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7400000035

第35章 传播与国家战略(5)

第四是人际传播,特别是通过关键人物进行有效的人际传播。《论持久战》不但在共产党的墙内开花,而且墙外花香浓郁,被国民党的有识之士所赏识。周恩来利用机会,第一次向白崇禧介绍了《论持久战》。据程思远程思远当时是白崇禧的秘书,对于这段历史,可以参见程思远所著的《白崇禧传》(华艺出版社1995年版)。回忆,白崇禧听完周恩来的介绍,十分感兴趣,他让周恩来一定送给他一本。在得到这册《论持久战》后,白崇禧进行了认真研读。读完后,白崇禧拍案赞赏,对程思远说:“这才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这样,白崇禧利用他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国民党上层不断宣扬、介绍“持久战”理论,很快在当时中国军事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时有军事权威之称的白崇禧为毛泽东“论持久战”理论和观点所折服,甚至还将毛泽东叹为军事天才,这些都逐渐传到了蒋介石耳中,并引起他的注意。白崇禧趁此向蒋介石转述了《论持久战》的主要精神,并让程思远送了一册过去。不出所料,蒋也对《论持久战》深以为然。于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在取得周恩来的同意后,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第五是跨国传播。《论持久战》的思想在国际上也引起了重大反响。当时周恩来寄了一册给香港的宋庆龄。读完文章后,宋庆龄深为认同毛泽东鞭辟入里的分析判断,她找到自己亲近的朋友爱泼斯坦等人把《论持久战》翻译成了英文,准备在海外出版。毛泽东得知后,特意为英文版写了序言。

当年,《论持久战》的传播途径和对中国命运的影响方式,可以概括描绘成一个示意图,基本呈现出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进行传播的架构,体现了《论持久战》本身的巨大传播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从《论持久战》的词频数据看其传播特质

从上述关于《论持久战》的传播路径看,它首先是在延安及陕甘宁边区范围内传播,之后,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印刷,经过人际传播、意见领袖的口碑传播的方式进入到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人的视野,最后,被吸纳为具有指导性的战略纲领。这一过程表明,它在一开始根本就没有被冠以类似“国家战略报告”的题名,其被认可的过程之前,有一个大众化传播的过程。那么,它得以传播的本身也反证出《论持久战》必定具有易传的某些特征。

第一,《论持久战》切合当时的国家战略的主题,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命运,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从传播理论看,它设定了传播的议程,这个议程让人无法回避,是当时国人欲知而不得其解的难题。在其整个文本中,表达主题的词语出现的频次最高,例如:战争、中国、日本、敌人、战略、阶段、抗战、抗日、胜利、政治、游击、进攻等,这些都是双字词。在实意的单字中出现频率遥遥领先的也是一个“战”字。这些词出现的频率图谱,充分反映了《论持久战》文本论证的集中点。相比之下,诸如“共产党”、“国民党”、“八路军”这些可能的高频词,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反而都不高,且都低于“统一战线”,由此可见,《论持久战》是超越党派之见的,是站在民族根本利益立场上的国家战略报告。

第二,《论持久战》在内容的布局上,具有逻辑的严整性和系统性。其文本的逻辑框架,从各个小节的标题所展现的结构看,异常完整,且具有自我质证和解释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论证中,只要存在可能的逻辑疏漏,都由作者自己有意识地先提出来,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论证和合理解释。例如,《问题的提起》之后有《问题的根据》进行补充论证,证明其问题本身是言之有据的。在《持久战的三个阶段》之后,即勾画出整个战争的形态是“犬牙交错的战争”。这些论证要点是逐一展开,凡是可能的问题都被摆在了桌面,形成了一种非常扎实的、紧密的逻辑结构。在整个文本中,表达此类逻辑分析的词语出现的频次非常高。例如:“条件”出现76次,“问题”出现62次,“因素”出现53次;此外,“主观”、“客观”、“主动”、“被动”等对立逻辑关系的词汇出现的次数也非常多。

第三,《论持久战》的表达方式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在其文本中,很多重要的内容都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层次递进,很容易被人逐步理解和接收,在整个文本中出现的“?”有73次之多,“什么”出现有26次。例如:“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

第四、《论持久战》的语言生动,表达精炼,也吸纳了不少格言和名句,运用之处,非常贴切巧妙,这增加了其传播的语言艺术魅力。例如:“***主义就是战争”出自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和他后来写的论文。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引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的说法实际上是出自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之中。此外,在《论持久战》中,还运用了相当多的古语。例如: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做“南其辕而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

·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论持久战》的传播影响

《论持久战》这篇传播文本,究竟对中国命运发展起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具体而言,《论持久战》的传播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武装力量的影响。根据《解放日报》采访新四军老同志的回忆郭泉真、林环、陶晓晖:《〈论持久战〉:对手都折服的时代鸿篇》,《解放日报》2005年5月27日。《论持久战》给他们指明了方向。当时的老地下工作者朱立人回忆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看完心里就明亮了。文章综合分析逻辑紧密,论点论据清晰明了,不由得你不被说服。”原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三连连长贺继光说:“当时我那本《论持久战》一看完就被借走,传来传去,回来时都皱巴巴了。吃苦牺牲都不怕,就怕没方向,这一看就明白了。”这表明,一本小册子的传阅率非常高。此外,老新四军蓝瑛回忆:“1938年《论持久战》公开发表后,影响特别大,学校里相互传阅,上海的《译报》也全文刊载。”这表明当时该文章已经通过报纸这一大众媒介进行传播。这篇文章具有积极的正面鼓动作用,对于增强共产党和延安的吸引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对于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武装力量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详细的史料,证明对于国民党的士兵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从前面分析的传播途径看,至少是赢得了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注意、关注、认同乃至赞许,最后,得到国民党政府的通令全国。蒋介石指示国民党高级军官学习,还特意办了学习班,傅作义读后感到抗战中的重大问题都得到了明确答案。仅就这些事实,就可以看出《论持久战》无疑对国民党的正面抗击日本军队的作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对于日本对华战争的影响。《论持久战》对日本侵略军的影响应该说主要是通过战场上的较量显现出来,即日本军队在中国遇到了艰苦卓绝的顽强抵抗,在占领区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海洋之中。当时,这一战略文本是否被日本军方所获而产生直接影响,还有待考证;但是在今天回顾历史的时候,《论持久战》的高明,连昔日的战争对手也为之折服:旧日军大本营参谋陆军中佐山崎重三郎说:“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堪称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它是一种全民总动员的攻势战略,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公开宣称:“我很佩服《论持久战》。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郭泉真、林环、陶晓晖:《〈论持久战〉:对手都折服的时代鸿篇》,《解放日报》2005年5月27日。

第四,对当时世界局势的影响。《论持久战》对于国际产生的影响,客观地说还是以对战争局势影响而充分反映出来的。中国决心抗战到底的必胜信念,使得中国这块土地牵制和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力,使日军在中国被迫放弃“速决战”的企图。从某种程度上说,持久战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抗战对于二战整个局势都起到了战略牵制的作用。此外,《论持久战》被翻译成外文出版,因此其国际影响力也随着媒体传播和报道而显现出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力量和思想理论逐步被国际社会予以高度重视。到今天,《论持久战》已经成为许多类似美国西点军校这样的军事学府必读的书目。

站在当今中国崛起的视角看,《论持久战》这个传播文本可以被视为近代中国在国家命运起伏的“V”型底部拐点时的一个充分实施了的国家战略报告,其战略价值和历史地位无可替代。可以说,中国近代历史上,只有在这个时刻,中国人是如此清晰地紧紧把握住了自己的国家命运。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论持久战》让中国人看到了未来胜利的蓝图,而且指明了全民走向胜利的战略方案与行动方法。中国的崛起必须建立在国家民族独立的基础之上,《论持久战》的传播可以说为中国民族独立铺下了基石:它坚定了中国扫除一切外来侵略的决心,事实上,为后来的抗战胜利打下了战略思想基础,进行了战略动员,从而直接促进了中国彻底摆脱近代以来受到外来压迫侵略的历史厄运。

小结与补充

国家战略与国家命运有着直接关系,国家命运的改变往往是从国家战略改变开始的;因此,本章在所有“分论”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全书论证的一个逻辑重心。但是,传播与国家战略之间并不像其他“分论”那样有直接的紧密关系,毕竟真正制定国家战略的人是少数;所以,本章最先探讨的是战略思想传播与战略文化传承问题。

国家战略制定的基础往往来源于一个国家内部及其外部环境下的战略思想与战略文化传统之中。基于《彼得一世遗嘱》、《德皇雄图秘著》、《田中奏折》这三个典型文本的案例来探究历史上俄、德、日三国具有侵略扩张性的国家战略,不难发现它们都传承了前代的战略思想脉络;可以断言,如果不进行历史反思,在一定的条件下,历史很可能重演。

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其行为主体通常是国家。因此,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基础上,本章完善了“传播与战略制定的社会进化过程流程图”,探讨了传播与国家战略的互动作用。例如,在实施国家战略过程中,需要依靠传播活动,向具体实施部门进行战略部署,向各方传递有效的信息;在国家发展出现重大历史机遇或战略调整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传播的作用及时获取或发布各种信息,对国家战略进行修改、调整甚至是彻底转变。

比照第二章关于国家兴衰类型中对中国国家命运的描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是国家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本章特别以《论持久战》作为一个传播文本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和考证,充分肯定了其历史地位与传播价值。《论持久战》是在中国国家命运蛰伏于“V”型底部拐点时产生、并被充分实施了的一个国家战略报告。正是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论持久战》让中国人看到未来胜利的蓝图;即便今天读来,依然可以感受到其智慧之光。这一案例显现出国家战略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人心对于国家命运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就国家战略实施而言,世界上最为辉煌与成功的,应当是美国。美国国家战略的制定与成功实施,是使其从一个新独立的北美殖民地迅速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重要原因。

同类推荐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公民意识研究

    公民意识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公民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内涵、公民教育课程、民主与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实践、其他。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本书收集了2011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和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的来稿,约40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学术质量还较高。
  •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本书是一本从理论创新角度探究电视文艺批评方法的专著。将自然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引入到电视中来,对与电视文艺相关的节目、现状具体考察,在借鉴中西方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通过整体关注电视文艺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内在关系,以“生态中心”的价值尺度,把完善电视文化,建立以人为目的当代传媒体系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
热门推荐
  • 夜醒血后

    夜醒血后

    她,冷血残酷无情,却没人晓得她的经历残酷,因父母异族之差,留下她。。。。
  • 喜欢你眉间浅笑

    喜欢你眉间浅笑

    两亿聘金,他要了她的婚姻,取走她的结婚证,他说:“走出这里,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没有求婚,没有婚礼,甚至连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都没有,当他的旧爱回归,她就被下堂了。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死皮赖脸男人又是谁,入她家门如无人之境,霸占她的床;她只能三天两头地换锁、换门、换房子,可是带着个小油瓶太麻烦了,干脆,老娘直接换个男人……推荐新书《引狼入室:卓少宠妻如宝》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9(两汉传奇卷1):大风起兮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9(两汉传奇卷1):大风起兮

    汤小团三人组要进入大汉王朝,寻找第二把钥匙——神农琴。在汉朝建立之前,他们见到的刘邦和项羽是什么样的呢?是否大大出乎你们的意料呢?
  • 太想赢你就输了

    太想赢你就输了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似乎总在“哺育”,很难上升到“教育”。他们只是无微不至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很少在意孩子的思想轨迹和世界观的形成。父母为孩子力所能及地挡风遮雨,却适得其反,让孩子丧失了独立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机会。本书在正确看待吃苦、孝顺、金钱、熊孩子、网络、恋爱、生死等关键话题中展开,给出了欧式素质教育在这些问题上的教育方法和答案,可供中国父母借鉴。
  • 北大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

    北大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

    本书从北大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从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切入,以认识品质、树立品质、在品质的指导下做人做事为宗旨,重在阐述针对青少年自身品质的各个细节,共分为优雅、自信、坚韧、好心态、独立、聪明、气质、宽容、智慧、梦想、感恩、爱情等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项青少年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在阐述的过程中,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也有鲜活的北大事例加以佐证,还真切地结合当下的一些社会现实,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层层推进,使结果或者论点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 驯龙高手之元素光煞

    驯龙高手之元素光煞

    简介。。。完全不会写怎么办。。。。自己看内容吧。。。然后,作者会三不三鸽子,请各位书友谨慎追书!(QQ群:650788151,目前唯一书友群,喜欢作品的可以进群!)
  • 牧心人

    牧心人

    牧心者牧天下,做风一样的自己。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行文不甚严谨,史料不够真实,所谓看点应该有两个,一是语言,一是语言所涵盖的内容。本书结尾喜剧,通篇也是喜剧的调侃和暗讽风格,气氛轻松,语言幽默,但表达的内容却值得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深醒。如果你是一个牧心人,你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品味。欢迎加入网文读者交流会:182220421
  • 带着老婆去抓妖

    带着老婆去抓妖

    世人皆知孙悟空,谁人曾识唐三藏。另类西游抓妖。
  • 君自故乡来

    君自故乡来

    叶无棱,不仅是如雷贯耳的MK财团总裁,还拥有着很多出类拔萃的技能,却由于不得已的苦衷隐瞒身份,以一个网店小卖家的身份示人,即使外界环境压迫到她快不能呼吸,她的生活还是不缓不慢地进行着。一个内心如此强大的叶女神,在遇到青梅竹马巩阳的“背叛”后,竟也在沐辜之夜借酒消愁,但她独特的气质却吸引了沈墨的注意,她和沈墨的缘分似乎是从沐辜初遇慢慢开始的......
  • 星尘雨

    星尘雨

    本作品是本人第一个认认真真填补设定,有过大纲,并且希望写出一个好结局的作品(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吧),隔壁那个属实是我瞎写的(基本没怎么过脑子,只是突发奇想,而且并不成熟)。星尘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是我自己真正用了心思去琢磨与思考的,世界观设定很复杂,但是由于自己本身就比较懒,加上平时事也不少,所以拖来拖去,这么长时间就只有这么一点内容。如今再次品读也是漏洞百出,文笔太拉,目前正在对之前的内容与章节进行翻新、整改、加字与重制,第三阶段在脑海中虽然已经有了模型但是还缺少具体的蓝图,希望自己可以给这个作品写一个理想的结局,不为别人,只为自己。20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