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700000046

第46章 规制(18)

8.3新时期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体制的初步构想

新的经费供给分配机制的优点在于,它通过设立公共资金,优先保障新闻节目运作的最基本经费供给,确保新闻采编以固有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进行,避免为政治权力和市场逻辑所牵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广告收入与从业者、广电媒介收益之间的局部挂钩关系,以适度的激励机制调动新闻运作各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充分体现不同新闻节目之间公共属性强弱的差别。

与上述经费供给分配机制相配套,能否将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权进一步从电台、电视台分离出来,归属于独立的监管部门,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之下。这样,既能确保新闻在执政党的宏观领导之下,又能使新闻保持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性。

“历史证明,一切改革都从观念更新开始,最后都将遭遇制度壁垒。如果制度能够顺势创新,那么改革将会继续向前,否则改革就会毁于一旦。制度安排才是改革的落脚点。”时代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体制的改革过程并非一个封闭的行业内部改造,而是一个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理想体制的构建和实现,必将裹挟着复杂多变、进退游移和各种利益主体的激烈博弈,甚至不乏失败的探索。或许政治、经济和各种社会元素之间存在永远无法调和的现实冲突,也或许根本不存在最终彻底解决存在的矛盾,使得博弈各方进入到根本平衡的方法,但是也不等于说,存在不需要努力就能达到的相对平衡。

8.3.1既往研究摘录

新闻体制改革,或许正如从业者所言,“它是政治体制层面上的问题”,“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没有什么探讨的实际意义”,体制层面可探索的空间实在有限。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学者,从新闻改革初期开始就一直致力于这一领域的执着探寻。

1978年以来,新闻学界主要形成以下几个主流观点:反映多种观点,发展舆论监督这一观点还可以细化为:多种声音、一个方向;扩大报道面;建立意见市场;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代表学者为甘惜分、孙旭培等。发展多层次新闻业、加强新闻立法,实行企业化管理。其中有:1984年,孙旭培在《新闻改革之管见》一文中初步提出,发展以党报为中心,以机关报为主体,兼有非机关报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报业结构。1988年,孙旭培在《新闻体制改革略议》一文中进一步主张,“报纸可以有党报与非党报之分,机关报与非机关报之分,有政治报与非政治报之分,有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分,公办民办之分。”1995年,李良荣在《试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一文中提出中国传媒具有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双重属性的概念:

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媒介,它追求的是社会效果;而作为产业的新闻媒介,它在企业化经营中追求的就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效益……在我国新闻媒介空前发展和繁荣的情况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

进入新世纪,中国传媒业以不同的办刊(台)方针、不同的功能定位、不同的受众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事业性质,企业化运作”这一模式虽然引发了媒体经济的腾飞,但“计划的脑袋”与“市场的肚子”之间的深刻冲突,也深深困扰中国传媒业。2003年李良荣撰文《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对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进行重新廓清,并首次提出了实行“双轨制”的构想。一年之后,李良荣再次就这一问题撰文《中国传媒业的性质定位和制度创新》,认为中国传媒业实际上具有三重属性,并以“机关化管理、事业性要求、企业化操作”作为运作模式。“媒体三重属性的内在冲突,在媒体的实际运作中出现种种扭曲和畸变……结构失衡、竞争失序、运作失规、管理失范。”李良荣认为在接受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可以将中国传媒分成政治性媒体、事业性媒体和企业性媒体三种。同时,按媒体的不同属性,李良荣具体提出与构建了不同的办刊(台)方针、政策和管理模式。

从1984年孙旭培提出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报业体系,到2004年李良荣主张把中国媒介分成政治性、事业性和企业性三种类型,二十多年的理论探索并非一种“空中楼阁”式的自说自话,其行进轨迹是建立在对中国媒介现实困境进行深刻剖析之上的,也是与实务界的探索相伴而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孙旭培和李良荣为代表的学者,只是提出一个笼统的制度框架,并未对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兴的网络媒体加以区别对待。而且,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内容依旧与其他媒介内容被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始终没有被单列出来,也未实行特殊的监管方式和经费供给制度。更重要的是,编辑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这一困扰当前广播电视新闻的核心问题,在他们的制度构想中也并未得到明晰的体现和解决。

我们认为,要克服广播电视新闻现阶段所遭遇的诸多困境,真正发挥监督权力、扩大民主参与的功能,或许就得从制度安排上为广播电视新闻营造一个纯粹的生存土壤。而要营造这种纯粹的生存土壤,首先必须实现的可能是,从经济上保证新闻的自立,实现与经营环节的适度分离,并根据功能差异和公共性强弱,实行不同的经费供给制度,以确保新闻免受市场逻辑的直接影响,保持自身应有的“公共领域”属性。

8.3.2广电新闻体制改革的重心:经费供给分配机制

一般来说,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是社会产品的三种基本提供方式。纯公共产品一般采取公共提供,实行的是政府配置方式。私人产品一般采取市场提供,采取的是市场配置方式。而像信息传播这样的准公共产品,究竟采取何种提供方式,由于自身属性的模糊性,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巨大的复杂因素,从而成为业界和学界持续争论的经济学话题。因此,在决策广播电视新闻采取何种经费供给分配机制时,必须遵循一些必不可少的原则。

8.3.2.1效率原则

提供方式的选择实际上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提供方式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是不同的。对具有部分私人产品特征的准公共产品,引入市场提供的意义在于,它确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改进效率,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当然,市场提供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比如强烈的功利性和盲目性等等。特别是对于准公共产品来说,如果完全采取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提供,会使得一些公共性强、纯度较高,而市场收益低的准公共产品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相对的,对准公共产品采用公共提供,优越性在于,政府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从宏观的角度,对资源进行有计划的配置,纠正市场机制固有缺陷。但是公共提供的致命弱点在于缺失资源配置的激励与惩罚机制,政府行为的任何决策失误,都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广播电视的两种主流模式——商业体制和公共体制所采取的正好是提供方式的两个极端,市场提供和公共提供各自的优劣利弊也在两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商业体制完全采取市场提供的方式,虽然确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提高效率,实现资源良性配置,但编辑把关权与经营权的合一导致的后果常常是“把关人”的角色被“经营者”的寻利本质轻易淹没,媒介本应承担的社会功能被商业利润“收编”。这种现象不仅普遍存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体制中,在我国一些主要以市场为诉求的新闻节目中也呈蔓延趋势。因此,完全采取市场提供的商业体制的核心弊端在于经营权与编辑把关权的合一。反之,公共体制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虽然实现了经营权与编辑把关权的分离,但又浪费了因为观众对于新闻天然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收视率,也就置广告资源于闲置状态,扔掉了新闻固有的盈利能力,并且进一步带来了连锁反应——“衣食无忧”也助长和滋养了从业者的惰性,使之过分依赖来自政府和法律的保护,而不自觉地停止更好满足公众需要的努力。即远离市场、缺失资源配置的机制必将因缺乏激励导致无视受众需求、自说自话的“传者本位”思维。与极尽迎合之能事的商业体制相比,公共体制机构臃肿、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节目呆板、创新不足等等积弊日深。因而,在商业体制占据主流的美国,公共体制注定难以生存。而在商业广播电视迅速崛起的西欧,昔日位居垄断地位的公共体制,来自政府、公众和垄断企业此起彼伏的声讨浪潮,也使之“朝不保夕”。所以,完全采取公共提供的公共体制,其核心弊端在于缺乏一套市场配置的激励机制。

8.3.2.2公平依据

公平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投入与收入相对称。任何一种准公共产品都兼有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如果单纯由公共提供,消费者免费受益,使得个人收益率远远大于社会收益率,造成受益与负担的脱节,不符合经济公平的要求。反之,如果单纯由市场提供,则使社会免费受益,使得社会收益率远远大于个人收益率,也造成受益与负担的脱节,不符合经济公平的要求。所以,公共提供和市场提供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公平缺损。显然,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这种准公共产品来说,受益者应当包括从业者、民众和广告商。以投入与收入相对称而言,不管是公共体制完全由收视费供给,还是商业体制完全由广告费供给,都不是公平的经费供给机制,在运行中必然会导致或此或彼的弊端。

与上述两种提供方式相比,由公共提供和市场提供组合而成的混合提供,则实现了两种配置机制的相互补充,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混合提供还可以通过调整其公共提供成分和市场提供成分的比重,来适应各种公共性或私人性强度不同的准公共产品。而且,它也体现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最符合经济公平的要求。因此,混合提供具有广泛适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适合于广播电视新闻的提供方式。

8.3.2.3兼顾参与各方的利益

广播电视新闻自身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必然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参与竞争。因此,不管广播电视新闻的属性如何特殊,也不管行业本身具有如何厚实的专业主义吁求,如何崇高的职业精神,一旦置身市场,无论是媒介机构还是从业者个人,“理性经济人”的自利倾向与行为不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一位新闻部门的中层干部说得相当实在:

不是说记者们爱钱,也不是说这些人贪图物质享受,想有车开,有房子住。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怎么能)在这个社会上难以维持基本的体面,以及与人平等的一个地位。你穿什么、戴什么、有什么样的交通方式,跟人家在哪里见面,都会影响到你的工作状态,影响到你的情绪。如果记者觉得自己处于社会底层,那么心态会极不正常,怎么会保证用一个公平公允的心态来看待社会事件?

因此,除了在经费供给上应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外,在利益的分配上,同样需要体现出不同媒介机构和从业者能力的差别和贡献的大小,从而才能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实际上,正是在供给上实行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才给利益分配实行“多劳多得”提供坚实基础。相反,只有在利益分配上体现参与各方的能力与贡献,才能最大程度彰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这是一个循环,机制构建得好就是良性循环,反之则是恶性循环。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纵然不同广播电视节目之间定位、功能和诉求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任何一个节目制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公众对广播电视的视听期待——娱乐,这已经被多年的收视收听调查屡屡证明。广播电视的媒介特质更加诉求视听感官、收听收视环境的日渐复杂化与日常化,以及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思潮演变等等,都是造成这一现实的原因。但受众的这种收听收视心态对广播电视不可忽视的影响,值得节目制作者充分注意,以免重蹈公共体制的覆辙。因此,一些抽象的数据,例如收视率,作为受众对节目评价的一个表征,也是我们在构建新的经费供给分配机制中应该纳入和参照的变量,尽管这样的节目评价标准与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实际上,只要遵循并理顺上述三个原则,这一问题自然会得到相应的考虑和解决。

同类推荐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王国与权力》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首席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首屈一指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特立斯之前,没有人如此打量城市、写作新闻:每天,纽约人要喝下46万加仑的啤酒,吃掉350万磅的肉,用掉21英里长的洁牙线。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亡,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这是一部纽约交响曲。作者特立斯以他犀利的眼光,精准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纽约风貌:面目模糊的人潮中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镁光灯下的明星转身之后的尴尬境遇。俱乐部门口的擦鞋匠、高级公寓的门卫、公交车司机、大厦清洁工、建筑工人,与弗兰克·辛纳屈、乔·迪马乔、彼得·奥图尔等明星一样受特立斯尊重,他以同样的好奇心对待他们。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聘请陈尔强教授讲述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科学问题的选取基于判断;而对问题答案的探索则基于诚信。科学工作者需按学术规范行事,致力于不断批评和修正自己的工作,从而使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能够满足科学说明的相关性要求和可检验性要求。一个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将终止于发表。原创性的科学工作只有在公开发表后,其真伪、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检验和评价,其成果才有可能进入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工作者必须将写作科学研究的内容看做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是自觉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The Three Partners

    The Three Partn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上你的步伐待在你的身旁

    追上你的步伐待在你的身旁

    最初的喜欢,最执着的坚持,最大的决心,李炎骐,我想和你在一起!———顾晓晓傻白女孩的告白史,你准备好一起来见证了吗?
  • 唐梵两语双对集

    唐梵两语双对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垒内外

    梦垒内外

    一口石棺从海上漂进了祥河村的码头,三送不走,村里决定厚葬。三个盗徒以为里面有宝物,夜黑破棺,不料放出一股黑水,淹没了整个祥河村。祥河村的大部分村民全被黑水困在了梦垒中,除了三个当晚在河滩捉螃蟹的孩子。这三个孩子开启了拯救全村人的冒险,却不想,梦垒中的人正将噩梦的始作俑者指向他们……
  • 给心灵洗个澡大全集(超值金版)

    给心灵洗个澡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愉悦和健康。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决定了一个人成功的方向。本书通过精彩可读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告诉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清洗心灵,以便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洒脱。
  • 宠溺无度:甜宠掌上宝

    宠溺无度:甜宠掌上宝

    初次见面,她就把怼天怼地的小霸王摔倒在地,让他足足记恨她大半辈子。第二见面,他想尽办法整他,却又被摔惨,让他记了一辈子,再也忘不掉。苏迷曾问:打不过女朋友怎么办?众网友答:宠!宠废她!让她再也无力动手。就这样,苏迷宠了傅黎辞一辈子。苏迷又问:女朋友想要环游世界怎么办?众网友答:陪!陪她一起疯,一起闹。就这样,苏迷成了摄影师,陪她浪迹天涯。从冰岛极光到非洲草原,傅黎辞主页上永远挂着一句话“我爬过最高的山,踏过最远的领土,潜过最深的海,喝过最烈的酒,却看不见最美的景。因为,最美的风景是你啊,苏迷。”
  • 儒效

    儒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奥特英雄之宇宙末日

    奥特英雄之宇宙末日

    宇宙面临着巨大危机!贝利亚使用克隆基因掌控着成千上万的怪兽!被称为光之国的奥特之星被毁灭!成为贝利亚的老巢!而贝利亚又将罪恶之手伸向了全宇宙所有的星球!
  • 愿余生不弃

    愿余生不弃

    她二十一世纪的金牌特工,穿越到不知名的古代,原本以为是意外,没想到却是命中注定。午夜时分,某王撒娇的说道:“爱妃,跟我回府吧!跑了几天,该玩腻了吧”某妃:“滚,我不回去”……等等,涅槃重生,我竟然是只凤凰!某人站在最高处呐喊:“本姑娘的爹是天帝,本姑娘的夫君是天君,本姑娘是万兽之王,谁敢惹我,我给你剁了喂猪!!!”(一日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