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7400000042

第42章 传播与国家危机(7)

基本特点之间的互动关系图下面再深入分析危机传播“中国模式”的这四个要素特点的关系,基本可以把这一模式概括成:“一拖三”驱动模式。在这四者当中,组织性要素位于图相此最核心的位置,其他要素都是因为组织性特点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把这个图看出一个运转灵活的机器,那么“组织动员”就如同一个驱动轴和纽带,将其他三个要素紧密联结,推动其他三个要素灵活运转;如果把这个示意图看成一个运动着的人,“组织动员”就是躯干和腰部,“行动”和“话语”犹如两条腿,各自支撑起这一系统,而“舆论引导”则为头部,它既是依靠组织保障才得以实现,同时也恰恰是整个系统中所需达成的一个有高度的目的,最终促成危难消除、危机转化。换个方向思考,其他要素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巩固“组织”:行动能推动组织性凝聚,促进社会自组织力量的作用,比如志愿者加入到抗灾救灾的行动中;话语体系的建构与统一,能提高组织沟通的效率,增强各方的协调性;舆论引导,便于统一组织内的思想,引导疏解组织外的不满情绪和意见,使危机得以化解,而避免激化矛盾乃至增加制造出新的危机。

此外,在危机传播中国模式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边界条件:自然灾害。这一前提暗示着,当危机是自然灾害时,由于是天降大难,所以才有“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迫切性、正当性,这使得中国的领导人、政府、媒体在应对此类危机中,有优势天然使其获得或强化固有的领导力、凝聚力,这是中国危机传播成功模式的基础条件。在其他危机事件,例如,突发性群体事件、重大环保事故、重大安全事故、政府公共信任危机事件等,如果政府或相关组织机构、企业是处于难辞其咎的地位,那么,这个模式中的要素之间就可能存在掣肘矛盾的作用力,在危机到来时刻,政府、媒体就有可能出现集体性的缺位、失声、回避等现象,从而丧失了解决危机的时机,甚至演化为更多更大的危机这种现象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危机传播中比较典型,企业、地方政府在发现危机出现端倪后,没有迅速采取恰当的正面的危机传播策略,导致时机延误、事态扩大,最后由中央政府出面解决。

当然,任何模式都非完美。即使在汶川地震危机传播中,这一模式的运作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由于组织性作用,使得一些重要的但是缺乏组织关联度的部位被忽略。在笔者的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中,发现有些受访对象认为在救灾力度上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一看法是笔者在访谈绵阳电视台的一位记者那里获悉的,有些地方受灾程度也非常之大(主要是受访者所在地),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笔者在访问位于与青川县相连的广元市郊的一个小镇的时候,遇到当地居民有如此反应。有人认为在同一县的不同乡镇之间也有不平衡的现象。再有,就是组织内部的功能有不协调的地方或表现。有些受访对象认为某个官员行为还只是忙于应付上级领导的组织要求,而对救灾工作本身显得组织不力。还有个别受访者对于他所接触的军队救援专业性上有不够满意的看法,而对消防队的救灾表现赞许有加。另外,在这个模式之外生出了网络媒体,没有纳入到模式之中。其实,网络在设置议程、建构话语、引导舆论方面具有某种自组织的效益,与常规性组织力量交互作用,正发挥着巨大作用,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汶川地震危机传播“中国模式”的理论价值分析

中国模式能否给世界带来启示或借鉴?在国际上,人们往往把汶川地震与同期发生的缅甸飓风灾害相比较,从而形成鲜明对比;也有的拿美国、俄罗斯的模式来比较,认为中国有其成功独到之处。比照美国政府在2005年的卡特琳娜飓风的救灾工作,程曼丽(2008)研究认为美国政府采取的是“无控制开放信息源”,在灾害发生的最初一段时间,“几乎听不到政府方面的声音——总统布什两天后才发表电视讲话”,美国媒体上的“灾害画面的叠加出现和悲惨情景的反复渲染”,使得民众对地方政府救灾能力产生怀疑,转而将矛头指向联邦政府。相反,中国危机传播模式中,由于是“有控制开放信息源”,“通过媒体传播的文字、图片和画面,人们看到的是国家领导人亲临前线指挥救援的身影,是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医护人员不顾危险、昼夜劳累施救的场面……”。

这一分析,在本书提出的中国模式中也得以印证,即中国是有“舆论引导”和适度控制下的信息公开,所以避免美国卡特琳娜飓风案例中媒体过度渲染带来的被动局面。笔者认为,这是体制上的特点不同所致,相比于新闻自由的美国,中国在舆论调控方面有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成熟的经验。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自然灾害的处理应对中,中国的组织性优势得以凸显出来,高效果断,能集中举国资源,全力以赴,进而在行动上抢得先机。在话语方面,中国强调集体利益、组织纪律和牺牲精神,比之美国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灾害面前进行动员时,就更有力量。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在此次危机中的行为并非自夸,而是确实赢得了世界的称道。美国《纽约时报》2008年5月14日的一篇新闻分析文章Andrew Jacobs.(2008).“To the Rescue,Uncensored”,New York Times,A1,May 14th.中,也暗示中国政府在应对严重自然灾害上比美国政府处理卡特琳娜飓风要好,由此担心这可能强化中国的立场,即认为政治威权制度不仅能取得经济快速增长,还能提供有效的政府治理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国内的一些评述文章都引用了这段文字,但其翻译出现偏差,曲解了原文意思。英文原文为“On the Contrary,if China Manages to Handle a Big Natural Disaster Better than the United States Handled Hurricane Katrina,the Achievement May Underscore Beijing's Contention that its Largely Nonideological Brand of Authoritarianism can Deliver Good Government as Well as Fast Growth.”。

再反过来思考,中国模式中是否也吸纳和借鉴过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呢?笔者分析,汶川危机中国模式的出现,事实上是中国吸取了SARS危机等突发事件的教训,在其诸多应对危机传播的策略中,也不难看出国际理论成果的影响,如主动发布信息、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建立起系统的发言人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然而,中国成功结合了自己特色的元素,并使之高效运行,在实践中检验后,开创出新的运作机制和模式。中国模式中的组织性元素,可以说就是中国模式的独门秘籍。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都具有无形的渗透力,这是一般人很难学走的。

总之,笔者认为危机传播的中国模式根植于中国,其发挥作用的土壤也在中国,外界可以借鉴的是其基本要素作用的原理:即要有靠长期锻炼打造的一支能抢险救灾的军队或战略突击力量,一套可以鼓励士气动员民众的话语,还有危难来临的果敢行动,以及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人员组织方式。这些因素或许具有一般性的借鉴价值,或许能带给世界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小结与补充

传播与国家危机关系紧密,而国家危机与国家命运之间同样是利害攸关,因此,本章“分论”是在探讨传播与国家命运时,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关键一环。

国家危机是国家层面上的危机事件或状态,因此,国家危机与国家命运的前途发展密切关联。危机往往成为国家命运的关键点、转折点。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公案来考察中国国家危机,研究发现:在国家兴盛的时候,很可能一场深重的危机已经悄然潜伏下来;如果国家危机处于一种潜危机的形态,而领导者、民众都浑然不知,则预示着更为巨大的危险,这本身就是一种致命的危机;危机终将以各种形态逐步显现,并最终爆发出来,这是国家危机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为此,本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建构了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国家危机传播模式。国家危机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演化过程中,在一般常态下,国家危机以一种潜在危机的状态存在,在各种复杂多变的风险因素作用下,潜在危机会不断累积矛盾与危险,并经过三个关键点:触发点、临界点和转折点,最终变成国家现实危机。在既成现实危机的条件下,超常态的信息传播模式会启动并发生作用,从而左右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传播在监测、预警危机和应对危机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舆论动员能够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来应对危机,但需要按照传播自身的规律来运作。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根据中国案例的经验模式,一支训练有素的高度机动的战略性力量存在对于危机应对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效的舆论引导、统一话语的建构等对于危机应对也具有巨大作用。尽管在国家危机应对中,中国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但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稳健前行,中国必定能为世界提供经验和范例。

同类推荐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 质性社会学导论:基于本土经验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建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质性社会学导论:基于本土经验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建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采用由历史及现实到未来、由方法论到认识论再到本体论、由范式特征到话语体系再到本土路径的演进方式,层层深入展开论述,提出了“质性社会学”的基本内涵框架,初步建构起质性社会学话语体系。本书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在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最新进展,独创性提出“社会全息论”假说,这一理论有效破解了困扰经典社会学的“代表性悖论”,奠定了质性社会学科学的理论基础。
  •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本书选编了作者近40篇论文,分为民族和疆域理论、文明理论、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社科改革和科研之路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东北民族史研究、东北亚各国对渤海和高句丽的争议、我国疆域形成与变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对小私有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类文明史及东北亚文明的延续性和稳固性等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对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诸多民族进行了探索研究;第四部分对东北亚的历史文化继承、东亚圈的发展远景、海上丝绸之路等提出了独到见解;第五部分则对社会科学研究改革之路和科研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热门推荐
  • 彼岸天都

    彼岸天都

    四天令传说为诸神遗落人间的神器,有开天辟地的力量。图谋远大的吴越王从怪人曰曜处得知这个传说,亲往苗疆。吴越王抓走苗疆首领的女儿吉娜,以换取上古神器四天令,却引来更多人的争夺。嵩山之巅,卓王孙与武林盟主杨逸之一战,天下震动。日曜借预言之力,推断出相思是一位异族女神转世,她用相思的心血将四天令熔铸成湿婆之箭。吴越王得到日曜的帮助,一心搜集上古神器四天令,以获取一统天下的力量。被奉为武林砥柱的武当三老莫名陨命,陈尸少林寺门口。杨逸之为避免天下浩劫,独闯华音,与卓王孙约定三月之内查明真相。杨逸之追踪线索却被吴越王偷袭成重伤,失去仗以纵横天下的风月之力。与公主交换了身份的相思从井底现身。
  • 你的命中煞星

    你的命中煞星

    这个世界上,总有个人,他治得了你。只要看到他,你的坏脾气自然收敛起来;只要看到他,你的沮丧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跟他一起,你才发现自己从没这么温柔过;跟他一起,你会努力表现得聪明些。爱上他,你开始信命运:是否前世你欠了他?谁知道,反正他治得了你……
  • 总有些东西你抓不住

    总有些东西你抓不住

    齐潇是一个从小接受21世纪标准教育的女孩,她在失恋前受挫时始终坚年轻即希望,然而在失恋时,她彻底崩溃了……醉酒复醒(不是真正的醒),却又重新回到与前男友苏黎初识的那个午后,究竟重来一次又会发生什么呢?
  • 清秋琵琶曲

    清秋琵琶曲

    懒得写简介,反正你们都去看重生系统打脸文了,而我要讲的故事,讲故事的方式,恰好不是讨喜谄媚的摇尾乞怜,所以,随意。这不是爽文,不打脸,不无脑金手指。孤独和热爱,大概就是踏雪寻梅的脚印,仇恨和情义,也许就是鹰击长空的勇气。为你讲述一个不一样的元末明初,不一样的白莲教。新书《魔极无双》已发书,喜欢的可以去看看,不感兴趣的请随意。
  • 日本人与阳明学

    日本人与阳明学

    全书囊括了十九篇以冈田武彦先生为首的日本学者最近三十余年来赴华参会时发表的论文或演讲稿,把有关日本人与阳明学的内容作系统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日本人的阳明学观以及“九州学派”的窗口。
  • 斩衣大陆

    斩衣大陆

    白,黄,紫,黑,红,绿,蓝,银,金。九种级别,九种斩袍。男主杨玖,女主方琴儿。
  • 竹林女科证治

    竹林女科证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兽人少女在种田

    兽人少女在种田

    身为兽人族和人族的后代却是个小废材,还好老爹稳得住,可以靠啃啃老维持一下生活的样子!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夕之间老爹废了老娘跟着她的初恋情人跑了。她还能怎么办,只能撸起袖子就是干还好!!!她是种田达人
  • 重生三千年

    重生三千年

    人族战神楚风,在与幽冥族大战中,同归于尽,重生到三千年前,人族尚未踏入星空之前,一个废物家族弃子身上。昔日欺我,辱我,弃我之人,你们就给我等着....。死亡也许只不过是你们最好的结局...
  • 取证之先声夺人

    取证之先声夺人

    一个实习生到警察局实习,误打误撞就进去了重案组,帮死者安息,跟时间赛跑,在最快时间破案…凶手绳之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