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200000058

第58章 评论性报道(1)

本章要点

评论性报道的功能、意义及话语权设置

评论的不同类型、风格与功效

评论性报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评论是带有政论色彩的新闻体裁,主要是通过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以及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历史事实的叙述、分析和评价,揭示问题的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国际传播中的评论性报道,主要是要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体现中国对重大国内国际事件、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同时,评论性报道还需要和中国的外交政策相适应,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做好话语权设置,并通过恰当的评论模式、类型和风格,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一节 加强评论性报道的必要性

一、加强评论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评论通常被认为是媒体展示个性、风格甚至是体现媒体价值和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上的重要媒体,像美国《纽约时报》、英国《金融时报》、“德国之声”等,无不以各种方式,通过评论性报道来表达特定组织、党派、利益集团以及整个国家的利益主张和权利主张。即便是一些小的媒体,也经常通过评论性报道,发出特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主张和权利主张。

中国国内媒体目前在报道上,评论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加强。除了传统的《人民日报》社论这样高屋建瓴、反映重大问题的评论作品,更多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评论作品和栏目也越来越多地在媒体上出现。像《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新华社的“新华时评”都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评论品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广电媒体现在也加强了评论性报道。而一些地方性媒体,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也都十分重视评论,并且开设了专门的评论版面。

重视评论报道,除媒体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快捷化,媒体想通过播发独家新闻或者是首发新闻来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已越来越难,通过加强深度报道,通过独特的视角或新颖的观点来强化媒体的竞争力,已日益被众多媒体选择和采用。而在这方面的竞争中,既能发出声音又能表达立场的评论无疑具有较大的优势。

二、加强评论是适应国际舆论激烈竞争的需要

今天,媒体的竞争已远远超出了国内的范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在国际传播中,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国际传播中的媒体竞争,其表现是多方面的。而在主权国家仍然存在的背景下,这种国际范围内的媒体竞争就不仅是发出媒体自身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要发出国家的声音。比如“美国之音”就一向重视评论性报道,向世界发出美国的声音。

因此,中国在国际传播中也应该通过加强评论性报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体现中国的利益主张和权利主张。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深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关联度和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多。很多情况下,中国已不得不从模糊的外交立场中走出来,加强向世界阐明自己在众多国内国际问题上的主张、立场、观点和态度。比如在台湾问题上,在西藏问题上,在人权问题上,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在中国向海外投资问题上,在中外贸易磨擦问题上,在武器扩散问题上,以及在关系中国重大利益的国际热点问题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话不得不说,并且还要努力从被动地说转变为主动地说。

中国现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际交往中,中国既要遵循国际惯例,也要努力改变国际惯例中一些不合理、不公正的因素。中国提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是主张要改变国际政治经济现有秩序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当中国的国际交往由于受到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规则的影响而利益受损时,我们绝不能一味地忍气吞声,而是要坚定地在国际传播中表达中国的权利主张和利益主张。“韬光养晦”固然需要,不失时机地“有所作为”也必不可少。

中国已提出要建立与自身的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体系。而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评论,就是这个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中国在国际传播战略上已日益清晰地认识到了主动报道及发出声音的重要性。而这样做,也有利于加强中国媒体在全球舆论竞争中的主动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和谐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二节 评论性报道与话语权设置

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局部的纷争和冲突却时有发生,国际关系仍然错综复杂。各国除了积极利用政府外交维护国家利益外,也努力通过公共外交为本国内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国际传播作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在媒体发达的今天,已越来越成为国家之间表达权利主张和利益主张的重要手段,国际舆论斗争也变得日益复杂和多变。

总体来说,国际舆论之争,实质上就是利益之争,其表现形式是话语权之争。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需要做好话语权设置。在国际舆论竞技场上,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国际传播的力量,就是需要通过话语权的设置来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家形象。而话语权设置的重要依据就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一、话语权与中国的外交政策

在国际传播中,评论性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体现中国在重大国内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和态度。而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需要和中国整体的发展战略相适应,需要和中国整体的外交政策相适应。

中国的国际传播,总体来说是为中国的外交战略服务的。因此,要在国际传播中做好评论性报道,掌握话语权,就必须首先了解中国特定时期的外交政策。

围绕着和平共处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重点又有所不同。“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就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灵活奉行的两个外交策略。

(一)“韬光养晦”作为外交策略的提出

“韬光养晦”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和策略,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1989年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中国施压和制裁,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处境十分孤立。随后,苏联解体,东欧发生剧变。从苏联阵营里独立出来的国家以及众多的东欧国家纷纷放弃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作为仅存的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国家,面对国内外的压力和冲击,在对外关系上何去何从,这不仅关系国家的发展,也关系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面对这一复杂的情况,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纵观全局,高瞻远瞩,果断地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二十八字外交应对方针。

在这个应对方针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核心的思想,而“韬光养晦”又是首要选项,这是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中国的国情国力相适应的。即使在今天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持续提升的情况下,“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仍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自“韬光养晦”外交策略提出并实践以来,这一策略为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外交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中国,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赢得了时间,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尽管“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在其实践过程中也曾遭遇一些误解,有的人认为是中国在外交上忍辱退让的表现,但是,如果放眼全局,着眼长远,就会看到,“韬光养晦”绝不是中国外交政策上一时的权宜之计,也绝不是为了未来的发展而忽视眼前的利益,而是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出发,在外交上做出的智慧的选择。

总体来说,“韬光养晦”作为一种外交策略,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思想:

第一,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全力发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第二,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不主动设置批评议题,不对别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所谓的人权不良状况等进行干预和攻击,少管“闲事”。

第三,不干预别人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当中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核心利益受到损害时,要坚决予以回击。

因此,“韬光养晦”是一种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它寻求长远目标和眼前利益的平衡。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长远目标,有时候需要有选择地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不可因小失大。同时,对于一些有损中国利益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要善于审时度势,等待参与规则制定或改变的时机。而在一些事关中国国家安全以及主权、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则坚守原则,绝不让步。

(二)“有所作为”是中国发展的必然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中国的科技、军事、文化、教育、体育等其他方面的力量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伴随着这些变化,中国已越来越难以隐藏其巨大的身躯和影响力。当中国制造的产品布满世界各地的商场,当中国的旅游者、经商者、学生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当世界各地的人们以羡慕的、惊讶的、怀疑的、片面的甚至是误解的、敌意的眼光看待中国,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利益而仍有一些国家想方设法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围堵的时候,仅仅采取“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已经显得力度不够了,很多时候,在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家安全以及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时,中国都将不得不采取行动,外交策略也将不得不有所改变。

比如,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上,从“有所作为”的方面看,中国已不满足于只在境内解决问题,还要不断将触角延伸到境外,积极通过国际合作等方式打击分裂势力。对于台湾问题,中国也不局限于不放弃使用武力,对“台独”分子加以威慑,而且还将主动出击,对那些给“台独”分子以支持的外国势力进行有力的制衡。

而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在全球的不断拓展,中国在全球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也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以往那些似乎与中国无关的事情,也将由于中国利益的广泛存在而变得关系密切了。比如,中国近些年来在非洲、拉美地区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因此,这些地区的安全状况和投资环境都不再与中国无关。而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水上航运是否安全等问题也变成了中国日益关切的事情。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就是中国为保障贸易安全而主动出击的一项重要行动。

此外,国际关系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不仅要扮演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更要成为国际关系新规则的制定者和国际新秩序的缔造者。目前,中国已加入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国际组织。这些组织中的现有规则大多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其中的许多规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利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铺路,是中国整体外交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韬光养晦”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同样,即使中国强大了,能“有所作为”了,也并不等于一味逞强,不再顾及“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

二、话语权与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与中国国际传播整体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国际传播中的评论性报道也是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树立国家形象服务的。因此,在国际传播的评论性报道中,特别是在话语权的设置上,一定要以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准则。因此,核心价值观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从事国际传播的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的核心价值观

西方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指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信奉的基本的价值理念。这一核心价值观包括宗教价值观和民主价值观两个方面。自由、平等、博爱是西方价值观最基本的体现,它的最高追求是自由,其立足点是人权。

自由、平等是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核心理念。1776年7月4日,北美原13个英属殖民地一致通过的《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独立宣言》是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同类推荐
  •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超值金版)》除了常用文种外,还增加了其他实用写作书中很少出现过而当今又极需要的文种,如加强了经济文体的介绍。未来的世纪是科技与经济主宰人类的时代,经济生活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写作的经济化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性潮流。鉴于此,本书增加了有关股份制企业文书的介绍和外贸文书的介绍等,以适应当代经济生活的发展。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 新闻评论和新闻教育

    新闻评论和新闻教育

    本书汇集了秦珪老师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从古代的论说文直到近当代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新闻评论特点的研究;第二部分新闻评论专题研究,包括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鲁迅、瞿秋白、邹韬奋这几位中外评论名家及其作品写作特色的研究;第三部分报纸评论和杂文的写作,是报纸评论写作特点和技巧等方面的专论;第四部分关于新闻教育问题的思考,是这位老教育工作者以自己多年从事教育的切身体会,对新闻教育改革所发出的真诚呼吁和建议。此外,“秦珪自述”是作者结合个人的亲历,叙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史。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从历年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当前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热门推荐
  • 醉剑狂仙

    醉剑狂仙

    上天注定?天意,什么东西?什么悲惨命运,什么坎坷人生!不!且看李小白如何逆天改命,镇杀四方!最终成就无上仙尊,睥睨天下。
  • 花都绝品医神

    花都绝品医神

    都市修仙,风云再起,惊天仙术,医人、杀人全凭一念之间,你们敬我如敬神!仇人们,你们除了以死谢罪,别无其他选择。这是一个普通大学生成长为擎天巨擘,横扫宇宙洪荒,称霸寰宇的故事。
  • 帝逆纪

    帝逆纪

    慢热,不种马,有剧情,不是废柴男主。也可以三十章后看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剑绝之主

    剑绝之主

    天下剑道有十分,剑绝一人占九成。叶长青一剑既出,可摧城,破军,覆海
  • 穿越汉朝的一件布衣(微阅读1+1工程·第八辑)

    穿越汉朝的一件布衣(微阅读1+1工程·第八辑)

    吕啸天创作的《穿越汉朝的一件布衣》是“微阅读1+1工程”这套书中的一册,收录了《苏秦纳妾》、《寻找柳蕊》、《司马相如谋爱》、《打捞猫儿眼》、《周朝的一本族谱》、《吕尚秘密制造两个兵符》、《穿超汉朝的一件布衣》、《三十三张狼皮制作的战鼓》、《飞过大明天空的一只苍鹰》、《武林还原无影脚的真相》、《晚清俊才陈启源》、《百孝寺的尚德宴》、《度缘寺的菩提树》、《光福寺的木鱼石》等故事。
  • 茶仙

    茶仙

    雪花棉絮一般飞扬着。西北风凶猛而又匀称,雪花就旋动起来,一圈、两圈、三圈,然后像一群群飞累的鸟儿在远处飘落。天地也像被雪花旋动起来,如同一架摇动着的纺车。大雪已下了整整一天一宿。官庙镇被白茫茫厚雪包起来,已看不出房舍、院墙、树木和街巷的模样,倒像是两座平缓的小山耸起在无际的雪野中。将镇一分为二切割开的长街,如同冻结的山沟一样将镇子衬托得幽静而恬淡,好像这是天边的国度似的。驴的叫声打破了如梦的宁静,随之出现了狗叫的声音,甚至巢中的喜鹊也饮着雪片放喉长歌。随之,一缕缕炊烟从雪地里蹿出——是吃晌饭的时候了。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从感情懵懂开始,严景御就是穆星妍心中白马王子,直到有一天,穆星妍发现害得自己差点坐牢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严景御,原来所有的情有独钟不过是他报复的工具,陡然之间几乎家破人亡,穆星妍的世界坍塌了!终于穆星妍从最初的那些沼泽中走出来了,她以为她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可是严景御却紧追不放了。然而,时过境迁,有多少爱又是可以重来的呢?!
  • 萧默于初七

    萧默于初七

    讲的是萧默和初七的故事,初七的身世。萧默家里的情况和未来言情小说也比较风趣也写了萧默为了初七做的一切,其中也写了萧默的生活,和帮助他的朋友们。还有她喜欢的XXX,喜欢他的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