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6000000008

第8章 伯明翰学派被动性解读的受众理论(1)

在伯明翰学派的大本营——英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之初,英国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伤痛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恢复经济生产、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且由于措施得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国家福利制度的实施、成人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产品对人们生活的介入,人们和文化产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伯明翰学派的关注。

伯明翰学派早期从文化研究着手,通过对工人阶级生活、工人阶级思想和工人阶级文化的关注以及对工人阶级历史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观念和传播思想。如霍加特通过对比英国大众文化盛行前后工人阶级生活和思想的变化而提出的“庸俗的”大众文化观;威廉斯通过对文化的综合研究而提出的“整体的生活方式”的文化界定;以及在对英国传播的历史和制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的“民主传播体制”的设想;汤普森在对英国工人阶级形成的探讨中形成的阶级史学观。这些观念和思想的形成与当时英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紧密相关,如福利制度的实施、成人教育的普及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等,这些社会因素成为伯明翰学派早期理论形成的社会根源和文化基础。伯明翰学派早期的文化观念和传播思想作为该学派受众理论的基础,为后期的受众研究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使其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美国经验学派的、具有典型的欧洲文化研究的特色。

作为欧洲两大批判学派,伯明翰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处于相似的哲学传统和社会语境中,伯明翰学派早期的文化理论和受众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和受众理论之间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如双方都从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中汲取营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对双方文化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源头作用,因而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双方都对当时社会流行的通俗文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双方都对流行文化产品对受众的影响以及受众对文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但是,由于双方的立场不同,法兰克福学派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自上而下地审视和批判流行文化产品,而伯明翰学派站在社会底层阶级的立场上,自下而上地关注流行文化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因此,双方的文化观念和受众观念又不尽相同。

第一节伯明翰学派早期受众理论形成的

社会语境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必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脱离理论生成的社会语境进行研究,就会使该理论丧失鲜活性和生动性,且难以对理论做出正确的评判。因此,研究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必须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理论形成的语境当中,从中探求理论得以产生的原因和形成的基础。

18世纪末期,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大机器的采用和化学技术的应用以及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通行,生产效率得到快速提高,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由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出现,这种经济迅猛增长的势头受到了暂时的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主战场的英国满目疮痍,政府为了恢复经济生产和正常的社会运行,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实施福利制度、普及成人教育和发展通俗文化等。国际上,美国由于远离欧洲战场,没有像欧洲国家那样遭受战争的创伤,反而利用战争机会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大发战争横财。战后,美国的文化工业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同时美国的文化产品大量输入英、法等欧洲国家,使这些国家沦为美国文化的“殖民地”。

一、根本原因:福利制度的实施和成人教育的普及

(一)福利国家初步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社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使英国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战争期间,英国约10亿英镑的海外投资化为乌有,出口额也下降到战前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时负债高达30亿英镑。

战后,煤、油等原材料产量急速下降,使工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工业的受挫使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为了解决当时英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英国经济学家提出了“福利国家”的设想。

“福利国家”这个概念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被人们广泛使用,它的核心思想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当局共同承担主要职责,通过总的纲要和服务措施解决使公民苦恼的各类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涉及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住房、教育和失业等各个方面。其实,早在1942年二战尚未结束的时候,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就在一份报告中总结了当时英国社会面临的几大难题,即“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惰”,同时提出建议:为了维持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并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发放补助金。二战结束之后,1948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国民救济法》作为对贝弗里奇报告的补充,完善了国民保险和国民救济制度,使社会保障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医疗问题与国民的生活联系密切,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成为战后困扰英国政府的头等大事。1946年,政府通过了《国民保健法案》。该法案规定,基本的服务项目和治疗项目应该向社会每个人免费开放。1948年7月,国民保健署正式成立,负责母婴福利、家庭护理、保健服务等,同时废除了具有商业性质的开业制度。该机构的建立,被人们认为是当时最成功的社会改革。

由于战争期间房屋被大量的炸毁、烧毁,住房问题成为战后人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因此,政府在1946年、1949年几经立法,试图解决住房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并没有对土地和建房工业实行国有化,而是一直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试图缓解住房紧缺带来的社会压力。

在教育方面,早在1944年,政府就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15岁以下的儿童能够接受免费教育。除公费学校之外,英国还存在收费的文法学校,这类学校收费较高,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许多工人阶级的子女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文法学校。

到1955年,整个英国17岁及以上的在校生人数为战前的一倍。与此同时,英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1949年,英国的大学生人数达到58421人,1957年,这个数字又上升到89833人。种种迹象表明,战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设想基本实现。尽管一系列法律和措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这些法律和措施的确对战后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起到了稳定人心和恢复生产的作用。一系列的福利措施基本上解决了国民的温饱、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并为国民接触媒介文化和媒介产品提供了空间和自由,因此,随着温饱问题和基本生活问题的解决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这就为精神文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动力需求,为大众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提供了需求。

(二)成人教育逐步普及

英国的成人教育由来已久。把“成人教育”作为专门术语,描述成人进行的学习活动在英国也已经有将近200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初期,在英国南部的布里斯托尔市,就已经兴办了成人学校,开始成人教育工作。20世纪初期,自“工人教育协会”成立以后,成人教育在英国逐渐发展起来。1919年,英国成人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1919年报告》。该报告总结了以往成人教育的发展经验,并为后来成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1921年,英国成人教育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打破了各机构间相互隔离、孤军作战的传统,为促进成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成人教育在英国迅速发展起来。早在1944年,英国就已经颁布了教育法。法律规定,为了满足18岁以上脱离了学校学习的人们的要求,要求各级部门“扩充教育”的设置,把成人教育工作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确立。此后,“成人教育办公室”、“院外课程部”等相继在各大学、教育机构成立。1947年,大学成人教育协作组织“大学成人教育理事会”正式成立。该协会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大学成人教育的发展和交流。到50年代,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到了10多万人。60年代,英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迅猛的发展,尤其是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的成立,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大学成人教育的发展,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在同步进行。

据权威部门统计,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总共达到了2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各种专门行业如工程业、采矿业等成为重点培训行业。在二战期间,单是几个重要行业接受培训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了52.5万。二战结束后,为了安置退役人员和青年人就业,政府启动了“职业培训计划”。

1948年,政府颁布“就业培训法”,要求建立就业服务机构,为青年人提供就业前培训,1956年,英国政府成立“工业培训委员会”,鼓励培训活动的开展。1964年,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英国政府颁布《工业培训法》,规定相关的培训政策,使各种培训活动有法可依。从此,英国的成人培训活动更正规,效果也更明显。

各种培训活动不仅解决了工人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工人阶级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于是,为了满足工人阶级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为载体的戏剧、广告等通俗文化产品得到了空前迅猛的发展。

二、直接动力:通俗文化的发展和平民大众的崛起

(一)通俗文化日渐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电影、电视、广播、报纸、小说、戏剧等各种“艺术和娱乐”形式层出不穷,各种“高级艺术”和“群众文化”也蓬勃发展起来。

二战时期为了鼓舞士气,英国政府成立了“音乐和艺术促进委员会”。二战结束之后,该委员会继续通过各种文艺形式,为国民提供娱乐手段和增长见闻的机会。1946年,该委员会更名为“艺术委员会”,并得到了23.5万英镑的政府拨款。此后,政府还利用税收拨款的方式支持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其实,早在1927年,英国广播公司就已经正式成立;1936年,该公司开始播出电视节目。当时的广播电视由英国广播公司独家垄断。为了更好地发展广播电视产业,1954年,英国政府成立独立的电视管理机构,允许建立商业电视台。

1955年,英国的第一个商业电视台——独立电视台在伦敦首播。此后,依靠广告收入投资拍摄的电视节目陆续播出。随着电视机构的增加和电视频道的迅速增多,大量的电视节目给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收看的机会。于是,看电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形式。

二战之前,英国的电视机非常昂贵,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因此,当时的电视机普及率非常有限。在1936年,整个伦敦仅仅拥有3000台电视机。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期,政府对于电视传输和接收加大了投资力度,致使电视机的价格有所下降,于是电视机的数量出现了迅猛增长。到1947年,伦敦已经拥有10万台电视机。同时,随着国家各种福利制度的实施,人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到50年代初期,英国的电视观众人数已经达到了500万。在报纸方面,英国是近代报纸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一个报业非常发达的国家。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英国人一直是一个爱看报的民族。二战结束之后的整个50年代,英国全国性日报的总发行额一直保持在1600万份以上。这个数字在当时所有的欧洲国家首屈一指。著名的《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观察家报》等报纸由于报道新闻及时、准确,因而吸引了大量中上层人士的读者。自从50年代英国政府取消对报刊的种种限制之后,各种通俗报刊得到了迅速发展。通俗报刊以耸人听闻的故事、名人的隐私等各种形式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与此同时,各种杂志的发行量也在迅速增加。

同类推荐
  • 事业单位,那点事儿

    事业单位,那点事儿

    故事、人事、心事、旧事、闲事。事虽小,却在不经意间环绕在你我身边。若干年后回头看,就都成了那几个大词——人生、命运、历史。奖金分配,人事考核,编制问题,招聘员工,公平与效率,平衡与协调,“一把手”的“睁眼”与“闭眼”,既是处事哲学,又是心灵鸡汤。读完此书,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定会在其中找到你我在生活中的影子;如果你是新入职场的年青人,你会知道事业单位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为你的求职选择增加一份成竹在胸的砝码;如果你是一单位领导,“16条小忠告”与“16条小心得”是否入丝入理,入脑入心?
  • 哈佛经典讲座

    哈佛经典讲座

    学习的最大成本,是时间。如何在最短时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尽可能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高尚品位?哈佛大学校长邀集30位世界顶级教授,就人类社会的9大核心知识领域,进行了42堂深入浅出的讲座,最终集结成这部《哈佛经典讲座》。此书一经问世,便风靡世界,不仅美国大学人手一册,也几乎成为美国家庭的必备藏书。本书包括历史、哲学、宗教、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教育、旅行等9个门类,囊括了3000年来的人类知识精华,涉及的原典达百部之多。读者通过这一本书,能轻松踏入人类知识的殿堂,尽情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使自己拥有广博的视野、深度的思维和不凡的品位。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一个国际新闻工作者走过的路》作者一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工作。他曾长期担任驻外记者,在国外新闻王作岗位上当过翻译和记者,在各种情况和环境下采写新闻。他也在国家通讯社的编辑部门和领导岗位上,从事编辑业务和组织指挥报道工作。他在约60年前走上新闻工作道路后至今,始终没有放下记者手中那支笔。他当记者的经验,是在漫长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
热门推荐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

    打破沙锅问到底,聪明小朋友除了要多问“为什么”,也别忘了找着问题的对应良方“怎么办”。本书分为学习篇、生活篇、心理篇、常识篇四个方面,集结了小学生们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让他们轻松变身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好少年!
  • 趣味追踪计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追踪计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星冬球

    星冬球

    听说翊国太子高冷不近女色?许醉月笑了,入宫时,冲顾饮歌娇媚一笑:“太子殿下……”“滚!”干净利落。听说太子心中的白月光无人可以替代?“我要嫁给你!”月黑风高,许醉月闯进太子寝宫,揪着顾饮歌的衣领,把刀架在他脖子上,试图物理替代。“做梦。”太子殿下宁死不屈。“你给我等着!”许醉月恶狠狠的留下一句话。英雄救美,雨中漫步,在哭泣中陪伴,生与死离别……话本里的套路在许醉月的安排下通通上演。“咱们成亲吧!”许醉月深情的看着顾饮歌。“……做梦。”我太子!就算死,绝对不会娶你许醉月!…………………………“爱妃~我晚上不想睡御书房……”“做梦!”(架空)
  • 零氪党如何在游戏风生水起

    零氪党如何在游戏风生水起

    这是一本严肃的快穿文简介。没有意外死亡,不是系统砸脸。陆悦只是悄咪咪的拜托自家大伯大开后门,成功的“空降”到了测试部门。然后就开始过上了躺着玩游戏就能赚钱的幸福?快乐?的生活。排雷:女主是个中二病加混沌恶,男主处于薛定谔状态,不喜慎入。书友群:633682257
  • 无限制入梦

    无限制入梦

    当地球生命遍布了整个太阳系生态圈后,当智械与生命共筑世界后,当科技发展与生活水平严重失衡后……一个又一个被遗忘的恐惧再次复苏。来自scp的凝视,来自旧日支配者的怜惜,来自吃梦小丑的青睐。当然最不能忘记的还是那一群穿着黑袍捧着火种,寻找未来的教徒。易秋在纸上写着:旧神已故,新神当立!【一段救赎神明的故事在悠悠书写】催更群:617997102
  • 高科技娱乐大亨

    高科技娱乐大亨

    这是一个用外星科技来发展娱乐的故事,故事从我们的主角得到外星人的补偿开始说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徐志摩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坛独具特色、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的诗字句清 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散文则如天马行空,纵情任性,随意 铺染。这位自然之子,一生都被诗意浸透,随遇自有乐土。他的诗文,情爱 ,还有那云游飞升般的离去,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这个纷繁的尘世,仍被世间 传说不尽。斯人已去,我们唯有从诗文中,触摸那传奇一……
  • 一代邪帝

    一代邪帝

    刚刚穿越,我就被恶鬼附身了,这没什么,新拜了一个师傅,结果没几天,我就变成了邪道中人。
  • 武极杀祖

    武极杀祖

    (决对单女主!)少年十七年废材,一朝偶遇美女师父后无限崛起,争雄天下问顶世间,顺便逆推将美女师父变成美女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