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700000030

第30章 规制(2)

6.1.2技术的演进:“域内”与“域外”

自广电行业诞生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集中注意力于行业内的技术升级。比如,微型摄录机、硬盘式数字摄录机、便携式编辑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设备的采用,提高了新闻采制的效率;卫星电话、SNG直播车、大型三维软件等软硬件的投入,使新闻的传输时效、包装效果,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内部的编辑流程和资源整合方面,运用网络传输、大容量在线及近线存贮技术、数据库技术,新闻的大编辑部运作和全台的资源共享系统得以建立。凡此种种,极大地提高了广电新闻的采编播能力,也似乎奠定了广电信息传播龙头这样不可动摇的地位。

但正如技术哲学已有研究指出,现代技术是以“域”为单位进化的,并分为“域内”和“域外”两种进化形式。反映在广电领域,即当广电行业内部的技术建设日趋成熟,并在这一平台支撑下发展出各种专业频道、图文电视等形式时,整个信息传播行业正在历经传统大众媒体、整合了已有信息传播要素的网络媒体、各种媒体竞相上网的媒介域态融合这一进化路线高速前进。于是,当报纸、广电、网络、手机等新旧媒体在各自跑道上低头疾跑多时后,抬头发现大家已进入一个共同的竞技场——网络平台之上,尽管现在还处在数字电视网、互联网、无线通讯网这样一个前融合状态。也正是因为旧的格局正在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导致了包括广电行业在内的大众媒介对未来预期的混沌状态。

也许有人认为过分夸大了以网络平台为核心的“域外”技术带给广电业的冲击:近百年技术上的苦心经营,不可能如此弱不禁风。对此,技术哲学的一种认识论视角认为,技术进步也与科学进步类似,经过长时间量变积累之后,也会发生“范式”的质变,出现大规模的替代效应。1982年道西(G.Dosi)首先对“技术范式”作了定义:即根据一定的物质基础,根据从自然科学中得来的一定原理,解决一定技术问题的“模式”和“模型”。技术范式的产生是科学概念、经济因素、组织结构变化以及已有技术范式无法解决的困难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每一技术范式都将根据其特定的技术、经济权衡标准确定其自身的“进步”概念,并将按技术范式前进的方向形成称作新的“技术轨道”。

虽然像直播、非线性编辑这些改变原有新闻生产方式、效率的技术进步影响显著,但网络平台这一新技术范式提供了新的信息处理方案,不仅具备广电容纳文字、影音、动画等以往所有信息表现形式的能力,还开创了比如双向传输带来的信息点对点定制、相同信息消费偏好形成的虚拟社区、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引擎和内容相关的超链接、非线性播放软件提供给点击者的时间控制权等等前所未有的优势,并且在商业利益的推动下正在迅猛形成全新的技术轨道。换句话说,以往技术条件限制下需要巨大物质投入所形成的行业技术壁垒,正在新的技术范式下冰消瓦解。例如,以往一个电视台没有数百万的投资,很难形成信息发布能力,而新技术条件下一个博客只需要一万元的资金,就可以借助DV、P2P等设备、技术完成一个网上电视台的架构搭建、信息采编和发布。另外,由于网络平台上传播通道的近似无限,完全打破了广电媒体垄断的频道资源有限优势,商业逻辑将指导比广电更加雄厚的资本进入资讯服务业,尽管目前还有政策的强制保护,但新闻与资讯的界限日益模糊,报道领域的蚕食和受众的分流显而易见。

6.1.3网络平台:传播技术的当下基本范式

虽然新兴信息技术也产生了一些像虚假、诽谤、煽动等负面效应,但技术的本身是向上的。如果人类能够运用好自己的理性,信息技术必然会促进传播的平民化、人本化和民主化,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已经成为各界对未来趋势的共同解读。当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归类后首先发现的是,人们对“网络”的理解也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就有线网络的接入网而言,由于广电传输信号量大,采用的是“点对面”的广播方式传播。电信传输信号量小,采用的是“点对点”的点播方式传输。相应地,在网络条件方面,广电传输需要的网络带宽大,但结构相对简单;电信传输需要的带宽小,但结构相对复杂。而无论是广电网络进行双向改造,还是电信网络进行拓宽带宽的改造,成本都十分巨大。这种条件下,出于经济、政治的双重考虑,两种传输业务由不同的网络来完成是必然的。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被人们当然地指代为互联网平台,“网络媒体”也被单指为整合信息的新兴商业网站。

及至2000年以后,新技术的发展,使光纤的成本大大降低,IP技术的运用日益成熟。这使下列改变成为事实:一方面,就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而言,实行双向改造的成本降低,使其可以在不影响广电传输所需带宽的前提下向公众提供电信业务。另一方面,就传统的电信网络而言,由于数字技术的运用使高清晰电视所要求的带宽相对降低,在进行接入技术改造后,带宽不再成为其传输广电节目的障碍;而IP技术的运用,使点播可以以自动寻址的方式进行,同样可以达到广播方式那种同时向千千万万用户传输的效果,这使电信网可以同时承担电信业务和广电传输业务。此时,现有三种网络经过改造后,功能得到扩充,兼具传统的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功能,三网的业务有了重合的可能,竞争态势日趋明朗之后“三网合一”的概念才渐渐被大家熟知。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演变,造成了目前对网络媒体、网络平台概念的模糊和各自定义。

所以,我们在本章中界定“网络平台”作为新技术条件下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总称,即能够承担三种业务的每一个网络,它的物质形式可能是数字电视,也可能是电脑、手机、MP4,关键在于信息都能以数字信号互联互通。这个定义也导致了我们对未来“网络媒体”的重新理解: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这些传统称谓,依据的是信息所处的载体——纸张、收音机、电视、电脑;而在业务融合的趋势下,电子纸张、电视、电脑、手机等等都成为数字信息的任一载体,信息的表现也是文字、影像等多媒体形式,此时各自的边界已经失去了分野,全部成为网络媒体,不同的只是体积与外形。

“三网融合”是必然趋势,已经随着“十一五”计划成为国家战略。那么,广电媒体在融为网络媒体一员时命运又会如何呢?最关切者莫过于广电人自身。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这方面的讨论开始集中出现。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尽管目前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有了业务融合的能力,但作为新技术的后来者,广电网、电信网在功能应用和业务拓展上要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目前还处于萌芽期。这或许与广电、电信的政策垄断使民间资本无法进入,最终导致创新驱动力不足有关。所以,以往的许多针对网络平台的研究,基本上以互联网为研究对象,但这并不影响对未来广电网升级为多向互通网络平台的借鉴意义。

我们查阅了自1993年1月至2006年4月的《现代传播》期刊,其中与网络平台相关的论文共计92篇,都或多或少地谈及网络媒体的特性和对广电媒体未来命运的预言,危机意识贯穿其间。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建设的突飞猛进,互联网媒体对传统媒体越来越构成一个现实威胁。有学者大胆预测了报纸在互联网冲击下的消亡时间——2030至2035年,而“报纸的冬天来了,电视的冬天还会远吗?”于是,有了“生死存亡数字化”的广电危机。央视-索福瑞公司对全国城市电视市场的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传统电视的受众正呈分流和递减趋势,并且自2000年以来观众人均收视时间逐年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民的数量却在直线上升。《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我国互联网发展再次提速,在多个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进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期。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00万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其中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7700万人,在所有网民中的比例接近2/3。我国网站总数达到了788400个,其中2006年上半年增长了9万个。又据2005年7月上旬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表明,79%的网民把互联网看作是信息中心,55.1%的人认为是“新闻媒体”。

目前,许多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推动网络信息社会的建设。2004年8月,日本基于未来发展,提出了“u-Japan”规划,要建立无所不在的“5A”网络环境,包括“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任何设备(Any Device)”、“任何服务(Any Service)”以及“安全性(All Security)”,实现“2010年成为世界最先进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国家并领先全球”。韩国也不甘落后,同样提出了“u-Korea”计划,显示未来的网络世界将会是个有线及无线无缝对接的世界,各项科技的应用将会更为人性化,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结合,而这项新的趋势将会是未来五年或是十年内,不容忽视的重大经济驱动力。我国在“十一五”计划中也制定了相似的计划,信息网络社会已经离现实越来越近。

6.1.4前所未有的改变: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影响

信息传播网络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网络平台蕴藏着的信息传播技术优势。这些优势可以被简略地概括为三大类:

第一,从传播的信息的角度看,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并且可存储、易复制、易检索;第二,从传播的方式看,在速度上具有实时传播的能力,在范围上具有全球性的开放性。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的互动特性使传、受双方实现了实时反馈;第三,从受众的角度看,受众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度,他们可以在自己愿意的时间、地点获得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信息。

围绕着这些特征产生的影响,研究者们做过很多阐述,台湾学者郑贞铭对此做过比较全面的概述。

第一,对大众传播的冲击。

1.在传播媒体经营方面:(1)竞争加剧,跨媒体经营将成为主流,网络行销、新闻随选等服务导向为媒体新增的经营理念;(2)行业转型,由传统的传播业进入资讯服务业,由社会责任的服务性质转为利益导向的行销角色。阅听人不再是受播大众,而是变成各取所需的消费小众,市场区隔益趋个性化、小众化;(3)经营者背景改变,由文人、知识分子的文化人经营,转为由工商、管理专长的商人经营。

2.在传播媒体从业人员方面:(1)人才专长需求改变,由新闻传播背景为主导的市场需求,变为“资讯处理、制造、评估”专长为要;(2)专业独占形象的改变,由独占传播业、特许处理新闻资讯的专业职种,转变为与诸多行业一样的“资讯处理、提供”的职业;(3)工作环境改变,由集体定点工作的环境,转变为机动、独立、隐秘的私人场所;(4)同业色彩模糊,由传统的同一机构(如某电视台),同一媒体(如报业)的同行关系,转变为因资讯主题、兴趣相同而为“同行”。同时,有跨行跨国的同业,也常有“今天为同行,明日为陌路”的改变。

3.在新闻传播内容方面:(1)表现方式的改变,由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的单一或复合型式,进入多文字、多影像等的超文件、超媒体型式;(2)储存选取方式的改变,由剪贴、影音录制,到寻觅空间存放、建档的繁复过程,改由电脑选取储存压缩归档的瞬间完成;(3)多样分类筛选方式的改变,由专人筛选整理的方式,变成由阅听人自行选取,色情暴力、灰黑内容一应俱全。

4.在阅听众方面:(1)阅听形态的改变,由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或影带等)的形态,转变为“查阅、参考”报纸、“点播、选看”广电节目的方式,进而“详阅、剪贴”报纸相关资讯,“倒带重听、重看,录制、储存”视听内容;(2)选取讯息方式改变,由传统的被动接收,改为主动选取,像视讯选取及新闻选取系统即是;(3)互动性质的转变,不只是阅听人与资讯提供者有互动机会,阅听人彼此之间亦可即时互动,并增删资讯内容,由资讯接收者成为资讯提供者。

5.相关法规方面:(1)传统传播法规势必改变,法规赶不上科技的研发,因而难以监督、管理。资讯流通的秩序,短时间内尚难建立;(2)行业自律之需求提高,诽谤、侵犯隐私权、剽窃知识版权等将成为普遍现象。

6.传播教育方面:(1)知识领域改变,新闻传播学专门的知识将因资讯科技处理知识和资讯的方式,而有所改变。如传播理论,新闻学、广告学等,亦可能因超文件、多媒体的资讯处理方式不同于过去,而被修正、淘汰。同样,人类解读资讯的传统理论亦将会有新的诠释;(2)养成、训练教育方式改变,过去依印刷、视听媒介性质而规划、设计的课程将有所改变;过去只对专门科系提供传播教育的方式,将可能扩大为公民媒体教育的范围(如培养人们选取资讯、辨识真伪的能力)。

同类推荐
  • 共享:同在蓝天下(“红领巾手拉手助残”知识读本)

    共享:同在蓝天下(“红领巾手拉手助残”知识读本)

    残疾人,是我们人类家园的一员,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邻居,是我们的同学,更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从小学会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是我们每个少先队员应当懂得的道理,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和义务。 同学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是太阳的颜色,看到太阳,我们的心里就充满了温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是让亲爱的同学们与身边的残疾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共享一片蓝天,一起快乐成长。
  •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这是一本没有多少故事的回忆录,其中大多是历史记载,我将它看作电视系的教学辅导读物。当然,如果读者对于中国的体育电视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有兴趣,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阅读的乐趣。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环境人类学

    环境人类学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性及其综合性,从人类、历史与环境,人类、社会与环境,及人类、科学与环境的角度对人类与社会环境问题进行论述。
  •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未可限量的。正如2006年8月教育部下达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炽酒

    炽酒

    酌酒一杯,坐听痴怨缠绵。由一篇篇小故事组成的炽酒,炽酒与你同在。
  • 长情缺了个告白

    长情缺了个告白

    一场名为等待的暗恋,一场毫无交集的喜欢。唐琪一直以为,贺一航是她能抓住的光,是她能拥有的未来。她愿意不去打扰,愿意耗费青春——只为等他,去造就一段细水长流的无声之恋。她希望,她的等待,可以不为海枯石烂,不为天荒地老,只求终有一日,他在她身旁。可最后,她的等待是别人的成双入对,自己的单身孤悲!讽刺!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事实只是——他们的喜欢,是长情里缺了个告白:我喜欢你!
  • 自我修改者

    自我修改者

    「修改自己」——这是什么程度的力量呢?因为抗拒衰老,于是停止自己的生长;因为不想为之而忙碌,所以让自己失去生理需求;因为害怕受伤,就干脆连自己会受伤的事实都一概抹去了。甚至……“因为无聊,便修改了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也并非不能做到。——所谓「自我修改者」,就该如此。被选中的安冉因为无聊,于是变成了「自我修改者」改变了世界。但是……她玩脱了……ps1:更新随缘请注意ps2:不是爽文请注意ps3:剧情拖沓请注意ps4:腊鸡文笔请注意ps5:迷惑情节请注意ps6:随时崩坏请注意
  • 媚宫

    媚宫

    他没有作声,更加大力地在她白皙的肌肤上烙下青紫吮痕。每到之处,那痛至极点衍生而来的快感,让她的心,越来越沉。她装作满不在乎,选择闭上了眼睛。睁开眼后的她,眼神鄙夷高傲,唇边噙着一抹薄凉的冷笑,对着强行索欢后的桀骜男人说道,“你还不如一个太监。”他一把将她紧紧搂在怀中,可是却感觉不到她的温暖,浑身笼罩在寒意之下。他终于知道,自己伤她有多深。他终于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缡络……结局一对一简介可能还要改,喜欢就票票收藏,留言鼓励个吧。推荐好友的文漫沙罗的《冷妃侍君》念秦的《特工宠后》落雪轻盈的《恶少的换妻游戏》淡漠的紫色《缠绵不休》推荐好友的女强文苹果儿的《迷你女神医》
  •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本书全程展示了从原始单据到报表的所有操作流程,详细解读了两大核心报表的填报与处理技巧,并从账务处理的7大关键入手,介绍了如何把控12种税目申报缴纳,从而使得没学过财务的管理者也可以正确进行财务决策,通过一套账轻松规避财税风险,将隐患解决在账面之外。
  • 王爷他又吃醋了

    王爷他又吃醋了

    她是华夏特殊人员,一次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女扮男装的女娃身上,从此踏上了了寻找战友,祸害江湖和朝廷的路。───“你就不怕国家混乱,江山异主?”“江山又不是本王的,若败在公子手下难过的也不是本王,况且若有公子相助本国定会顺风顺水。”封御尘勾起唇角,笑容邪魅,这些比起媳妇当然是媳妇重要。听到这话凤暄温润的笑容也维持不住了。───“他”白衣倾城,俘获万千少女心“他”紫眸闪耀,参破多少诡计[本文女主女扮男装,女主表面温润如玉,内心腹黑,1v1,男女主双洁]
  • 重生之漫漫婚路

    重生之漫漫婚路

    一场手术,她重生成了另外一个人。一次意外,她得知那个生生世世她最恨的人,居然是最爱她的人。前世今生,苏小月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以仇人的身份去追求另外一个仇人。她和他,是仇人?是爱人?还是亲人?
  • 上庄记

    上庄记

    喜鹊拉水的时候,骡子惊了,车子从小腿上轧过去轧断了小腿。上庄使唤的牲口多是驴和骡子,尤以骡子为主。骡子没有生育功能,犁地、拉车、驮粮食十分有劲。但骡子有一毛病,性子多疑,常常受惊,一旦受惊便是不顾一切狂奔,不像驴那么稳重。
  • 弑神的人生

    弑神的人生

    22世纪初,人类发现了修真大陆,并与修真大陆达成协议,每年允许一千个年龄20以下的学生移民修真大陆学习。为此,全球各地都开始开办修真学院,并举办全球修真比武大会,筛选这一千个学生,楚晨无意间进入修真学院,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