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600000040

第40章 理论转型下党报指导思想的新特征(2)

回顾党报的历史,党的政治路线、指导思想出现错误,党报指导思想必然产生错误;党的政治路线、指导思想科学,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党报就有大的发展。总之,党报的发展是和党的政治路线密不可分的,只有把好党的脉搏,才能使党报有真正的发展。党报的发展过程,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强调党报在政治斗争中的喉舌作用,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革开放等党的指导思想,更是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党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拐点,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指出,要利用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党的主流媒体,更应该解读党的指导思想,艺术地宣传党的政策,研究问题,做党委的“外脑”。

2004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概念,这是党中央在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全新尝试。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闭幕,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中这一新观点引起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也是这次全会文件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已进入具体操作层面,中央政府执政方略的重大理论转型已进入实质落实阶段。以宣传党的政策为己任的党报,也应当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话语方式,深入解读政策,有效地进行传播。用多元化的视角,生动具体地解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理论热点。

2006年12月1日到2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动员各方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李长春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全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已进入具体操作层面,中央政府执政方略的重大理论转型已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理论转型下的党报指导思想呈现了新特征。未来党的主流媒体的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解读上来,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理论转型下的党报指导思想就是建设和谐文化。理论转型下的党报,要围绕党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工作,促进社会稳定,消除两极分化和社会矛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体现,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体系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和党报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始终贯穿党的执政历史,也始终是党的主流媒体的指导思想。虽然,党报的指导思想,在理论转型下有着新特征,但究其实质,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当前党报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党报抓住这个本质,也就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社会和谐的思想条件。《决定》着眼于打牢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实施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一是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舆论导向;四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和谐创建活动。党报要推进和谐文化的建设,并不仅仅是进行正面报道,忽视国家社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而是要党报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发挥党委的“外脑”和智囊作用。

和谐文化这一党报指导思想的新特征,为党报的工作指引了新的方向。但各级党报不能被动地做“传声筒”,中央提出什么就原文照搬,这反而会违反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本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带来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这是无法避免的。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结合起来。纵观中国的历史,凡是经济发展、政治开明的时期,也是各种思想、文化发展最活跃的时期。

多样化社会思潮既是无法避免的,又是必须加以引导的。党报的任务,就是要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会影响并冲击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并冲击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影响并冲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取向,甚至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也就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和谐文化的目的,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引领社会思潮,增进社会思想共识,不断强化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美好理想变为举国上下的一致行动。党报宣传,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先锋。

党报指导思想的新特征,要求党报宣传方式要具有时代特征,以人民群众的话语方式解读理论转型下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现实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思想意识也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多层次的,要以多文化的视角、跨学科的语境来看待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基础层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内化并积淀在普通百姓心理和生存状态中。以往,党报过多地关注马克思主义的高级层面,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政治组织、阶级意识形态,强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调控,用官方的话语方式解读政策,传达思想。使党报的话语方式与人民群众有一定的距离。这是不利于党的政策宣传的。总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地位的前提下,呈现多样化的文化形式,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刘卫东: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陈思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5级硕士生。)

注释: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页。

[2]童兵:《主体与喉舌》,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1页。

同类推荐
  •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这是一个医生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更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绝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在中国,户籍制度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信息制度,往往还是制士处民、征收贡赋、规定禄食、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依据。本书考察和讨论了个人及由个人结成的团体的行动及其对制度框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及个人、团体、国家行动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对中国户籍制度中变迁的解释,检验、修正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 美国汉学纵横谈

    美国汉学纵横谈

    《美国汉学纵横谈》这本论文集为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成果,全部论文均在正式刊物和报纸发表过,在国内学界产生一定影响。分为三个部分:19世纪美国汉学史研究、20世纪美国汉学史研究、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本次结集出版,将对国内研究美国汉学史、中国近代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热门推荐
  • 异世狂妃全能驭兽师

    异世狂妃全能驭兽师

    一觉醒来,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仿佛就是在梦境里,俊美的男神却也是对她纠缠不休。如果是梦,她想说,这个梦就不要醒了吧!
  • 某美漫的反英雄

    某美漫的反英雄

    我曾是星城的治安维持者,也见证过哥谭的黑暗和罪恶。我曾是极速者中的一员,也接受过情感光谱的照耀。我与氪星之子守望地球,亦游走于新神和旧神之间。我矗立于起源之墙前,是手执利剑的面壁者。我坐在莫比乌斯之椅上,俯瞰多元宇宙。伟大的游戏和博弈已经开始。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 数码暴龙之棋国领域

    数码暴龙之棋国领域

    主角有点傻,不智障,不圣母。女主单留姬。剧情魔改驯兽之王。剧情进度慢,而且本作者还水章节蛤蛤蛤蛤蛤蛤………
  • 温家有女初长成

    温家有女初长成

    温家五姑娘娇俏可人,幸得如意郎君顾三郎,本以为可以一生就这么过下去。可温家灭门,夫君战场失踪,一切像是有人计划好的一样。夫君再次归来,一切都水落石出,可是顾三郎的身边好像不再是只有她一个人了。
  • 先婚后爱之独宠世子妃

    先婚后爱之独宠世子妃

    十八岁在21世纪是早恋的年纪,在古代却已经是大龄剩女了。叶冬阳只是个小老百姓却忽然有一天被皇上赐婚给了安阳王府的世子爷。原以为这是场彼此将就的婚姻,却不想双方都动了真心。“祖母想抱重孙!”“王府需要小世子!”“……”明明说好各过各的,他却不答应了。叶冬阳无奈,他不守承诺在先,那她也没必要恪守约定了。什么公主、乔家小姐、尚书府小姐……有她在一日任何人都别想觊觎她的夫君!公主声泪俱下地说:“我喜欢言哥哥,哪怕做妾我也愿意!”叶冬阳脸色硬如铁,摇头,语气坚决道:“我不愿意,有我在一日,世子爷的后院只能有我一人!”公主哭得昏天黑地跑去告御状,皇上一边听着公主控诉叶冬阳的种种不是,一边提笔写了道圣旨让人送去了安阳王府。圣旨云:“安阳王府世子妃叶冬阳端庄贤淑,蕙质兰心,世子当一心一意待之!”世子爷看着圣旨失笑不已,看到叶冬阳进来,忙收敛了一脸的笑意,语气悲伤地叹息:“圣旨压身,看来这辈子是没机会三妻四妾了!”叶冬阳笑笑道:“你若想,我去请皇上收回成命?”世子爷忙道:“别,圣旨岂能朝令夕改,皇上政务繁忙,咱们还是别去烦他了。”(一对一,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本书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名家著作,让你在一本书中了解百余部名著,跨时代、跨地域地感受一次心灵震撼。书中收录名著涉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宗教六个大类,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收录名著最多、最全的一部全集。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你是读书、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可以从这些伟人的著作中受益,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养,汲取心灵智慧,享受一次愉快的名著之旅!
  • 心里满满都是你呀

    心里满满都是你呀

    【新书《满城大佬跪地叫我师傅》已发布】苏然喜欢上了一个人,名字叫季云澈,可是她知道,有些人是只可远观的高岭之花,就像他和她之间的距离。
  • 腹黑系统,嫡女宠夫记

    腹黑系统,嫡女宠夫记

    现代医学天才赵倾穿越成大姜王朝赵府一个痴傻小姐,还被绑定上一个神经病属性的医药系统,更是附赠一个穿越大礼包——一来就遇见了一个纠缠不清的王爷,从此一遇悔终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感动学生的发明家故事

    感动学生的发明家故事

    人类经过上万年的创造与探索活动,衍生了成千上万项的发明和发现。这些成功的发明与发现不但满足了人类生存和求知需要,而且对造就我们今天的文明世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鲁迅的故家

    鲁迅的故家

    《鲁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忆其兄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有关鲁迅全面、立体的回忆录之一。在《鲁迅的故家》中,周作人以一个摄像机式的“旁观者”角度,再现了鲁迅丰富多彩的童年、庞大的家族、往来的好友、及其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其中不乏读者耳熟能详的百草园、三味书屋、《荡寇志》的绣像,同时《鲁迅的故家》也还原了民国时期江浙水乡的民俗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