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6000000007

第7章 伯明翰学派研究概述(5)

在《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中,作者介绍了霍尔的生平、传播思想及其理论来源,并对霍尔的传播思想做出了重要评价。作者首先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并对这一理论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一理论提出了意识形态的编码方式和受众的解读策略,从而“恢复了受众在传播中的本原位置”,成为“文化研究的转折点”,“代表了伯明翰学派在媒介研究方面的最高成就”。的确,在伯明翰学派的发展过程中,霍尔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编码/解码理论突破了美国的刺激——反映模式和使用—满足理论,为受众的能动研究打开了大门,成为传播研究的转折点。然而,作者认为这一理论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如过于关注文本研究、且没有提供一个“利于操作的关于受众的研究方法”,因而指出霍尔在受众研究上只充当了“开门人”的角色: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摆脱文本权威,他关注文本本身的性质、文本与作者的关系、文本与读者的关系以及读者的作用、文本与现实的关系,但是,这个模式并没有试图去证明电视话语的主导意识形态编码是如何和社会结构发生关系的。不同的是,他认识到受众的重要性。虽然他欠缺对受众的详细分析,但是,他打开了受众研究之门。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对霍尔的理论作了全面的概述和中肯的评价,为霍尔理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陶东风在《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一书中,对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陶东风首先通过对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的比较研究,肯定了菲斯克受众理论的积极性和开创性,以及菲斯克受众观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东风认为,菲斯克的理论为大众文化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并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同时他指出了理解菲斯克理论的四个切入口:(1)大众文化是由大众创造的,而不是由文化工业生产的;(2)大众是利用“妥协的对抗策略”创造的大众文化;(3)大众创造的文化与日常生活有关;(4)大众创造的文化具有微观政治的功能。陶东风首先对“文化”和“文化产品”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他认为文化产品是现代工业为人们提供的商品,表现的是一种文化资源或物质形式;而文化是“活生生的意义生产过程”,表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文化产品接受者的受众,其社会背景和接受方式对意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果起了最终的决定作用。菲斯克受众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受众是积极的、主动的意义生产者,因此——

大众文化研究不仅需要研究大众文化从中进行制作的文化商品,更要研究人们使用文化商品的方式,后者更具创造性,而且比前者更变化不定。菲斯克提出,大众创造文化使用了一种“为我所用的艺术”、“有啥用啥的艺术”,并用“偷换衣服的标牌”、“对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衣服采取只看不买的手段”等为例对这种“艺术”的实践方式进行解释。对此,陶东风也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文本就像是一个“菜单”为大众提供了各种“菜肴”,大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并从中创造自己的意义和快乐;文本也像一个意义的超级市场,读者可以从中任意选择。菲斯克这种“为我所用的艺术”、“有啥用啥的艺术”理论显然源自德赛都的“抵制理论”。同时,菲斯克还借鉴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指出大众文化的本质就是“控制与反抗的矛盾运动”。大众在对主流文化进行反抗的同时不断生产出有利于自己的意义,从而创造出自己的大众文化。陶东风通过上述分析进而总结出菲斯克文化理论中蕴涵的受众的“平民性”以及“创造性”和“抵抗性”。

陶东风对菲斯克大众文化的分析把握住了菲斯克大众文化观的个体性、微观性和平民性,阐述了大众的创造性、颠覆性和抵抗性,为全面理解菲斯克的理论提供了借鉴。陆扬和王毅在《大众文化与传媒》这一小册子中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以及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他们高度评价了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并把这篇文章称为一篇“至关重要的文献”:

它打破美国传媒研究的模式,为电视的文本研究及电视观众的民族志研究,提供了一个符号学的范式。故而它一方面是文化和传媒研究从消极走向积极的转折点,一方面也为后来对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批判打下理论基础。对于莫利的受众研究,陆扬和王毅认为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经验研究为电视观众的研究打开了新思路”。

然而,他们指出,这一研究也带来了新问题,即“如何看待文化条件分配的不平等”:观众不同的社会背景决定了每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条件和机会都不是均等的,这种差异造成了受众解读文化产品时不同的心理倾向。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成为研究中的新课题。同样,潘知常和林玮主编的《传媒批判理论》全面介绍了威廉斯、霍尔、菲斯克和莫利等人的研究成果,对伯明翰学派的理论作了综合阐释。综上所述,《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对霍尔的传播思想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中肯的评价,《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对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和受众观念进行了综合探讨,《大众文化与传媒》和《传媒批判理论》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作了全面概述,其中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理解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仍有很大帮助。

然而,由于伯明翰学派一些重要的作品,如“The uses of Literacy”、“communications”、“Policing the crisis”、“Raymond Williams On Television”、“Culture,Media,Language”等还没有中文译本,因此国内部分学者对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进行的探讨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正如张国良在评价对国外理论的研究工作时所言:虽然,已有论著中不乏佳作,但总体而言,比重很小。

其中,广泛可见的是,对外国有关学说的不(够)完整的介绍、不(很)准确的翻译乃至不(尽)科学的解释。通过上述对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研究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目前缺乏系统研究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研究的专著,也缺少对其理论成果进行跨语境的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与中国的现实状况相结合进行理论的应用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选择对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对于如何进行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研究这一问题的思考应该和该学派受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背景相结合。伯明翰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回顾这段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将其纷繁复杂的理论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因此本书将采用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复杂的理论网状结构中探讨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从而揭示伯明翰学派和其他学派受众理论的异同,彰显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的深刻价值。

伯明翰学派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雷蒙·威廉斯、司图亚特·霍尔、戴维·莫利等文化研究的巨匠,他们的著作和论文代表了思想的发展脉络、凝聚了思想的精华,引领了一段时期的理论思潮,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对这些作品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从而研究作品的结构和内涵,将有助于把握其作品中蕴涵的理论精华。然而,如果只对作品进行孤立的文本分析,势必产生闭门造车的后果,因此还应该运用社会学及文化研究的方法,在研究中与该学派理论的生成语境,即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背景结合起来,考察诸因素对该理论的生成和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从中探求理论的本质。

同类推荐
  • 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

    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

    产学研结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着力于以高校为中心的产学研结合机制的研究,分析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问题、国外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和启示。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中非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非传播史中国对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为中国对非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从中可选择中国的对非传播战略和外交战略。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起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从事国际新闻报道、非洲问题报道、非洲问题研究、媒体传播技巧研究、对外传播研究等工作和学习的读者能从本书收益。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仙途异类

    仙途异类

    神秘的古路亘古长存,无尽的邪祸贯穿纪元,谁在深渊之上凝望?谁在仙途闯荡?谁又能看穿雾霭背后的真相?——仙瞳
  • 重生之百万逆天

    重生之百万逆天

    这是一个关于重生后,一路逆袭成长的正能量故事。
  • 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本书全面指导家长如何与男孩顺利高效地沟通,如何疏导男孩的极端负面情绪,如何做好男孩在爱情、亲情、友情方面的情感向导,如何培养男孩具备杰出男子汉的品质等。
  • 十四不是

    十四不是

    十三段失败的恋爱经历年过二七的黄金圣斗士一段广场上深情的电台表白....那个神秘人,是谁?世界太大,良人太小,近视的冉冉看不到......--------------------------------------------------------------梵梵的新书隆重发布啦!!女频《玉妖不淑》欢迎各位亲们围观,收藏,票票~~~爱你们~~
  • 遇见你是最甜的意外

    遇见你是最甜的意外

    本是民国大小姐,高贵优雅,知性美丽,可惜风云变幻,被小人暗算,家族破产,惨死狱中。重生而来,她发誓要替家人报仇。
  • The Oriental Express 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

    The Oriental Express 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

    《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采取“上行列车”与“下行列车”交错并行的叙述结构,把历史和现实贯穿在了一起。讲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修建青藏铁路上的决策细节、青藏铁路修筑中的难题以及筑路人鲜为人知的故事。
  • 杀亲

    杀亲

    杀亲温瑞安武侠文学系列,武侠短篇他要杀死他的父亲。他的计划已决意进行。“多老会”,派了三名杀手去杀他,结果,一名被老头子生生踢死,一名被老头子……武侠经典,千万温迷与侠义小说爱好者不容错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欢乐颂与沉思颂

    欢乐颂与沉思颂

    《欢乐颂与沉思颂》是英国诗人弥尔顿早年的两首杰作,表达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和深沉的爱恋、对人生诸世相透彻的思考,倾注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满腔的挚爱,显示了人文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英国后代诗人特别是浪漫派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欢乐颂与沉思颂》的译者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赵瑞蕻先生,这是他毕生珍爱的译作之一,在他去世之后由译林出版社整理出版。弥尔顿,英国诗人17世纪的伟大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反对封建礼教和宗教改革的战士。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失乐园》是和《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