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00000002

第2章 哲学与读己:读懂人生先读懂自己 (1)

有一个寓言说的是,真理和谬误一起去河里洗澡,谬误先上岸,将真理的衣服穿跑了,说自己就是真理。人们都相信它,而真理穿谬误的衣服,无论如何说自己不是谬误,却没人相信!

看懂别人不如先看懂自己

提防别人不如提防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就藏在自己心中。

——【比利时】斯帕克

风烛残年之际,一个学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自己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这位助手很认真、坚定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于是,这位忠诚的助手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的老师寻找继承人。然而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学者婉言谢绝了。有一次,病入膏肓的学者硬撑着坐起来,拍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半年之后,学者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学者说到这里,失望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了,给丢失了……”

其实,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视自己。我们可以仰慕别人,但是绝对不能忽略了自己;可以相信别人,但首先最应该相信的人是自己。如果不甘平庸,就要摆脱自卑和自我怀疑的心理。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我们都是造物主最伟大的杰作,都是自己成功人生的缔造者。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力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在内心相信自己很优秀,才能够走出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女子,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非常失望。

痛苦绝望之下,她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她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智者从这里走过,救了她。这位智者就问她为什么要走绝路,她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她……

智者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女子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地上,对女子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女子说。智者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珍珠,也是随便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女子说:“你能不能把这个珍珠捡起来呢?”“这当然可以。”

“那你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现在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我们对自身价值的估量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不是自感怀才不遇,就是感到压力太大,跟不上他人的脚步。

当我们抱怨现实对自己不公时,先问一下自己到底是珍珠还是沙子。有的人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一旦受到挫折时,就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从而有可能就会转成另外一种极端:对自己评价太低。这真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事。不适当的估计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都是非常态的,而且这种预计的结果,常常会导致人们对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不良的心态。只有恰当地自我认识才能造就美好的人生。

我才是根源

只有依靠你自己和你自己的能力来保护,才是最可靠的、有把握的和持久的。

——【意】马基雅维利

“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紧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故事的大意是说:西施因为心口疼痛,所以平时走路总是皱着眉头。邻里的一个丑女人东施看见西施捧着心皱着眉头很美,于是效仿西施的样子,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附近的有钱人看见了,全都紧闭家门,足不出户;穷人们看见了,也带着妻子儿女远远地跑开了。可笑的是,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的样子好看,就效仿起来,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只顾得跟在别人后面,听从他人的意见,会使你变得没有主见,失去自信,不敢轻易尝试。在处事问题上,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别人眼中的好方法用到自己身上不一定适合,而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为人处世要学会自立,找到自己的天空,听取他人的意见但不要盲从。好好珍惜,不要把命运的决定权交给别人,否则你始终找不到真实的自我,永远不能使纯粹的自我得到展现。所以,人生在世,要勇于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是最大的力量,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是你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淋漓尽致。《庄子·齐物论》中讲了有这样一则故事:

罔两问影子:“先前你行走,现在又停下;以往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来。你怎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难道像蛇的蚹鳞和鸣蝉的翅膀吗?我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会是这样?我又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而不会是这样?”

罔两和影子都受制于人,他们不能决定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只能跟着别人转来转去,真正可悲。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时时刻刻受他人支配,就是傀儡,就是一个被牵着鼻子走的人。随波逐流在当代社会被默许,似乎脱离了大众的意识形态,脱离了大众的审美就会被批判、被打压。长此以往,你将渐渐丧失了自己思考的能力,而屈服于舆论导向,盲目地遵从别人的意见,最终丧失自我。

许多人在做事时目标和动机不明确,只是顺应他人或社会的潮流,尤其是在通往成功、幸福、快乐的途中,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可是,长此以往,人就会逐渐失去自我。每个人都应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从事自己最适合,最感兴趣的工作。不要让众人的意见淹没了你的才能和个性。一味地听从别人的意见,你就会迷失自我。你只需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做自己是一种个人品性的锻炼,它最先开始于对于自我的认知。人能够突破环境,很重要的力量源泉就是基于自我意识和自知之明的双重思虑中所产生的出色动力。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也影响我们看待他人的方式。倘若我们处处将他人当做一面镜子,当做学习的范本,那么将使自己的个性不够完善,而导致自我的迷失。而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是敢于在无数人的否定声中肯定自我的人。仁者见仁,一些人所批判的事物在另一些人看来也许就变成了优点,所以,不用委曲求全,讨好大众,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有个故事,恰好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位小有名气的年轻画家画完一幅杰作后,拿到展厅去展出。为了能听取更多的意见,他特意在他的画作旁放上一支笔。这样一来,每一位认为此画有败笔之处的观赏者,都可以直接用笔在上面圈点。当天晚上,年轻画家兴冲冲地去取画,却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的。他十分懊丧,对这次的尝试深感失望。

他把他的遭遇告诉了另外一位朋友,朋友告诉他不妨换一种方式。于是,他临摹了同样一张画拿去展出。但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之处标上记号。等到他再取回画时,结果发现画面也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地方,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他不无感慨地说,“现在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奥秘: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因为,在一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或许是美好的。”

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物时,往往会发出不同的感慨,持有相异的观点。即使是同一个人关于同一事件的观点,也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假如,我们总用追随他人喜好的方法来讨好他们,那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啊。

人生本来就有差异,喜好、兴趣、性格等也由此不同,唯有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佳的生存方法。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掌舵,人生会更加精彩。

人贵自知,量力而为

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美】巴顿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一个人若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是最难能可贵的。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强。学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学识的短浅。知无止境学无涯。

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先考虑自己的实力,虽然要尽力而为,但也要量力而行。因为一个人无论如何强大,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底线”。自知的人绝不会逾越这个底线。

在一座深山中藏着一座千年古刹,有一位高僧隐居在此。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有的人想向大师求解人生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师学一些武功秘籍。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本书结合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及个人的感悟等,详细剖析了为人处世、为学识人、为官为政等问题,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的危机、人生的苦恼以及中国的前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于天下大同、在于人类可持续、在于超越阶级、民族、国家。因此孔子之学是天下学,论语不仅是中国人的圣经,更是人类的圣经。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本卷分别评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布洛赫、葛兰西等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阐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与不足,并就其对经典文本的阐释与误读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对于把握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就与缺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由此,本选题不仅揭示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反思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而且透视了经典的资本主义、组织化的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这不仅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启示。
  • 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

    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

    本书对孙中山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资源、知识构成以及孙中山为实现其思想所进行的学术探索和革命实践,做了全面的论述,勾勒了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形象,其中的挖掘了海外文献以及档案材料,提出了创新性的学术见解。作者认为,孙中山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充分吸收了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近代以来的思想、科学等资源,形成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天下为公”思想,彰显了博爱的精神。
热门推荐
  • 关于怪物

    关于怪物

    一个即将步入花甲之龄的糟老头子,孑然一身,忽闻噩耗,罹患绝症,余生只剩七日。在生命垂危之际,他签下一份协议,成为某种新药的试药者……
  • 不是非要嫁给你

    不是非要嫁给你

    她走出校门,他清冷的言语里,是她捉摸不透的深沉。面对宁远的破产危机,她找他谈条件:让出一半以上的股份,他无动于衷。只不紧不慢的吐出四个字“跟我结婚。”她不以为然,但却妥协。之后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隐婚”生活,她不带他送的戒指,不和他“出双入对”,甚至还任性的不肯履行夫妻义务。
  • 重生田园太子妃

    重生田园太子妃

    尤静染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有三次生命的机会!两次穿越,终成农家贵女,且看农家亦风云!
  • 至高文明的遗产

    至高文明的遗产

    “请求上苍赐予我一个万能的系统!”星空下,一位相貌清秀的少年对着流星许愿,然后奇迹诞生了,仙神系统凭空出现,与少年相融!
  • 蒋寒等(二)

    蒋寒等(二)

    王科学和许婧从见面时的打闹演变成婚后的战火,双方亲人也从此沦为联合国成员,一旦局势紧张,便长途电话分头化解;一旦残酷交战,便派维和部队前往。和谈过,协议签过,顶屁用!摩擦仍不断,甚至升级到想毁灭对方。直至进入冷战:分床、不说话。王科学很苦恼,他能搞定一个个尖端课题却搞不定妻子,说什么妻子都是那句“我不吃你那一套”。妻子吃哪一套,他不知道。许婧常常喜怒无常,好起来时也令人起鸡皮疙瘩。
  • 嗜宠嫡妻

    嗜宠嫡妻

    姽婳将自己卖身得的十两银子拿给那卖身葬父小姑娘。让那小姑娘有自由之身,这府中多进来一人不是打扰她做接下来的‘好事儿’么,如果她还想卖,去别处卖吧,还能多得一包银子。虽然那小姑娘被姽婳绕的迷,却也晕晕乎乎间拿着银子走了。卖身契给出去了,临了被小厮领到账房总管前,账房总管低头详细问询挂着老花镜。“名字”“林姽婳”“哪里人氏…”“本地人……
  • 向往之富二代

    向往之富二代

    易水寒,作为首富之子。回国后的他加入了向往的生活。从这里开始他的传奇人生。
  • 九霄帝道

    九霄帝道

    五万年前,九霄大陆天外秘宝降落,造就一个绝世强者、世外家族,然,天地阴阳,盛极而衰,随着强者失踪,家族,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衰败!五万年后,看踏上末班车的穿越者,身负血海深仇,如何以杀止杀,伐道九天,踏破苍穹,走上帝者之道!
  • 史上最强归来

    史上最强归来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通俗点: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还是干天的事,地还是干地的事,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天地最是自然不过的。书友群:442038609
  • 鲁迅

    鲁迅

    “青年又何须找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开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向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希望人们忘记他。然而就其思想的影响力和艺术的穿透力而言,在20世纪的中国作家群中,是无人可与鲁迅比肩的。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在促使我们民族自省、自勉,昭示人们追求光明与进步方面,鲁迅的著作和思想依然是无可替代的,难以超越的。名人是世界的轴心,名传是人生的标尺,名人名传是我们不倦的家园。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一个伟大的启蒙者,永生的民族魂。他的小说是号角,能唤醒国民麻木的神经,促进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也能给人们愉快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