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800000012

第12章 美国主流报纸与台海问题(2)

从1910年开始,朝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长达35年之久。二战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于1946年2月宣布成立南朝鲜“民主议院”,任命李承晚为议院议长。1947年6月,李承晚组成“南朝鲜过渡政府”。在美国的操纵下,朝鲜被人为地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分。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宣告成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朝鲜问题进一步国际化。1953年,南北朝鲜根据由有关国家签署的国际协议,以“三八线”为界实现停战。1991年,南北朝鲜各自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由上可见,台海问题根本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后两者是根据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分裂成独立国家,而台湾则由二战期间的国际协议规定归还中国,而且当时的中国政府也恢复行使了对台湾的主权;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领土和主权并未分割,仍然是一个中国;台湾问题也应当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因此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

第二,台海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美国政府应当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彻底纠正并停止其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的种种错误做法。

第三,台海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在台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第三节 美国主流报纸高度关注台海问题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作为美国最负盛名的主流报纸,高度关注台海问题。目前,两份报纸在大陆和台湾都设有记者站,涉及台湾的议题占据了报道的重要版面。这两份报纸高度关注台海问题原因有两条:

一、美国媒体追逐负面新闻的需要

一直以来,美国媒体热衷于负面报道。在西方新闻从业者和学者看来,新闻价值实质上是关于“什么是新闻”的问题。纽约《太阳报》主编查尔斯·达纳(Charles Dana,1819-1897)认为,人类真正的趣味是衡量新闻好坏的绝对标准。他手下的本市新闻版主编约翰·博加特说得更明确: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就是那些稀少的和不寻常的事。新闻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者们头脑中的概念。新闻价值可以概括为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人情味这五个方面。其中人情味包括的因素有: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等。现在美国媒体上每天的新闻很多都是根据这些因素选择的。根据美国研究媒体与政治关系的资深学者的观点,美国式的新闻除及时、简洁外,还要以新、奇吸引人。统计数字则表明,在国际事务方面,美国的新闻除去要员出访以外,涉及最多的是示威、动乱、政变、革命、灾难、独裁、冲突、战争等。美国媒体认为自己天生肩负的就是批评、监督别人的责任,不是“唱颂歌的”,更增加了负面报道的比例。

以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为例:应布什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于2006年4月18日至21日访问美国。从中国方面来说,国家主席胡锦涛此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全面推进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访问显然达到了目的,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胡主席参加了多达32场活动,广泛接触了从国会议员到市政官员、从工商巨子到学生学者等各阶层人士,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演说与谈话,让越来越多的美国公众相信,中国对美国不是潜在威胁,而是一个值得信任和合作的战略伙伴。

2006年4月20日,布什总统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仪式,欢迎胡锦涛到访。随后中美元首在白宫举行会谈。新华社以“友好”、“合作”为基调,报道重点是中美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纽约时报》的报道基调则与我国媒体完全相反,报道以“冲突”、“批评”为主轴。报道称:准备时间长达1年多的中美元首会谈因为卡特里娜飓风而推迟,会谈着重讨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和它最快速崛起的对手之间一系列重大问题,而没有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两位元首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90分钟的会谈没有达成任何成果。不仅如此,《纽约时报》还报道“法轮功”支持者对胡锦涛访美的“抗议”。

反观台海问题,由于这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两岸至今都没有消除敌对状态。半个世纪以来,台海问题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其间虽未爆发全面战争,但也曾一波三折,历经几次大的军事危机,远可溯至上世纪50年代的金门炮战,近则截至1996年的台海危机,当时美军在台湾海峡部署了“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编队,进行了“自越战以来的最大军事集结”。2006年开始,台湾海峡一跃成为“未来亚太地区冲突的三大热点”之一。台海问题日益攸关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不仅直接关系我周边安全环境,还将牵动中美关系、日美同盟、中日关系和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和安全态势。

2000年以后,台湾地区领导人经历政党轮替之后,民进党的陈水扁在统独议题上频频挑衅大陆。陈水扁当局全面推行“去中国化”,积极谋求国际生存空间,台湾“和平走向分裂”的危险增大。从“一边一国论”到“两边三国论”、从“制宪公投”到“终止”国统纲领,都不断冲撞大陆设定的红线。而大陆在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前提下,始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再加上国际势力或明或暗的插手,两岸关系的发展危机四伏,困难重重,充满冲突,变数极大。

台海两岸的冲突对热衷报道负面新闻的美国媒体来说,无疑是“亮点”所在。有关台海问题的新闻事实与“新奇、”“冲突”、“动荡”等标准高度契合,在美国媒体看来,这类新闻才具有新闻价值,才是美国主流媒体心目中的“好新闻”,也才能够最终出现在美国的报纸和电视上。

美国媒体对一般性国际新闻都浓缩成简讯,这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特别明显,但是一些国家的社会动乱、屠杀、冲突总能占据美国主流报纸头条或者其他显著的位置。以2000年3月20日的《纽约时报》为例,该报在头版刊登两篇文章:一篇标题是《台湾大选后的暴力抗议》,介绍因国民党选举失败,李登辉躲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窘迫场景;另一篇标题是《目标:以前喜爱的领导人》,介绍国民党支持者对李登辉的抗议。《纽约时报》极力渲染台湾国民党支持者的失意,烘托出浓烈的冲突场景。

二、美国媒体服务本国外交的需要

国际新闻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涉及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新闻媒体是为国家服务的,国家的根本利益也就决定了新闻尤其是国际新闻的报道内容、数量、倾向等具体问题,国际新闻报道必须站在本国立场上,为本国外交服务。西方一位学者曾经在首尔举行的一次国际传播学会议上评论美国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说,国际新闻报道看起来是国际报道,其实是国际新闻的国内视角。从中不难看出,任何国家媒体的记者在报道国际新闻时,都脱离不了其国家安全、国内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语境。对于国际事件,是否报道、报道数量如何、角度如何都必须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前提。媒体服务和服从于外交,是媒体的使命决定的,全球各国概莫能外。美国媒体高度关注,充分报道台海问题,也是美国媒体服务外交的应有之意。

美国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是“大陆不武,台湾不独”,奉行“一中一台”的政策。台湾背靠大陆,面向大洋,是遏制中国的咽喉所在。早在1950年6月14日,麦克阿瑟就意识到台湾对大陆和美国的极端重要性。在他的备忘录里写道:“台湾是美国太平洋防线,自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冲绳至菲律宾的一个环节。战时如果掌握在友好国家手中,可以握住敌人从东亚出击的航线,切断敌人从东南亚获得资源;如果掌握在不友好国家手中,则敌人平时可以用作空军、潜水艇的基地,战时可以冲破日本冲绳、菲律宾防卫线,并使之成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使之对美国的进攻能力增加一倍。”如果两岸顺利统一,台湾就成为中国的战略资产,而不是战略负担。

支持台湾当局,推行“以台制华”,本来就是美国历届政府的既定政策,只不过会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表现出形式和力度上的不同。

从国际大背景看,冷战结束后,西方学术界就有人认为,中美间的战略纽带因苏联东欧集团的瓦解而不复存在。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的对手,因此主张尽早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有一位叫西格尔的研究员,即以炮制“中国威胁论”而闻名。他在1995年初发表文章,明确提出了“以台湾牵制中国”的主张,说什么人权问题、最惠国待遇问题都不能有效地牵制中国,唯独台湾问题“最能刺痛中国的神经”。

现阶段,由于美国尚未走出伊拉克战争的泥潭,解决伊朗核问题迫在眉睫,朝鲜核问题也进展缓慢,反恐之路依然千头万绪,在台海问题上美国没有必要也绝不可能与中国战略摊牌。因此,美国对大陆奉行“接触+遏制”政策:美国一面与中国接触,以期获得最大受益,一面对大陆进行遏制,这就需要倚重台湾来制衡大陆。而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对比海峡两岸的综合力量,无论是国际位置,还是幅员和人民,大陆应该是海峡两岸的主导力量,是统一进程的决策支配方。

美国政府对此忧心忡忡,美国国内的新保守主义竭力对中国进行“妖魔化”,“中国威胁论”版本不断升级,增加了“中国导弹威胁论”、“中国潜艇威胁论”和“中国科技威胁论”。美国媒体对此则心领神会,主动自觉服务于美国外交大局。《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版面上充斥着对大陆的批评,使用率最高的关键词无非是“威胁”、“警告”、“咆哮”。

美国在与中国交往过程中,打好“台湾牌”,有助于美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美国媒体充分报道台海问题,运用美国媒体的影响力,渲染两岸对峙与冲突,警惕两岸实现和解。2005年4月底到5月初,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与胡锦涛总书记举行了举世瞩目的“胡连会”,此举得到两岸绝大多数同胞的赞许和祝愿。但是2005年4月30日的《纽约时报》在A1版刊登这则新闻时使用标题却是《六十年后,中国的政敌结束了他们的战争》,在国共两党“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喜庆时刻,《纽约时报》把国共双方描绘成“敌对双方”,言语中充满了酸溜溜的伤感和无奈。

同类推荐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口述·百姓的故事

    口述·百姓的故事

    改革开放不但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百姓生活和命运的转折点,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起航,普通百姓成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惠者。听被点燃人生、被改写命运的百姓口述:从一名建筑工人成为一名大学生、自学考试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进城创业,改变了我的命运、由“票证供应”到刷卡消费、过上了无后顾之忧的“小康”生活。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文化成就与图书馆的关系,本书资料详实,描述通俗,记录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正文链接和余思,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有奖读书活动。
热门推荐
  • 大国柱石

    大国柱石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诚以此书献给所有职校毕业生及打工的朋友们!写众生沉浮,观人生百态。万千凡人,如一柱一石,同心共助中国梦!
  • 我的无常男友

    我的无常男友

    电视剧中的古代无常使者都是黑白大褂,长舌头,高帽子,黑白浓妆,吓人的一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现代,无常使者也变得和当代白领一样,西装革履,帅气美丽。机(qiong)缘(zhui)巧(bu)合(she)下,一个平时只活在韩剧和综艺中的白无常成功的被陆慕妍一骗到了手里。小剧场第一次见她的时候,他嘴角微扬,整个一邻家大哥哥:“你好,我叫陆慕妍一,你,可不可以,做我的,,朋友呀!”他微笑着,“你好,小姑娘,你不嫌弃的话我当然可以做你的朋友。”告诉她他的身份后,他冷若冰霜,无情无义:“那你做我男朋友。”他想了一会儿,“需要亲亲抱抱举高高什么的吗?”“不需要。”她停止了哭泣。“那不行。”他斩钉截铁地说。她赶紧补充道:“那需要。”“那更不行。”“你又耍我,谢沐晨。”她继续哭。“我没有。”他说的贼无辜。“那我问你的时候你想什么着想了那么长时间呀。”他想了想,“我突然想到了电视剧里边的情节了,我想知道情侣是不是都需要亲亲抱抱举高高,所以我问问你。”喜欢她之后,他耀武扬威,露富耍帅:“喂,怎么样?”“哇,这也太拉风太帅了吧。”他在那里笑眯眯的享受着她夸他,而她却照着他的头拍了下去。“你还美呢是不是?你看看我灰头土脸的样子。”“喂,你怎么又打我,你灰头土脸的关我什么事啊,你别仗着你是女的我就不敢打你啊。”“关你什么事?你没看见我在那里蹲着吗?你到这里还飘个移?看看灰尘现在还飘着呢。”“我为了耍帅,电视剧里男主角都是这样出场的。”在一起后,他化身宠女朋友狂魔:超市里,陆慕妍一拿起这个瞧瞧,拿起那个看看,然后看看谢沐晨,他点头了她就会把那个东西放到购物车里,可是时间不长购物车就满了,好像谢沐晨从来都没摇过头。“亲爱的,你不能这么惯着我。”“韩剧里都这么演的,女朋友就是用来宠着惯着的嘛。”家里,他直接变成了磨人的小妖精:谢沐晨环着陆慕妍一的腰,撅着嘴,“今日份的啵啵。”好可爱,好油腻。
  • 最强冒牌奶爸

    最强冒牌奶爸

    楚凡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小小年纪就有一个萌萌哒的女儿。有了女儿,他当然要努力成为一位合格老爸。就在这时,他忽然加入了一个奶爸聊天群。七公主:“老爸,我在人间溜达一圈,就有人欺负我,你来帮我揍他!”苏妲己:“呜呜呜,我不想去朝歌!”雅典娜:“老爸,我要更强大的力量,成为智慧与战争的化身,你帮我吧!”楚凡:“没问题,一切交给我,我是你们最强的奶爸!”等等……又进来人了?谁?还有谁?Emmmm楚凡看着一个又一个加入进来的女儿,他表示:我要做最强的冒牌奶爸!
  • 玉卿

    玉卿

    温玉卿和母亲一起来到杜家,多了个弟弟。这个弟弟第一次见面时就嘲讽地说:“哥哥?小矮子还差不多。”彳亍。挺好。你完了。不给弟弟一顿社会的毒打的哥哥不是一个好哥哥。温玉卿面无表情地想。#甜文#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捕虎行动

    捕虎行动

    这是一个飞雪的冬天,外兴安岭被一场一场的雪封山了。山林原野中的食草类动物面临着缺少食物的季节,獐子、狍子、野鹿,开始从深山里走向迁徙之途。以食草类动物为食的食肉类猛兽或者集成群落,或者远随食草类动物迁往他乡。无论什么动物,在冬日里生活都是极为艰难的。每当这个季节来临的时候,总有长着两条腿的猎人要向深山里入侵,他们来猎取动物的毛皮,以换取大把的钞票。这些人是疯狂的,他们猎杀的欲望像寒冷一样在冬季里膨胀,膨胀得发冷变硬。然而,今年进入外兴安岭的五个猎人,他们是从黑龙江过来的,在俄罗斯已呆了很多年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红鸾星动:八王爷的爆笑宠妃

    红鸾星动:八王爷的爆笑宠妃

    名动天下的八王爷:帝星耀臭名昭著的黎家庶女:黎红鸾世人皆道,黎家庶女又傻又颠,却不知一切皆是嫡母长姐一手安排世人皆道,八王爷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却不知这厮在背后其实是腹黑一枚当黎家庶女遇上名动天下的八王爷“你又傻又丑,何以以为本王稀罕?”“王爷不稀罕正好,放了奴家吧”“放你走,可以,只是你怎么报答本王?”“王爷说怎样就怎样”“那就以身相许吧”黎红鸾转身拔腿就跑,小样,等你放了我还要以身相许,还不如我先跑为上……
  • 弑星之日

    弑星之日

    这里,有世人向往的修行,有玛雅文明的后裔,有古欧传说的神灵,也有吞噬生命的虚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想在这异世,找到回家的路......别人告诉我,将星星拼成路,我就可以回家了。而老师却说:“生命是从星辰起源,我们借助星辰的力量,终有一天,我们死后,也会回来,化为一颗星辰,注视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