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0300000036

第36章 对外报道的编辑与内容制作(2)

3.对外报道还要遵循及时性、时效性的原则

在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中,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时效性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媒体竞争的法宝。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对外报道机构片面理解和实践“以我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好的现象进行刻意隐瞒,结果不但不能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反而还会严重损害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2003年,新华社征求亚太地区数十家用户的意见,结果用户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时效慢”,尤其对国内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时效慢。因为政策、体制、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敏感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一直长期困扰着我国的各大新闻媒体。1994年,30多位台湾游客和大陆的船工在浙江千岛湖遭到抢劫杀害,我国媒体对这一事件报道明显滞后,而西方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传媒却以最快的速度抢发新闻,大肆歪曲,说中国“黑箱作业”、“掩盖事实真相”、“欺骗死者家属”,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中国的媒体被动加以澄清,但这种澄清也只能是事倍功半[10]。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技术日益发达,特别是数字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的快速反应与海量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公民新闻”、“博客新闻”等等新闻传播样式,使得信息传播已经变得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任何试图隐瞒或推迟披露重大信息的做法都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与其想方设法掩盖事实,还不如及早披露,以求得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自2002年9月2日改版后,推出了“全天24个整点——时时有新闻、次次有更新”、“新闻全天候”的新闻报道理念。应该说对于平日的常规新闻报道,这种运作模式更多地起到了一种积累、练兵的作用,而一旦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这种“新闻全天候”的报道就能给随时随地打开电视,并想跟踪了解新闻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观众提供最快、最新的信息[11]。

2002年12月3日,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充分发挥对外报道的优势,以多种节目形态,不断滚动更新的大节目量,圆满完成了“中国成功申办上海世博会”的报道。早在2002年10月上旬,《中国新闻》就提前派出记者赶赴上海,采访制作了《中国申博》七集特别报道:《上海市民的期待》、《以上海为家以上海为荣》、《申博成功将给在沪外商带来无限商机》、《在沪台商共同的期盼》、《陆家嘴的变迁》、《上海市民成为申博宣传大使》、《上海的明天会更好》;11月份,《中国新闻》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中国申博委副主任委员、中国贸促会会长俞晓松。11月13日,《中国新闻》在多档节目中分别以《俞晓松说:中国政府全力支持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俞晓松说:中国有能力举办一次成功的世博会》等为题播出了这次专访的内容。这些报道本着“宣传‘申博’,又要跳出‘申博’”的指导思想,力求选取独特的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上海、宣传上海的魅力和优势,客观报道上海为申博所做的工作;通过上海本地市民、新移民、移居上海的台商、境外投资者一起来推介上海。这组特别报道从11月20日至26日连续七天在4时的《新闻》、8—9时的《新闻60分》、12时的《中国新闻午间报道》、21时的《中国新闻晚间报道》等四档重点栏目中播出,充分照顾到了海外观众收看节目存在时差的特点。申博结果揭晓后,《中国新闻》在完成两档特别报道,结束与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并机直播之后,仍然围绕“中国申博成功”这一事件进行了集中的跟进报道,而且,随后的新闻也在不断滚动、不断更新,并进行了重新编排。

第二节 对外报道的信息加工与编辑制作

对外报道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外报道在信息来源、信息取舍、稿件选择与加工以及编辑制作等方面与对内报道有显著的差别,因为对外报道所面对的受众是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而这些受众所生活的文化环境,所持有的价值观念都属于西方或者接近西方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与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是我们进行对外报道内容编辑制作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的。

一、对外报道的信息来源与取舍

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业内人士,其次是熟悉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再次是政府官员、管理机构,另外还有与此相关的其他人或机构。这是按照一般新闻报道特别是国内新闻报道的编辑制作规律组织稿件、采集信息、加工制作内容时的一般原则。而对外报道所面对的受众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思考其信息来源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国外受众所信赖的消息源和所遵从的新闻价值观是什么,不能以国内报道所惯用的组稿原则行事。首先从信息来源上看,国外受众可能更多地信赖那些没有任何官方背景、政治色彩以及经济利益关联的受访者,更多地青睐来自民间的声音。有学者在进行《中国日报》和《南华早报》有关人民币汇率报道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国日报》的消息来源中,境内消息来源占样本数近六成,其中,境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消息来源是主力。《南华早报》的情况正好相反,境外消息来源占六成,尤其倚重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摩根斯坦利、高盛、瑞士信贷、汇丰银行等等。从对外传播的效果来看,《南华早报》引用的消息来源更容易得到国外受众的认可。

由于教育背景、知识领域等因素,西方受众更熟悉摩根斯坦利、高盛这样的权威国际金融机构,更愿意相信他们的统计数字和分析结果。而《中国日报》过多地倚重于官方消息来源,容易被西方受众误读为一味地为政府唱赞歌,将中国的对外传播媒体完全等同于中国政府的“扩音器”,而不是一个客观公正的独立媒体。《南华早报》的优势体现在报道主题的平衡性、消息来源国际化以及符合西方受众阅读习惯的写作方式[12]。这一案例中两份报纸各自的信息来源值得我们对外报道媒体深思,特别是《南华早报》的信息来源可以作为国内英文媒体对外报道的借鉴。因为任何报道,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最终的目的是要使受众愿意接受、乐意接受,也就是主动接受,而国内媒体对外报道的信息大多时候是让受众被动接受信息,显然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对外报道的信息取舍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媒体的对外报道要吸引国外受众,依靠的不是行政指令和权威部门的强制信息,而是真正能够打动受众的真实而平凡的信息。这就需要报道者能够从繁杂的信息中选择出能打动受众内心深处的东西,这样才能引起传受双方的共鸣。而最能打动人的信息一般都是关注人的命运、张扬人性、体现人道主义价值观的信息。比如在介绍中国某一重大建设项目的时候,以往的常见做法就是大力宣传项目本身如何了不起(如填补空白、亚洲第一、技术上大有突破,等等)。这样做无疑会让人感到宣传味太浓,有炫耀之嫌。而现在较高明的做法是:突出介绍这个项目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改进就业状况、对缓解环境恶化有帮助、有益处。这些才是受众容易理解的价值观——改善民生、创造就业、保护环境等。换言之,就是要突出民生,淡化成就;突出人,淡化物[13]。

有一家外国媒体在报道青藏铁路时,将切入点定在施工中的人员伤亡上。报道称施工者的零死亡是一个奇迹,不能不说这个角度选得别致、精彩,其编者之独到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报道,受众定会留下难忘的印象。这个例子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点出发,我们的对外传播当然要以人为中心、为主角、为重点。只要使我们的对外传播产品中所含有的中国价值观最大限度地与国际受众的价值观接近,甚至相吻合,我们在国际上就会赢得更广泛的理解和信任。2004年,针对国外反华势力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政府指手画脚的做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出了《西藏百姓生活》系列节目,将话筒对准了西藏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他们中有农牧民、寺院僧人、归国侨胞、学者、SOS村的年轻志愿者等。这组节目通过报道平凡人的平凡事,向国外受众展现了西藏各阶层自由、安定、多样、祥和的生活[14]。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报道视角使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西藏报道更加亲切、动人,必定吸引更多的国外受众,也能改变一些西方人对于西藏问题的看法。

同样的报道视角也体现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报道中,下面这篇《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选取几个普通人物为关注对象,以网络时代获取奥运信息的新方式来反映普通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奥运心态,以普通人的生活细节打动受众,显得比较亲切、平实、可信。

互联网打造奥运盛宴

吕坤肖丹李白薇

一边看视频,一边听解说评论,加入文字聊天框互动,还不忘到论坛去灌水……“在全方位信息包围下看奥运才够爽!”在北京一家媒体实习的研究生小李这样总结说。这是许多网民网上看奥运的真实写照。

网上看奥运热情高

据了解,本次奥运会组委会第一次对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进行授权,奥运报道也是第一次全方位覆盖网络受众。获得授权的相关媒体联合互联网门户、视频直播等各方倾力报道,共同打造了奥运会的视听“盛宴”。

“奥运赛场瞬息万变,不能只盯着一块场地。”体操男子团体决赛的时候,小李在网上关注着。新浪网高清视频挺流畅,央视网站上的文字解说也很精彩,天涯网上奥运的讨论区热火朝天,邹凯最后的动作还没有完成,QQ已经弹出中国队夺冠的信息,随后刷新各大门户网站,夺冠的新闻都已经挂上了头条。学校网站的BBS为奥运新开的版面上帖子一楼高过一楼,奥运博客也马上更新……比赛结束了,互动的聊天还在继续,网友的热情才刚点燃。

女子体操团体决赛时,乘坐118路公交车的小林,正通过无线网络用笔记本电脑观看直播,一边看还一边忙着发邮件。“对于上班族来说,能够在工作间隙看看奥运会就非常棒了,互联网最能满足我们这个需要,即使上班不能看视频,弹出的信息框也很及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万瑞数据发布的《中国网民奥运媒体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有79.8%的网民将互联网作为获取奥运信息的第一渠道。虽然许多网友也表示网上看奥运有时候会延时,受网速的影响也有些卡,清晰度也打了折扣,但是互联网传播的强劲势头仍是无法阻挡,相应的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目前中国网民达2.53亿,跃居世界第一,网络逐渐成为表达意见的窗口,“网上说奥运”、“网友看奥运”等也成为本次奥运会新的舆论焦点。

网上看奥运无国界

“国外电视台直播或转播的节目数量有限,而且不一定是我们感兴趣的。网络上可以选择观看的节目较多。”任远从2007年9月起在加拿大攻读生物硕士学位,她和许多留学生一样通过网络看奥运。“我感觉周围的人对这次奥运的关注提高了许多,作为中国留学生颇感自豪的,我们平时没事就上校内网,和国内的同学猛侃!”

任远还介绍说,海外的留学生一般是通过QQQTV或者51LIVE看奥运,利用网络电话或者在“校内网”上和朋友交流。一些外国朋友也热衷于在NBC的视频直播网页或者通过微软的视频技术观看奥运比赛。

南开大学世界历史系的杨教授刚从旧金山回到国内,“这几天在国外出差,但通过互联网一样看比赛,就是回国后我一般也会在网上关注奥运。”

网上播奥运辛苦多

林琳奥运期间在某授权直播网站实习,“做奥运直播很累。”这是她收工后最大的感受。因为长时间在电脑面前,她最近还特地买了隔离霜和靠垫,“爱护自己才能更好地报道奥运嘛,”她笑道。“虽然有靠垫,但是一天坐下来,还是感觉腰酸背痛。”

林琳的工作小组共10个人,分3个班次对奥运的赛事进行转播,“我们先看电视,看到好的画面马上导入,然后剪辑上传。”这个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早上就开始忙,中午有转播的时候都没法吃饭,只能把饭盒打开,太饿了就赶紧吃一口,然后放下继续做。”

在另一网站做奥运监控的周馨开幕式时刚好值夜班,“那天凌晨我两点回家,而有的同事还要熬通宵。”做文字编辑的小李负责奥运即时新闻的更新,一天几乎都要目不转睛地盯着奥运信息,“我尽力做得最好最精彩,现在我已经是拟标题的高手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8月18日第1版)

还有一篇新华社的报道,选取奥运期间来北京的外国人在中国照常做礼拜,进行宗教活动的情境,以普通外国人在北京的生活感受来介绍北京、说明中国,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奥运期间的礼拜日——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见闻

新华社记者桂涛王洋8月17日,星期天,也是天主教的礼拜日。西班牙老人森兹·德布罗托站在北京宣武门天主堂里的巨幅圣母像前,为他两周前新出生的小外孙祈祷。

因为随国际网球联合会来北京参加奥运会,森兹·德布罗托无法在家乡参加外孙拉斐尔的洗礼,但教堂里悠扬的钟声、描绘圣经故事的七彩窗花、高大的穹顶和通明的吊灯,仿佛让他回到了家乡小镇上的弥撒中。

“这里的弥撒程序、音乐旋律、使用器具和西班牙教堂里的弥撒没什么不同。”他说,“希望拉斐尔能感受到我在北京对他的祝福。”

同类推荐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梦在数学里

    梦在数学里

    本书收录了多篇关于数学课教学研究的文章,分为五辑,内容包括:课标解读、有效教学、教学探索、教学设计、高考频道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热门推荐
  • 地气

    地气

    住了百年的十里岭,说不能住人就不能住人了。不能住人的原因不是说这里缺少人住的地气。大白天看山下阴郁一片,一到晚上,黑黝黝的村庄里人脸对人脸两户人家,单调得就心慌。说谁家从前山的岭上迁往山下的团里了,咱岭上剩两户,水没水电没电的还坚持着,山下的人们笑话了,咱也不是没有本事的人,也该迁了。原先岭上有十几户人家,后来陆续都迁走了,就剩了两户,一户是来鱼,一户是德库。终于有一天来鱼和德库吵架了,两户互不上门,就连孩子们也绝了话题。岭上的两户人不常在一起说话,山越发黑了,黑得叫人寡气。
  • 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

    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

    作为国子监里唯一一个女弟子,桑祈最头疼的不是学业,而是和各路同窗的恩怨情仇。今天惨遭逼迫联姻,明天又遇校园凌霸。桑祈表示很无奈: 我说,你们真是来念书的吗?! 还能不能让人好好打个酱油了,好吧,既然说到联姻这个难题。风流俊彦的青梅竹马,率直张扬的傲娇公子, 气节清绝的没落贵族,高冷睿智的闷骚司业。又到底哪个才是她的真命天子呢?
  •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

    《中国传统中医史话:中医食疗》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武道剥削系统

    武道剥削系统

    悠扬的号角吹响,战争的火焰弥漫大荒,在那雄壮威严的军团之首,少年执剑傲然屹立,“我愿以生命庇卫我王朝边疆,以手中之剑荡平八荒!”……修改中……
  • 绝色神医之腹黑四小姐

    绝色神医之腹黑四小姐

    宋妤“我遇到一个大魔王,小混蛋但是我好像爱上了他?”
  • 等待洗牌

    等待洗牌

    我们那地方的人喜欢把县里的书记、县长叫作知县,这里边蕴含了多少想法和内容,一时间也没人能够说得清楚。我站在新来的知县门口轻轻地敲了三下门:咚咚咚。里边传来知县的声音:请进。我推门进屋,跟知县点下头:林县,您找我……林知县看都没看我一眼,从一盒软中华里取出一支烟来。我看见知县办公桌上有只打火机,我应该主动上前拿起火机给他点着。
  • 全真坐钵捷法

    全真坐钵捷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妃不好惹:战神王爷请接招

    妃不好惹:战神王爷请接招

    要问宁昭穿越到墨朝,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自然是收服了出名的直男六王爷。人前:墨绝尘:“宁昭,你身为六王妃,就要有王妃的自觉。你的眼睛只能看本王,你的心里也只能有本王的存在,你要是敢多看三哥一眼,本王就……”宁昭:“就怎样?”墨绝尘:“就给你休书一封。”人后:宁昭收拾好包袱,便准备自请下堂回将军府。却不想堂堂六王爷,心甘情愿奉上兵符和王爷大印,跪在搓衣板上,一脸委屈:“媳妇,我错了,求原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笔尖下的西藏

    笔尖下的西藏

    编者独具匠心地以西藏为主题,力求以文字之美重塑西藏之美、之厚重,立意新颖,别具一格之外又紧跟当下文化潮流。书稿收入阿来、裘山山、马丽华、于坚等作家书写西藏——大藏区的散文作品。其中作品涉及纳木错、山南、布达拉宫、果洛、盐井、玉树、甘南、川藏线、青藏线、阿里、香巴拉、墨脱等著名景点和人文遗迹最多的地方,是一本有助于西藏自助深度旅游,并对民族文化、自然风貌有着实证性质的书写,呈现了藏民族和汉民族在人间高地上的种种身体与心灵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