酒则日渐多起来。许多鄂温克男子都喜欢喝白酒,一般都喝8块钱一瓶的海拉尔精纯粮,有时也喝4块钱一斤的60度散白酒。牧民不喝酒的时候都非常勤快,一旦喝酒,则完全是另外一种形象。他们可以连续一周到一个月不断地喝酒,整天都处于混沌状态。有的甚至离家数日,不知去向。女人对此也已经习惯,不加规劝。常有牧民酒后骑摩托车或骑马摔死。

笔者在调研期间发现,有些草原鄂温克人确实是嗜酒如命,也包括苏木(嘎查)的一些干部。有一次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的干部陪笔者下苏木,苏木负责接待我们的干部当时在喝酒,我们一直从下午3点多等到半夜11点多才见到他,当见到这位干部时,对方已经喝得走路摇晃,说话时舌头发硬不听使唤。即便这样,对方手里还拿着酒瓶,坚持邀请我们出去接着喝。笔者在苏木调研时是住在一个家庭小旅店,那达慕期间各个小饭店食客爆满,喝酒碰杯的嘈杂声在街上都能听得见。有时半夜起身去院外厕所时,经常被躺在地上不省人事的醉鬼绊倒,最初笔者被吓得不敢出去,甚至晚上不敢喝水,以减少方便的次数,后来也就习惯了。一位客运司机聊天时告诉笔者,说他的父亲对酒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每天从早喝到晚,就是戒不了,家里人为此只能把酒藏起来,可是一旦被找到,父亲即便是躲在厕所里,也要喝上几口。正如一位鄂温克老人临死前所说:“我们天天与酒战斗,可从来打不败酒。”确切地说,在鄂温克草原,酒成了一种填补精神空虚的麻醉剂。个别牧民嗜酒成瘾,滋长了懒惰情绪,最终沦为贫困户或无畜户。

有的牧民酒后闹事,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隐患。后来,有的嘎查个体商店干脆不卖白酒,只卖啤酒,就怕牧民酒后闹事。据一个小商店的店主讲,白酒的利润很大,但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卖,既怕牧民喝酒闹事,也担心遭受别人的埋怨。由于草原牧区的特殊情况,许多年来,牧民习惯买东西赊账,而赊账最多的商品便是酒。有的小卖店甚至由于赊账太多而无法维持,只能关门停业。有的牧民因赊账喝酒欠款太多,竟然以牛羊来抵债。每当发放奶资时,奶站门前除了等待领钱的牧民外,就是讨债的商店店主和收取各种税费的人员。有些牧民刚刚领完奶资,转瞬间就所剩无几。由于鄂温克人酗酒成性,也导致好多牧民酒后骑摩托、骑马摔死或酒精中毒死亡。据鄂温克旗巴彦磋岗苏木统计,在1985—1995年间,该苏木共计死亡54人。从死亡人员的原因看,居第一位的竟是酒后导致的外伤、意外事故以及酒精中毒死亡,占死亡人数的28%。

同类推荐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这是中国第一部现场记录留守儿童内心成长的非虚构书,本书通过采访留守在黔南平浪,三都的孩子,和他们在福建霞浦下浒渔排打工的父母的生存状态,真实的记录了当下农村农民进城,孩子逼迫留守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留守儿童在今天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是必须解决和考虑的中国社会问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真正读懂麦克卢汉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震荡与革新中找寻自身的生存之道。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热门推荐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再别康桥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本书汇集了徐志摩经典的诗歌作品,精心选择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四本集子,以及多篇流传于世的集外诗歌收录其中。《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沙扬娜拉》等著名诗作,将再次触动读者柔软的心。徐志摩的诗作,文字舒展而轻盈,且不失浪漫诗人的热忱与激情,有一种音乐之美蕴含其中,令人感受到曼妙的艺术趣味。他在诗中抒发理想、赞颂爱情、思考生存的意义,也毫不留情地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丑陋的人性。他对自由、爱与美的无限向往,是他的诗歌乃至人生的主旋律,对一代一代的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锐·小说系列第二辑)

    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锐·小说系列第二辑)

    本书为80后回族青年女作家马金莲的短篇小说集,由《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等7部作品构成。作家从常年生长生活的西北乡村汲取创作灵感,用质朴、细腻的笔触,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回族家庭的生活往事,深入刻画了回族女性与儿童,展现彼时家庭、家族间的亲情、生存的艰辛和宽厚忍耐的民族性格,显示出作家深厚的人文关怀。鲜活富有个性的语言通过这些细节让时光流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侧面和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平民的生活状态。
  • 狩猎季

    狩猎季

    在李绿的思维中,没有什么好事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别人走狗屎运是别人的事,对她,这种梦她做都不允许自己做,得到董固业的确切答复是刚下班的时间,李绿把消息压了两个小时,回家吃了饭洗了澡,稍事打扮才拿起电话。预料中的,周启今晚没有应酬呆在家里。李绿说有好消息告知,周启说既然是好消息赶紧说,好久没听到好消息了。李绿说这样的好消息不能在电话里随随便便地说,他得请她喝水果酒。周启又如预料中地说,好,好,赶紧到家里来吧周启离婚后就搬公司楼上住了。公司的写字楼是商住两用的,周启上下班抬抬腿的工夫。李绿去过他住处好几次,都是汇报工作。
  • 毒医嫡女:妖魅鬼帝,缠不休

    毒医嫡女:妖魅鬼帝,缠不休

    (爽文宠文)间谍出身的白小妖一不小心穿越到异世大陆成为了凤国大将军家的嫡出傻小姐,渣男渣女来了一拨又一拨,边修炼边虐渣,顺便挣钱来控制国家,可是哪个谁,你能不能不要老是穿着骚包的绿衣服在眼前晃来晃去闪成瞎某男摘下遮脸绿轻纱,桃花电眼眨了又眨:“娘子美如花,尊墨有钱撒”“什么鬼?”她脑门晕,不明白“就是请你把我收下!既能给你钱花,又能帮你虐渣渣”“扑通”侍卫惊倒下,名扬天下的鬼帝紫尊墨怎么就变成了倒贴美人画主子诶!你忘记了倒贴的向来不值钱
  • 禅意

    禅意

    那天她们坐在出租车上心情好极了。外面阳光灿烂,道路宽阔。车子是往泰阳山开。她们老早就想出来玩玩了。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早晨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九点了,刘红艳突然说:“我们今天出去玩玩吧。”看着她那兴奋的样子,李梅的心情也好,说:“行啊,去哪?”刘红艳说:“泰阳山。”她们俩是好朋友,住在一起。刘红艳到这个城市里时间比较早,有四年了,李梅出来则不到一年,对城市里的各种事情以及她们这一行里的很多东西还很生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红艳就是李梅的引路师傅。刘红艳教导她一切。
  • 陈汉雄谜案追踪之复活者系列(中国好小说)

    陈汉雄谜案追踪之复活者系列(中国好小说)

    小说以复活者的案件为故事主线,在侦破该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连串的各类案件,围绕这些案件,侦探人员找到了其中的关联和蛛丝马迹,通过层层追凶,最终并追查到幕后指使,并将其绳之依法。
  • 一笑回眸百媚生

    一笑回眸百媚生

    “我们两清了。”白灵月缓缓起身都没有看容郁一眼。感应着白灵月的离开容郁的眼角流出眼泪“为什么你对我这么残忍……”
  • 一不小心就让反派唱征服

    一不小心就让反派唱征服

    她,末世女皇,却因一场意外穿越异世大陆。从此开启废材逆袭之路,你说什么?丹药?她家宠物拿来当糖豆吃!神兽?那不就是求着她契约的小娃娃吗?!御兽?不好意思,姐不需要!她家小娃娃一个眼神就可以引来万鲁朝拜!且看她一代女皇,如何在异世混得风生水起!
  • 肯定自己 改变自己 超越自己(大全集)

    肯定自己 改变自己 超越自己(大全集)

    人最难相信的是自己,最不容易改变的是自己,最难以战胜和超越的也是自己。每个人都觉得上司的欣赏、同事的尊重和他人的赞美是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定;在别人的肯定与重视下才觉得人生充满意义,生活享有乐趣。是的,人都是希望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是有分量的,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分量。但是很多时候,这个分量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为自己争取的。如果一个人很自信,或者说很看重自己,在一些事情上能够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这自然会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权威和榜样。
  • 好风如水

    好风如水

    曾经,心机小郡主费尽心机撩着傲娇小将领,后来,腹黑大都督实力攻略楚都小霸王凌澈:“澜儿。”叶一澜:“我不是。”凌澈:“乖,别害羞,你心里明明有我的。”叶一澜:“我没有。”凌澈:“你始乱终弃。”叶一澜:“你别瞎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