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7400000034

第34章 传播与国家战略(4)

四、传播与战略伪装的误导

在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战略误导”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对敌制胜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李际均,2002),“战略误导带有目标明确、长期经营、全面实施,多个方向并进的特点,通过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等手段,采取正面对抗与侧翼迂回相结合、威慑与利诱相结合,使国际竞争对手在战略判断和国家发展政策上都出现失误,以达到逐渐消耗、削弱和涣散对方,最终使其自行瓦解的目的。”与此类似,《孙子兵法》中的“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其实就是一种对敌军的误导,从战略战术上麻痹迷惑对手。1991年苏联最终解体的一个原因,就是与美国的战略误导有密切关系,当然,其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苏联内部。

在此简要地分析一下美国在战略误导过程中采取的哪些传播手段,致使苏联“中招”。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发动全球战略攻势,美国则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实际上,从后来看,美国并没有真正完全去实现这个计划,“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主要目的之一还是在于诱导苏联进行军备竞赛,就算苏联每年增加4%的军费,以此速度增长到90年代,其军费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苏联的经济就可能出现崩溃。美国还采取了一些相应策略,误导苏联,消耗苏联,例如:开展巧妙周密的心理战,引起苏联领导层的犹豫、疑虑;散布虚假的技术信息,扰乱苏联的经济等。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传递的战略伪装信息,强化并扩大了苏联原有的国家战略中潜在的危险性,引发了原有的社会内部矛盾及社会危机的爆发,导致其最后的解体。

总体看,传播与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体现在诸多方面,在实施国家战略过程中,需要依靠传播活动,向具体实施部门进行战略部署,向各方传递有效的信息,比如,对潜在的战略对手传递战略威慑信息,对友邦传递战略合作的意图,对现实的敌对方释放战略烟幕弹。在国家发展出现重大历史机遇或战略调整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传播的作用及时获取各方信息,对国家战略进行修改、调整甚至是彻底转变。此外,传播基础结构的建设本身,在一定程度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在国家战略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四节 案例研究:《论持久战》文本分析及其传播影响

毛泽东《论持久战》可以说是一篇对中国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的传播文本,这篇5万多字的论著,可以说是指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战略蓝图,在这个文本里面体现了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和战争智慧。从一定程度看,它既是一篇军事战略作品,也是一篇获得广泛认可、赞许、呼应,产生巨大心理影响和动员效力的政治传播文本。为了研究传播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在这一节内,特此对这篇历史文献进行文本分析,并对其传播影响力进行一定的评估。

历史背景与写作经过

毛泽东《论持久战》写作于1938年5月。当时,日本已经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且攻陷了从山海关到杭州湾的中国北部、东部主要的大城市。中国抗战的前途命运如何,究竟能否和怎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包括“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在内的各种声音和论调都有。身处延安城内凤凰山麓的窑洞,毛泽东经过科学判断和分析,开始静心撰写酝酿已久的一篇战略文章,他几乎笔不停歇,夜以继日,经过8天9夜的呕心沥血,《论持久战》初稿写成。5月26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开始讲演《论持久战》,至6月3日结束。演讲中,毛泽东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以他一贯生动而不失严谨的文风,逻辑缜密地层层推进、梳理,深入浅出地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把抗日战争的各种关系、问题和条件梳理得清清楚楚,并且战略性地预见了整个战争的阶段走势和最终结局。

《论持久战》文本分析

《论持久战》洋洋洒洒五万余言,其内容实际上是非常丰富和细致的。概括起来讲,主要针对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观点,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在论证过程中,则是娓娓道来,一环紧扣一环,主要分析当时的战略形势和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条件及力量对比,论证了持久战必须要经过的三个阶段,以及在战争中所应采取的各种战略战术问题,最后论及了“兵民是胜利之本”。

为了研究的便利,本书选取了《论持久战》的电子版文本《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39-518页。本书研究的电子版文本,取自新华社历史资料,该版本系新华社历史资料版,是经过编辑审核的较为权威的版本。该文本总共有22小节,120个自然段,每节内容基本上是论述一个主题,包含若干自然段,其篇幅字数经过统计后,分别绘制成图表。从各节篇幅高低错落的柱状图序列中,可以直观看出,整个论著有三个大篇幅的论述重点,分别对应的是关于战略问题、战略阶段和战略实施。对应于这三个重点部分中,篇幅最大的三节由低到高顺序分别是《问题的提起》、《持久战的三个阶段》、《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这也隐含着毛泽东对这三个主题的重视。

先看《问题的提起》一节,首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并且说:“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之后,列举了当时的关于战争局势的各种代表性的看法,指出错误,同时还引用了在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先生的谈话内容,因为那些话已经“一般地估计了中日战争的形势,并提出了争取胜利的各种方针。”最后,在这一节里指出要“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在问题提起的时候,就声明了其考察问题的方法是“客观”和“全面”的。

然后看持久战的三个阶段一节,既然观点已经亮明,那么,未来战争演化的过程轮廓究竟如何,这就是本节需要回答的问题。毛泽东认为:“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之后,毛泽东指出:“这样看来,战争的长期性和随之而来的残酷性,是明显的。”接着他又细致地分析起在三个阶段中“敌我力量的变化”的过程,在这里面有优势劣势的转化,也存在“向上的”和“向下的”两种方向。毛泽东的这些分析用了大量的笔墨,很有说服力,思虑非常周密。

再看《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一节,共有6304字。这节实际上说的是打运动战所要求的三个要点。在这节中对“主动性”的论述最多,也最为精彩。毛泽东还列举了中外古今的军事战例进行说明: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晋楚城濮之战,楚汉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毛泽东在这节里可以说是不厌其烦,反复论证主动性的重要,强调“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其所用的“夺取”两字,折射出整个《论持久战》中的一种隐含着的自信智慧、不屈豪气及胜利姿态。

毛泽东还特别指出了“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提出要“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在论述完灵活性和计划性后,在这一节结尾,他总结道:“抗日战争应该是有计划的。战争计划即战略战术的具体运用,要带灵活性,使之能适应战争的情况。要处处照顾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以便改变敌我之间的形势。”这些论证充满智慧,都是制胜法宝。

对以上选取的这三节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就可以发现,毛泽东不仅能在全局性的问题上思维清晰,而且在战争的发展时序、轮廓上也进行了准确的勾勒,在战术指导的原则上非常专业细腻。可以说,整个《论持久战》字里行间尽是真知灼见。限于篇幅,就不再仔细分析其他内容。

《论持久战》的传播路径及其影响

《论持久战》本是毛泽东的一篇长文章,但由于其内涵的博大精深和战略指导意义,“酒香不怕巷子深”,最终,它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其传播过程几乎经历所有的传播类型,包括从内向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跨国传播。

第一是内向传播。《论持久战》在写作过程中,毛泽东是打了腹稿的,这就意味着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存在一个内向传播的过程,即在作者那里的反复酝酿和思考。毛泽东在写作时非常专注和认真,据说不小心还把棉鞋给烧着了,这表明其内心活动和大脑思考,具有集中专一的内向传播特点。

第二是组织传播。在毛泽东写完文章后,很快就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进行了演讲,其思想在该会的群体中进行了传播。结果,由于演讲内容非常丰富,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云雾,对国家命运最攸关的问题给出了科学合理而有分量的回答,因此在延安引起一种传播的轰动效果。在当时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建议下,《论持久战》被油印成册,这样,它就借助组织传播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传阅,并传播到各个根据地。

第三是大众传播。初次印出的《论持久战》,封面由毛泽东亲笔题写书名,扉页印着毛泽东亲笔写的:“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因为当时物资匮乏、技术有限,油印数量非常少,在延安以及各根据地一册难求。于是,这篇文章又被送到国民党统治区印刷、发表。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论持久战》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过一点波折。《论持久战》的书稿送到武汉的中共长江局,要求印刷成册,同时还要求《新华日报》刊登这篇文章,可当时的长江局书记王明却以文章太长为由不予刊登;他还作了一首诗:

四亿弗凭斗志衰,

空谈持久力何来?

一心坐待日苏战,

阶段三分只遁牌。

根据于长治(1999)的文章介绍,诗的题目是《论持久战?评毛泽东这篇论文的中心错误》,此诗对毛泽东的论文加以指责和嘲弄,实际上表明了王明对《论持久战》的不屑,这只是其个人的看法,无法掩盖《论持久战》深含的思想光辉。最后,在中央一再致电的情况下,他还是只得同意印刷成册。

同类推荐
  • 北大微讲堂导读2

    北大微讲堂导读2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犯罪妇女访谈实录

    犯罪妇女访谈实录

    这是一群服刑妇女。她们被判有罪,她们自己也已认罪。她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她们又为何和如何走上犯罪之路?且听她们自己的讲述……
  •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在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内部简报《中国语情月报》基础上,精选较重要的语情信息,进行加工和分类编纂,从语言使用动态、语言资源保护、语言科技和语言服务、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语言教育和语言学术动态等视角集中反映2015年中国语情的基本状况,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历史资料,为政府制定相关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社会治理方略提供参考。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111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热门推荐
  • 一切从穿越火线开始

    一切从穿越火线开始

    从穿越火线开始的故事,死亡泰坦,世界Boss你们能打的过吗?比武力你们都不我对手。比武器我在你们之上。呵,你的神体能抗的住毁灭一枪吗?英雄在手,天下我横着走。
  • 重生之不当炮灰

    重生之不当炮灰

    神秘而古老世家——米氏家族的传人米之瑶在睡梦中醒来,却莫名其妙的成了另外一个时空的,为情自杀的米氏家族的米之瑶。同样的名字,相似的身份,却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人。看米之瑶狠甩未婚夫渣男,收拾白眼狼表姐,然后带着已经落魄的米氏家族,重回家族巅峰。
  • 东京女子会

    东京女子会

    本书是东野圭吾、宫部美雪强强推荐,第28届山本周五郎奖,第三届高中生直木奖获奖作品。我们是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怪物,我们是潜游在水底的食人鱼,被整个世界所嫌恶,又反过来吞食身遭的一切。事业有成的荣利子和普通主妇翔子,相爱相杀的二人,其实都是被现实社会蛛网似的潜规则伤害的失败者。为什么?!——“我为了你,赌上自己的一切,变得面目全非;然而在你的眼中,我只是猥琐变态的跟踪狂吗?!”既然如此……——“亲爱的,为了让幸福的瞬间永久封存,在幸福时我们应当一同赴死,对吗?”原来,追求友情的人和追求爱情的人一样,有时耗尽了力气和真心,到头来却只感动了自己。
  • 暗糖难防

    暗糖难防

    【红袖读书首届全球征文大赛·最具人气作品奖】听说在建筑界极负盛名的建筑设计师傅时御,最近竟沦落到给小民宿画设计图?同行很吃惊,认为傅大设计师逼格尽失,人设崩塌。直到他们见了那位美得令人窒息的民宿合伙人——律政界人称“温柔一刀”的大律师唐希恩。吃瓜群众表示:清冷禁欲的傅大设计师,这是死于温柔刀下啊!——民宿开张日,唐希恩携创意设计师傅时御接受记者采访。记者:“听说傅先生此次是免费设计,请问传言属实吗?”傅时御(面无表情):“不属实,无可奉告!”记者:“对于说动傅先生亲自设计,请问唐律师有什么秘诀吗?”唐希恩(一脸淡定):“秘诀?也就谈了个情吧。”【成精的女律师VS口嫌体正直的男建筑设计师】
  • 我真的是不想活了

    我真的是不想活了

    你问老子为什么这么牛逼,那是因为老子是不死之身啊!!!好疼啊!!!!可是只有死亡才是唯一的升级方式。
  • 写作趣谈

    写作趣谈

    本书主要从写作准备、聚材用事、炼意立脑、谋篇布局、表达方式、技法技巧、借鉴提高、锤字炼句、文病诊治这九大方面谈如何写好作文。
  • 我的米白时代

    我的米白时代

    米白之思(1997——2009)本书选取了季老在米寿(88岁)和白寿(99岁)之间的一些散文作品,记录了他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内容涉及故乡行、在病中、读书写作、人生意义、公德教育等多个维度,百年回眸,老年谈老,千禧感言,迎新怀旧,笑着走……一位阅尽世间风云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看法都在此书中,拿起放下见,尽显大师智慧;淡然平实中,实乃煞戏前的真正高潮。
  • 前程似锦之依然如故

    前程似锦之依然如故

    青梅竹马,可还是敌众我寡,但不知为何心甘情愿,但愿与你白首相依,琴瑟和鸣。
  • 职业修行者

    职业修行者

    一个青年,准备重温一下大学时的情怀,重玩一遍《暗黑2》这款单机游戏。当然,什么+7所有技能的小护符是不会用的,也就是把装备导入,准备练一个超极品电系法师。可是,什么时候不好,偏偏选在下雨天,直接被一道闪电送到了一个平行世界......
  • 异世之变身萝莉主播

    异世之变身萝莉主播

    男主角穿越到异世届,由女装大佬变成了真正的萝莉,开始了自己的主播生涯。并且与神力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