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200000059

第59章 评论性报道(2)

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颁布的《人权宣言》再一次把人权提到了突出的地位。《人权宣言》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今天,自由、平等的理念不仅在美国、法国的政治生活中深入人心,而且是西方国家宪法政治的基本精神,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石。

西方的宗教价值观主要来源于基督教。虽然西方国家大多实行政教分离,但是从核心价值观来看,民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并不能截然分开。相反,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比如在美国,美元上就赫然印着“我们相信上帝”;美国总统在宣誓就职时也要手扶《圣经》;美国的国家公职人员也可以同时是教徒。政教分离只是表明宗教不干涉国家事务,国家权力也不干涉宗教事务,并保障信仰自由,从而避免因国家权力推崇某一宗教而带来的社会紧张和分裂。

因此,西方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欧美等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宗教价值观和民主价值观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宗教价值观体现了人间博爱的道德理想,而民主价值观则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法治精神。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维护和促进西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国际关系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当今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总是优先考虑与自己有相同或相似宗教价值观及民主价值观的国家交往。比如,美国就十分亲近那些拥有基督教信仰和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国家,许多这样的国家已被美国视为“盟国”;如果一个国家虽不信仰基督教但却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这样的国家也是美国愿意交往的,像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等,这些国家中,有的也成了美国的“盟友”。而像中国这样和美国既没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又没有相似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国家,美国愿意与之交往,更多的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而并不是因为价值观方面的吸引。

(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当西方国家打着自认为是普适的价值观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和树立国家形象的时候,中国也在日益成熟地运用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

与西方将自由、平等、博爱作为核心价值观不同的是,中国人把“和”或“和谐”作为其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在中国人的实践中,无论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大同世界的理想,还是提倡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和谐相处,无不是这一基本价值观的体现。目前,中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世界,就是中国运用其核心价值观处理国内外问题的鲜明体现。

“和”的含义最早来源于上古时期的音乐,是指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和谐,音乐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内容的和谐,以及聆听、欣赏音乐之人内心世界的和谐。“和”的基本含义是多样、统一的。

对“和”之含义最早作出比较明确的阐释并为后人广泛引用的,是孔子《论语》里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意是说,君子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但却各自保留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小人虽然气味相投,附和逢迎,但却由于各为己利而不能和谐相处。它实际上也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即:不同的人或事物之间可以和谐相处,但不一定要彼此相同,各具色彩的人或事和谐统一、融合在一起,更能体现“和”文化的基本思想。

“和”文化的这一基本思想体现在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方方面面。它强调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上要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强调人要修身养性,追求自我的平静与和谐。可以说,“和”或“和谐”,体现了中国人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等各种矛盾问题上的最高智慧。

现在所提到的众多与“和”有关的概念,大多是从“和”的这些基本的思想引申而来的。比如:“家和万事兴”,强调的是家庭和睦对于家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气生财”,强调的是“和”对于生意发展的重要意义;所谓“和蔼”、“和解”、“和平相处”乃至建设“和谐社会”,都是强调“和”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体现在处理国家或民族关系问题时,它强调的是“和平共处”对于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

因此,“和”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中国人最高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和”文化、“和为贵”的思想,在当今这个仍然充满动荡、混乱以及冲突、对抗的时代,显得十分重要。中国现在提倡构建“和谐世界”,这也是中国“和”文化的精神对于世界文明与发展的贡献。

三、西方国家媒体的话语权设置

西方国家媒体进行话语权设置,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自由、平等、博爱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的依据。

自由和人权是西方国家国际传播中普遍适用的两个战略性议题设置。

首先,西方媒体通过“自由”、“人权”等议题设置,为本国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提供道义支撑和舆论支持。

比如,科索沃战争还没有爆发,美国媒体就积极配合政府的外交政策设置议题,为战争爆发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造势。而这一议题的核心就是“人权”。在这一基本议题的框架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媒体对南联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什么南联盟在科索沃进行种族清洗,什么南联盟的行为造成了令人不能忍受的人道灾难,等等。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但舆论的焦点已不在于此。由于此前有目的的舆论攻势,战争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战争爆发时,无论从外交上还是从舆论上,一切似乎都变得顺理成章了。

其次,西方媒体还通过“自由”、“人权”等议题设置,对他国的事务进行干涉和指责。

比如,西方媒体经常指责中国缺少宗教信仰自由、新闻自由,以及指责中国保护人权不力,等等。这些论调的出现,莫不是建立在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当然,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指责并不总是出于维护其价值观以及所谓“伸张正义”的道义目的。很多时候,他们这样做,不过是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或者是维护特定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每当此时,价值观实际上是被歪曲地利用了的,维护不便言说的背后的利益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由于西方媒体认为它们的价值观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它们在依据这一价值观主张利益和权利的时候,或者是依据这一价值观攻击对手的时候,总是显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而且在许多时候,这种权利主张或攻击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利益集团获取自身利益的重要武器和筹码。

案例十五

中国的全球争吵——西方还不理解导致中国与日本、东南亚和美国发生分歧的力量

中国的崛起永远不会是完全和平的。但最近,一系列有潜在危险性的争论将北京与其邻国、华盛顿和欧洲对立了起来,这再次表明,在很大程度上,西方还不理解驱使中国行动的力量所在。如果说美国是一个全球警察,那中国就是一个年轻而老于世故的全球流氓,反抗着它未参与建立的现有国际体系。

美国和中国的谈判代表在上次气候变化谈判中陷入愤怒的僵局,这也反映了双方处理问题方法上的根本不同。北京坚决捍卫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像其他碳排放大国在它之前所做的那样。它的立场让人想起伊朗对其“核权利”的坚持。

这副主权至上的样子也能部分解释中国在其“估价过低”的货币问题上与西方的另一场争论中的立场,这是上周末一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上的讨论焦点,会议最终无果而终。中国领导人例行公事地说,在汇率问题上,中国不会受他国支配。此外,中国领导人对物价暴涨可能导致的“社会动乱”也有所顾虑。在这个事例中,不安全感也使得自尊和顽固有所加强。

中国官员欣然承认,中国有一种历史偏执症,这影响着它现在的行为。中国一名外交官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领土连年丧失,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因此中国人民对于本国渔民在自己的领土上被外国抓走一事很难接受。

他说的是中日在东海海域钓鱼岛归属权问题上最近发生的纷争,在这场纷争中,一名中国拖渔船船长被扣留。此次冲突致使不时影响中日关系的两国厌恶感和民族主义愤怒情绪再度爆发。此次的情绪爆发时间很短,现在已经基本平息。然而就中国的其他国际争端而言,切实存在和潜在的紧张状况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显然也没有长期的补救办法。

首届亚太国防部长会议今天在河内举行,参会代表包括五角大楼的罗伯特·盖茨。本次会议给了中国的邻国一个机会,可以探讨包括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在内的一些国家认为中国最近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表现得过于自信的事宜。这些国家说,中国日益把这两块海域看作自家的后院——就像华盛顿曾经将拉丁美洲看作自家后院一样。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今年早些时候曾说过,在上述海域航行自由并和平解决争端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这触怒了北京。在河内,盖茨对这番话进行了补充和加强,他敦促各方以多边的方式解决分歧——北京认为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权益的不敬。

在就台湾问题发生争执之后,美中军事对话正慢慢恢复;盖茨应邀将于明年访华。然而华盛顿公然支持(并武装)中国的邻国,同时坚持奥巴马总统所说的“在亚洲的领导角色”,这可能使其重蹈“中国对抗西方”的覆辙,只不过这一次是在亚洲的舞台上。这样的前景令美国《时代》周刊上周提醒人们注意“亚洲的新冷战”,也就是随着北京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中国和美国在该地区的代理人会发生纷争。

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中国越来越多地将民间船只,通常是渔船队,用作“民兵舰队”,以非官方形式代表海军在有争议的水域活动。去年,两艘分别名为“胜利”号和“无瑕”号的美国军舰就受到了据说与中国海军协同工作的民间船只的侵扰。

弗朗索瓦·戈德芒在题为《中国意义上的地缘政治》的研究报道中指出,这些都不应该令人感到惊讶。该研究报道已由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戈德芒说,西方原本认为中国在发展自身经济力量的同时支持纯防御性的外交政策,现在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

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全球力量转移”已经在进行中。其最终结果如何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戈德芒的报道指出,但至少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基于避免冲突的考虑而谨慎行事,这只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一个暂时性的策略。最终,成功崛起的中国将‘毫无约束地使用自己的力量’”。

从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已经预先设置了一个前提: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中国正在全球与人争吵。

在作者看来,现有的国际体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制定的,这一建立于西方价值观基础上的国际体系的正当性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不允许挑战的。中国如果试图改变这一体系,那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美国是一个全球警察,而中国则是一个年轻而老于世故的全球流氓。

在1840年后的近150年间,中国屡遭侵略,国土丧失,人民深受创伤。如果中国要改变这种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那就是受到了“历史偏执症”的影响,是在和西方对抗。

基于这些认识,作者最终得出结论:目前中国的谨慎行事只是其崛起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策略,中国最终将会“毫无约束地使用自己的力量”。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心目中充满了“西方正统论”的观念,对中国的认识戴了有色眼镜,偏见随处可见,看不到中国为了自身和平发展而作出的巨大的努力。

四、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设置

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设置也要立足于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作为媒体表达立场、阐明主张的“立言”、“立论”的基础,做到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名正言顺”。

2009年10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于北京举行的世界媒体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地媒体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携手并进,努力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他倡导全球媒体要充分运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致力于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胡锦涛主席的这番讲话,涵盖了中国国际传播话语权设置方面的几个最基本的因素。从“和”、“和谐”这一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出发,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设置,在战略层面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它们分别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四个方面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在当今时代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道义力量和信心源泉。

同类推荐
  •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另类孩子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我们国家才有,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落后的非洲国家情况会更严重些,而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像美国的情况同样严重。读完本书的人,得出结论会同我一样,即:那些为追求个人享乐而无情地抛弃自己的孩子的人,他们是否多多少少受了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优秀的教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优衣的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也要会育人,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人!
  • 世界名校全知道

    世界名校全知道

    本书深入探析了65所世界名校的优势学科和先进的教育资源,对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活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说明,介绍了学习、生活细节以及一些基本文化和礼仪,为留学申请者选择去什么国家、去哪个学校、读哪门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参考。
  • 如何做田野笔记

    如何做田野笔记

    近几年,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而众所周知,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研究者的田野笔记。那么,如何做田野笔记呢?为此,三位具有丰富田野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人类学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而又指导性的建议。本书通过大量的正在撰写的、“未完成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讨论如何运用田野笔记来讲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帮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笔记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本书致力于提出一套实用的田野笔记写作指导,以帮助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为田野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在以上学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治学、商业管理、传播、社会福利及公共卫生等学科,田野研究和民族志也可以作为次一级的辅助研究方法。《如何做田野笔记》系美国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等撰写的一部有关人类学研究专著。田野调查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作田野笔记。此书结集的数位人类学家的经验谈,对此项工作作了详尽、清晰的阐述,也是该学科基础方法的指导之作。
热门推荐
  • 农家恶妇重生了

    农家恶妇重生了

    上辈子,家道中落的程娇月被迫嫁给一处村子里的酸秀才。满心不甘,所以好吃懒做,把一家子当个奴才,对夫君非打即骂。是村子里出了名的恶妇,让人恨得牙痒痒。然而她命好。她那个软包子夫君科举一路高升,中了状元。不过三年,位极人臣。所有人都以为她会被休了,结果他对她始终如一。本来以为她能一辈子荣华富贵,欺压夫君,谁谁知道,她家夫君造反失败,满门抄斩。一朝重生,程娇月回到了刚刚成亲的第二天早上。
  • 春时樱,秋时叶

    春时樱,秋时叶

    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隐居山村,记录了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美好自然生活。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腻地描绘出日本当地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绚烂多彩的富士黎明,广袤无垠的相模滩落霞,奇诡多变的香山飞云,缥缈迷茫的花月秋夕……这些自然景象,一经作者妙笔点染,无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 想与你共同入眠

    想与你共同入眠

    我希望一秒一分一时一天一辈子你都会在我的枕边与我待在一起我会竭尽全力去保护你无论你在哪里她泣不成声,抱住了他”这次一定要换我来保护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斗仙机

    斗仙机

    杀生即救生,自私即无私。梦幻世界,游戏人生。妖魔鬼怪演义,斗智斗勇传记。乱力异术纷呈,诸门诸圣演绎。一个偏远乡镇的教师李北辰,梦中奇遇蚩尤门人帝江,以搭救自己为由,强行传授诸类法门,致使其从此踏上了纵横三界之路。尽管修道之路危机四伏,又充满了诸般艰辛,倘若半路而废,不仅是落得灰飞下场,还使得门人亲友落得画饼儿。李北辰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唯有一往无前,后退则害人害己。
  • 长天永宵

    长天永宵

    最初,那只是一个梦境,梦醒了,心却醉了。
  • 穿越好事近

    穿越好事近

    女主穿越的当夜,便成功地制造一起恶性谋杀案,将一位长相和她相似的太监秦熙砸死,女主乘夜色黑暗,四周僻静无人,毁尸灭迹。<br/>女主装模作样的做起兼职太监,与皇帝同二位侍卫大哥再三纠缠!此文是慢热文,读者请耐心!<br/>主角是欠扁的腹黑皇帝和少抽的小白女主。嬉笑怒骂,小白,温馨文!&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梦星系簿

    幻梦星系簿

    辽阔无边的行空,存在着无数的生命体,而这个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心系何处?谁系谁心?即便你我相隔星距,不见彼此。或许曾经迷途,或许曾经孤独,因梦想园地,因所持之约,光子代表的不只是微弱光芒,而是令自己唯一拥有守护的原由,看尽生离死别,落叶沧桑。有时候活着不是为了享受什么,得到什么,而是想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叫贝可神焰,一个追寻梦想的男生!没有任何逃避的理由,因为约定!一起来探索星系吧!
  • 实用家庭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家庭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家庭文书的写作方法:书信文体写作第一节书信的含义和作用现代书信,就其通信手段来说,是多种多样的。仅以邮政部门递送的书信而言,除去一般的书信,还有名信片、贺卡以及电报。这些,无疑也属于书信,我们按其内容分系于各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