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0600000033

第33章 中国图书贸易(8)

两岸交流充满变量,以至在大陆布局的不少台湾业者,觉得有志难抒,惶惑不安,因而重新思考大陆发展计划。明显的动作,包括缩减大陆办事处规模,更审慎评估合作对象,减少授权以降低收益的损失等。另外一个较积极的动作,则是将业务拓展转向东南亚等其他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其实,东南亚国家原本就有相当比例的华人人口,只是过去当地政府大多不主张华文教育,以致华文阅读难以推广。现在兴起“全球学中文”的浪潮,东南亚国家也开始鼓励民众跟进,使中文书籍的需求明显增加。近几年,日本纪伊国屋书店、新加坡大众集团等业者,在开发东南亚的华文阅读上动作频频,也成为重要助力。

新加坡大众集团旗下专营图书批发的诺文文化公司,最近也向台湾出版界招手,希望作为台湾图书营销星马地区的推手。该公司预估星马华文图书市场每年销售业绩超过25亿台币,尤其当地政府制定出“推广华文教育”的政策,民众阅读华文的水平持续提高,由此分析星马市场未来可能取代香港,成为大陆及台湾以外最大的华文图书市场。东南亚华文阅读人口的增长,说明那是一块腹地,台湾出版人应化被动为主动,将此视为大陆之外值得开发的另一新兴市场。

台湾的童书外销海外,近年取得了巨大成效,海外主流书评媒体频频推荐台湾作家。2005年台湾绘本作家陈致元的作品备受关注,他的《小鱼散步》(英文版),美国《出版家周刊》和《纽约时报》书评版都刊出了书评,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另一部作品——Guji Guji(英文版),更是开创了台湾英译童书的销售纪录,二度跃居《纽约时报》畅销童书排行榜。2005年1月,Guji Guji在法国又推出法文版Bili Bili。同时,台湾另一知名绘本作家赖马的《帕拉帕拉山的妖怪》,近日也推出了日文版。

过去以代工为主的台湾动画界,已逐渐开始走向品牌外销之路。由知名漫画家蔡志忠创作的《孙子兵法》、《水浒传》、《孔子》、《韩非子》、《庄子》等25部中华文史哲学经典动画已成功销往海外,目前正在香港有线儿童台播出,下一步还将进军美、日、韩和中国内地市场。香港有线电视公司除了买下蔡志忠系列动画播映权外,还专门派了两位主持人来台湾采访蔡志忠和渔夫,制作专辑。据介绍,蔡志忠还将进一步把该系列动画卖到美、日、韩和大陆。由于蔡志忠的一系列漫画在海外销售情形非常良好,公司也计划让动画以及漫画等周边产品一起到海外上市,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以及互相提升的作用。因此,数字内容产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体裁本地化、故事国际化的先决条件,运用大家都懂的艺术来讲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

3.台湾图书市场发展对策

近几年台湾的网络出版呈现了上升趋势,但对于整个出版业来说,仍始终处于不景气状态。在台湾有很多出版人都是因为爱写书、爱看书而有了一股热情去搞出版,而不是一开始就把出版当做一种专业来经营,所以并不很是重视出版的管理效益与未来发展趋势。

台湾出版社的出书量非常之大,图书多到书店放不下,退书率节节升高,究其原因,是出版属于毛利率高(一般印书的毛利率约在六成多)、进入障碍却很低的行业。从台湾出版业的出版社、发行商和零售通路进行分析,台湾书业主要应采取以下发展对策:

(1)出版社集团化运营,提高营销管理能力,积极发展大陆市场

目前台湾出版社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出书量太大,退书率太高,图书营销重总量而不求单本书销量,经营成本太高等。

①图书印数太多,退书率太高,严重侵蚀了高毛利率。过去图书必须铺到实体书店才有机会让消费者看到买到,但如今,面对整体图书市场近50%的平均退书率,出版社必须严格控制退书率,印数不能根据书店预订量来决定,更不能还抱着“印得多发得多就会卖得多”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书店有一定程度的退书率是可以接受的(例如20%以内),但是超过的部分应当有罚则(例如提高折扣数),否则就会发生零售书店看好就抢,看坏就退,不必负担任何风险责任,当然出版社损失更大。

②营销不在量多而在精准。面对市面上已经这么多的出版物,如何能在选题与营销上发展差异化,并找到真正需要这本书的读者,将是出版社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

③发展知识管理,提升人员的生产力与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④预防倒账风险。出版社对于销售商应有风险防范意识。例如台湾某大型连锁卖场的实际资产净值已经是负几亿,如果其一旦倒闭,将会使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出版社受到剧烈冲击。

⑤积极发展大陆市场。单单从事版权买卖是绝对不够的,必须全面与大陆的销售商往来。这就需要出版社拥有更大的经营团队与经济规模。从另一方面来说,两岸的印刷与纸张成本是一样的,未来台湾书的价格会与内地书趋于一致。由于岛内市场狭小,台湾出版的希望只能在于发展大陆市场来提高销售规模。

⑥要提升管理质量,发展大陆市场,就必须扩大资本规模,吸收多元化的人才,这就需要出版社集结资本成为出版集团,才有发展未来各种商机的可能。

(2)发行代理商赢利附加值不高,必须积极转型

发行商基于经济规模的优势,提供出版社的许多附加值服务,如订单管理、书籍联合配送、书店查补、货款结算、退货处理、资金融资、书店倒闭的风险承担等。

但是,许多大型甚至中型出版社几乎都是自办发行,例如远流、时报、希代、高宝、联经、九歌、圆神方智等出版社,因为这些附加值服务的赢利价值并不高,而长期以来发行商的服务质量也不够好,服务费用又太贵,略有经济规模的出版社当然会选择自己发书来控制,所以发行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①订单管理不良,退书率太高。

②书籍配送效率与准确性不够高,代销的书种也不够完整。

③人工查补书籍成本太高,而且面对这么多种书要照顾,会发生顾此失彼、效率不高的问题,已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④尤其重要的是,发行商没有发挥营销宣传的价值,这个过去得不到重视、现在要重视也没有找到适当途径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以上都是管理的问题,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和服务收费。当然,代理商物流服务的共同集团化也是势在必行。

(3)传统零售书店经营成本高,必须提升服务质量

书店的价值是面对读者时能提供贴心的服务与购书建议,让消费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是,能做到这点的书店很少。

(4)网络书店是最好的书籍媒体

已经成立很多年的台湾博客来网络书店是很好的一例。但它直到最近几年其每年营业额才有大幅增长,其市场影响力与大型连锁书店相当时,才受到出版社的真正重视。根本原因就是书店为读者提供了好的服务,积累了台湾最完整的图书信息情报并加以分类整理,同时每天精心挑选各类好书推荐给读者,运用网络的信息便利与专业物流的便利,让没有多余时间的消费者能够很方便地找图书信息并进而购书。

(二)中国香港和澳门图书市场

中国香港和澳门图书市场相对于内地图书市场来讲,虽然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其权重都是比较小的,但却是中国整体图书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港澳的图书业有其独有的特色。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38家门市2006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表明,目前,虽然内地版图书在价格上占有极大的竞争优势,但仍不及香港图书销售总量的一成。原因一是香港市民仍习惯阅读繁体字;二是内地版发行渠道不畅,资讯不足。但同时,内地版图书在香港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如历史文化知识、医药保健、太极武术类图书是市场上的常胜军,学术类图书品种丰富,大大弥补了港台书的不足,日常生活与消费模式与港台地区的差异也越来越小。香港回归、自由行、内地新移民增加、港人北上工作等,改变了香港市民对内地的认知,也改变了他们对简体字的态度。

1.中国香港图书市场

中国香港图书市场从其发展来看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但是整体来讲一直处于一种低迷状态。

香港图书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香港联合出版集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该集团的业务一直持续增长与壮大,2004年的营业规模达到33亿港元左右。但是,其大约一半收入是来自印刷业务,而出版发行与书店零售只是大约各占1/4。为了开辟内地图书市场,集团在几年前就在深圳建立了一个后援性质的编辑工作室,两地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缔造香港的出版优势。

2004年,联合出版集团在发行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是在香港建立了联合图书物流有限公司,将原来分散的五家储运合并成一个物流平台;二是在内地建立了一个广东发行公司,这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港资独资发行公司;三是在台湾成立发行代表机构。三家新公司将组成一个庞大的出版网络,有利于强化三个中文出版基地的地方采购、物流、推广与发行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为全世界中文读者服务的理想。

2.中国澳门图书市场

20世纪80年代以前,葡萄牙政府是采取比较殖民化的方式来管治澳门的,对中国文化、华文出版并不提倡、支持和扶持,甚至连中文的法定地位都是一直到澳门回归前后才得以合法化。再加上澳门本土市场狭小,出版如果缺乏官方协助,纯粹以商业行为来运营,是举步维艰的。当时民间出版在数量上寥寥可数,出版物的编印水平也比较原始,多是单行本或成本较低来制作。

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葡萄牙革命后,开明的文官主政,对海外的殖民统治政策才有了较大的改变。他们一方面千方百计地要将葡国的文化、欧洲的影响在海外各管理地保留;另一方面又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始给予协助。主要表现在:澳门政府决定,从澳门赌博业税收中(占澳门税收总额的50%以上),拨出3%用作支持发展本土的文化教育事业,并成立东方基金会、澳门基金会等组织具体执行这一政策。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大部分有志出版个人专集的作家、专业人士、学者、艺术家,都可申请赞助,而且成功的比率很高。这段时期,澳门居民只要有志出书,愿望都能达到。末代“总督”韦其纳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澳门回归前夕不足十年内,大力度从建设和资金上协助民间团体开办学校,或扩建校舍,令澳门长期学位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的情况迅速扭转,从而为澳门的华文图书、出版业营造了一个有利的发展条件。一个前所未有的出版小绿洲,在回归前数年开始显现。根据澳门图书管理协会统计,澳门回归前数年,澳门本土每年出版的书籍多达两三百种,再加上回归效应,外地出版的澳门题材的书籍近五百种。具体情况如下:

回归前一年即1998年时,出版专著一类的有155种、期刊24种、小册子44种、展览专刊26种,全年共计314种。由于澳门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环境,即使在回归前夕出版的书籍,仍有不少是中、葡双语甚至是中、英、葡三语的,不过葡文、中文书籍明显出现此消彼长的状态。

1998年出版的中文书籍有151种,1999年增加至212种;中、葡双语书籍1998年是82种,1999年为67种;中、英双语书籍1998年是9种,1999年为11种;中、英、葡三语书籍1998年是20种,1999年为23种。在这个澳门出版小阳春时期,教育、艺术、文学类图书占主导地位。

1999年,前五种主要出版类别是:教育类86种,占27.7%;艺术类44种,占14%;文学类31种,占9.96%;史地类29种,占9.32%;政治及公共行政类22种,占7.07%。出版单位在回归当年增至111个,其中官方的有45个。

除了出版物、出版机构开创了新纪录外,在这片细小的市场也首次出现出版物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的令人鼓舞的现象。例如澳门日报社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国澳门》,除了首版全部售罄外,其印刷、编辑制作水平亦有了质的飞跃,令很多外地同业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叹。再如由澳门文化广场出版的当地教科书——中学一至三年级的《道德与公民教育》也深受各学校的欢迎,迈出了不完全依赖香港课本的第一步。

2004年在广州举办的首届“泛珠三角出版论坛”,使澳门加入了由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区出版行政部门、出版产业部门和香港组成的“泛珠三角”出版带,更进一步促进了澳门图书及版权产业的发展后劲。澳门与“泛珠三角”九省和香港形成了合作框架,在开发出版资源、丰富内容生产、壮大印刷复制、拓展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形成了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局面。同时澳门也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出版业合作不可或缺的引擎力之一。

同类推荐
  • 学做发言人的体会与思考

    学做发言人的体会与思考

    自“非典”以后,我国真正进入了发言人制度化进程。以此为展开,毛群安先生从当前政府传播现状入手,通过对政府与媒体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发言人制度的介绍,为我们讲述了新闻发言人的作用与责任。结合他自身丰富的工作经历,毛群安先生通过对他所感受到的问题与挑战的分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新闻发言人这一特殊工作岗位,并对传播学的运用有了新的思考与感悟。
  •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书稿以李绍明为个案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研究,最主要的分析对象是李绍明的口述访谈材料以及他的学术作品。文章虽涉及人物的人生历程,但却不是人物传记研究,因而不涉及对人物的是非功过作价值判断。严格说来,这项研究毋宁是“对一位人类学家进行的人类学研究”(the anthropology of an anthropologist)。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这位新中国培养出来民族研究者的学术人生,去理解具有“人类学中国特色”的20世纪50、60年代中期的民族学或者民族研究形成的过程、特征、得失及其影响。
  •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她们原本住在云南或广西,未成年或成年不久就被拐卖、拐骗到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成婚,成为异乡人。作为国内第一部被拐卖、拐骗妇女口述访谈实录,本书较全面、深入地呈现了拐卖人口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进一步了解国内跨地区被拐卖拐骗人口,深化相关研究,推进“反拐”行动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基础性资料。
  • 记者生活研究

    记者生活研究

    你眼前的这本关于记者的书确实值得一读。记者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是审视、研究报道别人的,而很少为别人所研究,报道。其实,现代人离不开媒介,而记者是媒介的核心,更是其灵魂,他(她)既是信息的报道者,真相的揭示者,也是观点与意见的提供者。可见,作为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记者,其生存的社会化程度极高,公众关注他(她)也是关注我们自己。这本书从“生存状态”着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记者的新视角。而其讨论的许多话题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趣味性,其中仅仅与“三”相关的内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比如,决定记者生存状态的“三大要素”,记者“撬动历史的三种角色”,记者作家的“三种主要形态”,记者屁股后面的“三把火”等等,都别有意趣。更值得提及的是,这是一位曾在主流媒体做过十年记者的人写的一本关于记者生活的书,这决定了它与出自一般研究者之手的书有所不同。惟其做过记者,其谈起这一行才不隔不玄,感同身受;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思考才能入木三分,“挠到痒处”;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沙化”现象才会有切肤之感,对良好的新闻生态才会那样渴求企盼;惟其做过记者,其文风才能那样畅达,如同山间跳动的小溪,清新而流畅……不需恐惧渊深的学理,也不需畏难艰涩的表达。这部书别有韵致却又浅显易懂:沿着那一行行简洁明快的文字读下去,你会获得一种春日游园的惬意;而间歇掩卷,你又会浮想联翩,领悟颇多。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一书的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9)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百余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热门推荐
  • 屏夕

    屏夕

    十九万年来我的身边总有这样一个超脱世俗的男子,他温软如玉,善良端正,总是在我背后默默地唤着我夕儿。涂山十九万年来我不知愁为何物,亦不晓情为何物。“夕儿,断了你与他的孽缘吧,回到我身边来,我们还会像以前那样。”“我许你一生快活自在,惟愿你能放下过往种种,与我在这天地间做一对快活自在的伴侣。”“凭什么!他凭什么就能把你从我身边抢走,这十九万年来一直守着你的人是我!”
  • 我在末世点外卖

    我在末世点外卖

    9201年,某夜,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全球,暴风雨过后的第二日,生化危机爆发,全球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被转化为嗜血食肉的丧尸。金鸥,一名普通的宅男,不过辞个职而已,便稀里糊涂撞上了这样的末世。在这样的末世里,谁都没有对错,只有弱小才是原罪……不说了,外卖到了。哎嘛诶!这外卖可真香……
  • 愿你流年温暖,爱情无恙

    愿你流年温暖,爱情无恙

    爱情的错和伤,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人在经历爱情的一次次伤害和挫败后,埋怨自己遇人不淑。其实很多时候,不是造化弄人,而是我们爱的方式出现了问题,看人的眼光出现了盲点。我们没有想清楚该如何去爱、什么人值得去爱……正是因为爱的方式不对,所以,才有了情感路上的无数伤害,和一次又一次的支离破碎。爱,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段需要我们不断经历、不断受伤,又不断学习的过程。本书就是要带着读者分析伤害的来源,看清伤害的原因,学会如何避免伤害,在伤害后看清该看清的人,保护自己不会再一次被伤害,并在对的方式中,爱对的人,过对的一生。
  • 娇妻自带公主病

    娇妻自带公主病

    夏知白,婊气冲天富二代,partyanimal,生活日常是闯祸,花钱,钓帅哥,偶尔闺蜜撕胯大战。 一朝穿越到民国,变成没钱没学历的黑户。 住老鼠遍地跑的储物间,生活日常变成刷马桶…… 为了生存,夏知白在各行各业里摸爬滚打,跳舞,当家教,做卧底,拍电影……和三毛流浪记一样苦逼。 这是一个苦情剧本吗? 不不不,夏知白才不干。 于是这变成了一个穿越到三十年代找老祖宗,参加民国高考,攻略斯文败类,当大明星,发展民族企业,啪啪打脸众人,走上人生巅峰的爽文。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本故事纯属虚构,博君一笑。)
  • 神皇战纪

    神皇战纪

    一个穿越而来的灵魂,一段注定不平凡的旅途。一人一剑,起于微末之界,过千百界,破千万法,君临星域。
  • 泊魔传

    泊魔传

    一个高中生一睡醒发现自己来到了异界成了一个刚断奶的小孩,从幼稚走到了成熟……
  • 大明奇侠传(二)

    大明奇侠传(二)

    刁虎去抢云小姐,路上遇到了雁公子,被吓跑了。害怕刁虎再来抢人,小姐女扮男装出门避祸。雁公子也改名双飞,悄悄投文翰林家去了。一日,雁公子在芭蕉树下,舞了一会剑,困了就睡在芭蕉树下。在房中的文翠琼小姐透过窗户看见了雁公子。一个依窗读书,一个树下舞剑,二人互生情愫。谁承想刁虎、张英、包成等去御园后面看荷花时经过文翰林后楼。这刁虎一眼望见了文小姐,回家便托张宾前去文家提亲。文翰林一听是刁国舅的二儿子,心中不悦,于是告诉张宾要考才择婿。刁虎无才,自然不会被挑中。于是刁国舅设计强求,被文小姐识破。文小姐让雁公子去救出自己的父亲。为了避免被刁虎等发现,文小姐又设计让雁公子出城。
  • 从直播开始的武林盟主

    从直播开始的武林盟主

    当一个平凡的石子落入平静的水潭之中,市井小民的生活,也将掀起一番波澜。一个人的武林不曾有,但是江湖常在,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这是一个新的武林时代。景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肩负起华夏武术复兴与传承的责任。这一切,都得从一个帅比的故事说起。
  • 过客匆匆,随遇而安

    过客匆匆,随遇而安

    韩叶舒与莫凡天本就是青梅竹马,只是后来韩叶舒出国了3年,这三年发生了很多,但在她回国后,莫凡天只字未提只是把她宠上了天,直到有一天韩叶舒和莫凡天一起遇到了那个莫凡天不愿提起的人,韩叶舒并不知道那个人是谁,怎么认识的莫凡天,她也不知道这个人将会跟她有些什么样的摩擦,而莫凡天的心会一直跟着韩叶舒吗?欢迎大家跳坑????????????
  • 怪异法师

    怪异法师

    某个最强魔法师:“两千年来你是第一个在战斗中把我逗笑的人。韦恩脸色一黑纠正道:“这是枪不是破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